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短文二篇 暑假预习知识单

文档属性

名称 11 短文二篇 暑假预习知识单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7 14:3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短文二篇 知识单
课本原文
文学常识
陶弘景(43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早年游历访道时足迹遍及江浙的名山胜水,后退隐茅山。梁武帝礼聘不出,但参与朝廷大事咨询,时人称其为“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本草经集注》等。
背景链接
《答谢中书书》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南北朝时期,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以示志趣,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就是陶弘景隐居时回复谢中书的一封信。
课文翻译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重点词语解释
1.答谢中书书: 书信 。
2.山川之美: 的
3.共谈:共同谈论的。
  4.五色交辉: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5.四时俱备:时:季节。俱:都。
  6.晓雾将歇:歇:消散。
  7.群鸟乱鸣:乱:纷乱,此起彼伏。
  8.夕日欲颓:欲,将要;颓,坠落。
9.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水中潜游的鱼。竞:争着,争相。
10.实是:确实,的确。
1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复:又,再。与(yù):欣赏。其:代词,这。奇:指奇丽景色。
重点句子翻译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文章主旨
《答谢中书书》通过描绘秀丽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也透露出作者归隐山林的高洁志趣。
重点探究
1.《答谢中书书》写景是如何体现动静相衬之美的
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以上各种景物,交相作用,互为影响,构成了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
2.文章结尾为何提及“康乐(谢灵运)”?
谢灵运堪称山水诗的宗匠。陶弘景于文末提及谢灵运,有追慕前贤之意,兼有自己也能得山水之妙的自矜意味。
记承天寺夜游
文学常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宋代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雄健,和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豪壮雄浑,和辛弃疾并称“苏辛”。代表作有《赤壁赋》《石钟山记》《饮湖上初晴》《水调歌头》等。
背景链接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苏轼文集》卷七十一。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本文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元丰六年,是作者被贬谪到黄州的第四年。
课文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动人游兴),(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荐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重点词语解释
1.月色入户:门。
2. 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
3.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与,和;者,……的人。
4.怀民亦未寝:睡觉。
5.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步,散步;于,在。
6.庭下如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7.盖竹柏影也:大概是。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重点句子翻译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荐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文章主题
《记承天寺夜游》通过对庭院月色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贬谪的悲凉和自我排遣的达观。
重点探究
如何理解苏轼所说的“闲人”的含义
“闲人”,一指清闲的人,有空闲时间的人。作者被贬黄州,有职无权,表面很是清闲。二指被闲置的人。苏轼在 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却被贬官,谪居黄州,“闲人”委婉地表达了苏轼宦途失意的苦闷。三指具有闲情逸致的人。作者处在人生低谷,仍能看到月光至美,竹影至丽,可见他是一个具有闲情逸致的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