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七单元
单元写作 指导训练
语 文
学写综述
【学习目标】
1.了解综述及其遵循的原则。
2.学写简单的综述。
技法指导
一、什么是综述
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综合叙述的文章。
二、综述遵循的原则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综述,都要遵循“全面、准确、客观、清晰”的基本原则。
综述必须全面反映情况,这就要求充分搜集、占有材料。例如,写会议综述要掌握会议的议题、议程,会议的经过和结论,还要弄清主要发言者的基本立场和发言内容;写研究综述要围绕某个特定的研究问题,有针对性、目的性地搜集相关的研究成果,尽可能全面地掌握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
综述要力求准确。对于主要事实和基本经过要如实叙述,力避模糊歪曲。用自己的话总结他人的观点时,应得其要旨,避免以偏概全。运用数字、图表要严谨,引用文字要忠实。凡是引用的内容,都要标示出处,既便于核实,也体现对他人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综述的可信性。
综述还要力求客观。围绕着一个问题,可能有多个观点,还有支撑这些观点的许多材料。不能有偏向性地选择一部分材料,凸显个别观点,而无视另一部分材料,抹杀其他一些观点。当然,综述所容纳的内容也不是漫无边际的,要根据代表性、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等标准对材料进行筛选,还要对材料形成自己的判断。
综述包含的内容常常是广泛而又复杂的,要让读者能够较快地抓住要领,就得在综述的清晰性上下功夫。综述的开头,要开门见山,高度概括地介绍综述的主旨,比如反映的是哪个具体方面的情况,概述的是什么活动的经过,或总结的是关于哪个具体问题的研究成果。综述的主体部分,要纲举目张,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结构方式,让千头万绪的材料各归其位。比如,介绍活动的经过,或陈述某项研究的开展过程,可以选择时间顺序,凸显主要的时间节点;概述关于某个领域当前最新的研究情况,则可以选择逻辑顺序,分别介绍这个领域内的多个研究方向。
三、综述的写法
主体部分的写法有下列几种:
1.纵式写法
纵是历史发展纵观,它主要围绕某一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从而勾画出某一专题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轨迹。纵式写法要做到脉络分明,即对某一专题在各个阶段的发展动态作扼要描述,如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取得了什么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发展趋向如何,要把发展层次交代清楚,文字描述要紧密衔接。撰写综述不要孤立地按时间顺序罗列事实,把它写成大事记或编年体。纵式写法还要突出创新。有些专题时间跨度大,科研成果多,在描述时就要抓住具有创造性、突破性的成果作详细介绍,而对一般性、重复性的资料就从简从略。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做到了详略得当。纵式写法适合于动态性综述。这种综述描述专题的发展动向明显,层次清楚。
2.横式写法
横是国际国内横览,它是对某一专题在国际和国内的各个方面,如各派观点、各家之言、各种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较。通过横向对比,既可以分辨出各种观点、见解、方法、成果的优劣利弊,又可以看出国际水平、国内水平和本单位水平,从而找到差距。横式写法适用于成就性综述。这种综述专门介绍某个方面或某个项目的新成就,如新理论、新观点、新发明、新方法、新技术、新进展等。因为新,所以时间跨度短,但能引起国际、国内同行关注,他们纷纷从事这方面研究,发表了许多论文。如能及时对此加以整理,写成综述向同行报道,能起到启示和指导的作用。
3.纵横结合式写法
纵横结合式写法是在同一篇综述中,同时采用纵式与横式写法。例如,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法,写目前状况采用横式写法。通过纵、横描述,才能广泛地综合文献资料,全面系统地认识某一专题及其发展方向,作出比较可靠的趋向预测,为新的研究工作选择突破口或提供参考依据。
另外还要注意总结和参考文献,总结是对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四、写综述的注意事项
1.题目不宜过大。一般来说,题目过大,则不易把握论文的中心,不易深入分析。
2.参考文献不宜太旧。综述一定要反映最新的他人研究情况,如果所引述文献都是若干年前的陈旧参考文献,则不能反映最新的研究动态。
3.引用文献不宜过多。文献综述的作者引用间接文献的现象时有所见。如果综述作者从他人引用的参考文献转引过来,这些文献在他人引用时是否恰当,有无谬误,综述作者是不知道的,所以最好不要转引文献。
4.综述篇幅不宜太长。作者在初写综述时,往往不注意这一点,造成虚话、空话较多,重点不突出。
5.自己的综合和归纳。综述并不是简单的文献罗列,综述一定要有作者自己的综合和归纳。有的综述只是将文献罗列,看上去像流水账,没有作者自己的综合与分析,使人看后感到重复、费解。
总之,一篇综述选题要具有以下特点:选题要新,说理要明,层次要清,语言要美,文献要新等。
佳作赏析
作品导读学界关于《红楼梦》的主线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而且也陆续发表了很多有关这方面的文章。作者徐全太就对此写了一篇综述,下面这段文字即节选于此。
佳作赏读
《红楼梦》主线研究综述【1】
从20世纪50年代起,红学界开始提出了《红楼梦》的“主线”,或称作“中心线索”的问题。围绕《红楼梦》主线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论。从那时到最近,不断有人对这一问题发表有卓见的文章。据笔者所见,迄今为止有关《红楼梦》主线的看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一)“单线”、(二)“双线”、(三)“三线”。现分述如下。【2】
“单线”。此种意见又可梳理为六种观点:
…………
“双线”。此又可分为两类:一是认为《红楼梦》的主线是两条,它们之间是并列或交叉关系,没有主从关系。二是认为《红楼梦》有两条线索,但它们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一主一副或一明一暗。【3】
一、认为两条主线是并列或交叉关系者又有4种不同意见。
…………
二、认为两条线索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一主一副或一明一暗者有6种意见。【4】
…………
“三线”。即认为《红楼梦》的主要线索是三条。此观点主要有3家各不相同的意见。【5】
一、“王熙凤的权势地位变化、众多女儿们的命运和贾宝玉的叛逆性格的发展”三条线。丁淦在《<红楼梦>的三线结构和三重旨意》中说:“《红楼梦》全书的人物、事件、情节、命意如此纷繁复杂而又条理井然,方寸不乱,原因在于它们很明显地由三条大线索成麻花形交织串联组成。即以封建王朝衰败为表,封建家族衰败为里,王熙凤的权势地位变化为标志的发展线索;以宝黛爱情为中心,金陵十二钗为主体,众多女儿们的命运为背景的发展线索;以贾宝玉的‘补天—济人’为核心的叛逆性格或叛逆事业的发展线索,将全书诸多头绪编串成一个宏伟的整体。”“这三条线索紧紧绾联、相互交叉、此起彼落、时明时暗,因此孰为明线,孰为暗线,很难一概而论。”
二、“宝黛爱情悲剧、大观园女儿的悲剧和贾府败亡悲剧”三条情节线。白盾在《论<红楼梦>的审美序列与主题的界定》中说:“宝黛爱情悲剧、大观园女儿的悲剧与贾府败亡悲剧的三重题材所构成的三条情节线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形成的网状结构显示了全方位、多功能、多层次的综合审美效应。”
三、“‘玉黛钗情爱’‘千红一哭’‘家族纷争衰败’”三条情节线。周书文在《<红楼梦>的主体艺术结构》中说:“经过作者审美意向的简化与整合,提炼出三组人物系列,组构为三条交叉并进的情节线流,……一、玉黛钗情爱发展流程。……二、‘千红一哭’发展流程。……三、家族纷争衰败流程。……这三条情节线流……便组构成一个庞大而又精巧、复杂而又有序、多样而又和谐的艺术结构,呈现出‘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多义性艺术意境。”【6】
亮点评析
【1】标题即表明了本篇综述的主要内容,简洁明了。
【2】第1段简要交代综述的背景及个人观点,并引出下文。
【3】节选部分第2段至第3段列举了前两种看法,即单线、双线。
【4】第4段至第5段紧承第3段总体指出认为是“双线”结构的两种不同观点。
【5】第6段列出第三种看法:三线。同时指出该种看法中有三家不同意见。
【6】第7段至第9段,分别阐述三家意见的内容及有关作品,并引用了相关作品中作者的观点,增强了观点的可信度。
点评 本综述选题的切入点较为合理,重点采用横式写法,文章在占有充分资料的基础上,处处以事实为依据,但又不是简单的资料的堆砌,而是有着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是一篇值得借鉴的综述。
单元实练
在充分阅读《红楼梦》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如林黛玉的性格、《红楼梦》中的环境描写、《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生活细节等,学习写一篇综述,不超过1 000字。
写作指导 本题要求写综述,题目中已给出了切入点,当然也可以自己选择合适的切入点,但要注意所选的切入点不要太大、太空。在确定好写作角度之后,还应查阅有关资料和文献以作为文章重要的依据。当然写作过程中不能一味引用,必须有自己的综合和归纳。
有关《红楼梦》的生活细节
1.王夫人遂携黛玉穿过一个东西穿堂,便是贾母的后院了。
于是,进入后房门,已有多人在此伺候,见王夫人来了,方安设桌椅。贾珠之妻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黛玉方告了座,坐了。贾母命王夫人坐了。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座方上来。迎春便坐右手第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李、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外间伺候之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
寂然饭毕,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
而接了茶。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盥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
评析看似普通的一次用餐,实则座次有序,贾母吃饭,媳妇到了才设桌椅,否则失礼;小姐们可以上桌,媳妇们不上桌,王夫人能坐着吃是贾母之命;吃饭不说话,饭后先漱口,再喝茶。这在大户人家,就是一种规矩,所有人都已经习以为常。
2.黛玉随了奶娘及荣府几个老妇人登舟而去。雨村另有一只船,带两个小童,依附黛玉而行。
评析林黛玉投奔贾府,自然要乘船,应该是大船,奶娘、荣府老妇人陪同;贾雨村虽为老师,然而男女有别,自然是另有一只船了。安排得如此细密,有大家族的风范。
3.黛玉笑道:“这‘大’字‘九’字是用左手大拇指按琴上的九徽,这一勾加‘五’字是右手钩五弦。并不是一个字,乃是一声,是极容易的。还有吟、揉、绰、注、撞、走、飞、推等法,是讲究手法的。”
评析由此可见黛玉是深识古琴谱和掌握了抚琴的技法的。写黛玉抚琴,而不选其他乐器,正是因黛玉之秉性内敛、雅致、淑静,唯有古琴能与之相和。
4.次日天未明,刘姥姥便起来梳洗了,又将板儿教训了几句。那板儿才五六岁的孩子,一无所知,听见带他进城逛去,便喜的无不应承。于是刘姥姥带他进城,找至宁荣街。
来至荣府大门石狮子前,只见簇簇轿马,刘姥姥便不敢过去,且掸了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蹭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板凳上,说东谈西呢。刘姥姥只得蹭上来问……
评析通过这段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刘姥姥进荣国府前既激动又害怕的样子。为了平静自己的心情,她“掸了掸衣服”,并且“又教了板儿几句话”,连用两个“蹭”字把刘姥姥走路的情形勾勒得一清二楚,一系列的动作表现了刘姥姥此时紧张迟疑、小心翼翼的心理状态,塑造出一个活脱脱的未经世面的农村老太婆的形象。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