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0张PPT。12/30/2018敬业与乐业梁启超12/30/2018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12/30/2018背景资料《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12/30/2018学习目标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
3、“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的初步学习。
4、演讲和口语特色的体会。12/30/2018自主学习1、演讲的基本知识
2、作者作品字词音形义
3、思考问题
(1)、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2)、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怎样?
(3)、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4、作者是怎样分析”有业之必要”的?举了哪些例子?
5、作者是怎样论述“敬业”的必要性的?12/30/2018演讲的基本知识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 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既要有针对性。 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的,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 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 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12/30/2018旁骛 佝偻
承蜩 亵渎
骈进 强聒(qiǎng guō)(tiáo )( pián )(gōu lóu )( xiè )( wù )掌握字词12/30/2018 亵渎:
骈进:
断章取义:
安居乐业:
心无旁骛:
强聒不舍: 不顾全篇内容,只是根据自己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话。使人民安定生活,快乐劳作。心中没有正业以外的任何追求。硬要啰唆个不停。聒,喧扰。轻慢,不尊重。并进,一起前进。词语解释12/30/2018爱岗敬业的李素丽析题敬业——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发愤忘食”)乐业——把学习工作当作一件乐事(“乐以忘忧”)12/30/2018应该怎样理解“业”的含义?业,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
即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12/30/2018听录音朗读课文,思考问题:3、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1、有业; 2、敬业; 3、乐业.2、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怎样?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才是最高境界。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12/30/2018文章结构归纳敬业与乐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2—8)(9)揭示全文论述的中心—敬业与乐业论述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总结全文,勉励人敬业乐业总分总12/30/2018板书设计: 《 敬业与乐业》有业敬业乐业 敬
业
与
乐
业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责
任
心
乐
趣 孔子 百丈禅师
( 摆事实)1什么叫敬业
2为什么该敬业
3怎样敬业
(讲道理)四个理由12/30/2018本文用了许多经典名句,请把它们汇集在一起,再化为“身内之物”。敬业乐群。 《礼记》
安其居,乐其业。 《老子》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孔子)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孔子)
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百丈禅师)12/30/20186.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梁启超)
7.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庄子》
8.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曾国藩)
9.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
10.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孔子)引用这些经典名句,起什么作用?使文章精练、典雅;
增强说服力,因为经典名句是世人公认的真理。
12/30/2018布置作业12/30/2018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12/30/2018第二课时12/30/2018细读课文 探究写法12/30/2018探究课文论证过程和论证方法,注意找出主要段落的中心句。引出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与“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引用儒家经典《礼记》、道家经典《老子》中格言第一部分12/30/2018
分论点一:论述“要敬业”
分论点二:论述“要乐业”驳斥做工“苦”,指出“做”不可免“做“必产生乐趣,陈述四项原因职业神圣,要做圆满要做圆满,必须敬业《礼记》:敬业乐群
《老子》:安其居,乐其业敬业乐业
人生法门12/30/2018第二部分12/30/20184、作者是怎样分析”有业之必要”的?举了哪些例子?用百丈禅师做事实论据先谈有业的原因:有业是敬业的基础无业的害处用孔子的话做理论论据反面论证有业的重要正面论证12/30/2018第二部分第一层:论述“有业”的必要引用孔子的话,举两种人的事例(第2、3段)“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之人“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之人反面举例论证举百丈禅师的故事(第4段)正面举例论证讲道理,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第5段)正反(有业、无业)道理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强调“有业”的必要性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敬业与乐业”的前提是“有业”,这一层为下文论述作铺垫。12/30/2018请你试试 为“有业之必要”列出几条理由(体会“讲道理”论证的方法)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使自己的生活起居有规律,有利于健康养生;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自己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事业上的小小成功,都会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给自己带来精神上的满足;有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12/30/20185、作者是怎样论述“敬业”的必要性的?1、什么叫敬业?2、为什么要敬业?3、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引用朱子的话做理论论据列举两个地位悬殊的职业作事例论据引用《庄子》、曾文正和孔子的论述做理论论据。12/30/2018什么是“敬业”?主一无适便是敬。 ——朱熹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庄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孔子12/30/2018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敬业12/30/2018热情的乘务员快乐的邮递员12/30/2018湖南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李兵农民朋友就是我的兄弟五星级的擦鞋店12/30/20181、什么是“敬业”?主一无适便是敬。 --朱熹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庄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孔子第二部分第二层:论述“敬业”的重要性道理论证敬业:专心致志、心无旁骛2、为什么要“敬业”?人类生存的需要——为生活而工作个体生活的意义——为劳动而生活论证了“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可敬的”的道理(正面举“当大总统”、“当车夫”的事例)12/30/2018第二部分3、怎样“敬业”庄子名言曾文正名言孔子名言道理论证木匠政治家挑粪工军人正面举例论证强调论证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从反面说理12/30/20183、作者是怎样论述“乐业”的?分析:针对有人认为“做工苦” 的感叹,作者指出:身入其中,最为有味奋斗前去,加增快乐比较骈进,竞胜而乐杜绝妄想,省却闲愁做任何事都要淘神费力的“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与其厌恶自己的本业,倒不如在工作中寻找乐趣,因为: 接着作者分析了其中的四点原因:12/30/20186、作者是怎样论述“乐业”的?明确:1、“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乐2、“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12/30/2018怎样“乐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一?:(身入其中)在工作中寻找快乐。
二? :(奋斗前去)在奋斗中感受快乐。
三? : (比较骈进)在竞争中体味快乐。
四? : (省却烦闷)在投入中享受快乐。12/30/2018第二部分第三层:论述“乐业”的重要性。1、阐述人生苦乐缘由正面说理论证2、两种人生 表现无业游民,日子难过厌恶本业,逃脱不得反面举例论证强调要“乐业”的原因:“乐业”才是人生更高的境界和价值。3、怎样“乐业”从四个方面阐述论证了“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的道理。(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第三部分得出结论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在于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12/30/2018课文小结这篇演讲词针对听讲者(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引名言,举事例,深入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作者先后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三个问题。作者认为,“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这样的: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其次,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忠实地把它做好。再次,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12/30/2018议论文常识简介:三要素论 点论 据论 证结 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本论)(引论)(结论)12/30/2018有业敬业乐业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孔子 百丈禅师
( 摆事实)1什么叫敬业
2为什么该敬业
3怎样敬业
(讲道理)四个理由文章脉络12/30/20181、梁启超先生在演讲结尾说道:“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结合自身实际,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认为怎样才能“合理的生活”?有业 — 敬业 — 乐业业: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谋生职业,它同样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要有一份正当的职业,对于所作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认真的做好,并在做事中发现乐趣,而不是一味地发牢骚。 思考研讨12/30/20182、怎样深入理解“敬业”精神? 我们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定背景,来深入领会梁启超提倡“敬业与乐业”的良苦用心。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官本位的文化,极度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人们纷纷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梁氏的“敬业”说,虽有其局限性,但在当时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敬业,就是要热爱自己的事业,要干一行,爱一行,不能蔑视普通职业,尤其体力劳动。12/30/20183、文中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两个例子加以说明(举例子);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讲道理)。参照两种写法,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学习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例如:“有业之必要”
1)经济独立,人格自尊的需要;
2)身心安顿,避免无所事事、烦闷无聊;
3)生活起居规律,健康养生;
4)从业中的挫折磨练意志品性;
5)事业的小小成功均能带来自信;
6)创造性的成就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12/30/2018《礼记》:敬业乐群
《老子》:安其居,乐其业
《论语》: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朱子:主一无适便是敬
《庄子》:佝偻丈人的故事5、课文多处引用古代典籍的论述想想它们的意思和作用。提出”敬业乐业“的论点意思是无所事事的人难以培养,从反面论证说明无业的害处。意思是专一于某一件事,就是敬。为我们解说什么是敬。说明做事专心,就可以达到目的的道理12/30/2018语言特色内容论证方面:【请同学们在写演讲稿的时候特别注意演讲的语言特色】(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演讲语言方面: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增强说服力;口语特色举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如:孔子、朱熹、曾国藩。12/30/2018探究活动
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敬业和乐业的观点(找出并做好记号),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你有没有不同意见?说说你持这种意见的理由。
??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12/30/2018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 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 11.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 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 13.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 1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 15.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12/30/20184、课后研讨第四题。
参考意见:课文中,作者认为任何职业不分高下,是劝告那些“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的人,要脚踏实地、勤恳敬业,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进而体会职业的乐趣和人生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安身立命、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充实。
而拿破仑的名言则是为了激励人们树立远大抱负,努力挖掘自身潜能,勇于向命运发出挑战。
立场不同,建议不同。12/30/2018课后反思读完此文,你有何收获?可以对文章的观点,也可是本文的语言、论证方法以及梁启超本人进行评价。可结合自己的生活谈。12/30/2018谈 “敬学”
谈 “善学” 谈 “勤学”谈 “乐学”12/30/2018退出The end《敬业与乐业》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及经典语句和格言
3、理清本文的结构,理解本文的主题
4、学习本文条理清晰的论证方法
一、预习导学:
1、走近梁启超
《敬业与乐业》选自《 》,作者( ) ,中国近代 ( )派代表人物,与其师 ( )一起领导了著名的“( )。
1、 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旁骛( ) 惟其( ) 拣择( ) 衔着( ) 佝偻( )
骈进( ) 亵渎( ) 强聒不舍( )粘蝉( ) 层累( )
3、解释下列词语
①断章取义:
②不二法门:
③安居乐业:
④强聒不舍:
4、文中引用了许多古语中的经典词句,结合文下注释,弄懂它们的意思。
5、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论点是什么?
6、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7、本文在论证论点时,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举例说明。
8、讨论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明确:课文共七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段):
第二部分(第 段):
第三部分(第 段):
9、这是一篇( ),一开始,梁启超就引用国人熟悉的儒家经典《 》和道家经典《 》中的格言,开宗明义地提出了( )的论点,围绕论点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 )接下来,分别谈论了( )、( )、( )的重要性;最后,又用( )和( )总结全文旨意。
二、探究展示
1、作者是怎样论述“有业”的必要性的?(阅读2----5段)
2、什么叫敬业?为什么要敬业?作者是怎样论述的?(阅读6----7段)
3、怎样理解“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作者认为苦乐的关键在于什么?(阅读第8段)
4、“我深 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5、 品味语言:
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并谈理由,并体会本文的演讲和口语特色。
6、“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一句中,“为劳动而生活”是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7、各种职业,其工作条件差别很大,对于艰苦的职业怎样才能做到乐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敬业与乐业》文中作者说“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这跟我们平常所说的每个人做事对社会的贡献有大小之分,有没有矛盾?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练习反馈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还是要提倡说真话
①不知何时何因,“提倡说真话”成了一个引人关注的课题,而谁能讲真话谁也就有了值得大家称道的美德 。可见讲真话之难。如果不难,也就用不着“提倡”了,也算不上什么“美德”了。
②古今中外从未听说过谁以讲假话为荣,也从未听说过有人公开去赞美一个天天讲假话的骗子。因为大家都知道讲假话违背天理正义,只有讲真话才是做人的本分。一个人一生讲真话,即使没有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辉煌业绩,但他可以毫无愧疚地说自己达到了做“人”的起码标准。相反,如果一个“伟人”说假话连篇累牍,习以为常,则距离做“人”的标准也就非常之遥远了。我看,说真话假话也是道德范畴美与丑的分野。
③楚楚风范,甚至有些假话比真话还悦耳动听,所以孰真孰假还需要人们动一番脑子。有些假话,可能永远不被 说破,而有些假话则很容易被戳穿。如过去说亩产能达到几千斤几万斤粮食,有实践经验的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但为什么那假话能风靡全中国呢?可见,鉴别假话还不算太难,最难的是敢于揭露那些说假话者。所以就有了“提倡说真话”这个课题。讲真话必然要涉及讲假话者和爱听假话者,就要冒一点风险。如果你讲的真话是诸如夏天太热冬天太冷之类,当然不会有人找岔子。如果是说个别单位假报成绩:他那里学雷锋仅在嘴上说说就吹嘘成已经“扎扎实实”、“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了;他那里仅订出几条廉政措施公之于众就夸耀成绩如何辉煌,而实际上贪污受贿、请客送礼、行业不正之风依然如故。当人们都在兴高采烈为那些虚假的东西拍手叫好的时候,你在那里揭老底岂不讨人嫌?!轻则说你不识时 务,重则说你戴着有色眼镜专看阴暗面。所以讲真话需要勇气,需要胆略,一不怕讥笑,二不怕孤立,三不怕栽赃陷害,相信真理的声音终究不会窒息的。
④敢于讲真话就是针对讲假话的,而且不是针对一般无关宏旨和大局的讲假话,主要的是针对那些当权者为自己升官发财牟取私利所讲假话说的。这些人手中有权,一句话就能使你受到伤害。你要讲真话揭露人家,自己首先要做到无私无畏,有为真理献身的精神,一个人死都不怕,别人也就奈何你不得了。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为端正党风和社会风气做出了贡献,就当前来说,这也是十分难得的。
⑤提倡人们讲真话能为讲真话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是一个地方兴旺发达的表现。如果人们在谎言和空话面前无动于衷,人云亦云,那么那个地方的工作十之八九是不能真正开展并取得成效的。有识之士应该碰碰这个地方。我们党确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小平同志关于讲实话办实事的教导,就是我们手中的武器,有了这个武器,正气必然战胜邪恶,阳光必然战胜阴霾。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画线部分主要运用_ _______的论证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讲真话必然要涉及讲假话者和爱听假话者,就要冒一点风险”一句中“风险”在这里是指什么?为什么讲真话就要冒一点风险?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讲真话需要勇气,需要胆略”,这其中的“勇气”“胆略”是指(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尾一段说:“有了这个武器,正气必然战胜邪恶,阳光必然战胜阴霾”中“这个武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说:“提倡人们讲真话能为讲真话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是一个地方兴旺发达的表现。”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你认为自己该为“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做点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 敬业与乐业》达标检测及答案
一、精读课文第八自然段
1、 本段要说的中心话题是:
2、 本段的中心论点是:
3、 为本段的中心论点提供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论据:
4、 本段中设例的作用是:
5、 本段除了运用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 、 的论证方法。
6、 说说本段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7、 发挥你的想像,将“这种生活,真算得上人类理想的生活了”中的“理想的生活”描写出来。
[课外美文赏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时 间
沈从文
一切存在严格地说都需要“时间”。时间证实一切,因为它改变一切。气候寒暑,草木荣枯,人从生到死,都不能缺少时间,都从时间上发生作用。
常说到“生命的意义”或“生命的价值”。其实一个人活下去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不过占有几十年头的时间罢了。生前世界没有他,他无意义和价值可言的;活到不能再活死掉了,他没有生命,他自然更无意义和价值可言。
正仿佛多数人的愚昧与少数人的聪明,对生命下的结论差不多都以为是“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是活个几十年”,因此都肯定生活,那么吃,喝,睡觉,吵架,恋爱……活下去等待死,死后让棺木来装殓他,黄土来掩埋他,蛆虫来收拾他。
生命的意义解释即如此单纯,“活下去,活着,倒下,死了”,未免太可怕了。因此次一等的聪明人,同次一等的愚人,对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找出第二种结论,就是“怎么样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虽更肯定生活,那么吃,喝,睡觉,吵架,恋爱……然而生活得失取舍之间,到底也就有了分歧。这分歧一看就明白的。大致言之,聪明人要理解生活,愚蠢人要习惯生活。聪明人以为目前并不完全好,一切应比目前更好,且竭力追求那个理想。愚蠢人对习惯完全满意,安于现状。保证习惯。(在世俗观察上,这两种人称呼常常相反,安于习惯的被呼为聪明人,怀抱理想的人却成愚蠢家伙。)
两种人即同样有个“怎么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的打算,要从人与人之间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即或择业相同,成就却不相同。同样想征服颜色线条作画家,同样想征服乐器声音作音乐家,同样想征服木石铜牙及其他材料作雕刻家,甚至于同样想征服人身行为作帝王,同样想征服人心信仰作思想家或教主,一切结果都不会相同。因此世界上有大诗人,同时也就有蹩脚诗人,有伟大革命家,同时也有虚伪革命家。至于两种人目的不同,择业不同,那就更容易一目了然了。
看出生命的意义同价值。原来如此如此,却想在生前死后使生命发生一点特殊意义和
永久价值。心性绝顶聪明,为人却好像傻头傻脑,历史上的释迦,孔子,耶稣,就是这种人。这种人或出世,或入世,或革命,或复古,活一下都显得很愚蠢,死过后却显得很伟大。屈原算得这种人另外一格,历史上这样人可并不多。可是每一时代间或产生一个两个,就很像样子了。这种人自然也只能活个几十年,可是他的观念,他的意见,他的风度,他的文章,却可以活在人类的记忆中几千年。一切人生命都有时间的限制,这种人的生命又似乎不大受这种限制。
话说回来,事事物物要时间证明,可是时间本身却又像是个极其抽象的东西,从无一个人说得明白时间是个什么样子。时间并不单独存在。时间无形,无声,无色,无臭。要说明时间的存在,还得回头来从事事物物去取证。从日月来去从草木荣枯从生命存亡找证据。正因为事事物物都可为时间作注解,时间本身反而被人疏忽了。所以多数人提问到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时,没有一个人敢说:“生命意义同价值,只是一堆时间。”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个真正明白生命意义同价值的人所说的话。老先生说这话时心中的寂寞可知!能说这话的是个伟人,能理解这话的也不是个凡人。目前的活人,大家都记得这两句话,却只有那些从日光下牵入牢狱,或从牢狱中牵上刑场的倾心理想的人,最了解这句话的意义。因为说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同懂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异途同归,完全是为事实皱眉,却胆敢对理想倾心。
他们的方法不同,他们的时代不同,他们的环境不同,他们遭遇也不相同;相同的是他们的心,同样为人类向上向前面跳跃。
1. 为什么说“一切存在严格地说都需要时间”?
2. 聪明人和愚蠢人对“生命的意义”的看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产生不同点的焦点是什么?
3. 第五自然作者从哪两个方面阐述“人与人之间对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
4. 这篇文章,作者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从哪几个方面阐述这一观点的?
5. 结尾段的“他们”指代哪一类人?
6. 文章花大量笔墨写“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作者为什么以“时间”为题?
7. 读了此文后,你受到怎样的启示,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三、写作片断训练
为了讲清一个问题,我们往往摆事实、讲道理,试运用本文所学的某一论证方法阐明“纪律之于学习的重要性”。(写在反面,不少于200字)
参考答案:
一、1、乐业 2、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3、居里夫人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她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来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其他符合要求的也可以) 4、引出话题
5、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6、多用口语,注意交流,易使人产生共鸣。
7、围绕“有业”“敬业”“乐业”来展开。
二、1、因为时间能证明一切
2、相同点:都是肯定生活; 不同点:聪明人要理解生活,认为目前并不完全好,一切应比目前更好,愚蠢人要习惯生活,对习惯完全满意,安于现状,保证习惯。
焦点是:对“生活得失取舍”的态度
3、第一方面:择业相同,成就却不同;第二方面:择业不同。
4、一切存在都不能缺少时间,都从时间上发生作用;首先从“肯定生活”方面论述生命意义和价值,枉度了几十年的时间,然后从两种人“有了分歧”的态度,论述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理解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不同,接下来从生命不大受时间限制的角度,论述“生命的特殊意义和永久价值”,最后从否定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只是一堆“时间”的角度,论述事物都要时间证明。
5、释伽、孔子、耶稣、屈原、陈子昂等人。
6、因为本文论述的是人应该怎样度过这几十年的时间。
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