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课件(19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课件(19ppt+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27 23:2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图二
图一
政治: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经济:西欧封建庄园
概括图一、图二关系
图二封建庄园是在图一土地的层层受封基础上形成的
  中世纪晚期(11---15世纪),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断冲击着旧观念、旧制度,推动欧洲迈入近代社会。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0世纪中叶到13世纪中叶的300年间,西欧形成一场声势浩大的大垦殖运动。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贵族、教会、农民等各个阶层、集团都积极加入到了这场运动之中。





1.租地农场兴起背景(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
(1)阅读垦殖运动相关图片和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回答垦殖运动纷纷开展时间、土地垦殖方式、参加垦殖运动原因及垦殖运动的结果。
①时间:11世纪以后。
②方式:有的垦殖由领主组织,多数是农民自发开垦。
③原因:垦殖者成为新开发的地区的主人,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耕种。
④结果:土地面积逐渐扩大;新开发的地区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地租形式的变化:
劳役地租→货币地租
农奴
自由农民
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
缴纳迁徙税
庄园走向衰落
(2)阅读教材内容,地租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用图示法理解庄园制度走向衰落和瓦解。此时的土地出现了哪种趋势?
土地集中
土地发展趋势:
(1)观察示意图,并结合教材内容,回答租地农场是如何建立起来?又是如何生产经营的?
2.租地农场的兴起
富裕
农民
建立
租地农场
承租、购买
领主土地
转租、购买其他佃户土地
将土地
集中起来
租地农场主
①14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
②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2)观察示意图,并结合教材内容,说说农产品与市场的关系?
农业的繁荣,推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其中手工业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
农产品的富余,加上城市需求的增加,使得更多的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一些商人将在乡村市场收购的产品运到港口或更远的地方。
农产品富余
城市农产品需求增加
收购农产品、畜产品
转卖到港口或更远的地方

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3)观察图片和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你是如何理解马克思这句话的?

领主
租地农场主
雇佣农民



出租
雇佣
劳动力
转让
雇佣关系
新的农业生产关系——
3.手工业的发展
中世纪印刷工场
(1)观看视频《16世纪西欧印刷工场》和观察图片,并结合教材内容,说一说手工工场出现的原因和发展过程中的变化。
13世纪,随着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也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手工生产。
由分散走向集中。
(2)观看视频《手工业制造》,并结合教材内容,说一说手工业的发展的表现。
视频播放:手工业制造
原因:①统一配备生产工具。②同一地点劳动。③雇工分工合作。
结果:由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变为集中的手工工场。
影响:进一步提高生产率。
《毛纺工场》卡瓦洛里
毛纺织业……商人投资开办作坊,控制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两个环节,雇用一些行会手工业者和零散工人工作。生产过程分成梳毛、纺线、染色、织布、平整等多道工序,由专门的手エ业作坊完成。这种生产直接面向市场,由“商人直接支配”,手工业者失去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也不再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
剥削方式——雇佣关系
生产方式——分工合作
经营特点——面向市场
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特征
(3)观看图片和分析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说一说手工工场的特点。
提供生产原料
统一生产工具
统一生产地点
出卖劳动力
彻底的雇佣关系形成
形成集中的手工工场
体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商人
工人
4.观察示意图并阅读教材内容,理解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租地农场
手工工场
农业方面:
手工业方面:
影响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出现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资本主义萌芽
二、 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1.观察示意图并阅读教材内容,说说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变化的时间、原因、表现和特点。
材料:有的富裕农民原先是某庄国的庄头,负责替领主管理庄园生产和其他事务。他们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由于农业发展、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农民向领主缴纳货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在财富普遍积累的基础上,一批富裕农民脱颖而出。他们是土地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法兰西,他们占有的土地达到总面积的1/5,有的地区甚至达到1/3。
时间: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
原因:大多数贵族不重视或者没有能力经营自己的地产,将其抵押或者变卖,
表现:富裕农民、骑士、乡绅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
特点:以新的生产方式控制生产、交换等环节,他们还控制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材料: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市民中上层分子所掌握的财富十分可观,经济上他们是国王和大封建主依靠的对象。政治上他们操纵城市的政局,左右城市的政治倾向,并且以出席等级会议、担任国王官吏。
2.观看视频、观察图片并阅读教材内容,说说欧洲城市中手工业者和商人的身份发生了什么变化?其观念和政治权利有何变化。
(1)身份变化: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市民阶层)。
(2)观念变化:商人巨贾投资乡村,置办田产,采用新的生产经营方式。
(3)社会地位:政治地位不断提高、政治权利也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课堂小结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背景:垦殖运动、庄园走向衰落
租地农场:14世纪中叶 土地集中
手工工场:雇佣关系
影响:生产组织资本主义化 改变社会面貌
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农村:富裕农民成为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城市:市民阶层成为王权强化的政治力量
当堂达标
1.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各地纷纷开展□□□□,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应是( )
A.大化改新 B.远程贸易
C.手工工场 D.垦殖运动
2.(阜新中考)14世纪中叶以后,欧洲一些人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建立者是( )
A. 手工业者 B. 庄园主
C. 奴隶主 D. 富裕农民
D
D
3.16世纪末,英国土地所有者、租地农场主、雇工之间彼此签订契约,按规定的比例分配产品。据统计,16世纪,英国贵族从他出租的土地所得租金与同一块土地承租者用农场经营所得收入的比是1∶10。据此说明英国( )
A.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B.出现新的生产方式
C.巩固领主庄园经济 D.成为欧洲商业中心
4.(攀枝花中考)14世纪前后,西欧社会萌发新的生机,其在经济上的表现是( )
A.庄园经济自给自足 B.自由放任理论产生
C.城市自治司法独立 D.雇工分工合作兴起
B
D
5.(恩施中考)构建知识结构图,能很好地从整体驾驭和把握所学知识。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识结构图,其中“?”处是( )
A.西欧城市的兴起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西欧庄园的出现 D.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
6.对于13、14世纪西欧市民阶级的说法有误的是( )
A.包括手工业者、商人 B.到乡村置办田产
C.不能与大贵族联姻 D.成为强化王权的政治力量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