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一、选择题
1.1919年,北京大学的一些学生获悉巴黎和会拒绝中国要求的消息后,召开紧急会议,最后定出一系列办法:(一)联合各界一致力争;(二)通电巴黎专使,坚持不在合约上签字;(三)通电各省举行游行示威。随后,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爆发。该“反帝爱国运动”是( )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2.1920年5月1日,《新青年》出版纪念专号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全刊共收录了16位人士的题词,其中13人为一线工人,所题写内容全部是赞美劳工、崇尚劳动的,如先施公司大菜间工人张玉堂题写的是"惟亲身劳动者有平等互助精神"。这反映了当时( )
A.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B.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
C.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激烈变化 D.马克思主义与大众群体相结合
3.下表选自20世纪20年代初《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文章。这反映出五四后中国( )
1920年 李大钊在《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中明确指出:“……故中国将来发生(社会主义)之时,必与英、德、俄……有异。”
1920年9月 陈独秀发表《谈政治》《对于时局的我见》等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剖中国社会,阐述了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等思想。
1923年3月 瞿秋白发表《东方文化与世界革命》《东方问题之题要》等文章,详细论述了东方落后被压迫民族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A.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B.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C.新革命政党即将诞生 D.进步人士探索救国道路
4.中共一大通过的“第一个革命纲领”,明确提出要“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此时的中共纲领( )
A.脱离中国社会基本国情 B.照搬巴黎公社革命经验
C.系统分析中国阶级结构 D.放弃共产主义理性信念
5.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注重增强阶级基础。中共一大在讨论今后的工作时,“决定集中我们的全部精力组织工厂工人……鉴于我们的党至今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所以代表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这反映出当时( )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民主革命纲领开始制定
C.党的中心任务确立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
6.中共中央曾就农民问题作出决定,强调党有结合小农佃户及雇工以反抗宰制中国的帝国主义者,打倒军阀及贪官污吏,反抗地痞劣绅,以保护农民之利益而促进国民革命运动之必要。这一决定作出的时间应是( )
A.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 D.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7.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以陈独秀为代表的部分人认为:“中国革命目前的任务,还是进行国民革命,不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共产党和无产阶级现在都很幼弱,还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力量”。为此,中国共产党( )
A.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B.促成实现国共合作
C.领导创建人民军队 D.大力开展土地革命
8.“它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原理和我国的具体情况,正确地制定了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和政策。这使党能够团结各民主阶级的力量,开展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军阀的革命斗争,大大加快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做了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准备。”这里的“它”指的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
9.在1923年6月至1926年7月的《新青年》杂志季刊与不定期期刊中,“社会主义”等相关词频出现超过30次,“民族”出现8次,“国民革命”出现5次。据此推知,当时的《新青年》杂志( )
A.开辟了思想宣传的崭新路径 B.致力于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C.丰富了人民大众的社会生活 D.有利于推动中国革命发展
10.1924年4月,孙中山在《致全国学农工商通电》中指出:青年是国民党领导的这场民主革命的先锋,农民是重要的力量,工人是国民党的阶级基础,商人是主力军,都应与国民党共同奋斗,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这说明孙中山( )
A.建立起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B.认识到唤起民众进行国民革命的重要性
C.首次明确提出“扶助农工”的口号 D.通过改组国民党使其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11.如图是漫画家玄生于1925年发表的漫画《帝国主义和军阀原形写真》,右上角题字:有钱有势的美国人。他左手举着一把剑,右手拉着一根链子,链子的另一头套着被画成狗的军阀形象,写明是“屠杀京汉路工人的吴佩孚”。该漫画( )
A.矛头直指奉系军阀张作霖 B.指明了北伐战争的战略战术
C.促进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助推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开展
12.中国近代史上,某政府提出了如下主张:(1)宣称要致力于实现中国的独立、平等和自由;(2)适合中国国情的党国同构政权模式;(3)树立中央权威、消除地方割据势力;(4)实现军政统一,重新编制战斗序列,注重对旧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5)照顾地主与资方利益。据此判断,该政府是( )
A.南京临时政府 B.广州国民政府
C.南京国民政府 D.陕甘宁边区政府
13.1925年,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将“半无产阶级”划分为半自耕农、贫农、小手工业者、店员、小贩等五种,认为绝大部分半自耕农和贫农是农村中一个数量极大的群众,还具体分析了半自耕农和贫农的三种不同的经济状况及其不同的革命性。这一分析( )
A.推动了中国革命中心的转移 B.指出了工农联盟的可能性
C.正式确定了土地革命的方针 D.表明党对农民运动的重视
14.1924年,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学,共产党员澎湃任主任。至1926年9月,农讲所共举办六届。第一至五届称“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届称“中国国民党农民运动讲习所”。举办农讲所体现了( )
A.民族统一战线范围扩大 B.孤立地主政策得到贯彻
C.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发展 D.民主革命对象愈加清晰
15.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上海的中共党员及时召开了特别会议,由周恩来起草迅速出师讨伐蒋介石的电文,遭到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反对,他们竭力主张中国共产党配合蒋介石北伐。共产国际的这一举动( )
A.确保了国民大革命的成功 B.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实际
C.导致了中国共产党的分裂 D.避免了国共关系的彻底破裂
16.如表为1926至1927年间部分省市国民党党员人数及增长率统计表。影响其党员人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上海 江苏 长沙 广东
1926年10月 2266人 3225人 156915人
1927年4月 16000人 27872人 190000人 236605人
增长率(%) 606 764 51
A.国共合作实现 B.北伐胜利进军
C.黄埔军校兴办 D.北洋政府瓦解
17.1927年1月至1933年2月,毛泽东在对农村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形成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兴国调查》、《赣西南土地分配的情形》等重要调查文本。毛泽东的早期农村调查( )
A.贯彻了八七会议所确定的总方针 B.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路线
C.有助于探索符合实际的革命道路 D.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18.1928年《中美关税条约》签订,随后,意大利、英国、法国也与中国缔结了“友好通商条约”。但这些条约都规定“对于一切关税问题及事项,此缔约国在彼缔约国领土内享受之待遇,不得次于任何他国享受之待遇”。由此可推知( )
A.“改定新约”运动取得最终胜利 B.中外贸易实现平等化
C.关税自主权的实现仍存较大障碍 D.不平等条约体系瓦解
19.20世纪二三十年代,晏阳初提出在农村推行“四大教育(文艺、生计、卫生、公民)”以实现“民族再造”;梁漱溟指出挽救农村衰败,不在于向西方学习,而在于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创造新文化;实业家卢作乎倡导“乡村现代化”,将乡村建设成为“一个生产的区域,文化的区域,游览的区域”。这三种思想共同反映出当时( )
A.社会各界充分重视农村发展 B.国共两党寻求农民支持
C.民族复兴亟需加强乡村建设 D.学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20.1935年3月,孔祥熙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上指出,"近来我国社会,空虚益甚,上海一埠,存银至乏,商业萧条”:同年9月,火柴大王刘鸿生在家书中感叹,“我现在感到最恐慌的是缺乏现金”“(上海银行界)突然地硬行收缩它们对于企业组织以及私人的放款”。由此可知( )
A.民族资本主义已经陷入绝境 B.官僚资本利用金融工具聚敛财富
C.国民政府币制改革势在必行 D.金圆券的发行严重危害中国经济
21.中国共产党某时期的宪法性文件规定:“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及一切劳苦民众……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十六岁以上(工人、农民、红色战士及一切劳苦民众和他们的家属,不分男女、种族、宗教)皆有……选举和被选举权。”由此判断,该宪法性文件( )
①指导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②受到了苏联政治文化建设的影响
③意在保障劳动人民的权利 ④为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1926年3月,毛泽东指出:“贫农和其他半无产阶级,中农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是无产阶级伟大可靠的同盟军”。而秋收起义能够首先从行动上正确解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迅速实现工作重心转移的战略问题,这与党的八七会议和毛泽东对当时中国农民问题的深刻认识是密切相关的。这说明当时( )
A.中国革命摆脱了苏联道路的束缚 B.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逐步得以实现
C.农民政治主体地位得到广泛认可 D.国民革命使广大群众受到了洗礼
23.1928年12月,井冈山《土地法》实施,“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一切土地,经苏维埃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之后,群众欢欣鼓舞,热情高唱:“土地回老家,合理又合法……跟着毛委员,工农坐天下”。这说明土地革命( )
A.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B.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C.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 D.使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确立
24.1932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苏区发行不同面值的纸币、银币和铜币,即“苏币”。折价收兑国民党区域银行货币,私人钱庄、商铺土杂钞一律取缔。“苏币”发行旨在( )
A.践行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B.打击地主商人的封建剥削
C.遏制经济危机波及到苏区 D.反击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25.1935年3月4日,《红星报》发表社论指出:“我们发扬了运动战的特长,六天之内击败了二十余团敌人,这就说明了只要有正确的军事领导,只要不怕疲劳,勇敢作战,我们就能消灭和战败任何敌人”。材料表明当时( )
A.反“围剿”已取得胜利 B.军事上的左倾错误得到纠正
C.红军三大主力成功会师 D.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开始形成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①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
②直至阶级斗争结束为止,即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
③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
④联合第三国际。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1921)
材料二 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最高纲领是:在最低纲领实现之后,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
(1)根据材料,概括两份革命纲领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两份革命纲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7年大革命失败,中国革命究竟该走向何处?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从近代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中国的革命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在红色政权建设的实践中明确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方向。毛泽东等人认识到坚持革命武装以及军队建设的重要性,指出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就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与此同时,许多根据地都掀起了“打土豪、分田地”的运动,仅以井冈山根据地为例,1930年前后,解决了50多个区、500多个乡的土地问题,约有60多万人得到了土地。20世纪30年代以来,红色政权建设比以前更加有条不紊,内容更加全面,影响也在不断扩大。
——摘编自刘孝连《浅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红色政权建设》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自参加共产国际后,对于共产国际的决议和共产国际代表的意见,往往照抄照搬。在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过程中,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因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在会议上遭遇批判,失去发号施令权。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决议根据党和红军当时所处的战争环境,集中解决了最有决定意义的军事路线问题。鉴于当时党内大多数同志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政治上的错误尚未清醒认识,决议上写了“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的。”
——摘编自郑广谨、方十可《中国红军长征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确立的中国革命道路的方向,并简析其确立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早期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国际态度的变化,并结合学知识,指出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将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以极其尖锐的形式暴露了出来。战争的空前残酷,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战后的乱局,也让世人为之震惊,引起了人们对西方文明的普遍怀疑。资本主义制度丧失了光明的前途,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陈独秀在一战开始后不久就指出,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后,“政治之不平等,一变而为社会之不平等,君主贵族的压制,一变而为资本家的压制”。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巴黎和会分赃的残酷事实,促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强烈的打击和失望中觉醒,为寻找挽救中国危亡的新途径去进行理智思考,开始选择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金鸣娟《试析十月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的影响》
根据材料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D 4.A 5.C 6.A 7.B 8.C 9.D 10.B
11.D 12.B 13.B 14.C 15.B 16.B 17.C 18.C 19.C 20.C
21.C 22.B 23.C 24.A 25.B
二、非选择题
26.(1)同: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都是共产主义。
异:二大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
(2)一大的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奋斗目标和手段,确立了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政党的属性;不符合中国革命实际,表明共产党还处于年幼时期。
二大的纲领确立了将中国革命分为两步的目标,为后来的革命指明了方向,更符合中国革命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最初尝试。
27.(1)方向:走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意义:推动了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的巩固和发展;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力;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成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成果。
(2)变化:从照抄照搬到逐步独立自主。
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28.示例: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一次世界大战将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以及其尖锐的形式暴露了出来,一战后的乱局也让世人为之震惊,从而引起人们对西方文明的普遍怀疑,资本主义制度丧失了光明的前途,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召开的暴力和会上,中国遭遇外交失败,使中国人民对于西方的幻想破灭,中国的知识分子也在强烈的打击和失望中觉醒,转而在救国道路上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