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课件(共64张PPT)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课件(共64张PPT)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7 12:5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4张PPT)
第六单元
13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装在套子里的人
语 文
内容索引
自主预习 积累梳理
文本研读 任务探究
主题阅读 群文拓展
自主预习 积累梳理
资源助读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然琢削元气也不少。
——金圣叹
作者简介
中国长篇小说之父——施耐庵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其生卒年代及身世不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发现了许多新资料,经当代有关专家考证,已有大致的轮廓。施耐庵为元至顺进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著有《水浒传》。
作品背景
《水浒传》的故事发生在北宋末年,社会非常黑暗,皇帝昏庸,奸臣把持朝政,他们与地方官吏狼狈为奸,横征暴敛,再加上地主恶霸与豪强劣绅横行霸道,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被迫团结起来进行武装反抗。小说中描写的宋江、方腊的故事,就是以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为依据的。
课文选自《水浒传》第九回(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与课文前后相关的情节如下:林冲原是北宋京城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他的妻子被太尉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看上了。高俅及手下陆虞候设计并诬陷林冲阴谋行刺,林冲被刺配沧州。在去沧州的路上,押送的公人被陆虞候买通,多次想杀害林冲。林冲被鲁智深救下,来到沧州。课文的情节从这里开始。后来林冲逃到柴进家里,柴进又介绍他去了梁山。
相关常识
章回小说
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章回小说的特点是分回标目,故事连接,段落整齐。宋人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即已具雏形,被推称为后世小说分章回之祖。明清两代的长篇小说,普遍采用此种形式。
知识梳理
1.读准字音
2.写对字形
词 语 易错字 词 语 易错字
酒zhuàn 馔 shuò风 朔
zhuàn写 撰 shuò倒 搠
拾duō 掇 wān出 剜
连zhuì 缀 手wàn 腕
chuò学 辍 wǎn约 婉
3.掌握词语
4.词语辨析
交头接耳 窃窃私语
交头接耳:彼此在耳朵边低声说话。 窃窃私语:私下里小声交谈。
相同点:两个词都用来形容人们低声交谈。
不同点:“交头接耳”偏重在“形”,形容彼此暗暗交谈的形态;“窃窃私语”偏重在“声”,表示小声交谈。因此“窃窃私语”可以用来修饰“声音”,“交头接耳”则不能。
例句 ①在俄罗斯航展现场参观的多国军官 交头接耳 ,来谈论这款飞机的性能与价格。
②一群小女孩在操场一角 窃窃私语 ,不时还用眼睛瞅瞅四周,看是不是有人注意她们。
素不相识 素不相能
素不相识:向来不认识。 素不相能:素来不和睦。
相同点:二者都有“向来都不”的意思。
不同点:“素不相识”指向来不认识;“素不相能”指一向合不来。
例句 ①船儿只管乘风破浪地一直走,走向那 素不相识 的他乡。
②他们兄弟俩本来就 素不相能 ,闹分家是早晚的事。
资源助读
装在套子里的人
这(契诃夫)是一个独特的巨大天才,是那些在文学史上和在社会情绪中构成时代的作家中的一个。
——高尔基
作者简介
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
契诃夫(1860—1904),俄国作家。契诃夫与法国作家莫泊桑、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他的作品题材多样,主要作品有小说《第六病室》《变色龙》和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作品背景
这篇小说反映的是19世纪末沙皇统治下的黑暗现实。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遇刺身亡,继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强了专制统治。受欧洲进步文明潮流的影响,俄国也兴起变革之风,要求自由民主。面对汹涌的变革浪潮,沙皇政府采取一切暴力手段进行镇压,逮捕并流放革命者,查封进步刊物,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全国警探密布,告密者横行,一切反动势力纠合起来,对抗进步的潮流,竭力维护腐朽没落的沙皇统治。
契诃夫的这篇小说创作于1898年。契诃夫对黑暗的沙皇专制制度下的知识界做了长期的、深入细致的观察,把知识分子中的“别里科夫”们的思想性格和习惯集中起来进行艺术概括,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塑造了别里科夫这个世界文学史上少见的典型形象。
相关常识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流行于欧洲等地区的一种新的文学艺术思潮。作品广阔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把人间的一切苦难形象地展示给人们。在艺术上多有创见,既写实,又具有倾向性。其中在典型环境中再现某一阶层人的典型性格的创作方法,使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代表作家有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狄更斯、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马可·吐温、易卜生等人。
知识梳理
1.读准字音
2.写对字形
词 语 易错字 词 语 易错字
péng窗 篷 热zhàng冷缩 胀
péng草 蓬 头昏脑zhàng 涨
āi声叹气 唉 chè销 撤
紧āi 挨 车zhé 辙
3.掌握词语
4.词语辨析
不止 不只
不止:连续不停;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 不只:不但;不仅。
相同点:都有“超出”的意思。
不同点:“不止”有两个词性,作动词时,表示继续不停;作副词时,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后面一般跟数词。“不只”是连词,“不但;不仅”的意思,后面一般跟名词和代词。
例句 ①如果有兴趣查看一家成功企业创立之时的商业计划书,可能发现计划书对创业的未来预测与实际情况相差 不止 十万八千里。
②生活 不只 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安然无恙 毫发无伤
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毫发无伤:完全没受损伤。
相同点:两者都表示没有受到任何伤害。
不同点:词的使用范围不同。“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使用范围较广。“毫发无伤”,一点损伤都没有。多用来指没有表皮的创伤。
例句 ①9月18日,强台风“山竹”吹袭香港过后,港珠澳大桥 安然无恙 。
②经过一番努力,救援队找到了一个婴儿,因为母亲用身体庇护着,他  毫发无伤 。
文本研读 任务探究
课堂精研
研读任务一 把握情节,感受情节的跌宕起伏
1.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梳理文章情节并拟出小标题。
部 分 情 节 标 题
第一部分(引子,第1段) 交代人物、事情起因。点明林冲和高俅的尖锐矛盾,说明李小二与林冲的关系,埋下李小二感恩图报的伏笔 林教头沧州遇故旧
第二部分(开端,第2—5段) 林冲刺配沧州,高俅派陆谦追踪而来,密谋策划谋害林冲。林冲根据李小二提供的信息断定是陆谦后买刀寻敌 陆谦谋害林冲
第三部分(发展,第6—9段) 林冲接管草料场,与老军交割后去沽酒 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第四部分(高潮和结局,第10 — 12段) 林冲于破庙借宿,偶然听到陆谦等人的对话,得知真情,最后报仇雪恨 林教头山神庙复仇
提示:
2.双线索结构是小说常用的结构方式,请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双线索结构的内容和特点。
提示:主线即明线,是林冲刺配沧州后的遭遇和反抗,也是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性格转变过程,主要情节有沧州遇故旧、买刀寻敌、接管草场、雪夜报仇。副线即暗线,是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陷害,有奉命来沧、密谋陷害、草场阴谋、丧身刀下。副线推动主线发展,鲜明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官逼民反”。两条线索通过茶酒店、草料场、山神庙等几个场景,由连接到交织,最后汇合到一起。
3.古语说:“无巧不成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情节设置有几处“巧” 分别是什么 文中还有两处偷听,请找出来并分析其意义。
提示:四处巧合:(1)林教头巧遇李小二;(2)李小二巧遇陆虞候;(3)草料场巧遇大风雪;(4)林教头巧遇众奸贼。
两处偷听:第一处是李小二妻子在阁子后有意偷听,却只听得只言片语,让一切生疑,是设置悬念;第二处是林冲在山神庙内的无意偷听,为一切揭秘,是揭开谜底。
4.“别里科夫恋爱”这部分内容在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中有哪些作用
提示:(1)故事情节方面:“可是,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可是”,构成整个故事的转折。本来别里科夫一直独自过着封闭式的生活,但正是因为有了恋爱,才会有后来的漫画事件,有他和柯瓦连科的谈话以及他摔下楼梯,被嘲笑、生病直至死亡等情节。
(2)人物形象方面:对于极度保守、恐惧社交的别里科夫来说,恋爱实在太难了,可是婚姻也是一个套子,别里科夫不得不想办法钻进去,结果还是因为“套子”里的性格,他恋爱失败,甚至因此间接丧命,这样一来,人物的形象进一步得到丰富。
(3)主题方面:通过恋爱事件,我们看到别里科夫对于再正常不过的姑娘骑自行车、男教师穿绣花衬衫等行为都感到不满,还要把谈话内容报告给上级,这些言行充分暴露了他这类人的愚昧、落后和保守,作品的讽刺效果更加强烈,主题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研读任务二 理解人物,体会人物的意义和价值
5.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他的思想观念、为人处世和一般的草莽英雄有很大差异。试联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情节总结林冲的性格特点。
提示:①安分守己,随遇而安。林冲被刺配沧州完全是高俅陷害所致,林冲却说:“我因恶了高太尉……”并自认作“罪囚”,怕“玷辱”了李小二夫妻。这时的林冲对高俅的狠毒没有正确的认识,不但委曲求全,而且充满幻想。到了草料场,见草屋已“四下里崩坏了”,就想“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从此处可以看出林冲安分守己、随遇而安的性格特点。
②心地善良,侠肝义胆。林冲在东京时曾“看顾”了李小二,在沧州服刑时,还“常把些银两”给李小二“做本钱”。可见林冲心地善良,行事侠义。他对高俅认识不足,除了他逆来顺受的性格特点,还有心地过于善良的原因。
③刚猛激烈,疾恶如仇。李小二说他“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林冲听说陆虞候前来害他,说“休要撞着我,只教他骨肉为泥”,并马上“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最后杀三个仇人时,他取出刀来搁在陆虞候的脸上,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因此可看出林冲刚猛激烈,疾恶如仇。
④做事细心,考虑周到。林冲去打酒前,“将火炭盖了……把草厅门拽上……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一件一件做得很有条理;打酒回来发现草厅倒了,“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由这些都可看出林冲是个心细的人。
6.《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李小二这一人物出现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一方面表现了林冲的性格特征。作者补充交代了林冲在东京时曾救助李小二,表现了林冲扶危济困的性格;从林冲与李小二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林冲虽含冤受屈,却无可奈何,表现了林冲忍辱负重、听天由命的软弱一面;林冲对李小二说“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表现了林冲身在危难之中,还一心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品质。
另一方面,林冲偶遇李小二也为下面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李小二的茶酒店,不光招待了林冲,后来还接待了管营、差拨和东京高太尉差来的陆谦,这就引出了下面一连串的故事。
7.《装在套子里的人》,又名《套中人》。“套中人”,顾名思义,就是指有一种人,他的生活处处皆有“套子”,同时也试图将周围的人与事都牢牢装进这个“套子”里。通读小说,根据别里科夫穿着、工作、行为、思想、语言等各个方面的“套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套中人”的表现,填写下表。
提示:
“套子” 的类型 “套中人”的表现
穿着上 的“套子” ①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
“套子”的类型 “套中人”的表现
工作上 的“套子” ②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在教务会议上,他那种慎重,那种多疑,那种纯粹套子式的论调,简直压得我们透不出气。
行为上 的“套子” ③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
思想上 的“套子” ④别里科夫把他的思想也极力藏在一个套子里。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其中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都会惹得他闷闷不乐。
语言的“套子” ⑤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8.作者刻画别里科夫这一形象,有哪些社会意义
提示:别里科夫这一形象,是19世纪末沙皇专制制度下的特定产物。别里科夫是受害者,同时也是害人者,他的言行与思想都是与沙皇专制制度一致的,他自觉维护着旧制度、旧思想,“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以他为代表的各类人物,在全国造成了沉重压抑的气氛。
因此这一形象已成为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成了一切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害怕新生事物、反对任何改革的人物的代名词。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就在于,他是阻碍社会进步的专制势力的象征,他使人们感到惧怕和憎恶,因此他的下场必然是可悲的,这一可悲也预示了社会前进的趋势是无法阻止的,人们必将重振创造新生活的勇气。
研读任务三 赏析环境,感受细节描写的力量
9.“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鲁迅赞美“紧”字用得极富神韵,请谈谈你的理解。
提示:“紧”字意蕴丰富:①表明雪下得大而急促,写出了大雪纷飞的气势;②大雪铺天盖地的气势,烘托出林冲这位落难英雄的困窘;③“紧”字最易使人联想到陆谦等人正在紧锣密鼓地暗中策划,形势越来越紧张,林冲的命运到了紧要关头。
10.细节之中见力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有多处细节描写,请找出来,任选一处,加以分析。
提示:(1)林冲外出沽酒时,盖火盆、锁门的细节,除了表明林冲心细,还说明后文大火并非林冲的疏漏,而是人为纵火。
(2)林冲刀枪不离身的细节,既契合他禁军教头的出身,又为他最后挺枪杀敌、拿刀剜心的情节做了铺垫。
(3)林冲去沽酒是从草料场往东走的,而陆谦等人到草料场纵火是从西边来的,说明两方此时不会在路上相遇。
(4)林冲夜宿山神庙,第一件事是“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拨将过来靠了门”。有了这个看似闲笔的细节描写,下文陆谦等人推不动门,林冲得以隔门偷听的情节才顺理成章。
(5)陆谦三人的对话透露了放火者是翻墙而入,只在草堆上点完火便走的细节。放火者未从正门入内,不知大门已锁,草厅早已被大雪压倒,林冲并不在内。
细节描写揭示了林冲的内心世界,展示了林冲的性格,不仅真实,具有生活的实感,而且十分典型,能反映出人物和时代的某些本质性的特性,同时还是情节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文中的细节描写紧密相连,使情节前后衔接自然贴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11.结合下列语句分析《装在套子里的人》环境描写的作用。
(1)在别里科夫这类人的影响下,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什么事都怕。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
(2)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提示:①是人物生长的社会土壤,为人物荒唐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提供了依据。②营造了一种恐怖、沉闷、紧张的氛围,整个社会被旧制度高压笼罩,新生力量还很弱小。③揭示主题。沉闷、压抑、恐怖的局面并没有因为别里科夫的去世而改变,人们都隐约感到,别里科夫这类人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有着深厚的社会土壤,只要这种土壤不消失,就会不断滋生出新的“别里科夫”,生活就还是老样子。因此要想让社会有新气象,就必须变革社会,革新思想。
研读任务四 品味手法,把握小说深刻的主题
12.《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的性格发展变化和后来所走的道路,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提示:林冲的性格转变,关键在一个“逼”字,“官逼民反”。从林冲的遭遇,我们能够看到加害于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卑劣、阴险和狠毒。林冲虽然安分守己,忍辱求全,也被逼得走投无路,愤然而起;至于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广大人民群众,他们所遭受的迫害以及所承受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只有奋起反抗进行斗争才是唯一的出路。
13.《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如何运用讽刺手法的 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提示:①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如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里,也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从楼上摔下来却安然无恙,表现人物的迂腐可笑。
②用一本正经的语言体现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如别里科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他的一本正经的说教反映他的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
③含蓄的对比。如别里科夫辖制着全城,人们都战战兢兢,反过来他自己又是战战兢兢不能入睡,暴露和批判了别里科夫腐朽懦弱的灵魂。
14.《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小说有什么现实意义 如何理解守旧与创新
提示:示例一:无论什么时代什么社会,都有不同形式的“套子”和“套中人”出现。因为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总会有变革,那么就会有反对变革的人出现。这些人中除了仇视社会进步、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统治者,更多的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小人物,他们对新生事物不适应、不理解,甚至满怀恐惧,他们主要在思想和行动上抗拒社会变革。我们从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就可以发现许多这样的人和事。而社会发展的最大阻力,就是既有的各种“套子”。
示例二:套子,也可以说是规矩,它实际上是指限制人的思维、行动的各种思想观念、纪律、法律、制度和生活圈子。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大体上可以将套子分为合理的、落后的、反动的三类。人是环境的产物,人也可以反抗环境;人虽然离不开套子,但也不能完全被套子套住;人应该有理性,敢于怀疑,善于反思,破除迷信、盲从、奴性意识,改变陈旧的思维模式,具有开放的眼光和主体意识。
思维提升
比较鉴赏
比较林冲和别里科夫的性格及结局的差异。
人 物 性  格 结  局
林冲 ① ③
别里科夫 ② ④
提示:①侠肝义胆、安分善良、忍辱求安、谨小慎微、英勇果敢、愤而抗争,林冲有由“忍”到“狠”的转变过程
②封闭、保守、迂腐、胆小多疑,是现行秩序的维护者
③走向爆发,冲破“枷锁”
④走向灭亡
整合建构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思路整合
主旨归纳
小说通过描写林冲由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通过这个形象,我们看到,像林冲这样的官吏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的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那么,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的生命安全更是毫无保障。林冲的故事,是宋代社会“官逼民反”的典型。课文使我们了解到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认识到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
装在套子里的人
思路整合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对别里科夫的思想性格特征的刻画及对其婚事遭遇的描写,塑造了一个保守、怀旧、胆小、多疑、逃避现实、时时刻刻都在极力维护现行社会秩序的小人物形象,反映了19世纪末沙皇严酷统治下俄国僵死、腐朽的社会现实。别里科夫作为一个处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既可恨又可悲,他思想上保守顽固,政治上是反动政府的卫道士,在现实生活中却与众人格格不入、孤僻无聊,最终在别人的嘲笑中死去。别里科夫个人的一幕幕丑剧、喜剧、悲剧,都是黑暗的社会政治现实造成的,因此,别里科夫的形象折射出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
主题阅读 群文拓展
从林教头到豹子头
沧州严冬的风雪夜,山神庙前,血债血偿。林冲用花枪、尖刀,一长一短,挑落了“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羁绊,刺断了梦回东京的念想,完成了人生悲壮的复仇。此刻的林冲端得起大英雄之名了,无所畏惧方为真男子!施耐庵在书中赋诗赞誉: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瑰奇伟丈夫。悠悠古沧州,漫漫风雪路,多少世态炎凉,多少悲苦心酸,尽在英雄的脚下,好在这一切已不能束缚林冲的脚步。踏过去,云淡风轻,又是一片新天地。从此,沧州活一囚徒,梁山多一好汉。
文本阅读
豹子头林冲
茅 盾
这一夜,豹子头林冲在床上翻来覆去。
日间那个杨志的一番话,不知怎地只在林冲心窝里打滚。
他林冲,一年多前何尝不曾安着现在杨志那样的心思;但是在这月白霜浓的夜半,那几句话便只能像油煎冷粽子似的格在林冲胸口,如鲠在喉。
虽说莽撞粗拙,林冲有时候却也粗中有细;当他把一桩事情放在心上颠来倒去估量着的时候,也会想到远远的过去,也会想到茫茫的将来。那时,他朴野粗直的心,便像被朴刀尖撩了一下,虽然有些疼,可是反倒松朗些,似乎从那伤处漏出了一些的光亮,使他对于人,我,此世界,此人生,都仿佛更加明白。
月光冷冷地落在床前,林冲睁圆了大眼看着发愣,幼年时代的生活朦朦胧胧地被唤回来了。本是农家子的他,素来没有什么野心;父亲辛苦一世,还不够供应官家的征发。庄稼人的生活是受得够了,他这才投拜了张教头学习武艺,想在边庭上一刀一枪,也不枉父母生他一场。
他从没到过“边庭”。据他从乡村父老那里听来的传说,那是一片无边无垠、水草肥沃的地方,夕阳西下,成群的牛羊缓缓攒集到炊烟四起的茅屋的村落,然而远远地胡笳声动了,骑着悍马的“胡儿”扫过这些村落,于是牛羊没有了,只剩下呼爷觅儿的村人和烧残的茅屋;每逢这样的“边庭”图画在林冲想象中展开的时候,他便朦胧地觉得学习武艺不仅为养活自己一张嘴。
“边庭”哪!曾使豹子头林冲怎样的激昂呵!
但在“八十万禁军教头”任上的第二年,他看见了许多把戏;他断定那些权贵暗地里是怎样地献媚胡儿!怎样地干那卖国的勾当!
林冲拿起拳头在床沿猛捶一下,两只眼睛更睁得大了:
“咄!边庭上一刀一枪!——哈!”
那个杨志不是还在做这样的梦么 他这个“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从前是不明不白掉了官职,现在又想到高俅那厮手里弄回个官儿来!林冲现在是再也不信那些话了,他倒觉得杨志有点可怜。虽然他还是竭力不让身体点污,还是想到边庭上一刀一枪替朝廷出力,虽然他杨志只不过想封妻荫子,但这一片孤忠终要被辜负吧!那献媚妥协的行径,林冲只觉得太卑劣。他不想占便宜,可亦不肯忍受别人的欺侮。那时候,他要报复!才不管是高太尉、高衙内,或是什么陆虞候,他要他们的命!自从那天冤屈地被做成了发配沧州道的罪案后,他除了报仇便什么幻想都没有。
流血,他不怕。但无缘无故杀人他亦不肯。因此那个白衣秀才王伦要他交纳什么“投名状”的时候,他觉得这个泼皮原也是高俅一类,不过住在水泊罢了。为个人的利害去杀一个无仇无怨的人,那不是豹子头林冲的性情!可是形势所逼,他只好应承。
他原打算杀一个看来不是善良之辈的过路人,不料最后碰到这倒霉的杨志!
暴躁在林冲胸头炸开,他皱眉向墙上的朴刀一望,翻身离床,拿了朴刀,便开门出来。
宿雪还没消融,白皑皑的照得聚义厅前如同白昼;朔风又把残雪吹冻,踏上去只是簌簌作响。林冲低头倒提朴刀,只顾往前走。大柏树上一群鸟忽然惊飞起来。林冲猛可地曳住了脚步,抬头看,半轮冷月在冻云中浮动,像是泼皮涎着半边脸笑人。几点疏星远远地躲在天角,也在对林冲眨眼。
林冲剔起眉毛,再往前走。然而一个“转念”——“到底要结果哪一个 ”
这青面兽原也是无仇无怨,但不是无抵抗的善良百姓,林冲觉得在“刀枪无情”的理由下原是问心无愧的。可现在呢 这汉子虽已露出更卑污的本相,但若乘他睡眼朦胧就一刀了事,也不是豹子头做的,须吃江湖好汉们耻笑哪!
遥望聚义厅前两排戈矛剑戟,林冲的杀心便移到了第二个对象。是那王伦!顶了江湖上好汉的招牌却在这里把持地盘,妒贤嫉能!
林冲睁圆了怒目四下眺望。好一个雄伟的去处呀!港汊环抱,四面高山,进可攻退可守!争不成便给王伦那厮把持了一世,却叫普天下落魄的好汉,被压迫的老百姓,受尽腌臜气!
重下决心,林冲挺起朴刀,托开左手,飞步抢过聚义厅前,便转向右首耳房奔去。
“来者是谁 ”
听到这声吆喝,林冲摆开步式,朴刀在怀,定睛前瞅。
“呀,林教头,是你!”
两个巡夜的小喽啰做出一副吃惊的脸相。林冲眼瞅着这两人不说话。不是没了主意,却是在踌躇:他不忍多杀不相干的人。
“林教头,半夜三更到这里做什么 ”
一句平常询问蓦地勾起误入“白虎堂”那回事,忍不住抬头一望,明明是“聚义厅”,不是“白虎堂”!
“林头领好武艺,这早晚也还在打熬力气!”
林冲竟下意识点头,随即耳根发热,心里惭愧这有生以来第一次说谎。
看着喽啰走远的背影,林冲倒提朴刀,头微微下垂,踏着冻雪,又走回卧房去。心中再次估量:腌臜畜生的王伦自然不配作山寨之主,但谁配呢 要有胆略,有见识,江湖闻风拜服才配哪!不乏自知之明的林冲想法和提刀出房时颇不同了。这压迫者的圣地固然需要一双铁臂膊,但更需一颗伟大的头脑。
“梁山泊又不是他的!我在此又不是替他卖力!只是这地方可惜!”
这时清脆的画角声已经在寒冽的晨气中呜咽发响。
(有删改)
阅读思考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作品开头虽未直接叙述杨志的话,但从下文林冲的心理活动可以推知,杨志还存着顾念家人、期待能另找门路图出身的想法。
B.文中有关于“边庭”“无边无垠、水草肥沃”、牛羊成群、炊烟四起的村落与“胡笳声动”“‘胡儿’扫过”景象的描写,边塞祥和的画面却与冷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反差。
C.作品景物描写凝练传神,文中画线部分语句渲染出紧张的气氛,也隐约透露出林冲内心的犹豫,为下文的“转念”埋下伏笔。
D.文中对林冲行为的延宕多有表现,人物的本性与刺杀的意志始终处于紧张的矛盾中,但最终,林冲还是因为不忍杀害无辜的喽啰,而放弃了刺杀王伦的想法。
解析:D项中“因为不忍杀害无辜的喽啰,而放弃了刺杀王伦的想法”错误,小说中“不乏自知之明的林冲想法和提刀出房时颇不同了”“固然需要一双铁臂,但更需一颗伟大的头脑”等体现了林冲放弃刺杀王伦的真实想法,主要原因是林冲对自我、对梁山泊的反思。
2.《豹子头林冲》中的“豹子头林冲”与课文节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林教头”形象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①身份:“林教头”是朝廷罪囚,“豹子头林冲”是梁山好汉。②性格:“林教头”安分守己,忍辱负重;“豹子头林冲”情绪激烈,具有反抗意识。③处事方式:“林教头”遇事随遇而安,一忍再忍;“豹子头林冲”则是开始冲动暴躁,后来冷静反思,忍而不发。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