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教材 一年级下册阅读课文 吃水不忘挖井人
统编版教材 一年级下册阅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识字学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悟结合,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内容。 体会毛主席尽心尽力为乡亲们排忧解难以及乡亲们感激毛主席的恩情。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教学板块 具体环节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师帮扶
想象故事 认读生字 初读课文 随文识字 引导观察 指导书写 精读理解 播放歌曲 课堂小结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想象故事 揭示课题 初读课文,初识字词 三、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二、深入感悟,情感升华 1.看图识“井”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呀 (出示“井”图片) 师:现在我们都是喝自来水,但是大家知道吗?在几十年前我们家家户户吃水还要到这种井里去挑。 师:你看,这就是古代的创造的井字和现在的井字有什么相似之处? 2.读句想象故事 师:从图片中你还看到了什么? 师:关于这句话还有些感人的故事呢,你知道吗?或者能猜一猜吗? 3.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就叫吃水不忘挖井人。请大家齐读课题。 1.读题目提出疑问 师:读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2.自读课文,解决疑问 师:答案就藏在在课文里,现在读请同学们翻到课本17页,先自己试着读一读。两个要求:(小耳朵听好了) 一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边读边用横线画出谁是吃水人,谁是挖井人,开始吧。 师:吃水人是谁?你从哪里知道的?你来说。 师:挖井人是谁?你从哪里知道的 ? 师:这里带领什么意思? 师:是呀,毛主席就是带头人,干活的还有乡亲们和战士。毛主席你们了解吗?老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出示毛主席资料。 3.听录音,读好停顿 师:刚才大家在读的时候没有注意停顿。仔细听课件是怎样读的,边听边画出停顿符。 4.检查字词 师:课文里的生字宝宝认识了吗。 出示词语:吃水 不忘 挖井人 村子 毛主席 江西 住过 没有 乡亲 战士 以后上面 叫好 师: 你能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吗? 师:老师也想到了一些方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观察、书写“江”“没” 师:看一看课文中都有哪些生字宝宝需要我们会写。这两个字都是什么结构?偏旁是什么? 师:(出示横折弯图片)这个笔画叫什么名字呢? 师:请同学们在课本描红1个,写1个。 观察、书写“主”“住” 师:这两个字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师: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描红并写1个。 观察、书写“叫”“以” 师:谁能读好这两个字,并说一说这两个字怎么写? 师:请同学们在书上描红并写1个。 1.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的故事发生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课文读完了,知道故事发生在哪里吗? 2.出示第二自然段 师:请同学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村子里没有水井”开始。 师:毛主席为什么要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一口井呢,知道原因了吗? 师 :是呀,当时沙洲坝这个村子非常干旱所以一直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无水洗手帕。连洗手帕的水都没有,可见是人们没水的生活是多么艰难啊!就是在这样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这口井对他们的生活来说有多么的重要。所以在读第一句的时候我们要读出吃水困难的语气。 师:假设以下的图片是你生活的地方,你是什么感受? 师:(情景扮演:邀请学生模仿挑水的动作,启发想象)。村民们挑着满满的水会怎样?挑着水走了好几里山路又会怎样?会把鞋底磨烂,会磨破了肩膀,会…… 师:一切被当时居住在那里的毛主席看见了,他可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是怎么做的?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有了这口水井,乡亲们再也不用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为了表达对毛主席的感谢,乡亲们是怎样做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乡亲们是怎样感谢毛主席? 师:上面刻着什么呢? 师:正是有了毛主席才有了我们的幸福生活,让我们带着对毛主席的感激和崇敬之情,齐读第三自然段。 1.体悟情感 师:如今的沙洲坝,吃水不再困难,但人们还是愿意到井边来,喝上一口甜甜的井水,为什么? 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很多生字,最后让我们一起跟着歌曲再来感受乡亲们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请同学们大声有感情地读课文! 生:一口井。 1-2名学生畅所欲言。 生:“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句话。 生根据这句话想象故事。 生齐读课题,书空课题。 生1:吃水人是谁? 生2:挖井人是谁? 生3:毛主席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生:乡亲们。 生读句子:村子里没有水,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生:毛主席带领着战士和乡亲们挖井。 生读句子: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生:带领就是前面有人带头,后面的人跟着。 学生听老师读相关资料。 生认真听读录音。 生自己读 指明读 一位同学当领读,齐读 比赛读 生:加一加 减一减 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生1:左右结构 生2:三点水旁 生:横折弯。 生书写。 生:住的右半边就是主。 生书写。 指名读生字并书空笔顺。 生书写。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生1:江西 生2:瑞金城 生3:沙洲坝 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生: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指明1-2名学生读出吃水困难。 预设生:生活很艰难。 预设生:想每天都有水喝。 生表演挑水困难。 生读句子: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生自读第三自然段。 生:乡亲们立了一块石碑。 生齐读: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齐读第三自然段。 预设生:因为乡亲们一直想念着毛主席。 生有感情地朗读。 注意井是后鼻音,请你再读一遍。同学们一起读一遍。 学生说得可能不够完整,教师补充:这个点就是井里边的水,中间的方框就是井沿。我们来组个词吧! 这句话中“挖井人”连读时,提醒学生区分前后鼻音。 教师让学生根据图片上的一句话,想象发生了什么故事,达到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的目的。帮助学生尽量能说出完整的话。 教学生字“忘”“吃”。 “忘”是后鼻音,同学们大声读一遍。上下结构,偏旁是心字底。心字底多与心情或者心理活动有关。心字底的字还有“念”“思”等。 “吃”是翘舌音,整体认读音节,大声读一遍。左右结构,口字旁写的稍小,最后一笔是横折弯钩。请同学们书空笔顺,在书上描红并写两个。尝试给“吃”组词。 学生提出的疑问可能有些是一个问题,只不过表述不一样,教师需要帮助归类。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找到相应的句子。督促没有完成任务的学会及时完成。 如果学生找不到该句,教师需要引导其先找到关键词语“吃水”,从而找到吃水人。注意要找完整的一句话。 “带领”的“领”容易读成前鼻音,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表述不清楚时,教师帮助梳理。 由于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少,所以教师读资料介绍毛主席: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巡视学生是否已经画好停顿,指导学生用斜线画停顿。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好句子。字词部分尽量让基础比较弱的学生有机会多读。注意纠正读音。 熟字比较:士 土 主 王 偏旁归类:吃 叫 形声字:村:村子周围都有树木,所以是木字旁。(提醒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 把结构和偏旁一样的生字归类,方便学生记忆。在说偏旁和结构时,提醒学生表述准确。 师:横折弯的书写要点:先横后向下折再右弯。右弯时有弧度,不要写成直角。跟老师一起书空。我们今天学的没字就含有横折弯这个笔画。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书空。尝试组词。 教师巡视,提醒学生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观察比较两个字的异同点: “主”是独体字,“住”是左右结构的。两个字都有“主”。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书空。尝试组词。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主”的笔顺学生容易写错。 稍微容易掌握的生字让学生自己来说怎么书写,并尝试组词。 教师巡视,提醒“以”的占格。 “瑞金城外”后要稍微停顿,“沙洲坝”中学生容易把“坝”读成“贝”,需及时提醒并纠正。 师出示沙洲坝图片,介绍地点的历史由来:沙洲坝是“革命旧址”,是毛主席曾经生活过和战斗过的地方,当年这里是个干旱缺水的地方,不仅没有水灌溉田地,就连村民们喝水都十分困难 学生齐读会出现拖长音的现象,及时制止,告知有标点出稍微停顿,每个字读得干脆清楚。 强调“没有”“很远”,说明乡亲们吃水困难的情况。 如果读不出吃水困难的语气,教师可以范读相关句子,引导学生。 让学生多发表观点,体会出没有水生活会非常的艰难。 鼓励学生通过肢体表演感受挑水难,吃水更难。帮助有想法但是不会表达的学生,说出完整的话。 通过想象没有水的生活环境,扮演自己就是挑水的相亲,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那时候是多么需要一口井。 允许学生大声朗读或者默读等方式,知道读懂即可。 注意提醒学生要说完整的话。 强调关键语句。 学生已经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了很多情感体会,读的过程中要抓住关键词句,激发学生的感情。也可以让读的好的学生示范。 用图片对比,引发学生的思考,尽量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体会出乡亲们对于毛主席的感谢和想念之情。 让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下,激发感情读好课文。
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并组词,写一写每个字的笔顺。 2.朗读课文。 3.读一读并记一记18页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