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 4.2 电解池 同步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1 4.2 电解池 同步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27 13:4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选择性必修1 第四章 第二节 电解池 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共40分)
1. 下列关于电解池工作原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一种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
B.电解池中阳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
C.电解池工作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D.与原电池不同,电解池放电时,电极本身不会参加电极反应
2. 载人空间站的生态系统中,要求分离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同时需要提供氧气。某电化学装置利用太阳能转化的电能可以实现上述要求,同时还有燃料一氧化碳生成,该电化学装置中得电子的电极发生的反应是2CO2+4e-+2H2O===2CO+4OH-。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上述电化学装置相当于电解池
B.上述装置进行的总反应式为2CO2===2CO+O2
C.反应结束后该电化学装置中的电解质溶液碱性增强
D.失电子的电极发生的反应是4OH--4e-===2H2O+O2↑
3. 采用惰性电极,以去离子水和氧气为原料通过电解法制备双氧水的装置如图所示。忽略温度变化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阳极反应为2H2O-4e-===4H++O2↑
B.电解一段时间后,阳极室的pH未变
C.电解过程中,H+由a极区向b极区迁移
D.电解一段时间后,a极生成的O2与b极反应的O2等量
4. 1807年化学家戴维电解熔融氢氧化钠制得钠:4NaOH(熔融)O2↑+4Na↑+2H2O;后来盖·吕萨克用铁与熔融氢氧化钠作用也制得钠:3Fe+4NaOH===Fe3O4+2H2↑+4Na↑。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戴维法制钠,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a++e-===Na↑
B.盖·吕萨克法制钠原理是利用铁的金属性比钠的强
C.若用戴维法与盖·吕萨克法制得等量的钠,两方法转移的电子总数相等
D.还可以用电解熔融氯化钠法制钠
5. 在氯碱工业中,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极A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氯气
B.离子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
C.饱和NaCl溶液从a处进,NaOH溶液从d处出
D.OH-迁移的数量等于导线上通过电子的数量
6. 用惰性电极电解法制备硼酸[H3BO3或B(OH)3]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阴极与阳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
B.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2e-===O2↑+4H+
C.产品室中发生的反应是B(OH)3+OH-===B(OH)
D.每增加1 mol H3BO3产品,NaOH溶液增重22 g
7. 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电池总反应:LixC6+Li1-xCoO2LiCoO2+C6,该电池充、放电的工作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电池具有很高的比能量
B.负极的反应式:LixC6-xe-===xLi++C6
C.放电时,Li+从石墨晶体中脱出回到正极氧化物晶格中
D.充电时,若转移1 mol e-,石墨电极将增重7x g
8. 微生物脱盐电池是一种高效、经济的能源装置,利用微生物处理有机废水获得电能,同时可实现海水淡化。现以NaCl溶液模拟海水,采用惰性电极,用如图装置处理有机废水(以含CH3COO-的溶液为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负极反应为CH3COO-+2H2O-8e-===2CO2↑+7H+
B.隔膜1为阳离子交换膜,隔膜2为阴离子交换膜
C.当电路中转移1 mol电子时,模拟海水理论上除盐58.5 g
D.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9. 科学家设计出质子膜H2S燃料电池,实现了利用H2S废气资源回收能量并得到单质硫。质子膜H2S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极a为电池的负极
B.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O2+4H++4e-===2H2O
C.电路中每通过4 mol电子,在正极消耗44.8 L H2S
D.每17 g H2S参与反应,有1 mol H+经质子膜进入正极区
10.某污水处理厂利用微生物电池将镀铬废水中的Cr2O催化还原,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池工作过程中电子由a极流向b极
B.b极反应式:Cr2O+6e-+14H+===2Cr3++7H2O
C.电池工作过程中a极区附近溶液的pH增大
D.每处理1 mol Cr2O,可生成33.6 L(标况下)CO2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60分)
11.(12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有关电化学的问题。当闭合该装置的电键时,观察到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池为________(填“原电池”“电解池”或“电镀池”),通入CH3OH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池中A(石墨)电极的名称为________(填“正极”“负极”“阴极”或“阳极”),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乙池中B极质量增加5.40 g时,甲池中理论上消耗O2的体积为________mL(标准状况下),丙池中________极析出________g铜。
(4)若丙池中电极不变,将其溶液换成NaCl溶液,电键闭合一段时间后,甲池中溶液的pH将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丙池中溶液的pH将________。
12.(12分)按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电解,A、B、C、D均为铂电极,回答下列问题。
Ⅰ.甲槽电解的是200 mL一定浓度的NaCl与CuSO4的混合溶液,理论上两极所得气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2所示(气体体积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电解前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①原混合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mol·L-1,CuS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1。
② t2时所得溶液的pH= 。
Ⅱ.乙槽为200 mL CuSO4溶液。
① 当C极析出0.64 g物质时,乙槽溶液中生成的H2SO4为________mol。电解后,若使乙槽内的溶液完全复原,可向乙槽中加入________(填标号)。
A.Cu(OH)2    B.CuO C.CuCO3 D.Cu2(OH)2CO3
②若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的乙槽溶液中加入0.2 mol的Cu(OH)2才能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
13.(12分)(1)用间接电化学法除去NO的过程,如图所示:
已知电解池的阴极室中溶液的pH在4~7之间,写出阴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吸收池中除去NO的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已开发出电解法制取ClO2的新工艺。
①用石墨作电极,在一定条件下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ClO2(如图所示),写出阳极产生ClO2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解一段时间,当阴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为112 mL(标准状况)时,停止电解,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mol;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阴极区pH增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2分)知识的梳理和感悟是有效学习的方法之一。某学习小组将有关“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形成如下问题(显示的电极均为石墨)。
(1)图1中,电解一段时间后,气球b中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U形管________(填“左”或“右”)边的溶液变红。
(2)利用图2制作一种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可制备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则c为电源的________极;该发生器中反应的总离子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氯碱工业是高耗能产业,一种将电解池与燃料电池相组合的新工艺可以节(电)能30%以上。该工艺的相关物质运输与转化关系如图3所示(其中的电极未标出,所用的离子膜都只允许阳离子通过)。
①燃料电池B中的电极反应式分别为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图3可知,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a%、b%、c%,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15.(12分)我国科学家最近发明了一种Zn PbO2电池,电解质为K2SO4、H2SO4和KOH,由a和b两种离子交换膜隔开,形成A、B、C三个电解质溶液区域,结构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电池中,Zn为________极,B区域的电解质为________(填“K2SO4”“H2SO4”或“KOH”)。
(2)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阳离子交换膜为图中的________(填“a”或“b”)膜。
(4)此电池中,消耗6.5 g Zn,理论上可产生的容量(电量)为________毫安时(mAh)(1 mol电子的电量为 1F,F=96 500 C·mol-1,结果保留整数)。
(5)已知E为电池电动势[电池电动势即电池的理论电压,是两个电极电位之差,E=E(+)-E(-)],ΔG为电池反应的自由能变,则该电池与传统铅酸蓄电池相比较,E________E;ΔG________ΔG(填“>”或“<”)。
1.答案D
解析:电解池一种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发生的反应是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电解池工作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所以A、B、C都是正确的。电解池放电时,活性阳极会参加电极反应,D错误。
2.答案C
解析:该电化学装置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符合电解池原理,所以上述电化学装置相当于电解池,故A正确;该电池中,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CO2+4e-+2H2O===2CO+4OH-,阳极上氢氧根离子失电子生成氧气,得失电子相同条件下将两个电极反应式相加即得电池总反应式为2CO2===2CO+O2,故B正确;阴极反应生成的OH-在阳极完全反应,电池总反应式为2CO2===2CO+O2,所以反应结束后该电化学装置中的电解质溶液碱性不变,故C错误;阳极上氢氧根离子失电子生成氧气供给呼吸,电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故D正确。
3.答案D
解析:A项,根据题图可知,a极为阳极,其电极反应式为2H2O-4e-===4H++O2↑,正确;B项,阳极室产生的氢离子通过质子交换膜进入阴极室,阳极室pH保持不变,正确;D项,根据电极反应式:阳极反应为2H2O-4e-===4H++O2↑,阴极反应为2H++O2+2e-===H2O2,故a极生成的O2与b极反应的O2不等量,错误。
4.答案D
解析:A项,阳极应发生氧化反应;B项,盖·吕萨克法制钠原理是根据钠的沸点较低、易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从而使化学平衡正向移动;C项,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用戴维法制取金属钠,每产生4 mol钠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4 mol,而用盖·吕萨克法制得4 mol钠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8 mol,因此制取等量的金属钠,转移的电子总数不相等。
5.答案 D
解析: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所以电极A为阳极,故A项正确;在电极B上水电离的H+放电生成H2,这一极区域c(OH-)增大,为防止阳极生成的氯气与OH-反应,所以用阳离子交换膜隔开,允许Na+透过,饱和NaCl溶液从a处进入,NaOH溶液从d处流出,故B、C项正确;因用阳离子交换膜隔开,OH-不迁移,故D项错误。
6.答案 D
解析:由图可知,b极为阳极,电解时阳极上水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O2和H+,a极为阴极,电解时阴极上水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H2和OH-,原料室中的钠离子通过阳膜进入a极室,溶液中c(NaOH)增大,原料室中B(OH)通过阴膜进入产品室,b极室中氢离子通过阳膜进入产品室,在产品室中B(OH)、H+发生反应生成H3BO3;a、b电极反应式分别为2H2O+2e-===H2↑+2OH-、2H2O-4e-===O2↑+4H+,理论上每生成1 mol产品,b极生成1 mol H+,a极生成0.5 mol H2,减少质量为1 g,NaOH溶液增加的Na+为1 mol即23 g,故NaOH溶液增重22 g。
7. 答案 D
解析: 锂是摩尔质量最小的金属元素,因此制成的电池具有很高的比能量,A正确;从图示可知,放电时锂离子从石墨晶格中脱出,通过电解质迁移到层状正极表面后嵌入正极氧化物晶格中,C正确;充电时,石墨(C6)电极嵌入Li+变成LixC6,电极反应式为xLi++C6+xe-===LixC6,则石墨电极增重的质量就是Li+的质量,若转移1 mol e-,石墨电极将增多1 mol Li+,即增重7 g,D错误。
8. 答案 B
解析: 隔膜1为阴离子交换膜,隔膜2为阳离子交换膜,才能使模拟海水中的氯离子移向负极,钠离子移向正极,达到海水淡化的目的,B项错误;电路中有1 mol电子通过,则电解质溶液中有1 mol钠离子移向正极,1 mol氯离子移向负极,C项正确;负极产生CO2:CH3COO-+2H2O-8e-===2CO2↑+7H+,正极产生H2:2H++2e-===H2↑,根据电荷守恒,正、负极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D项正确。
9.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该电池为燃料电池,根据燃料电池的特点,通氧气的一极为正极,故电极b为正极,电极a为负极,A项正确;从装置图可以看出,电池总反应为2H2S+O2===S2+2H2O,电路中每通过4 mol电子,负极应该有2 mol H2S反应,并且题目中没有给出气体所处的状况,所以不一定是44.8 L,故C错误;17 g H2S即0.5 mol,参与反应会转移1 mol电子,可知有1 mol H+经质子膜进入正极区,故D正确。
10. 答案 C
解析: 由图分析知,a极CH3COOH转化为CO2和H+,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b极Cr2O和H+转化为Cr3+,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A项,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正确;C项,由a极反应式知生成H+,故c(H+)增大,pH减小,错误;D项,1 mol Cr2O转化为Cr3+得6 mol e-,CH3COOH转化为CO2每生成1 mol CO2失4 mol e-,故每处理1 mol Cr2O生成CO2的物质的量为 mol,标况下为33.6 L,正确。
11.答案 (1)原电池 CH3OH-6e-+8OH-===CO+6H2O 
(2)阳极 4AgNO3+2H2O4Ag+O2↑+4HNO3 
(3)280 D 1.60 
(4)减小 增大
解析: (1)甲池为原电池,通入CH3OH的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8OH-===CO+6H2O。(2)乙池中电解AgNO3溶液,其中C作阳极,Ag作阴极,总反应式为4AgNO3+2H2O4Ag+O2↑+4HNO3。(3)根据各电极上转移的电子数相同,得n(Ag)=4n(O2)=2n(Cu),故V(O2)=××22.4 L=0.28 L=280 mL,m(Cu)=××64 g=1.60 g。(4)若丙池中电极不变,将其溶液换成NaCl溶液,根据丙池中总反应2NaCl+2H2O2NaOH+H2↑+Cl2↑,则溶液pH增大,而甲池中总反应为2CH3OH+3O2+4KOH===2K2CO3+6H2O,溶液pH减小。
12.答案:Ⅰ.①0.1(2分) 0.1(2分)  ②1(2分)
Ⅱ.①0.01(2分)  BC(2分)  ②0.8NA(2分)
解析:Ⅰ.①A、B、C、D均为惰性电极Pt,甲槽电解NaCl和CuSO4的混合液,阳极上离子放电顺序为Cl->OH->SO42-,阴极上离子放电顺序为Cu2+>H+>Na+,开始阶段阴极上析出Cu,阳极上产生Cl2,则题图2中曲线Ⅰ代表阴极产生气体体积的变化,曲线Ⅱ代表阳极产生气体体积的变化。阳极上发生的反应依次为2Cl--2e-== Cl2↑、4OH--4e-== 2H2O+O2↑,由曲线Ⅱ可知,Cl-放电完全时生成224 mL Cl2,根据Cl原子守恒可知,溶液中c(NaCl)==0.1 mol·L-1;阴极上发生的反应依次为Cu2++2e-== Cu、2H++2e-== H2↑,由曲线Ⅱ可知Cu2+放电完全时,阳极上产生224 mL Cl2和112 mL O2,则电路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2+0.005 mol×4= 0.04 mol,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n(Cu2+)=0.04 mol×=0.02 mol,故混合液中c(CuSO4)==0.1 mol·L-1。②0~t1时间内相当于电解CuCl2,电解反应式为CuCl2Cu+Cl2↑,t1~t2时间内相当于电解CuSO4,而电解CuSO4溶液的离子反应为2Cu2++2H2O2Cu+O2↑+4H+,则生成H+的物质的量为0.005 mol×4=0.02 mol,则有c(H+)==0.1 mol·L-1,故溶液的pH=1。
Ⅱ.根据关系式:Cu~H2SO4可求出H2SO4物质的量为0.01 mol,若使乙槽内的溶液完全复原,可向乙槽中加入CuO 或CuCO3。加入0.2 mol的Cu(OH)2才能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说明电解了0.2 mol CuSO4和0.2 mol H2O,所以转移的电子为0.8 mol。
13.答案:(1)2HSO+2e-+2H+===S2O+2H2O 2NO+2S2O+2H2O===N2+4HSO
(2)①Cl--5e-+2H2O===ClO2↑+4H+
②0.01 在阴极发生反应:2H++2e-===H2↑,H+浓度减小,使得H2O??OH-+H+的平衡向右移动,OH-浓度增大,阴极区溶液pH增大
解析:(1)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是亚硫酸氢根离子得电子生成S2O,电极反应式为2HSO+2e-+2H+===S2O+2H2O; S2O与一氧化氮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氮气和亚硫酸氢根离子,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NO+2S2O+2H2O===N2+4HSO。
(2)①由题意可知,氯离子放电生成ClO2,由元素守恒可知,有水参加反应,同时生成氢离子,电极反应式为Cl--5e-+2H2O===ClO2↑+4H+。②在阴极发生2H++2e-===H2↑,当阴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为112 mL(标准状况)时,即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005 mol,外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01 mol,因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阳离子为+1价离子,则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05 mol×2=0.01 mol,电解时阴极H+浓度减小,使得H2O??OH-+H+的平衡向右移动,OH-浓度增大,溶液的pH增大。
14.答案:(1)H2 右
(2)负 Cl-+H2OClO-+H2↑
(3)①2H2-4e-+4OH-===4H2O O2+4e-+2H2O===4OH- ②b%>a%>c%
解析:(1)图1中,根据电子流向知,左边电极是电解池阳极,右边电极是电解池阴极,阳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阴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所以气球a中的气体是氯气,气球b中的气体是氢气,同时阴极附近有NaOH生成,溶液呈碱性,无色酚酞遇碱变红色,所以U形管右边溶液变红色。
(2)利用图2制作一种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阳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阴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同时阴极有NaOH生成,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ClO,次氯酸钠具有漂白性,为了使反应更充分,则下边电极生成氯气,上边电极附近有NaOH生成,上边电极生成氢气,为阴极,则c为负极,d为正极,总反应式为Cl-+H2OClO-+H2↑。
(3)①B是燃料电池,右边电池中通入空气,左边原电池中通入气体Y,则Y是氢气,则电解池中左边电极是阳极,右边电极是阴极,阳极上氯离子放电,阴极上氢离子放电;燃料电池中通入空气的电极是正极,通入氢气的电极是负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和水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负极上氢气失电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负极、正极反应式分别为2H2-4e-+4OH-===4H2O、O2+4e-+2H2O===4OH-。②图3电解池中加入NaOH的目的是增大溶液导电性,通入电解池后生成氢氧化钠,所以加入的NaOH浓度小于出来的NaOH浓度,即a%>c%;原电池中,正极上生成氢氧化钠,且其浓度大于加入的氢氧化钠,即b%>a%,所以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b%>a%>c%。
15.答案:(1)负 K2SO4  (2)PbO2+SO+Zn+2H2O===PbSO4+Zn(OH) 
(3)a  (4)5 361  (5)> <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Zn为负极,PbO2为正极,电解质溶液A是KOH,B是K2SO4,C是H2SO4,a是阳离子交换膜,b是阴离子交换膜,在同一闭合回路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结合溶液酸碱性及电极材料书写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离子方程式。(1)根据图示可知Zn电极失去电子生成Zn2+,Zn2+与溶液中的OH-结合形成Zn(OH),所以Zn电极为负极;在A区域电解质为KOH,在B区域电解质为K2SO4,C区域电解质为H2SO4;PbO2电极为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2)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4OH-===Zn(OH),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O2+2e-+4H++SO===PbSO4+2H2O,总反应式为PbO2+SO+Zn+2H2O===PbSO4+Zn(OH)。(3)A区域是KOH溶液,OH-发生反应变为Zn(OH),为了维持溶液电中性,多余的K+通过交换膜进入到B区域,由于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因此a膜为阳离子交换膜。(4)6.5 g Zn的物质的量n(Zn)==0.1 mol,Zn是+2 价金属,则转移电子n(e-)=0.2 mol,1 mol电子的电量为1F,F=96 500 C·mol-1,转移0.2 mol电子的电量Q=0.2 mol×96 500 C·mol-1=19 300 C,则理论上可产生的容量(电量)为 mAh≈5 361 mAh。(5)由于Zn比Pb活动性强,正极材料都是PbO2,所以Zn PbO2电池的电池电动势比Pb PbO2电池的电池电动势大,则E>E;不同电池的电池电动势越大,电池反应的自由能变就越小,所以ΔG<ΔG。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