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时1 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之一。下列实验装置(天平省略)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A B C D
2.为了研究质量守恒定律,设计了如图“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2.6
(1)装置:锥形瓶的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作用是 。
(2)燃烧前称量:锥形瓶的总质量为27.6 g,则如图托盘天平中游码的读数为 g。
(3)白磷燃烧:白磷燃烧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4)燃烧后称量: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原因可能是 _
(只写一条)。
(5)反思:白磷燃烧 (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理由是 _
(用微观观点解释)。
防止锥形瓶底部受热不均而炸裂
产生大量白烟,气球胀大,后又缩小
装置漏气(或锥形瓶未冷却,气球
胀大有浮力等)
遵守
化学反应前
后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
3.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50 mL水和50 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
C.在100 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 g过氧化氢和70 g水
D.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后,试管内固体药品减小的质量等于生成氧气的质量
D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
D
5.M物质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
A.M中含氮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B.M中只含氮元素和氢元素
C.M中含氮、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M的组成
A
6.根据下列微观反应过程,选用“分子”“原子”或“元素”填空:
分子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
(1)在上图中,发生变化的是 的种类,反应前的水 分解成氢 和氧 ,氢 组合成氢 ,氧 组合成氧 。
(2)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这个实验说明了水是由氢 和氧 组成的,在这个化学变化中 的种类没有改变, 的数目没有增减, 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变化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分子
原子
原子
原子
分子
原子
分子
元素
元素
原子
原子
原子
7.走进化学变化的微观世界,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下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 图,X、Y、Z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原子,据图回答问题:
1∶1
(1)该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
(2)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是 _
。
(3)由X原子构成的物质在该反应中 (填“是”或“不是”)催化剂。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
不是
1.(双选)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质量守恒定律适合于所有的化学变化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大,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
D.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化学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C
C
3.甲烷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方框中需要补充的是( )
D
A B C D
4.(2021江西改编)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一种燃料)和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醇的化学式为CH3O
B.甲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D.利用该反应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D
D
2 g
6.质量守恒定律是一条重要规律,请利用该规律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镁带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其固体质量变化可用图①表示,则:m2与m1质量差表示的质量是 (填字母)。
C
① ②
A.生成MgO的质量
B.Mg的质量
C.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
D.多余的O2的质量
(2)小凤同学用空气中燃烧镁带的实验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镁带点燃后的实验现象如图 ②,镁带完全燃烧后,称量陶土网上留下固体的质量比反应前镁带质量重(只考虑氧气参加反应),联系实验过程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_
。
(3)分析以上实验可知,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要注意什么 _
。
反应前的镁带的质量加上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等
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
若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
应应在密闭容器内进行
初三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进行了探究实验。
[查阅资料]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装置设计]甲、乙、丙组同学分别设计如图装置:
甲组 乙组 丙组
[讨论与探究](1)甲组实验中,白磷燃烧时,在锥形瓶底部加入少量细沙,其目的是 _
。
防止锥
形瓶局部骤热而炸裂
(2)请根据乙组和丙组设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并按要求完成乙组和丙组实验。
①乙组实验结束后可观察到天平 (填“平衡”或“不平衡”);此反应 (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②根据丙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的测定,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该反应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
[实验结论]通过甲、乙、丙组实验探究,得到的结论是 _
。
[实验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是 ,即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个数 ,原子的质量 ,所以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反思与交流]通过甲、乙、丙组实验的探究,你得到的启示是 _
。
不平衡
遵守
等于
催化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
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原子重组的过程
不变
不变
不变
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应
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
谢谢观赏!质量守恒定律适用范围不清楚
1.下列现象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B )
A.50 g冰融化后,变成水的质量还是50 g
B.木条燃烧后,灰烬的质量比木条的质量小
C.5 g食盐晶体溶于95 g水中,溶液的质量为100 g
D.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小于100 mL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不透彻
2.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铁在氧气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大,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5 g A和5 g B混合发生化合反应一定能生成10 g C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分子数目一定不变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蜡烛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 元素
3.A、B、C、D四种物质之间存在反应:A+BC+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0 g A与10 g B充分反应后生成C与D的质量之和一定为20 g
B.若B是氧气,C、D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水,则A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若A、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22∶9,现有4.4 g A和足量B反应生成3.6 g C和一定质量D,则反应中B、C质量之比是9∶11
D.若A是氧气,则该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化学方程式书写不规范
4.在下列化学方程式中:
A.H2OH2↑+O↑
B.S+O2SO2
C.KClO3KCl+O2↑
D.2H2↑+O22H2O
E.Fe↓+H2SO4FeSO4+H2
(1)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A (填字母,下同)。
(2)“↑”“↓”符号使用不当的是 DE 。
(3)反应条件错误的是 B 。
(4)未配平的是 C 。
对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不准确
5.将18 g高锰酸钾加热,当产生1.6 g氧气时,固体剩余物是( C )
A.KMnO4、MnO2
B.K2MnO4、MnO2
C.KMnO4、MnO2、K2MnO4
D.KMnO4、K2MnO4
对物质质量的变化判断不准确
6.A、B、C三种物质各15 g,它们化合时只生成新物质D 30 g,若再增加10 g物质A,反应物中只剩下物质C。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第一次反应停止,B剩余9 g
B.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50 g
C.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为5∶2
D.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3∶2(共18张PPT)
单元总结提升
质量总和
种类
种类
数目
质量
质量比
个数比
客观事实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C
2.(2021淄博)某样品在纯氧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4.8 g。实验过程中,倒扣在火焰上方干燥的烧杯中有水雾生成,测得水的质量为2.7 g;同时生成4.4 g气体,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样品的成分是( )
A.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B.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C.一定含有C、O元素,可能含有H元素
D.一定含有C元素,可能含有H、O元素
A
3.(2022邵阳)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7 10 28 37
反应后的质量/ g 14 10 33 x
A.x的值是25
B.乙一定是催化剂
C.甲和丁都是反应物
D.反应中,甲与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14∶33
4.(2022扬州)将一定量的N2、H2和物质M置于密闭容器中,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B.参加反应的N2和H2分子个数比为1∶3
C.M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后H2和NH3质量分数之比为1∶1
D
D
6.(2021上海)用氯酸钾制取氧气,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C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8.(2021常德)实验室需要1.2 g氧气,若用加热分解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这些氧气,消耗高锰酸钾的质量为多少 (计算结果精确至0.1 g)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答案:(1)84
(2)列式计算此炉甘石中ZnCO3的质量分数。
答案:(1)错误
(2)请计算要获取65 t金属Zn,需要氧化锌的质量为多少
1.(2021广东改编)胆矾(CuSO4·5H2O,相对分子质量为250)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将 25.0 g胆矾放在坩埚内加热,固体质量与成分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
(1)加热至 ℃时,CuSO4开始分解。
(2)加热至1 000 ℃时,CuO开始分解,生成Cu2O与一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该气体为 ,CuO完全分解时产生该气体的质量为 g。
答案:(1)650 (2)O2 0.8
(4)d
2.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科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
A.白磷燃烧 B.酒精与水混合 C.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D
(1)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天平略)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①写出A装置中细沙的作用: ,该装置在实验中易造成 的后果,改进的方法是 。
②A、B、C三个实验,只有A装置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C装置则不能。请写出否定B、C装置的理由:B装置: ;C装置: 。
防止锥形瓶瓶底受热不均而炸裂
橡胶塞弹出
将玻璃棒改为玻璃管并拴上气球
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
(2)小明将C装置进行改进,如图D所示。
①此实验的现象是 。
②待完全反应后,将装置D置于天平上称量,所得数据较反应前的小。若整个操作过程无差错,则造成上述实验误差的原因是 。
碳酸钠消失,产生气泡,气球膨胀
二氧化碳进入气球,气球胀大,导致气球受到的浮力增大
谢谢观赏! 化学计算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1.丙烯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2 g
B.丙烯由碳、氢两种原子构成
C.丙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丙烯分子中碳、氢元素的个数比为1∶2
2.某消毒液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该消毒液为纯净物
B.NaClO是由钠原子、氯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C.NaCl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4.5 g
D.NaClO中钠、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6∶71∶32
3.喜树中含有一种被称为喜树碱的生物碱,这种碱的相对分子质量在300~400,实验分析得知其元素组成为C占69.0%、O占18.4%,且O含量为H的4倍,其余为N,则一个喜树碱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 B )
A.45 B.42 C.43 D.44
4.[2022新课标·情境素材](2022聊城)以下关于千金藤素(C37H38N2O6)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千金藤素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B.千金藤素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是37∶38∶2∶6
C.千金藤素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D.千金藤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5.将一定质量的R和氧气(O2)置于密闭容器中点燃,一段时间后反应停止,冷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C )
物质 R O2 H2O CO2
反应前质量/g 6.4 12.8 0 0
反应后质量/g 0 X 7.2 8.8
A.X=3.2
B.R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C.R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1∶9
D.H2O和CO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
6.(2022鸡西)α-丙氨酸是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注:“”表示氮原子,“”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和“”表示原子之间的相互连接)计算:
(1)写出α-丙氨酸的化学式: C3H7NO2 。
(2)α-丙氨酸中各原子个数比为C∶H∶O∶N= 3∶7∶2∶1 (填最简整数比)。
(3)α-丙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5.7% (精确到0.1%)。
7.(1)构建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二维图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图是小明绘制的硫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图中B点对应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1∶1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64 。
(2)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CH2O),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2O+O2CO2+H2O 。
8.低钠盐适合患有高血压、肾病、心脏病的患者服用,苹果酸钠盐(C4H5O5Na)是低钠盐的一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苹果酸钠盐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 3∶5 。
(2)药店销售一种苹果酸钠盐口服液,治疗效果非常好。若某病人每天通过该途径食用了4.68 g苹果酸钠盐,则该病人通过此途径每天吸收 0.69 g钠元素。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9.在化学反应3A+B2C+D中,若30 g A和10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 g D,且已知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0,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C )
A.20 B.26 C.40 D.60
10.[2022新课标·情境素材]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NF3进行硅芯片蚀刻时的产物均为气体,在蚀刻物表面不留任何残留物。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上述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C.空气中物质丁的质量分数为78%
D.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粒子数之比为3∶2
11.(2022新疆)一定浓度的次氯酸钠(NaClO)溶液能有效杀灭病毒。利用次氯酸钠发生器,通过电解食盐水能够制得次氯酸钠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H2OH2↑+NaClO。要制取7.45 g NaClO,理论上需要NaCl的质量是 5.85 g 。
12.小华同学用16 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在大试管中加热,并对试管中固体的质量在不同时刻做了记录,记录数据绘制成了如图,纵坐标表示试管中固体的质量,横坐标表示加热所用的时间,求:
(1)小华同学共制得氧气 g。
(2)他所用的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4.8
(2)解:设他所用的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x。
2KClO32KCl+3O2↑
245 96
x 4.8 g
= x=12.25 g
答:他所用的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12.25 g。
13.为了测定混有少量杂质的高锰酸钾固体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取 20 g 样品加热(杂质不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加热时间 /min t0 t1 t2 t3 t4 t5 t6
剩余固体 质量/g 20 20 19.6 18.8 18.6 18.4 18.4
(1)t0 ~ t1 min时间段,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是 。
(2)反应中产生氧气的质量是 g。
(3)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刚刚开始加热未达到高锰酸钾的分解温度 (2)1.6
(3)解:设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
2KMnO4K2MnO4+MnO2+O2↑
316 32
x 1.6 g
= x=15.8 g
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是 ×100%=79%
答: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是79%。14.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如图甲某品牌碳酸钙药片中碳酸钙的含量,他们取了4片药片,捣碎后,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乙(设杂质不含钙元素也不参与反应)。
甲
乙
请回答:
(1)请列式计算每片药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通过计算判断该药品标签中关于钙元素含量是真实还是虚假的。
解:(1)由图乙可知,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32 g。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1.32 g
= x=3 g
每片药片中碳酸钙的质量为3 g÷4=0.75 g,每片药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75%。
(2)每片药片中钙元素的质量为0.75 g×=0.3 g= 300 mg<320 mg,所以该药品标签中钙元素含量是虚假的。
答:(1)每片药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2)该药品标签中关于钙元素含量是虚假的。
15.(2022赤峰)根据图示实验过程和所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g。
(2)CuZn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Cu不能与稀硫酸 反应)
答案:(1)0.2
(2)解:设26gCuZn合金中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x 0.2 g
= x=6.5 g
CuZn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100%=75%
答:CuZn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75%。(共13张PPT)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D
1.下列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和步骤中,叙述错误的是( )
A.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一定要注明反应条件
C.不用注明生成物的颜色
D.在方程式配平的过程中,可以改动物质的化学式,这样可以使配平容易些
质量守恒定律
客观事实
质量守恒定律
3.配平化学方程式时,所配化学计量数是否正确的依据是等号两边( )
A.化学式前化学计量数之和是否相等
B.各种元素的种类是否相同
C.各种物质的状态是否相同
D.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是否相等
D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C
B
3
1
1
2
3
4
3
2
2
3
1
3
2
2
7.[2022新课标·情境素材](1)“纳米材料”特指粒径1~100 nm(1 nm=10-9m)的颗粒,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应用几乎涉及现代工业的各个领域。用纳米级的某种氧化物作催化剂,使汽车尾气中的CO跟NO反应转化为两种气体,其中一种可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另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两种气体是 (写化学式)。写出NO和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在铁路提速时,需将一些短铁轨焊接成长铁轨,以减少摩擦,增加速度。常用铝热剂(铝和四氧化三铁混合物)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另一种氧化物和另一种金属单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CO2、N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C
A
A
A
5.如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6.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3
2
1
1
3
1
3
1
2
2
1
7.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该反应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 (填“改变”或“不改变”)。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碳原子和氧原子(或C和O或原子)
不改变
晶体硅在电子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工业上生产高纯硅的流程如下:
物理
HCl
1
1
1
3
谢谢观赏!(共15张PPT)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C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是由于( )
A.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过程
B.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参加反应的物质是什么,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又是什么
C.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D.在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的质量比等于各生成物的质量比
直接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C
C
(1)找出计算过程中的错误: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设的未知量后面不能加单位
化学方程式中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错误
计算过程中氧气的质量未加单位“kg”
比例式错误
缺少答语
(2)请写出正确的解题步骤。
5.将12.5 g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小,冷却后称量固体的质量为 7.7 g。
(1)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的计算
答案:(1)4.8
(2)计算反应前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C
2.(2021绵阳)取20.0 g KMnO4固体制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固体质量减小1.6 g。已分解KMnO4的质量占取用KMnO4总质量的百分率为( )
A.8% B.39.5%
C.79% D.92%
C
3.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4 g碳和8 g氧气反应后生成12 g二氧化碳
B.电解9 g水,生成3 g氢气和6 g氧气
C.3 g镁和2 g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5 g氧化镁
D.21 g铁丝在6 g氧气中燃烧生成27 g四氧化三铁
C
B
D
6.某兴趣小组取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68 g进行实验,实验完毕后测得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答案:(1)1.6
(2)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写出解题过程)
医学上常用双氧水(过氧化氢和水的混合物)来清洗创口和局部抗菌。小美同学取68.0 g某医用双氧水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2.0 g二氧化锰,放在电子秤上,每隔一分钟观察一次并记录,烧杯中的剩余物质质量如下表所示,直到实验结束。请回答下列问题:
称量时 间/min 0 1 2 3 4 5 6
质量/g 70.0 69.3 68.9 68.6 68.4 m 68.4
(1)实验结束时的现象是 ;从表格可知,反应结束的时间是第 min,m的数值是 ,该实验一共生成 g氧气。
答案:(1)无气泡产生 4 68.4 1.6
(2)求该医用双氧水中过氧化氢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实际上测得的双氧水中过氧化氢的质量比理论值大的原因可能是 。
(3)实验过程中有部分水分蒸发
谢谢观赏!(共13张PPT)
课时2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读法和含义
C
B
(1)宏观: ;
(2)微观: ;
(3)质量关系: _
。
点燃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点燃条件下,每2个一氧化碳分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二氧化碳分子
每56份质量的一氧化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恰好反应生成88份质
量的二氧化碳
4.亚硝酸钠(NaNO2)受热分解会产生一种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
A.SO2 B.NH3
C.NO2 D.N2
C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D
6.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4.0 1.0 3.0 3.0
反应后质量/g x 1.0 2.4 6.2
A.x=1.4
B.甲和丙是反应物
C.丁一定是化合物
D.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D
D
4.(2022衡阳)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反应中某时刻、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10
B.乙可能是单质
C.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甲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1
5.某物质4.6 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 g CO2和5.4 g水,试推断该物质的组成中( )
A.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一定只含有氧元素
D.只含碳元素
D
A
化合反应(或氧化反应)
点燃
放热反应
氧化物
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某反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涉及甲、乙、丙和丁四种物质,它们的模型图和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1)丁的化学式为 。
(2)表中的四种物质中,含氧元素的化合物有 (填“甲”“乙”“丙”或“丁”)。
SO2
丙、丁
(3)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一位同学在计算x、y和z数值的过程中,列出了以下等式,其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x+y+z=169
B.y+z=168
C.(100-x)∶z=32∶64
D.(100-x)∶(y-1)=8∶3
AD
谢谢观赏!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释常见现象或确定物质的质量
1.(2022龙岩期中)下列说法中,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 )
A.冰融化成水后,质量保持不变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减小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质量比细铁丝的大
D.某物质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H2O和SO2,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硫、氢两种元素
2.(2022重庆期中)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D )
A.化学反应后,分子的数目和原子的数目都一定不变
B.10 g液态水加热后变为10 g水蒸气
C.50 g酒精和50 g水混合得到100 g酒精溶液
D.加热高锰酸钾制得氧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高锰酸钾质量小了
3.(2022日照期中)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混合物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反应结束时能生成(a-b) g氧气
B.P点处固体成分是氯酸钾和氯化钾
C.在t1~t2 min时段,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
D.在0~t1 min时段,MnO2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或化学式
4.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6BC+4D,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一定质量的A与1.2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 g C和 7.2 g D。则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是 8.8 g。
(2)已知C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14∶9,一定质量的A与3 g B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7 g C。请计算,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 22∶3 。
5.(2022东营)为了防止燃气泄漏,常在燃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一旦燃气泄漏即可闻到气味。乙硫醇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时会生成一种空气污染物,该气体可能为( C )
A.CO B.CO2
C.SO2 D.NO2
6.(2022齐齐哈尔)利用催化剂将工厂废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X,是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之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X+H2O,X的化学式为( C )
A.C B.CH4
C.CH3OH D.CH2O
7.(2022盐城期中)17.6 g某纯净物R完全燃烧后生成26.4 g二氧化碳和7.2 g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16 g
B.R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根据已知条件可以确定R的化学式
D.R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9∶1∶12
8.在一密闭容器内有4种物质A、B、C、D,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其中A、B、C的微观模型图和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A B C D
微观模型图
反应前质量/g 100 1 1 46
反应后质量/g 4 89 55 x
(1)x的值为 0 。
(2)D的化学式是 C2H6O 。
解决数据表格或图像等类型题
9.(2022成都期中)密闭容器中只有甲、乙、丁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容器中丙质量随甲、乙、丁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a=8
C.乙、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3
D.当甲为5 g时,容器中乙和丁的质量之比为2∶1
10.(2022湘潭)在密闭容器内加入X、Y、Z、W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已知X、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4∶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40 12 1 10
反应后的质量/g 12 6 待测 44
A.W可能是单质
B.反应中X、W两物质变化的质量比是3∶11
C.Z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X+3Y2W
11.(2022常德)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了某一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为甲、乙、丙、丁,如图为各物质在反应前和反应后某时刻的质量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x的值是31
B.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能为7∶11
C.丁可能为单质
D.反应中消耗甲和乙的质量比为7∶4
12.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下列数据或叙述正确的是( A )
A.b=8%
B.反应中甲与丙的质量比为21∶20
C.反应中只有甲是反应物
D.丁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微观反应示意图
根据微观模型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1.工业酒精中含有少量的甲醇,甲醇有剧毒,不能食用,其分子结构用如图所示的模型表示。下列有关甲醇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A.甲醇属于氧化物
B.甲醇的化学式是CH4O
C.1个甲醇分子由6个原子构成
D.甲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2.常用的医用酒精是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可用于杀菌消毒,乙醇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代表碳原子,“”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有关乙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乙醇的化学式为C2H6O
B.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
C.乙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1
D.乙醇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判断物质的类别
3.(2022郴州)如图表示某一化学反应的微观变化,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根据图示判断错误的是( B )
A.反应前是两种物质的单质分子
B.反应前是两种物质的化合物分子
C.反应后是一种物质的化合物分子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4.在如图所示表示气体粒子的示意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
A B C D
(1)表示纯净物的是 ABC (填字母,下同)。
(2)表示单质的是 AC 。
(3)表示化合物的是 B 。
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基本反应类型
5.(2022台州改编)拉瓦锡在研究空气成分时,所做实验中涉及的一个化学反应可用如图表示,该反应属于(注:置换反应指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指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B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6.(2022南充)拉瓦锡在研究空气成分时,将氧化汞(HgO)收集后加强热,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gOHg2+O2↑
C.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D.分子和原子均可构成物质
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7.[2022新课标·情境素材](2022聊城)如图为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B )
A.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参加反应的甲与生成的丁的质量比为1∶1
C.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该装置的应用能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8.(2022广州)载人航天器中利用如图所示的“氧再生系统”处理航天员排出的H2O和C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排到舱外的物质是甲烷
B.反应器2中消耗和生成的个数比为1∶1
C.反应器2中生成和的质量比为9∶8
D.该系统在产生O2的同时降低了舱内CO2的浓度
9.(2021泰安)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A.反应前后两种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2
B.反应物中化合物与单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C.此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物理性质保持不变
10.M在N中充分燃烧,发生的反应为M+2NQ+2R。M、N、Q、R均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表中列出了N、Q、R的分子模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物质 N Q R
分子 模型图
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B.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
C.消耗的M和N的质量比是1∶4
D.生成的Q和R的质量比是22∶9
11.(2022黔东南改编)纯净物甲是一种绿色能源,常用作火锅和内燃机的燃料。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质量的甲与4.8 g乙完全反应,生成4.4 g丙和2.7 g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甲中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B.甲中含碳、氢、氧元素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
12.[2022新课标·情境素材](2022苏州模拟)中国化学家使用特殊的催化剂实现了CO2和H2转化为化合物A,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1)A物质中碳、氢元素原子数目比是 2∶5 。
(2)根据催化剂的特性可知,催化剂在该反应前后,其质量和 化学性质 不变。
(3)在催化剂Ⅰ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是 CO、H2O 。
(4)在催化剂Ⅱ中,生成了化合物A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CO+9H24H2O+C4H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