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写作?指导训练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写作?指导训练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7 13:0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六单元
单元写作 指导训练
语 文
叙事要引人入胜
【学习目标】
1.学会在叙事类写作中合理安排情节,写出事情的波折,做到叙事引人入胜。
2.善于运用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细节等多种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技法指导
“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随地作低平。”曲折是文章的魅力所在,曲折的构思让文章跌宕生姿,曲折的情节让读者手不释卷。“文似看山不喜平。”平铺直叙的文章,读起来会让人觉得味同嚼蜡。只有情节曲折、波澜迭起的文章,才能引人入胜。那么,写一篇记叙文,该如何从平淡处显出波澜呢
第一,抑扬交错。就是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将生活素材交错组织在一起,通过前后素材的反差,突出表现对象的本质属性,鲜明地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主题的一种构思方法。“抑”,就是抑制,对人、事、物进行贬抑;扬,就是扬起,对人、事、物进行褒扬。抑扬法有两种:一是欲扬先抑,二是欲抑先扬。抑扬互动,前后形成鲜明的反差,出乎读者预料,既可以更加彻底地展现人物的本质,又能制造波澜,引人入胜。例如《林黛玉进贾府》写贾宝玉,先由王夫人介绍,称他是个“孽根祸胎”“混世魔王”;次写黛玉母亲曾说过他“顽劣异常,极恶读书”;再写林黛玉猜想他是位“惫懒人物,懵懂顽童”;最后引出两首《西江月》词正话反说,赞扬了他的叛逆精神。对贾宝玉前三次写是抑,最后一次是扬,以贬抑来突出褒扬。
第二,设置悬念。设置悬念,与我们平时说的“卖关子”“藏包袱”类似,就是在文章的开头或者中间设置疑问或矛盾冲突,引起读者某种强烈的期待或热切的关注,使读者欲罢不能,沉浸到作者创造的情节中去。通俗地说,它是在情节发展中设置谜面,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盼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候揭开谜底。如鲁迅的小说《祝福》,先写故事的结局——祥林嫂在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无人关心,无人过问。这就造成了悬念:祥林嫂的命运为什么如此悲惨 她是怎样的一个人 她是怎样被一步步逼上绝路的 这些悬念,吸引着读者迫不及待地了解事情的原委。于是下文叙述了她大半生的生活片段,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本质。
第三,铺陈误会。铺陈误会,即利用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误会往往表现为人物不了解事实真相,将事实上的因果关系,错误地判断为另一种并不存在的因果关系。为了强化误会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文章常对误会作必要的渲染和强调,其结局一般是情节陡转,误会解除,有时也可能是误会加剧。如《红楼梦》中写道,贾宝玉从父亲那里回来了,此事是吉是凶,黛玉放心不下,便来看望宝玉。这时刚巧宝钗已在宝玉的院里了。黛玉叩门,院里的晴雯以为来的是丫鬟,又因与碧痕拌了嘴,心里正有火气,加上宝钗来访心中更是不快,于是听到有人敲门便不加理会。黛玉再敲门,晴雯索性拒绝:“凭你是谁,二爷吩咐,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黛玉被拒之门外,自然对宝玉产生了误会。接着,她又在墙角边看到宝玉送宝钗出门,越发气恼,越发悲戚。这样,直接牵引出下文黛玉以残花自况、荷锄葬花和桃花坡上宝黛二人见面和解的情节,并引发了读者对宝黛的爱情纠葛和黛玉的命运归宿的揣测。
第四,安排巧合。巧合法是利用生活的偶然事件来安排故事情节的方法。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如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安排了许多巧合。篇首写林教头巧遇李小二,为下文写李小二知恩图报埋下伏笔。后写李小二巧遇陆虞候,牵出林冲上街买刀准备复仇的情节。再写草料场巧遇大风雪。正是风大雪紧,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正是风大雪紧,林冲进了山神庙,才用大石头顶住庙门,从而听到了仇人的谈话,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忍无可忍,愤而杀敌,实现了性格上质的飞跃。整篇课文,连设巧合,环环相扣,推动着情节发展。在安排巧合时一定要把条件写充分,不能违背生活常理,让读者感觉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第五,实现突转。所谓“突转法”,是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事情的发展方向突然发生转折,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将读者对事件意义的理解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这种转变,或表现为喜事突然变成悲事,或表现为人物从顺境突然转为逆境,完全出乎人们意料;反之亦然。关键在于突转之前要选取与中心立意相反的事层层铺垫,步步烘托,再一下子倒转,使结尾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佳作赏析
作品导读这篇记叙文贴近学生生活,围绕“等待”,叙述了一个师生之间的故事。作者综合运用了多种手法,使文章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佳作赏读
等  待
山东一考生
窗外,风沙漫天。
空荡荡的楼道里,方昭足足站了两节课了。【1】
这在他看来不算什么了不起的折磨——挨批评、罚站、写检查、被叫家长,升高中前,这些对于他来说就如家常便饭。他早就习惯了这种生活。
不过这次略有不同。这次惩罚他的梁老师可是出了名的好脾气,虽然自己以前没少气她,可是她从来都是对自己的无理挑衅“一笑置之”,今天却让自己站了这么久,估计是被气坏了吧。不知道这次等待自己的是什么新招 想到这里,他的嘴角掠过一丝诡笑。
要说今天的事情不算小:上课时,用手机上网聊天被逮了个正着!
他的行为很有掩饰性,时不时抬头望望黑板,趴在桌面写写字,偶尔还和老师做一下眼神的交流互动。到现在方昭也没想明白:单人单桌的,一周了都没事,其他老师都没发现,怎么偏偏今天让这个温柔的梁老师发现了呢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了——“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啊!【2】
更惨的是,手机被没收的时候,方昭还没来得及关上聊天窗口:
小小鸟:哈哈,哥儿们,玩得痛快吧 我说过一般人都不会发现。(阴险)
帅狼:高!前几天她还说我听课认真了呢。傻帽儿一个!(龇牙)
小小鸟:她是36+2。(坏笑)
帅狼:呵呵!
小小鸟:怎么样,得谢我吧 ……
回想起这一幕,他就不由得跺脚——这回糗大了。
课间十分钟,梁老师也没过来搭理自己。会不会给家长打了电话,等着家长来呢 瞧着外面昏黄的天,方昭等得多少有些不安了。
“方昭——梁老师叫你去二楼谈话室。”一个老师朝他说了一句,径自走了。
“谈话室 不去办公室 老师真的把家长叫来了 ”方昭心里犯了嘀咕。【3】
推开谈话室的门,里面没有人。
方昭走进去,站在办公桌前,望着窗外,预想着可能发生的情景,想着“对策”……
又一个课间十分钟过去了,还没有人进来。
“梁老师干什么去了 是不是去请高人来处理我呢 ”
等待猜想间,方昭的目光游移在房间内。
一封信躺在桌上,上面写的是自己的名字:方昭(收)。【4】
他瞧了瞧门口,没有动静,这才忐忑而好奇地将信封拿起。
信没有封口,他打开信纸——
“帅狼:工作了,比较忙,一直没有和你联系。还记得临上高中时的情景吗 那时你曾和我说过……”
谁写的 怎么这么熟悉自己的过往
方昭迷糊了,赶快继续往下读。
“……忘记梦想了吗 要勇敢坚韧,懂得执着奋斗……”
“如果你明白怎么做了,就先回到教室上课吧……”
“——一直支持你的蓝月亮”
“蓝月亮” 难道梁老师就是那个“蓝月亮” 那个曾开导、鼓励自己的网友“蓝月亮” 【5】
方昭的心仿佛被震了一下。他知道,不能再等待了。
窗外,天渐渐明朗起来。几缕阳光静静地泻在办公桌上。
亮点评析
【1】倒叙,设置悬念。
【2】欲扬先抑,埋下伏笔。
【3】误会法,为下文情节展开做铺垫。
【4】信是释疑的道具,情节合情合理。
【5】情节突转,出乎意料。
点评 作者先用倒叙,引发读者的好奇心;接下来,插叙原因;对方昭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又运用了设置误会的方法,再次让读者产生期待心理;“读信”是调动人物情感的又一个高潮,使悬念迭生;结尾的突转和巧合,加上“不能再等待了”的一语双关,再次引发了读者的无限想象。全文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单元实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古至今有无数英雄人物:岳飞、林则徐、邓世昌、赵一曼、张自忠、黄继光……他们为了祖国,为了正义,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他们也不乏儿女情长,有对美好生活的眷恋。中华英雄令人钦敬,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榜样。
请以《我心中的英雄》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选一位英雄,叙述他在你心中的形象,写出英雄人物的风貌和你的情感,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作文的题目是《我心目中的英雄》。首先要明确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是哪位英雄,可以是材料中列举的历史英雄,可以是其他为了祖国、为了正义,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英雄,也可以是生活中令自己敬佩、给予自己帮助和启示的普通人。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或许没有立过赫赫战功,也没有过人的胆识与技能,但他们同样拥有令人敬佩的品质,这样想来,他们也是“英雄”!然后要写清楚自己为什么认为自己选定的对象是英雄。既然将之定位于“英雄”的高度,就要仔细想想哪些事能反映其高贵的品格,然后甄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事件精雕细琢。具体写作时,可选用影响大的事例表现英雄伟大,亦可选择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凸显英雄也有社会普通人的儿女情长。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适当的议论抒情也不可缺少,注意表达自己对英雄的仰慕之情,体现英雄的榜样力量。
一、有关名言
1.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
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5.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8.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二、有关事例
1.彭士禄:“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革命英烈彭湃之子,中国工程院首批及资深院士,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1956年,彭士禄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1958年回中国后一直从事核动力的研究设计工作。他是中国的核动力专家,中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为中国核动力的研究设计做出了开创性工作。颁奖词:历经磨难,初心不改。在深山中倾听,于花甲年重启。两代人为理想澎湃,一辈子为国家深潜。你,如同你的作品,无声无息,但蕴含巨大的威力。
2.林则徐:他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曾经主持中国禁毒史上标志性的事件——虎门销烟,并领导军民与英军坚决斗争,被誉为“民族英雄”。他是晚清著名的思想家,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和文化的优点,并主持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被称为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心系国家和百姓,只要一息尚存,就想着奉献自己的一切。当他看到新疆遍地荒芜时,便查阅了大量资料,搜集了众多的素材,详细了解新疆屯田的情况。待时机成熟后,他马上向伊犁将军提出屯田戍边的建议。经过一年的努力,林则徐协助伊犁将军开垦荒地,安置百姓。
3.陈祥榕:“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18岁的陈祥榕写下的战斗口号。班长问他:“你一个‘00后’的新兵,口号这么‘大’ ”“班长,这跟年龄没关系,我就是这么想的,也会这么做的。”在军事冲突中陈祥榕突入重围,营救战友,英勇战斗,奋力反击,毫不畏惧,直至牺牲。他用宝贵的生命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