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唐诗五首 暑假预习知识单

文档属性

名称 13 唐诗五首 暑假预习知识单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7 14:3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唐诗五首 知识单
律诗常识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一般说来,律诗二、三两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野望(唐·王绩)
文学常识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人,唐代诗人。唐贞观初年,因疾罢官,躬耕于东皋,自号“东皋子”。其诗多写饮酒及隐逸田园之趣,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其代表作品有《野望》《秋夜喜遇王处士》《醉后》《独酌》等。
《野望》选自《王绩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诗人一生郁郁不得志,曾三仕三隐。 这首致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之时。
原文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
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诗歌主题
《野望》通过对东皋秋景进行描绘,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光色相衬的田园秋景图,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惆怅,抒发了一种避世归隐的情怀。
重点探究
1.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
四句用白描手法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2.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理解性默写
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唐·崔颢)
文学常识
崔颢,唐代诗人。代表作有《黄鹤楼》《赠怀一上人》《渭城少年行》《行路难》等。崔颢的诗作风格分别比较明显。
《黄鹤楼》选自《全唐诗》卷一三O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黄鹤楼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 美。诗人登临此楼,萌生一种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之感,蓄积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面对无限的时空唱出了一曲浑然天成的浩歌。这首诗也是黄鹤楼题诗的绝唱。
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歌主题
《黄鹤楼》描写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见闻和感受,通过凭吊古迹,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愁思。
重点探究
1.赏析。
这首诗作者是崔颢,唐代诗人。这首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既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又表达了思乡之情。
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让人觉得黄鹤楼是仙人留下的胜迹,给黄鹤楼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诗人带着憧憬慕名而来,却鹤去楼控,美好憧憬与平常姜楼的落差,使诗人怅然若失,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为下文抒发乡愁作铺垫。
颔联,“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作者对世事难料的感慨。如果说这个词和“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那么“千载”则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性。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更加催生了乡愁。首联和颔联四句,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了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颈联,对仗工整,巧用叠词;写出阳光照耀,汉阳平野树木葱翠,江中鹦鹉洲芳草如茵的美景;画面色彩鲜明,境界扩大,进一步为引发乡愁做铺垫。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3.“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 “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理解性默写
1.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崔颢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 (唐 王维)
文学常识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代表作有《山居秋暝》《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使至塞上》选自《王维集校注》卷二(中华书局1997年版)。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以监察 御史身出使凉州时所作。当时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大破吐蕃,王维奉皇帝之命慰问将士,查访军情。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原文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歌主题
这首诗记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感,以及在大漠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升华后慷慨悲壮之情,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显示了一种豁达的情怀。
赏析
首联,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过“居延”,表明出使之地的偏远,也是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颔联,诗人借蓬草自比,写飘零之感。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之情。
颈联,描绘了边疆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尾联,写诗人到达边关的情形: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突出了边关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现了诗人为前线大捷欢欣鼓舞,对都护和守边战士的赞叹及对前线战士的关心。 
重点探究
从炼字角度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
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遒劲,意境雄浑。“大”写边疆沙漠浩瀚无边;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远处独起的炊烟既显得孤单,又显得格外醒目,也只有“孤”字方能状刚其神韵;一个“直”字,使景物一下子变得挺拔坚韧、劲直有力。一个“圆”,似几何图形一般展现在天地间,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大”对“长”,“直”对''圆”,对仗工整而巧妙。在这里,直与圆、横与竖、大与小、高与低等多种相对的因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极富美感的图画。
理解性默写
1.《使至塞上》中王维感觉自己就像飘飞的蓬草离开了汉塞,像北飞的归雁进入了胡地的直接原因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2. 诗中以比喻体现了诗人飘零之感的语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王维在写作《使至塞上》时名为出使,实则是被排挤出朝廷,他在诗中借“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表达了自己的激愤与抑郁。
4.王维《使至塞上》不仅目睹了“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苍凉,更看到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
5.《使至塞上》表现了边塞将土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繁的句子是: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唐 李白)
文学常识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清新明快,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渡荆门送别》选自《李太白全集》卷十五(中华书局1977年版)。这首诗是诗人青年时期出蜀沿长江东下时离别家乡而作。当时,诗人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途中,诗人坐在船上沿途观赏两岸高耸入云的峻岭,经荆门一带时已是平原旷野,视野顿时开阔,于是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诗。
原文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
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诗歌主题
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抒发了对未来的憧憬、外出游历的喜悦和对故乡的深切不舍之情。
赏析
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此行的地点和事由。
颔联,山随着低平的原野的出现而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化静为动,写出作者行舟观景的真实体验,展现了作者喜悦开朗的心境,洋溢着青春活力。
颈联,“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诗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一幅水中映月图、天边云霞图,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内心的喜悦开朗之情。
尾联,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远行。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尾联抒情方式巧妙,借故乡水对“我”的依依不舍,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重点探究
1.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入”好在何处。
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入”字,平中见奇,既写出了江流奔腾直泻的情景,又展现了作者激越、乐观开朗的胸怀。
2.《渡荆门送别》的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如何体现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的?
皓月当空、银辉四射的“月下飞天镜”描绘了夜晚皓月当空、银辉四射的景象。明月倒映水中,皎洁如镜,“飞”字更是动感十足,神韵完备,既写出了一种如影随形之感,又能唤起童话般的联想。月如天上来客,飞抵江流,沉落水底,亲近诗人,追随诗人,相依相伴,情意绵绵。“云生结海楼” 描绘了白天彩云兴起、变幻无穷、海市蜃楼舰奇景。“结”字,用语形象,引人联想。彩云犹如心灵手巧的美丽织女,一到早上,就铺撒出五彩斑斓的锦缎来,似在装点美丽的天空,又如迎接远道而来的诗。这一想象奇异天真,色彩斑斓,意境奇丽,充分表现出诗人与月同行、与云同飘的兴奋喜悦之情。
理解性默写
1.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2.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是: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4.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文学常识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与元稹常唱和,世称“元白”。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钱塘湖春行》选自《白居易集》卷二十(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首诗是长庆三年或四年(823或824)春诗人任杭州刺史时所作。春天,诗人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观看风景迷人的西湖,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于是他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
原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歌主题
这首诗通过对湖水、云脚、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草色明丽、春意盎然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闲适自得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重点探究
1.《钱塘湖春行》的尾联含不尽之意,却戛然而止。请简要说说这一联的妙处。
本诗前面六句中,诗人已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结尾处则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堤有怎样的景色,除了点明是在“绿杨阴里”之外,未进行任何形容,全凭读者根据前面的描绘进行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了“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效果。含蓄隽永,韵味无穷。
2.诗歌颔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表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写出了西湖早春的特点,更能体现诗人的欣喜之情。
理解性默写
1.以动物的变化来写早春景象的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以植物的变化来写早春景象的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既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湖东一带的迷恋,又交代了这次春游西湖的终点的句子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