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第一单元
4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语 文
内容索引
文本研读 任务探究
课外拓展 比较阅读
自主预习 积累梳理
自主预习 积累梳理
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
——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作者简介
资源助读
“钟华论”是由新华社领导直接指挥、集中全社评论骨干力量打造的重要政论栏目,于2019年创办。“钟华论”聚焦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重磅评论,实现文字、视频、图片、金句海报的全媒呈现,彰显新华社评论的影响力。近年来,“钟华论”坚持高站位,遵循高标准,追求高品质,聚焦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
作品背景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1949年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发生后,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知识梳理
1.读准字音
xí
yì
kǎi
jiū
yòu
lí
hāng
sù
huáng
quán
cuò
liè
cāng
xìn
qú
lì
guān
guàn
liàng
liáng
mài
mò
qiǎng
qiāng
jìn
jīn
tà
tā
2.写对字形
词 语 易错字 词 语 易错字
肆nüè cuì炼
戏xuè 国cuì
部shǔ 群英荟cuì
shǔ光 zhūn zhūn告诫
xùn职 chún香
xùn情枉法 chún朴
jǐn慎 相rú以沫
怀jǐn握瑜 妇rú皆知
感kǎi nuò米
气gài rú动
虐
谑
署
曙
殉
徇
谨
瑾
慨
概
淬
粹
萃
谆谆
醇
淳
濡
孺
糯
蠕
3.掌握词语
(1)众志成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中国的心,我们只要 ,就一定能够战胜疫情,取得胜利!
(2)审时度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 ,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3)同舟共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我们期待中外人士共同携起手来, 、共克时艰,为维护中外朋友共同的健康福祉,为最终战胜疫情、守护美好家园而努力。
大家同心协力,就像城墙一样的牢固。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得到成功。
了解时势的特点,估计情况的变化。
比喻同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
(4)令行禁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 ,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5)相濡以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很多年以来,这对夫妻 ,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6)蔚然成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五一”期间,记者走访部分景区发现,游客自觉遵守疫情防控措施,在游玩时遵守秩序、爱护环境,文明旅游 。
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
泉水干涸,鱼靠在一起以唾沫相互湿润。后用“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形容一件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
(7)如履薄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一位领导干部在讲课时语重心长地说:“在职位和权力面前要有‘ ’之感,面对各种诱惑要有戒惧之心。”
(8)谆谆告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陈洪绶以殷殷之语,既真实地写出了自己的狂放个性以及仕途的不顺,同时也 友人,希望友人能吸取他的教训。
(9)时不我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我市各个战线上的工作者,以 的奋斗姿态,开启了新一年的工作,用实际行动汇聚成一股朝气蓬勃的发展动力。
如同走在薄冰上一般。形容非常谨慎、小心翼翼的样子。
恳切耐心地劝告。
时间不等人,指要抓紧时间。
4.词语辨析
蔓延·漫延
蔓延:如蔓草滋生,连绵不断。引申为延伸、扩展。 漫延:像水过满向外流一样向外扩展。
相同点:二者都有扩展的意思。
不同点:“蔓延”指蔓草蔓延,也可以指消息、火势、风气等蔓延,搭配的范围较广,且抽象与具体的事物都可以搭配。“漫延”多搭配与水相关的事物。
例句 ①近百年来,由于过度使用照明工具而导致光污染的 ,夜间环境遭到日益严重的侵蚀。
②每到汛期,河水经常“漫滩”,就是河水溢出河道,在整个滩区_______ ,淹掉许多农田,造成部分农田绝收。
蔓延
漫延
摸索·探索
摸索:试探着,寻找(方向、方法、经验等)。 探索:多方寻找答案,解决疑问。
相同点:二者都表示寻找(道路、真理等)。
不同点:“摸索”着重指在方向不明、经验不多的情况下,一点一点地寻找。对象常是经验、方向、门径、技术等。“探索”着重指为解决疑难问题而多方面寻求答案,试图发现、求得隐藏的事物,比“摸索”更自觉、更进一步,对象常是奥秘、原因、根源、知识、本质等。
例句 ①我们是经过这许多年的 ,到现在才只是接近我们的目的。
②当然,把这么多的可能变成现实,需要经历一段漫长的征途,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去 。
摸索
探索
截至·截止
截至:截止到(某个时候)。 截止:(到一定期限)停止。
相同点:两者都有“结束”的意思。
不同点:“截至”表示停止于某个时间,强调“时间”,“截至”后面须带时间词语(作宾语);“截止”表示到某个时间停止,强调“停止”,不能带时间词语,一般用于时间词语之后。
例句 ①报名日期 本月底。
②此次报名工作已在本月 。
截至
截止
文本研读 任务探究
课堂精研
研读任务一 条分缕析理思路——把握文章的思路和内容
[情境导入] 文章全面、客观、立体地报道了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一事件,揭示了中国抗疫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思路清晰,内容全面,高屋建瓴,气魄宏大。
1.本文围绕抗疫这一主题,是从哪些层次和角度展开的
层次 内 容 角 度
开头 2020年的中国抗疫,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总述(两个成果)
一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沉着应对、果断决策,立起了战疫主心骨 “三力”(领导力、动员力、执行力)
二 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战胜疫情的重要法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
三 抗疫中展现的中国精神——自强不息、百折不挠;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顾全大局、甘于奉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命运与共、天下一家 中国精神
点拨
层次 内 容 角 度
四 战疫理念与价值取向:生命至上、人民至上 国家对生命的态度
五 抗疫,让全社会经历一次科学的洗礼 科学抗疫
六 疫情是大考,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疫情反思(四点)
七 面对疫情,中国的责任与担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八 从深重的苦难与磨砺中走来,向着民族复兴的光明未来而去 总结: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全文主体共八个部分,围绕抗疫主题,每部分选取一个方面(国家力量、制度优势、中国精神、价值取向、抗疫方法、经验教训、大国担当、展望未来),把从个人到国家,从地方到中央,从湖北武汉到全国各地,从卫生防疫到各行各业,从疫情暴发到抗疫艰难直至取得胜利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全面、客观地展现出来,层次分明,角度丰富。
2.根据课文内容,分析中国取得抗疫重大战略成果的原因是什么。
点拨 ①党的领导是抗疫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四面八方的支援、人民的不屈精神、医护人员的生命至上的价值取向以及科学防治效果显著,都是党正确领导的具体体现。②抗疫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抗疫的成功说明了我国的举措是正确的。③在中国抗疫最艰难的时刻,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纷纷给予支持和援助。
研读任务二 生动隽永有深意——赏析文章的语言和技巧
[情境导入] 这篇通讯运用富有诗意、饱含深情的语句表达观点和情感,名言、诗句和格言式的句子穿插其间,使文章语言生动隽永,意蕴深厚,富有表现力,还具有荡气回肠、打动人心的力量。这篇通讯主要运用综合叙述的方式,沿着内在思路,概述大量的人和事,并发掘其中的意义与价值,这就使得文章兼具宏阔和深刻之美。
3.本文语言凝练,富有文采。请赏读下列句子,并简要分析。
(1)寒冬再漫长,也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
点拨 ①化用英国诗人雪莱的诗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同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②寒冬象征着困境,而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阻挡不了”说明困难总会过去,希望必将到来,这句话表现了中国人民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念和面对困境的乐观精神。
(2)一个国家对生命的态度,是最有说服力的文明标尺。
点拨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国家对生命的态度比喻成文明标尺。生命是宝贵的,只有高度发达的文明才会对生命保持足够的尊重,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明水平。
(3)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点拨 此话出自韩愈的《进学解》,原意指的是防堵泛滥的百川,使它们向东流淌,挽回已经倾倒的狂澜。疫情的肆虐有如洪水猛兽,在最严峻的时刻,党中央沉着冷静,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统筹规划,运筹帷幄。能让中国在最短的时间维护社会和谐安定,这有中华五千年的智慧,也有党中央心系民众的赤诚之心。
(4)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稳若泰山,源于根基坚实如铁。
点拨 采用对称句式,指出抗疫能取得重大成果的原因在于党带领人民上下一心,奋起战斗;比喻手法的运用写出了作者对中国共产党的高度信任与赞扬,语言富有诗意又饱含情感。
(5)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看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勇无畏;从无数普通人坚守岗位的执着中,人们看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从八方驰援的物资洪流中,人们看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从方舱医院里“读书哥”的淡定中,人们看到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乐观豁达……
点拨 采用大量诗句诠释新时代中国人民精神品格的丰富内涵,诗句的使用丰富、充实了文章内容,使得文章更具内涵;一连串的排比增强了语言气势,给人一种荡气回肠、打动人心的力量。
4.本文的标题有何特点 作者通过这个标题要表达什么意思
点拨 ①本文的标题由主副标题构成。主标题“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是一个介词短语,副标题“2020中国抗疫记”则交代了文章所写的具体内容。②这两个标题结合在一起,意思是2020年中国成功战胜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必将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5.文章中写了大量事实或场景,有什么作用 请举例分析。
点拨 ①如第三部分开篇将1938年抗战期间武汉街头的场景与2020年疫情暴发时武汉的情景进行对比。第四部分选取张定宇、宋英杰、张静静等典型人物的事迹,鲜明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又如第七部分开篇:“4月19日凌晨,在巨大光束投射下,瑞士阿尔卑斯山脉的马特洪峰‘披’上了一面五星红旗。夜空沉寂,灯光传递着一个信念——只要心中有光,世界就有希望。”
②文章这样写使材料更加丰富。新闻报道必须用事实说话,文中选取了大量事实或场景,或概括叙述,或生动描写,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增强了报道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思维提升
比较鉴赏
比较《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和《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以这两篇文章为例,概括人物通讯与事件通讯的异同。
比较角度 人物通讯 事件通讯
不同点 概念定义
报道主体
写作重点
写作特色
相同点
点拨
比较角度 人物通讯 事件通讯
不同点 概念定义 是一种对人物事迹和经历进行具体形象报道的新闻通讯类型 是一种对一些典型或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的新闻通讯类型
报道主体 一般以先进人物、英雄人物、具有突出贡献的正面人物为主 一般多以典型事件或先进单位为主
写作重点 重在写人,把人物放在突出位 置,一般多写人物个像 重在写事,但在记事中写人,并且多写人物群像
比较角度 人物通讯 事件通讯
不同点 写作特色 抓住典型事件表现人物,通过典型细节把人物形象表现得充实、立体;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的精神品格 完整并形象地再现新闻事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事件的影响和意义;也可以概括性叙述事件,或突出描写事件片段
相同点 同属新闻,具备新闻的基本属性——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等;内容都涉及人和事;写作目的与功用都是为了记录与传播
整合建构
思路整合
文章主旨
文章全面、客观、立体地报道了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一事件,揭示了中国抗疫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表现了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彰显了科学抗疫的理性思考,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礼赞,对中国人民高尚品格的歌颂,对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变革的深入思考。
课外拓展 比较阅读
不计个人得失,只为山河无恙
记者:张教授,1月26日,也就是大年初二晚上,您接到了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飞赴武汉的通知,您接受任务之前有没有思想准备
张伯礼:知道当时武汉的疫情很严重,也有思想准备,甚至自己想申请来。
记者:听说接到通知您流泪了,为什么呢
张伯礼:感觉很悲壮,因为当时武汉情况已经是很严重了,并且当时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了解远远不像现在这么多,我这个岁数本身在这摆着,说明疫情很重才让我来负责,否则不会让我这个老头来。
记者:您可以说不来吗
张伯礼:绝对不能说,没想到不来,不紧张不会叫你来,这是一个。第二个,领导叫你来就是一份信任,这份信任是无价的,绝对不能推。
记者:您是如何将中药运用到疫情防治中的
张伯礼:刚开始中药推得很难,有人说中药没效,所以我说这次特别感谢中央指导组,特别感谢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决策,支持中药,要不我们也不敢那么大胆去做。当时我开出方子来,试着给湖北一个叫九州通的企业打电话,我说现在有那么个事,能不能帮忙做点药。他说没问题,你说做多少我们都能做,我们都全力配合。我说没有钱,现在不知道谁给钱,因为这个事不是短期煮几天,可能是长期的,我相信政府最后会埋单。人家不问价钱,直到现在也没问。第一天3 000袋,第二天就10 000袋,我当时说的名不好听,“中药漫灌”,就是全都给。令人欣慰的是,通过普遍服用中药,集中隔离的很多发热、疑似患者病情得以好转,效果不错。
记者:2月15日凌晨,您胆囊炎发作,听说中央指导组的领导一直往回赶您,让您回天津去。您想回吗
张伯礼:绝对不可能的。刚铺开打仗,怎么能撤离战线
记者:在您手术后的第三天,您的儿子,天津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执行院长张磊带领天津市第十二批援汉医疗队也来到了武汉。他来看您了吗
张伯礼:他说来,我说你打住,你来了不就问候问候吗 你又不能帮我治疗,又不能减轻我的痛苦,你问候电话里问候就可以了,你有你的任务,绝对不要来。
(节选自央视《面对面》专访,有删改)
阅读思考
1.请概括材料突出表现了张伯礼怎样的形象特点。
提示 ①处事果敢,勇于担当。张伯礼多次使用“绝对”一词,执意要奔赴抗疫第一线。②大胆实践,医术精良。将中药应用到疫情防控中,并取得良好治疗效果。③顾全大局,因公忘私。即使胆囊炎发作也坚守武汉,绝不回家;儿子也来武汉支援,但他让儿子坚守岗位,不要来看望他。
2.本文与《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都是以疫情为背景,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表达的主题也不同。请简要分析。
提示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是通讯,它围绕抗疫主题,从全局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客观、真实、全面地表现了中国在抗疫中的表现。
本文是访谈,以张伯礼亲述参与抗疫工作的经历,让读者更直接、更真实地理解张伯礼国之大医的担当与情怀。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