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第一单元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同步练习(含解析)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1第一单元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同步练习(含解析)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28 08:1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1第一单元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反应过程无关
B.有的化学反应没有能量变化
C.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D.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2.有关能源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均为化石能源
B.化石能源是非再生能源
C.氢能是可再生能源
D.氢能、核能均是无污染的高效能源
3.已知反应:①


则反应的为
A. B.
C. D.
4.H2与O2发生反应的过程用模型图表示如下(“—”表示化学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I是吸热过程
B.该过程是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C.过程III是放热过程
D.该反应只能以热能的形式进行能量转化
5.下列示意图表示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Fe2O3(s)+3CO(g)=2Fe(s)+3CO2(g) ΔH=+26.7kJ·mol-1反应的能量变化
B.乙图表示碳的燃烧热
C.丙图表示实验的环境温度为20℃,将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体积分别为V1、V2的H2SO4、NaOH溶液混合,混合液的最高温度随V(NaOH)的变化(已知V1+V2=60mL)
D.已知稳定性顺序:B<A<C,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构成,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曲线如丁图
6.已知:H2S与不足量的O2反应时,生成S和H2O。根据以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ΔH1①
ΔH2②
ΔH3③
ΔH1、ΔH2、ΔH3三者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ΔH1>ΔH3>ΔH2 B.ΔH3>ΔH2>ΔH1
C.ΔH1>ΔH2>ΔH3 D.ΔH2>ΔH1>ΔH3
7.已知断裂1mol中的共价键需要吸收436.4kJ的能量,断裂1mol中的共价键需要吸收498kJ的能量,生成中的1mol H—O键能放出462.8kJ的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断裂1mol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925.6kJ的能量
B.
C.
D.
8.在25℃、下,1 g甲醇燃烧生成和液态水时放热,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B.
C.
D.
9.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实验(a)、(b)、(c)所涉及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将实验(a)中的铝片更换为等质量的铝粉后释放出的热量有所增加
C.实验(c)中将玻璃搅拌器改为铁质搅拌棒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D.实验(c)中若用NaOH固体测定,则测定数值偏高
10.CO(g)与H2O(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两者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CO(g)和H2O(g)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CO2(g)和H2(g)具有的总能量
C.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CO2(g)+H2(g) ΔH=+41kJ/mol
D.1molCO2(g)和1molH2(g)反应生成1molCO(g)和1molHH2O(g)要放出41kJ的热量
11.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 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
12.2A(g) B(g)该反应正方向为放热反应;下列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13.下列关于热化学方程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的燃烧热为,则热化学方程式为
B.若1mol 和0.5mol 完全反应放热98.3kJ,则热化学方程式为
C.若 ,则稀硫酸与稀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D.若31g白磷的能量比31g红磷多b kJ,则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4.盖斯定律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一系列转化,则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A.A→F的 B.
C.C→F的 D.
15.相同温度时,下列两个反应的反应热分别用ΔH1和ΔH2表示,则
①H2(g)+O2(g)=H2O(g) ΔH1=-Q1 kJ/mol;
②2H2O(l)=2H2(g)+O2(g) ΔH2=+Q2 kJ/mol
A.Q1>Q2 B.Q1=Q2 C.2Q1<Q2 D.Q2=Q1
二、实验题
16.某探究性学习小组为测量中和反应反应热,向20mL1.5mol·L-1NaOH溶液中逐滴滴加某浓度的H2SO4溶液,搅拌均匀后并迅速记录溶液温度,实验过程操作规范正确,测量的简易装置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曲线如图乙(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kJ kg-1 ℃-1)。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为____,若仪器a用环形铜制搅拌器代替环形玻璃搅拌器,则实验结果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图甲装置中碎泡沫塑料及泡沫塑料板的作用是_____。
(2)由图乙可知该实验环境温度是____,c(H2SO4)=____mol·L-1。
(3)依据图乙所示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反应反应热△H=____;若用浓硫酸代替稀硫酸,M点将_____(填“向左上方移动”“向右上方移动”或“不移动”)。
17.(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来探究复分解反应的热效应。在一个小烧杯中加入晶体,将小烧杯放在事先滴有4~5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晶体,并用玻璃棒迅速搅拌。稍后用手拿起烧杯时发现玻璃片与烧杯黏结在一起。
①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若用手触摸烧杯外壁,将会有___________的感觉,说明该反应为___________反应,反应热___________(填“>”“<”或“=”)0.由该实验能否得出复分解反应就是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的结论?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
(2)某反应的反应过程如图2所示。
据图可判断出反应物的总键能___________(填“>”“<”或“=”,下同)生成物的总键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___________0。
三、原理综合题
18.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化石能源的减少,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需求日益迫切。Bunsen热化学循环制氢工艺由下列三个反应组成:



则 ___________。
(2)据粗略统计,我国没有经过处理便排放的焦炉煤气已超过250亿立方米,这不仅是能源的浪费,也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在2004年起已利用焦炉煤气制取甲醇及二甲醚。
已知CO中的C与O之间以三键连接,且合成甲醇的主要反应原理为 。下表所列为常见化学键的键能数据:
化学键
键能 348 414 436 326.8 1032 464
(键能指气态分子中1 mol化学键解离成气态原子所吸收的能量)则该反应的___________。
19.2021年6月17日,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摇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该运载火箭推进物分为偏二甲基肼(C2H8N2)、四氧化二氮和液氢、液氧两种。
(1)氨热分解法制氢气,相关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下表所示:
化学键 N≡N H—H N—H
键能E(kJ/mol) 946.0 436.0 390.8
由以上数据可求得2NH3(g) N2(g)+3H2(g) H=_______。
(2)在298.15K、100kPa条件下,N2(g)、H2(g)和NH3(g)的摩尔热容分别为29.1、28.9和35.6J·K-1·mol-1(已知:摩尔热容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某种物质升高单位温度所需的热量)。N2(g)、H2(g)合成NH3(g)的能量随温度T的变化示意图合理的是_______。
A. B. C. D.
(3)甲烷水蒸气催化重整是制高纯氢的方法之一、反应器中存在如下反应:
i.CH4(g)+H2O(g)=CO(g)+3H2(g)ΔH1
ii.CO(g)+H2O(g)=CO2(g)+H2(g)ΔH2
iii.C(s)+2H2O(g)=CO2(g)+2H2(g)ΔH3
iv.CH4(g)=C(s)+2H2(g)ΔH4
ⅳ为积炭反应,利用ΔH1、ΔH2和ΔH3,可计算ΔH4=_______。
(4)3.0g液态偏二甲基肼与足量液态四氧化二氮完全反应生成N2(g)、H2O(g)和CO2(g),放出112.5kJ的热量,写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5)对C2H8N2和N2O4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偏二甲肼是比液氢更环保的燃料
B.N2即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偏二甲基肼的燃烧热为2250kJ/mol
D.偏二甲肼在四氧化二氮中的燃烧是放热反应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有关,与反应过程无关,A项正确;
B.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项不正确;
C.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而化学键的形成会放出能量,所以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C项正确;
D.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多种,但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D项正确。
故选B。
2.D
【详解】A.煤、石油、天然气均为化石能源,A正确;
B.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是非再生能源,B正确;
C.氢能是可再生能源(可通过分解水得到氢气),且是无污染的高效能源,C正确;
D.核能利用的是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巨大能量,虽然高效,但会产生放射性物质,有一定的污染性,不过人们可以采用技术控制这种污染,D错误;
故选D。
3.D
【详解】由盖斯定律可知,①×3+②×2—③×2得到反应,则反应的=,故选D。
4.D
【详解】A.过程Ⅰ分子化学键断裂形成原子,属于吸热过程,故A正确;
B.过程Ⅰ为旧化学键断裂,过程Ⅲ为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故B正确;
C.过程Ⅲ为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是放热过程,故C正确;
D.该反应可通过燃料电池,实现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故D错误;
故选:D。
5.D
【详解】A.图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反应Fe2O3(s)+3CO(g)=2Fe(s)+3CO2(g) ΔH=+26.7kJ·mol-1为吸热反应,与图示不符,选项A错误;
B.C的燃烧热是指1mol C完全燃烧生成CO2(g)时的焓变,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选项B错误;
C.H2SO4、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当二者体积比为1∶2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最多,混合液温度最高,此时H2SO4溶液为20mL,NaOH溶液为40mL,选项C错误;
D.稳定性B<A<C,根据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可知,物质的能量:B>A>C,故A→B为吸热反应,B→C为放热反应,A→C为放热反应,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6.B
【详解】依据反应的能量守恒可知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① ΔH1
② ΔH2
③ ΔH3 (ΔH1、ΔH2、ΔH3均为负数)
反应②③相比,生成气态水和生成液态水相比,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ΔH3>ΔH2;
反应①②相比,由于②反应中生成的单质硫转化为SO2气体时放出热量,所以ΔH2>ΔH1,综上所述ΔH1、ΔH2、ΔH3三者大小关系为ΔH3>ΔH2>ΔH1,故合理选项是B。
7.B
【详解】A.生成H2O(g)中的1mol H-O键能放出462.8kJ的能量,则断裂1mol H2O(g)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热量462.8kJ×2=925.6kJ,但题干中并未说明水的状态,A错误;
B.反应热等于断键吸收的能量和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的差值,则2H2(g)+O2(g)=2H2O(g) △H=436.4kJ/mol×2+498kJ/mol-2×2×462.8kJ/mol= -480.4kJ/mol,B正确;
C.已知气态水转化为液态水放热,则2H2(g)+O2(g)=2H2O(l) △H<-480.4kJ/mol,由此可知2H2O(l)=2H2(g)+O2(g) △H>+480.4kJ/mol,C错误;
D.2H2O(l)=2H2(g)+O2(g) △H>+480.4kJ/mol,则H2(g)+O2(g)=H2O(l) △H<-240.2kJ/mol,D错误;
答案选B。
8.B
【详解】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则32g甲醇即1mol甲醇燃烧放的热量为726kJ,64g甲醇即2mol甲醇燃烧放的热量为1452kJ,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写出为:CH3OH(l)+O2(g)=CO2(g)+2H2O(l)△H=—725.8kJ/mol或2CH3OH(l)+3O2(g)=2CO2(g)+4H2O(l)△H=-1452kJ·mol-1;
答案选B。
9.D
【详解】A.金属与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固体的反应为吸热反应,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A错误;
B.等质量的铝片与铝粉与盐酸反应放出的热量相同,B错误;
C.铁的导热性良好,换用铁制搅拌棒后会有热量损失,导致测定的数值偏低,C错误;
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会使测定的数值偏高,D正确;
故选D。
10.B
【详解】A.根据图示,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产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A错误;
B.根据图示,1mol CO(g)和1mol H2O(g)生成1mol CO2(g)和1mol H2(g) 放出热量,则1mol CO(g)和1mol H2O(g)的总能量大于1mol CO2(g)和1mol H2(g) 的总能量,B正确;
C.根据图示,1mol CO(g)和1mol H2O(g)生成1mol CO2(g)和1mol H2(g) 放出热量41 kJ,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H = -41 kJ/mol,C错误;
D.根据图示,1mol CO2(g)和1mol H2(g) 反应生成 1mol CO(g) 和1mol H2O(g),总能量升高,要吸收41kJ的热量,D错误;
故选B。
11.C
【详解】根据2H2+O2=2H2O反应,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kJ,则2mol H2即4g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484 kJ,设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x ,根据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可得463kJ×4 496kJ 2x=484 kJ,x =436kJ,故答案选C。
12.B
【详解】2A(g) B(g)该反应正方向为放热反应,说明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又因为气态B转化为液态B放热,所以选项B中图像符合。
答案选B。
13.D
【详解】A.若H2的燃烧热为akJ mol-1,则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O2(g)═H2O(l) H=-akJ mol-1,故A错误;
B.若1molSO2和0.5molO2完全反应放热98.3kJ,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则SO2(g)和O2(g)反应生成2molSO3(g)放出的热量大于98.3kJ/mol×2mol=196.6kJ,正确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SO2(g)+O2(g) 2SO3(g) H<-196.6kJ mol-1,故B错误;
C.若H+(aq)+OH-(aq)=H2O(l) H=-57.3kJ mol-1,由于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钡的反应放出热量,则稀硫酸与稀Ba(OH)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 H<-114.6kJ mol-1,故C错误;
D.若31g白磷的能量比31g红磷多bkJ,31g白磷(P4)的物质的量为n(P4)==0.25mol,1molP4(白磷,s)转化为4mol(红磷,s)放出4bkJ热量,则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为P4(白磷,s)=4P(红磷,s) H=-4bkJ mol-1,故D正确;
故选:D。
14.B
【详解】A.根据题图可知,F→A的,则A→F的,故A正确;
B.循环一周后,反应热之和为0,由图可知,,故B错误;
C.F→C的,则C→F的,所以C→F的,故C正确;
D.A→D的,D→A的,二者的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故D正确;
故选B。
15.C
【分析】发生反应的物质越多,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就越多。等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含有的能量:气态>液态>固态。
【详解】相同温度时,由①H2(g)+O2(g)=H2O(g) ΔH1=-Q1 kJ/mol,该反应为放热反应,ΔH1<0,Q1>0,则2H2(g)+O2(g)=2H2O(g) ΔH3=-2Q1 kJ/mol,当反应物与生成物颠倒时,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③2H2O(g)=2H2(g)+O2(g) ΔH=+2Q1 kJ/mol;水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②2H2O(l)=2H2(g)+O2(g) ΔH2=+Q2 kJ/mol,则Q2>0。等物质的量的气态水含有的能量比液体水含有的能量多,物质由气态转化为液态会放出热量,③相对于反应②2H2O(l)=2H2(g)+O2(g) ΔH2=+Q2 kJ/mol,发生反应吸收的热量要少一些,则反应热关系有:2Q1<Q2,故合理选项是C。
16.(1) 温度计 偏低 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防止热量散失
(2) 21℃ 0.5
(3) —49kJ/mol 向左上方移动
【解析】(1)
由实验装置图可知,仪器b为温度计;金属铜会传递热量,若仪器a用环形铜制搅拌器代替环形玻璃搅拌器会造成热量散失,导致实验结果偏低;装置中碎泡沫塑料及泡沫塑料板能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散失,故答案为:温度计;偏低;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防止热量散失;
(2)
由图可知,未加入稀硫酸时,溶液温度为21℃,说明实验环境温度是21℃;加入30mL硫酸时,溶液温度最高,说明酸碱恰好完全反应,则稀硫酸的浓度为=0.5mol/L,故答案为:21℃;0.5;
(3)
由图可知,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时生成0.03mol水,溶液温度升高△t= (28—21) ℃=7℃,则反应放出的热量Q=mc△t= (20+30)mL×1g/mL×10—3kg/g×4.2kJ kg-1 ℃-1×7℃=1.47kJ,则中和反应反应热△H=—=-49kJ/mol;若用浓硫酸代替稀硫酸,浓硫酸稀释时会放出热量,使反应后溶液的温度升高,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消耗硫酸的体积会减小,所以M点将向左上方移动,故答案为:-49;左上方移动。
17. 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并发生反应 冰凉 吸热 > 不能 只进行了一个复分解反应的实验,不能科学地得出结论 < <
【详解】(1)①反应物为固体,使用玻璃棒搅拌,可以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并发生反应;Ba(OH)2·8H2O和NH4Cl发生复分解反应,即反应方程式为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故答案为可以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并发生反应;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②玻璃片和小烧杯之间滴有水,一段时间后用手拿起烧杯时发现玻璃片与烧杯黏结在一起,说明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用手触摸烧杯外壁,将会有冰凉的感觉;反应热>0;只进行了一个复分解反应的实验,不能科学地得出结论;故答案为冰凉;吸热;>;不能;只进行了一个复分解反应的实验,不能科学地得出结论;
(2)根据图象,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0;断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释放能量,利用=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0,因此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小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故答案为<;<。
18.(1)
(2)
【详解】(1)将题给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Ⅰ、Ⅱ、Ⅲ,根据盖斯定律,由得 。
(2)该合成甲醇反应的。
19. +90.8kJ/mol C ΔH1+ΔH2-ΔH3 C2H8N2(1)+2N2O4(1)=2CO2(g)+4H2O(g)+3N2(g)△H=-2250kJ/mol BD
【详解】(1)方程式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键能和与生成物键能和之差,所以,答案为:+90.8kJ/mol;
(2) N2(g)、H2(g)合成NH3(g)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N2(g)、H2(g)和NH3(g)的摩尔热容分别为29.1、28.9和35.6J·K-1·mol-1,升高相同温度时,N2(g)和H2(g)能量升高的更多,能量随温度T的变化示意图合理的是C,答案为:C;
(3)根据盖斯定律可知iv=i+ii-iii,则ΔH4=ΔH1+ΔH2-ΔH3,答案为:ΔH1+ΔH2-ΔH3;
(4) 3.0g液态偏二甲基肼与足量液态四氧化二氮完全反应生成N2(g)、H2O(g)和CO2(g),放出112.5kJ的热量,1mol偏二甲基肼反应放热2250kJ,热化学方程式为:C2H8N2(1)+2N2O4(1)=2CO2(g)+4H2O(g)+3N2(g)△H=-2250kJ/mol,答案为:C2H8N2(1)+2N2O4(1)=2CO2(g)+4H2O(g)+3N2(g)△H=-2250kJ/mol;
(5)A.氢气燃烧只生成无污染物质水,比偏二甲基肼更为环保,A错误;
B.反应方程式为:C2H8N2+2N2O4=2CO2+4H2O+3N2,氮元素均变为0价态,所以N2即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B正确;
C.燃烧热是指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所放出的热量,2250kJ/mol不是该反应的反应热,C错误;
D.1mol偏二甲肼在四氧化二氮中的燃烧的反应热为:△H=-2250kJ/mol,为放热反应,D正确;
答案为:BD。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