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长征胜利万岁 大战中的插曲课件(共67张PPT)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 长征胜利万岁 大战中的插曲课件(共67张PPT)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7 13:0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7张PPT)
第一单元
2 长征胜利万岁 大战中的插曲
语 文
内容索引
文本研读 任务探究
课外拓展 比较阅读
自主预习 积累梳理
自主预习 积累梳理
长征胜利万岁
(长征)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
——习近平
作者简介
资源助读
开国上将——杨成武
杨成武(1914—2004),福建长汀人,中共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杨成武于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军教导大队政治委员,后任红一军团第一师政治委员、师长等。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作品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一路上,他们跋山涉水,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声东击西,四渡赤水,使敌军疲于奔命,巧渡金沙江之后,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越草地,历经十一个省。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相关常识
回 忆 录
回忆录一般采用第一人称,语气常常是闲逸而亲切的,回忆的重点通常是作者所知的人物、事件。回忆录的篇幅有长有短,具有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回忆录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详细地写出一个阶段的生活,也可以写一个侧面。回忆录写作要注意“真实、广泛、突出”。真实,就是真实记载作者的经历和观感。广泛,是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要以个人为主线,串联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广泛触及生活的每个角落,重现社会的历史面貌。突出,是指回忆录中的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提及的其他人物要有个性,不是平平淡淡的叙述。
根据记录方式的不同,回忆录可分为亲笔回忆录和口述回忆录:①亲笔回忆录,即对事件的记录通常由参加者所写,回忆录的主人公亲笔撰写个人回忆录。②口述回忆录,即回忆录的主人公没有亲笔撰写,而是采用自己口述、他人记录整理等方式。
知识梳理
1.读准字音
fèi 
bá 
yáo 
jiǎo 
kuǎ
rǎo 
shà
zhòu 
jìn 
zūn 
bèi 
jiān 
mái 
mán 
quān 
juàn 
jiǎ 
jià
shēn
tuǒ 
lè 
lēi 
bēn 
bèn 
sàn 
sǎn
2.写对字形
词 语 易错字 词 语 易错字
diàn念 zhànɡ碍
diǎn脚 相得益zhānɡ
zhōnɡ肠 xuān闹
shuāi弱 寒xuān
惦 
踮 
衷 
衰 
障 
彰 
喧 

3.掌握词语
(1)万马奔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工农业生产出现了 的局面。
(2)熙熙攘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王府井大街, ,谁也不会想到这位东张西望的老人是一位知识渊博、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哲学家。
(3)运筹帷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教练在看台上 ,队员们在球场上奋力拼抢,最终她们夺得了比赛的胜利。
形容声势浩大、场面热烈。
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泛指筹划决策。
(4)名副其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中国一直在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已经成为 的知识产权大国。
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4.词语辨析
拍手称快·大快人心
拍手称快:拍着手叫痛快。形容非常高兴。 大快人心: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相同点:都可形容非常高兴。
不同点:“拍手称快”偏重于拍着手喊痛快。“大快人心”偏重于人们心里非常痛快。
例句 ①公安部门果断出手,对殴打医护人员的违法犯罪分子予以严惩,广大市民无不      。
②犯罪分子终于被绳之以法,真是      。
拍手称快
大快人心
身不由己·情不自禁
身不由己:自身的行动不能由自己作主。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相同点:都有不能控制自己的意思。
不同点:“身不由己”着重指自身不由自己支配,有被迫的意味,多用于不得不去做某种事情的时候。“情不自禁”着重指抑制不住个人的感情。
例句 ①我们在生活中难免有各种      之处,但如果不尝试着改善,只能被生活牵着鼻子走。
②女儿和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妈妈视频聊天时,曾      地亲吻屏幕中的妈妈。
身不由己
情不自禁
大战中的插曲
一位元帅的豪迈卫国和柔情大爱。
作者简介
资源助读
千秋定国赖戎衣——聂荣臻
聂荣臻(1899—1992),字福骈,曾用名聂云臻,四川江津(今属重庆)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56年起,先后任国务院航空工业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科委、国家科委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等。1983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副主席。主要著作编为《聂荣臻军事文选》。
作品背景
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向侵华日军发动了规模庞大的进攻战役,打击的重点是正太铁路沿线的日本侵略军,井陉煤矿成为八路军首要攻占目标,晋察冀军区三团一营奉命进攻井陉煤矿。战斗结束后,井陉火车站的日本副站长和妻子在战斗中死亡,留下两个女儿。虽然日本人发动侵华战争,造成中国人的重大伤亡,无数家庭妻离子散,穷凶极恶的日军甚至连小孩子都不放过,但中国军民面对两个日本幼儿,绝不可能像日军一样残忍。最终这两个孩子被八路军战士救起。聂荣臻元帅听说后,随即命令将两个孩子送到晋察冀军区指挥部,细心照顾两个日本孤儿。待她们情况稳定后,将她们送交给日军。
相关常识
《聂荣臻回忆录》
《聂荣臻回忆录》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回忆录丛书之一。该书以口述的形式,全面回顾了聂荣臻的人生历程,其中内容主要集中于革命这一段。本书通过一代革命家对人民解放事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曲折前进的辉煌壮丽往事的回顾,让今天的我们重新感受那段艰难而又辉煌的革命历史。
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百团大战共进行大小战斗1 800多次,摧毁大量敌人据点,缴获大批枪炮、物资,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
知识梳理
1.读准字音
zhěng 
bǔ 
zhuài 
bǒ 
fá 
zhǎn
mǐn 
chěng 
fēng 
xié 
fān 

qiǎng bǎo 
páng huáng 
qū 
qǔ 
tiāo 
tiǎo 
hèng 
héng 
gē 
róng 
pào 
páo 
chuāng 
chuàng 
pù 

2.写对字形
词 语 易错字 词 语 易错字
井xínɡ lún落
不jìnɡ而走 满腹经lún
yǔn命 感kǎi
yǔn石 气ɡài
陉 
胫 
殒 

沦 
纶 
慨 

3.掌握词语
(1)刀光剑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商场如战场,市场经济始终潜藏着 ,这是由经济规律决定的。
(2)孤苦伶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这群热心的义工,长期照顾着这些 的老人。
(3)背井离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直到一个人 独自闯荡,才会真正怀念家庭的温馨。
形容激烈的厮杀、搏斗或杀气腾腾的气势。
形容孤独困苦,无依无靠。
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多指不得已的)。
(4)惨无人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他身子多病多痛,如何能承受镇抚司里 的刑罚
(5)兵荒马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战争发生时,到处 ,很多人逃离家园,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6)化干戈为玉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国家之间应摒弃前嫌, ,以和平方式解决纷争。
残酷到了没有一点儿人性的地步,形容凶恶残暴到了极点。
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
把战争或争斗变为和平、友好。
4.词语辨析
哺育·抚育
哺育:父母喂养后代的一种行为状态,亦指通过教育进行培养。 抚育:照料、教育儿童。
相同点:两者都有“抚养”的意思。
不同点:“哺育”侧重于“喂养”,可用于比喻;而“抚育”侧重于“照料”,不能用于比喻。
例句 ①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    了中华儿女,人们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②父母对子女的    应当是从精神上、物质上、经济上对子女尽养育和照顾之责。
哺育
抚育
坚苦·艰苦
坚苦:坚忍刻苦。 艰苦:艰难困苦。
相同点:同音词。
不同点:“坚苦”强调的是人的意志。“艰苦”强调的是环境,专指环境或条件状况不好,如环境艰苦、条件艰苦等。
例句 ①我所仅有的一点微薄的能力,只是提着这支秃笔和黑暗势力作    的抗斗。
②以雪为令,某铁路集团15万职工紧急行动,在4 000多公里的铁路线上展开了一场     卓绝的抗雪灾、保安全攻坚战。
坚苦
艰苦
孤苦伶仃·形影相吊
孤苦伶仃:孤独困苦,没有依靠。 形影相吊:身体和自己的影子互相慰问。形容十分孤独。
相同点:两者都有“孤独”的意思。
不同点:“孤苦伶仃”侧重没有依靠,“形影相吊”侧重孤独。
例句 ①李清照的晚年很凄惨,      ,一个人老死在江南。
②一边是莺啼燕语、百花盛开,一边是茕然独处、      ,两相比衬之下,词人的内心确实是寂寞惆怅的。
孤苦伶仃
形影相吊
文本研读 任务探究
课堂精研
研读任务一 梳理思路提纲领——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情境导入] 本课两篇文章都属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回忆录,这两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展现了长征精神和军人风貌。
1.《长征胜利万岁》记述事件的顺序是什么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有很多事件可以回忆,作者是如何精心选材的
点拨 (1)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从整体上说,文章主要是按照时间顺序由先到后组织材料的:写红四团到达吴起镇,作者交代了时间为“10月18日这一天”;写毛泽东等人到吴起镇用了“没隔多久”来表示时间的延续;在记述吴起镇战斗时分别以“10月的一天早晨”“8时整”来提示时间的变化;记述中央召开全军干部会议,又以“吴起镇战斗之后”交代了时间。从局部来说,文章也多次点明时间的变化,比如写中央召开会议,分别以“太阳快要出来”“天刚蒙蒙亮”“这时太阳在天空露出了笑脸,阳光灿烂”来交代时间的变化。
(2)紧紧围绕标题选材,详略得当。①作者紧紧围绕“长征胜利”选材。作者所选的几个主要事件: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吴起镇战斗、中央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毛泽东总结长征并宣布长征胜利,都很好地体现了“长征胜利”这一核心。②详略得当。作者详写主要事件,而对毛泽东、周恩来到达吴起镇,红军消灭千佛山的反动民团,向陕北甘泉前进,中央红军与红二十五、二十七军会师等内容略写,做到详略有致,主体突出。
2.《长征胜利万岁》中特别细致地回忆了围歼二马骑兵的战斗场面,请结合文本,从军事和政治两个角度分析这场战役的重大意义。
点拨 围歼二马骑兵的战役具有军事和政治上的重大意义。
军事上:①长征途中二马骑兵对我军围追堵截,给我军的修整和边区人民带来威胁;②消灭这个敌人,我军我党可以进入陕北,与刘志丹会合,开展革命新局面;③同时可以借此机会消灭陕北最反动的地主豪绅组织的反动民团,保护当地百姓。
政治上:这场战役的胜利,宣告了一年来蒋介石“追剿”计划的彻底破产。
3.《大战中的插曲》第一段提到“这是激烈的战火中一个很有意义的‘插曲’”,作者是如何叙述这一“插曲”的
点拨 文章第一段介绍故事背景,点题并引出“插曲”。再用倒叙的方式,叙述大战中聂荣臻拯救两个日本小女孩并将她们送回日方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军人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文章以小见大,通过叙述大战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写出中国军人处理战争中各种问题的方式和态度,这个故事也成为中日友谊的象征。文章用质朴、自然、亲切的语言回忆过去,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流露出作者理性又真诚的感情。
4.聂荣臻在送回日本女孩的时候,为什么要写一封没有加封的信给日本军官
点拨 ①聂荣臻写这封信是为了交代事件的原委并表明自己的立场。聂荣臻送回两个日本女孩是为了让她们回到自己的祖国,回到她们的亲人身边,这么做是出于对孩子的照顾,为孩子的安全和将来考虑。
②信件不加封是为了让更多的日本士兵看到,以此了解我军的思想和精神,聂荣臻的信义正词严,不卑不亢,展现了他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远见卓识,体现了他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体现了我们的军队是一支不畏强敌的仁义之师、正义之师。
③战火中的信件体现了八路军对战争的认识和态度,日本士兵和日本人民都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应给予同情;对于侵略我们的日本法西斯,为了民族的生存和人类的和平,我们要抗战到底。
研读任务二 生动形象展风姿——分析文章的人物形象
[情境导入] 本课两篇文章都塑造了非常形象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些将士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革命英雄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
5.《长征胜利万岁》中的邓小平是什么形象 作者是如何刻画其形象特点的
点拨 ①文中的邓小平是一个爱护战士、平易近人的首长。②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从邓小平同志与“我”的交谈中可以看出邓小平同志对战士们的关心和爱护。“小鬼”这一亲昵的称呼,更拉近了邓小平同志与战士们之间的关系,显得他平易近人。“小平同志与我们热烈握手”则是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邓小平同志亲近战士、没有首长架子的特点。
6.《长征胜利万岁》展示了红军战士们怎样的形象特点
点拨 ①文章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歼灭敌人的追剿骑兵团,刻画了红军战士们骁勇善战、有勇有谋的形象;②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消灭反动民团,刻画了红军战士们为人民服务、热爱人民的形象;③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见到区苏维埃政府的牌子时感到亲切,刻画了红军战士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形象;④通过对长征过程的描述,刻画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形象。
7.《大战中的插曲》塑造了聂荣臻元帅怎样的形象特征 请简要分析。
点拨 ①重情义,有情怀。对战争中发生的一些小事,能够记忆犹新,如数家珍,并且用善意和理智来看待战争中的人和事。②心思细腻、缜密。在考虑到两个孩子究竟怎么办的时候,把是由自己抚养还是送回去的每一种情况的利弊都加以权衡,体现了办事的细心和周全。③有高度的责任心。当前线部队请示如何安置两个小姑娘的时候,聂荣臻说道:立刻把孩子送到指挥所来。体现了对部队、对孩子、对工作、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④平易近人,慈爱亲切。例如:“那个稍大些的孩子,很讨人喜欢,我牵着她的手,拿来梨子给她吃。”⑤运筹帷幄,精明干练,有真知灼见。例如:“我是这样考虑的:我们进行抗日战争,这中间不只是打仗的问题,还要注意不失时机地对敌军进行政治工作”,能够看到长远的发展。⑥胸怀宽广,有人道主义精神。在中日对战的特殊时期,能够不计嫌隙,救助日本小姑娘。
研读任务三 反复涵泳赏技巧——赏析文章的表达技巧
[情境导入] 本课两篇文章都是回忆录,都根据作者的经历详细写出了生活片段。他们运用不同的手法技巧,收到了通俗易懂、感情丰富真挚的效果。
点拨 运用拟人手法,烘托人物心理,写出了红军战士的喜悦之情;具有象征意义,暗示革命必将胜利;侧面表现抗日根据地良好的群众基础。
8.本课两篇文章语言尽管简洁,但不失生动深刻。请赏析下面的语言。
(1)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在欢迎我们。
(2)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点拨 运用排比手法,宣告了国民党围剿计划的破产,也宣示了中国共产党的不可战胜。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广泛宣传革命思想,这种思想如种子一般,会让更多人走上革命的道路,为革命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3)小孩子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八路军决不搞日本侵略军那一套。
点拨 “决不”写出了聂荣臻的坚定,将中国战士正义的形象和人道主义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4)今天的美穗子,纯朴善良,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点拨 简简单单一句话,却情感充沛。一方面,聂荣臻对美穗子几十年后来探望自己的行为表示欣慰;另一方面,这句话也蕴含着言外之意,美穗子实际是爱好和平的日本人士的代表,聂荣臻对美穗子的赞美,反映出他对中日两国和平相处的希望以及对中日友情的珍惜。
9.举例说明《长征胜利万岁》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不同的手法来表现红军指战员到达陕北后无比兴奋和激动的心情。
点拨 (1)正面描写。
①场面描写。比如,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后指战员“欢叫着冲着跑了下去”的欢乐、热烈的场面,中央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时同志们早早到场“把一个晒麦的场子占得满满的”“熙熙攘攘”的场面,以及会上欢呼“长征万岁!”“二万五千里长征万岁!”的场面等。
②人物动作行为描写。比如对指战员到达吴起镇时“欢叫”“冲”“跑”的动作描写,红四团的指战员与区、乡苏维埃政府的同志“互相祝贺,互诉衷肠”的行为描写,“我和黄开湘同志”“骑着马一口气跑了三十多里地”的描写等。
③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如“我们都很高兴”,见到区苏维埃政府的牌子“像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我们仍穿着单衣,但情绪很高,心里始终觉得是热乎乎的”,“我们越听越激动,越听越高兴,深深感到:胜利来之多么不易”,“只觉得周身的热血直往上涌”等。
(2)侧面描写。
文中环境描写虽然不多,但有力地烘托出指战员长征胜利后的兴奋和激动心情。如开头部分“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在欢迎我们”,“灿烂的阳光”烘托出指战员灿烂的心情;文末部分“这时太阳在天空露出了笑脸,阳光灿烂”,太阳的笑脸烘托和映射了指战员的笑脸。
10.《长征胜利万岁》引述毛主席讲话的材料,有什么作用
点拨 ①使文章内容更充实,便于读者详细了解长征的艰辛过程。
②使文章更有历史价值和政治高度,毛主席的讲话深刻阐述了长征的意义和影响。
11.《大战中的插曲》引述了“我”当时写给日军的一封信,占用了较大的篇幅,将这封信的内容删除好不好 为什么
点拨 不好。
①给日军写信是“大战中的插曲”这一故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删除,就损害了故事的完整性。
②这封信是聂荣臻主张在战争中重视对敌人开展政治工作的体现,有助于全面、深刻地表现聂荣臻的形象以及其政治、军事思想和主张。
③信中提到的“国际主义之精神”是对文中所说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补充与佐证,保留信件内容有利于宣扬和展示八路军奉行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④后文有两个小女孩送交给日军后日军表示“很感谢”的回信,这一内容与下文写战后日本人民和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旧军人的反省和悔过形成有机关联。删除信件内容后,没有前文的这些铺垫,后文的叙述就会显得比较突兀。
思维提升
比较鉴赏
《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这两篇文章都是回忆录,请结合文本分析两篇回忆录在写法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异同 内容 《长征胜利万岁》 《大战中的插曲》
相同点 典型的细节描写
对人物的对话、心理等使用了细节描写,如“听着毛主席的讲话,只觉得周身的热血直往上涌”,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了“我”备受鼓舞的激动心情。
对人物的动作、心理等进行了细节描写,如“我”“把那个稍大些的孩子拉在怀里,用小勺喂她”“担心孩子在路上哭,在筐里堆了许多梨子”等细节,体现了聂荣臻元帅对日本小姑娘无微不至的关心,更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广胸襟和人道主义精神。
异同 内容 《长征胜利万岁》 《大战中的插曲》
相同点 语言朴 实,通俗易懂
不同点 叙述顺序不同
直接引用毛泽东的讲话,且多是直接抒情。
把事件的经过如实地进行描述,把事件展现在读者面前,就像在与人交谈,娓娓道来。
按时间顺序叙述,先后描述了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伏击并歼灭敌军、聆听毛主席讲话等场景,脉络清晰。
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开篇回忆战争中拯救日本小姑娘这一事件;主体部分以顺叙为主,插叙了有关美穗子的名字和被俘虏的日本兵中西的内容。
异同 内容 《长征胜利万岁》 《大战中的插曲》
不同点 叙事结构不同
整篇文章都是围绕着时间和地点这两条线索来组织材料的。文章按照地点的变换分为两个重要部分,每个部分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先是开篇说明事件,而后回忆救助小女孩的过程,以及后续美穗子及其全家探望聂荣臻元帅,最后表明这个事件的意义。
整合建构
长征胜利万岁
思路整合
文章主旨
本文记述了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在吴起镇伏击并歼灭敌军、召开全军干部会议等事件,表达了对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欣喜和激动之情,彰显了无所畏惧的长征精神和革命豪情。
大战中的插曲
思路整合
文章主旨
聂荣臻用回忆的方式,以朴实无华的笔触记述了百团大战中一件“曲折有趣”又“很有意义”的事情,即聂将军关心和照顾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她们送还的故事。这一事件既彰显了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也包含了作者对日本侵略者残酷暴行的控诉。
课外拓展 比较阅读
读懂长征精神
材料一 1975年10月,身患癌症的周恩来,在做完最后一次手术后,让邓颖超找来《长征组歌》的唱片,在熟悉的旋律中与病魔相搏。长征,就是以这样丰厚的典藏和精神的光芒,给人以追忆、启迪和力量。
80年前,我们党领导红军将一次危机四伏的被动撤退,变为一个开创革命新局面的起点;将一段险象环生的艰难跋涉,变成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如果说长江是中华民族的自然摇篮,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文明象征,那么长征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
“我们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透过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饱含深情的期许,我们应更加珍视长征的历史馈赠,更加坚定走好新长征路的时代担当。长征精神展示了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敢于胜利的革命风范,是我们党取之不竭的宝贵的精神资源,也是我们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的最高体现。
长征胜利属于中国,但长征精神已走向世界。80多年来,不同国家、不同职业、不同思维方式的人们,对长征的解读从未停止。有人感叹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有人认为“长征是中共党史上最壮丽的一页”,还有人拿长征比较,“汉尼拔的跨越阿尔卑斯山在‘历史的小剧院’中失掉了光彩,拿破仑自莫斯科的撤退也只是灾难性的失败,而长征则是最后胜利的前奏曲”。
长征精神是用血与火熔铸的。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血战独树镇……红军官兵几乎平均每天一次遭遇战。徐向前在回忆百丈关大战时说:“附近的水田、山丘、深沟,都成了敌我相搏的战场,杀声震野,尸骨错列,血流满地。指战员子弹打光,就同敌人反复白刃格斗;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拉响手榴弹,与冲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
长征精神是用生与死锻造的。4支长征大军,出发时总人数为20.6万,沿途补充兵力1.7万,到长征结束仅剩5.7万人。湘江战役,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多人,担负后卫的红34师,原有7 000余人仅剩下90多人。无数个“军需处长”为了战友甘愿以命换命,无数红军官兵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的仍是所信仰的事业。
长征精神是用苦与乐冶炼的。聂荣臻元帅曾说:“碰到了困难,人们就想起长征,想想长征,就感到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长征以战斗之频、河山之险、给养之难、病疫之侵、霜雪之冷,考验着红军官兵的意志与耐力。然而,就是这支每时每刻与死神打交道的队伍,休息时,有的读马列经典,有的表演《红军舞》,有的用法语唱《马赛曲》、用俄语唱《国际歌》……到处洋溢着乐观、友爱和热情,被斯诺称为“最幸福的中国人”。
当今中国,正处在由大向强的“关键一跃”,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闯过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读懂、汲取长征精神,就应该经常检视自己可否拥有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时的激情,可否坚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可否保持“千锤百炼不怕难”的韧劲。
远离长征的枪林弹雨,沐浴时代的杏花春雨,我们只有像红军那样闯关夺隘,像红军那样心系人民,像红军那样紧密团结,像红军那样艰苦奋斗,才能在新长征路上展现出强大的中国精神,凝聚起磅礴的中国力量。
(选自辛士红《读懂长征的精神力量》,有删改)
材料二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 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 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 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摘自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阅读思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征,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有着丰厚的典藏和精神光芒。
B.80多年来,不同国家、不同职业、不同思维方式的人,都对长征给予了最高的评价。
C.长征的伟大胜利,是由无数红军官兵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要永远铭记于心。
D.红军长征就像播种机,在十一个省内散布了革命的种子,今天它们已成长为参天大树。
答案 A 
解析 B项,“都”范围扩大,“最高的评价”不合文意。原文只是列举了一部分人对长征的正面解读。C项,强加因果,我们要铭记长征不是因为长征牺牲了无数的红军官兵。D项,“今天它们已成长为参天大树”无中生有。原文的表述是“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故选A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关于“长征精神”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征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与各种困难作斗争,周恩来总理身患癌症期间与病魔相搏就是典型的例证。
B.长征精神展示的理想信念、英雄气概和革命风范,是我们党取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资源,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
C.长征精神是无数革命前辈用血与火熔铸的,是4支长征大军用生与死锻造的,是红军战士用苦与乐冶炼的。
D.长征精神是我们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的最高体现,即使在沐浴着杏花春雨的今天,我们仍要读懂、汲取和弘扬长征精神。
答案 B 
解析 B项,“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错误。被称作“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的是长征而不是长征精神。故选B项。
3.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提示 ①首先以周恩来总理病重期间的故事引出对长征的评述,并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分析论述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②然后分析长征精神对世界的影响,并从三个方面论述长征精神的主要特征;③最后指出在当今时代只有汲取长征精神,才能在新长征路上取得更辉煌的业绩。
4.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给长征下一个简要定义。
提示 长征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历时十二个月,经过艰苦卓绝的二万余里行军,纵横十一个省,开启了中国革命新局面的伟大壮举。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