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必修第一册 1.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属于碱的是( )
A.C2H5OH B.Na2CO3 C.Ca(OH)2 D.Cu2(OH)2CO3
2.下列厨房中的常见物质溶于相应溶剂后,不能形成胶体的是( )
A.淀粉溶于水中 B.鸡蛋清溶于水中
C.豆浆加入水中 D.食醋溶于水中
3.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技术的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火药使用 B.粮食酿酒 C.转轮排字 D.铁的冶炼
4.根据气象台报道,近年来每到春季,沿海一些城市经常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5.下列现象或应用中,不涉及胶体性质的是( )
A.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光柱
C.用半透膜分离淀粉和食盐的混合液
D.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6. 某同学要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物质,使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你认为“五连环”中有空缺的一环应填入的物质是( )
A.硫酸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氧化钙
7.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
选项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2CO3 H2SO4 NaOH SO2 CO2
B NaOH HCl NaCl Na2O SiO2
C KOH NaHSO4 CaCO3 CaO Mn2O7
D NaOH HCl CaF2 Na2O2 SO2
8.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对于绝大多数元素来说,都能形成单质和化合物
C.相同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化合物
D.含有相同元素且该元素价态相同的不同物质的性质完全相同
9. 《本草纲目》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整套制作豆腐的流程:“豆腐之法,凡黑豆黄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绿豆之类皆可为之。造法:水浸、铠碎、去渣、煎成、以盐卤汁或山矾叶酸醋淀,就釜收之。又有入缸内以石膏末收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豆浆主要是豆类蛋白质与水形成的胶体分散系,属于介稳体系
B.取少量豆浆于试管中稀释,用“激光笔”照射,可观察到光亮的“通路”
C.豆浆中加入盐卤汁或石膏,可加快凝聚成豆腐,其原理与江河入海口易形成“三角洲”类似
D.用“煎成”后的豆浆制作豆腐,其蛋白质仍然具有生理活性
10.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了纯碳新材料“碳纳米泡沫”,每个泡沫含有约4 000个碳原子,直径约6到9 nm,在低于-183 ℃时,泡沫具有永久磁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碳纳米泡沫”与石墨互为同位素
B.把“碳纳米泡沫”分散到适当的溶剂中,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C.“碳纳米泡沫”是一种新型的碳化合物
D.“碳纳米泡沫”和金刚石的性质相同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60分)
11.(10分)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汽车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便可以使汽车的尾气转换成无毒气体。如用表示碳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氮原子,下图为气体转换的微观过程。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种物质可以归为一类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C归为化合物,将D归为单质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反应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变化过程中消耗的A物质和生成的C物质的质量比为________。
(4)从微观的角度去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有关信息: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12.(8分)零食的包装袋中经常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其主要成分是CaO。
(1)CaO属于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酸 B .碱 C.盐 D.纯净物 E.化合物
F.金属氧化物 G.非金属氧化物 H.碱性氧化物 I.酸性氧化物
(2)某同学将浓硫酸、NaOH固体、CaO等物质划分为一类。该同学的分类依据为________。
A.酸 B.碱 C.氧化物 D.干燥剂
(3)CaO可作干燥剂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CaO还可以跟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请列举两例并填表。
物质类别 化学方程式
(5)小纸袋中的物质能否长期持续地作干燥剂?________。
13.(12分)铜器久置于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水蒸气、CO2、O2作用产生“绿锈”,该“绿锈”俗称“铜绿”,又称“孔雀石”[化学式为Cu2(OH)2CO3],“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CO2和H2O。某同学利用下述系列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
铜铜绿ACu(OH)2BCu
(1)从三种不同分类标准回答,“铜绿”属于哪类物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④、⑤的化学方程式: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
14.(16分)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性质。
(1)若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物质中,能形成胶体的是________。
A.冷水 B.沸水 C.NaOH浓溶液 D.NaCl浓溶液
(2)写出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检验制得的物质是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少量制得的胶体加入试管中,加入(NH4)2SO4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胶体的________。
(5)Fe(OH)3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______。
A.胶粒直径小于1 nm B.胶粒带正电荷
C.胶粒作布朗运动 D.胶粒能透过滤纸
(6)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最本质的特征是________。
A.Fe(OH)3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
B.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C.Fe(OH)3胶体是均一的分散系
D.Fe(OH)3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
15.(14分)生活和生产中常用到胶体的性质,请看下述三例:
(1)医学上治疗由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时,最常用的血液净化手段是血液透析。透析时,病人的血液通过浸在透析液中的透析膜进行循环和透析。透析原理同胶体的________类似,透析膜同________类似,透析膜的孔径应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血液内毒性物质粒子的直径,毒性物质才可能扩散到透析液中而被除去。
(2)在陶瓷工业上常遇到因陶土里混有氧化铁而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解决方法之一是把这些陶土和水一起搅拌,使微粒直径在10-9~10-7m之间,然后插入两根电极,再接通直流电源。(已知氧化铁胶粒带正电荷,而陶土胶粒带负电荷)这时,阳极聚集 ,阴极聚集______,理由是 。
(3)水泥和冶金工厂常用高压电对气溶胶作用除去大量烟尘,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这种做法运用了________原理。
【解析】
1.答案 C
解析 C2H5OH属于醇,Na2CO3属于盐,Ca(OH)2属于碱,Cu2(OH)2CO3属于碱式盐,故选C。
2.答案 D
解析 A项淀粉溶液为胶体;B、C项均为蛋白质溶液,都是胶体;D项食醋溶于水中形成溶液,不是胶体,选D。
3.答案 C
解析 C项,转轮排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反应。
4.答案 D
解析 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液滴构成的,小液滴的直径在1~100nm之间,所以雾属于胶体,故选D。
5.答案 A
解析 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会产生红褐色沉淀,不涉及胶体性质,故A正确;清晨的雾属于胶体,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道道光柱就是胶体具有的丁达尔效应,涉及胶体性质,故B错误;食盐溶液中溶质粒子能通过半透膜,淀粉溶液属于胶体,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通过,可以用半透膜来分离,涉及胶体性质,故C错误;血液透析涉及胶体性质,故D错误。
6.答案 C
解析 据题意可知应填入的物质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与C反应,但不能与Fe、稀盐酸反应,故应选择二氧化碳。
7.答案 B
解析 SO2是酸性氧化物,A项错误;NaHSO4是盐,C项错误; 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D项错误。
8.答案 B
解析A.和均由O元素组成,二者混合后为混合物,A错误;
B.对于绝大多数元素来说,都能形成单质和化合物,B正确;
C.Na与O可组成,,C错误;
D.与中均含+3价的Fe,但二者性质不同,D错误;
9.答案 D
解析D 蛋白质高温蒸煮时发生变性,失去了生理活性,故D错误
10.答案 B
解析 A.“碳纳米泡沫”属于碳单质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同位素的指代对象是原子不是单质,错误;B.“碳纳米泡沫”每个泡沫含有约4 000个碳原子,直径约6到9 nm,分散到适当的溶剂中形成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正确;C.“碳纳米泡沫”只含有一种元素属于碳单质,错误;D.“碳纳米泡沫”在低于-183 ℃时,泡沫具有永久磁性,金刚石没有磁性,二者性质不同,错误,答案选B。
11.解析:根据题意及图示可知,A为NO、B为CO、C为CO2、D为N2。然后结合题意解答即可。
答案:(1)都含有氧原子
(2)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元素构成的分子,而氮气是由同种元素构成的分子
(3)2NO+2CO2CO2+N2 15∶22
(4)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发生改变(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12.解析: (1)DEFH (2)D
(3)CaO+H2O===Ca(OH)2
(4)酸 CaO+2HCl===CaCl2+H2O 酸性氧化物 CaO+SO2===CaSO3
(5)不能
解析 (1)CaO属于纯净物、化合物、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答案为DEFH。
(2)浓硫酸、NaOH固体、CaO都可作干燥剂。
(3)CaO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可作干燥剂。
(4)CaO属于碱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
(5)当CaO与H2O反应完全后,不再具有干燥作用。
13.解析:答案 (1)盐、铜盐、碱式盐(或碳酸盐)
(2)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3)Cu(OH)2CuO+H2O
CuO+H2Cu+H2O
(4)① ②③ ④
答案选B。
14.解析:(1)B (2)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3)利用丁达尔效应:让一束光线通过制得的物质,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制得的是胶体
(4)产生红褐色沉淀 聚沉
(5)B
(6)A
15.解析:(1)渗析 半透膜 大于
(2)陶土胶粒 氧化铁胶粒 前者胶粒带负电荷,向阳极移动;后者胶粒带正电荷,向阴极移动
(3)电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