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7张PPT。第10课 充满魅力的
书画和戏曲艺术课程标准:
1、概述汉字和绘画起源及其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并说明其艺术成就。第10课 充满魅力的
书画和戏曲艺术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2、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1、 中国画的演变
2、中国画的主要特色
注重传神写意,追求“得意忘形”
三、京剧的出现
1、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
2、京剧的出现 3、其他戏种舞动的北京思考:中国印的设计体现了哪些中国元素?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以印章作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
中国印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印章(肖形印)作为标志主体图案的表现形式,印章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在中国出现,是渊源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并且至今仍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社会诚信表现形式,寓意北京将实现“举办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的庄严承诺。中国印选用中国传统喜庆颜色—红色作为主体图案基准颜色。红色历来被认为是中国的代表性颜色,还是我国国旗的颜色,代表着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标志的主体颜色为红色,具有代表国家、代表喜庆、代表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国印代表着北京正以改革开放的姿态欢迎世界各地运动员和人民欢聚北京,生动的表达出北京欢迎八方宾客的热情与真诚,传递出奥林匹克的理念和精神。作品内涵丰富,表明中国北京张开双臂欢迎世界各地人民的姿态。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一直强调以运动员为核心,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正体现了这一原则。印章中的运动人形刚柔并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再见!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1)起源:
图画文字(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汉字
(2)发展演变:
甲骨文→篆书 (分大篆和小篆)→隶书→楷书
(3)演变的总趋势:
由繁到简,逐步规范化、稳定化学思之窗 想一想:汉字为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学思之窗1、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
2、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反之,我国众多民族、众多方言,为汉字的使用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美,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古代文字。
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个叫王懿荣的人,是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有一次他看见一味中药叫龙骨,觉得奇怪,就翻看药渣,没想到上面居然有一种看似文字的图案。于是他把所有的龙骨都买了下来,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相似的图案。他确信这是一种文字,而且比较完善,应该是殷商时期的。后来,人们找到了龙骨出土的地方——河南安阳小屯村,那里又出土了一大批龙骨。因为这些龙骨主要是龟类兽类的甲骨,是以人将它们命名为“甲骨文”,研究它的学科就叫做“甲骨学”,王懿荣也被称为“甲骨文之父”。大盂鼎铭文你能否从“鱼”字的演变推断汉字演变的过程以及演变总趋势?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汉字的演变2、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1)发展阶段:
自发阶段→自觉阶段
(2)书法成为艺术的条件:
①单体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
②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
③笔墨纸砚等文具的改进。
(3)书法的几种主要书体:
隶书 楷书 草书 行书图片中的书法作品分别是什么字体?楷书 隶书 行书 草书特点:
发展阶段:
代表人物: 楷书笔画详备,结构严整,具有实用价值,是规范化、标准化的字体。
始于东汉,
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
唐代步入盛世,名家群起。
魏晋:钟繇、王羲之
初唐:欧阳询(欧体)
盛唐:颜真卿(颜体)
晚唐:柳公权(柳体) 特点:笔画简约,钩连不断,
线条流畅,任情纵性,
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发展:起源于汉初,
成熟于东晋,
魏晋以来盛行不衰,名家辈出。
代表人物: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盛唐的张旭、怀素等。草书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实用
价值和审美价值兼具,雅俗共赏,是一种最
活跃的字体。
发展:东汉至西晋,草书书体完全成熟。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唐朝颜真卿《祭姪文稿》(天下第二行书)
北宋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天下第三行书)
元朝赵孟?
明朝文征明行书 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设计使用的是什么体?汉代竹简书写体1、中国画的演变:
①远古时期:起源
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②战国:从萌芽走向成熟
帛画《人物龙凤图》 和《人物驭龙图》
③秦汉:门类丰富: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彩绘帛画
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的《夫妇宴饮图》
④魏晋南北朝: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
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⑤隋唐五代:继承前代并吸收外来美术风格
展子虔《游春图》
阎立本《步辇图》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盛极一时。
⑥两宋:宫廷画院最为活跃,画学兴起;
风俗画成最大亮点。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⑦元明清: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元代王冕《墨梅图》
明代徐渭《牡丹蕉石图》
清代郑板桥《墨兰图》1、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
原始歌舞——起源;
春秋战国优伶——出现专业艺人;
元杂剧——推向成熟;
明朝昆曲——地方戏曲;
清朝京剧——国粹。2、京剧的出现:
(1)形成:
①乾隆末年,徽班进京演出;
②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
③1840年左右,京剧形成。
(2)成熟:同光年间走向成熟
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
(3)推广:同光年间走向全国,成为国剧
民国以来,逐步走向世界
(4)京剧的特点:3、其他戏种:
秦腔、越剧、川剧、粤剧和黄梅戏等。钟繇楷书王羲之楷书书法欧阳询(557—641),唐初著名书法家,长沙人。早年专学二王,并吸取六朝北派诸家的长处,勤学苦练,融会贯通,独创一派书风,其书以“险劲瘦硬”的风貌著称,史称“欧体”。
他与虞世南、褚遂良并称为“唐初三大家”。 《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多宝塔碑》柳公权《神策军碑》王献之草书王羲之草书《肚痛帖》传为唐张旭书。草书6行,共30字。文:
忽肚痛不可堪,
不知是冷热所张旭草书怀素的《自叙帖》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祭姪文稿》——天下第二行书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天下第三行书赵孟睢断芯痈场罚ㄐ惺椋┟鞔? 文征明书法《鹳鱼石斧图》贺兰山岩画——鹿图《人物龙凤图》 《人物驭龙图》 马王堆汉墓帛画河南洛阳出土的东汉《夫妇宴饮图》《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一件山水画卷。阎立本:《步辇图》 此图以贞观15年(公元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坐在步辇上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是汉藏两族亲密关系的写照。 此画的内容是描写佛教始祖释迦牟尼降生以后,他的父亲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局部)《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局部)《清明上河图》(局部)《清明上河图》(局部)清代的《清明上河图》
由清宫画院的五位画家合作画成 王冕《墨梅图》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徐渭《牡丹蕉石图》 徐渭《黄甲图》郑板桥的《墨兰图》 郑板桥,清朝画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同光十三绝”京剧的特点:
(1)内容上: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2)伴奏上:以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伴奏;
(3)角色上:分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4)表演上: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多采用虚拟性动作,把生活中实有的事物通过抽象的表演,得到艺术的再现,取得虚实结合、形神兼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