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时 视觉及其矫正
基础聚焦
1、视网膜上所成的像的特点是( )
A、倒立、缩小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2、每年的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2022年的主题是“关注普遍眼健康,共筑‘眼'彩大健康”。
下列关于眼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B、有些同学由于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导致近视,需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C、我们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缩小的像
D、预防近视眼的措施之一,就是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保持在10cm左右
3、当眼睛从看远处风景转为看近处书本时,下列有关人眼折光系统各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晶状体曲度变小
B、睫状肌舒张
C、眼球折光系统的焦距变小
D、人眼的折光系统整体变为凹透镜
4、如图所示的眼球成像原理图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下列仪器的成像原理与该图相同的是(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近视眼镜
5、司机对信号灯的关注是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下列有关视觉形成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如果信号灯过暗,司机眼晴的瞳孔将变大
B、信号灯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C、要看清远处的交通标志需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D、最终视觉的形成部位是在视网膜上
6、不论是较近还是较远的物体,正常人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这是因为( )
A、视网膜可前后调节移动
B、眼球前后径可随时调节
C、瞳孔可缩小或扩大
D、睫状肌可调节晶状体的形状从而改变折光系统的焦距
7、晚上,当人们从明亮的屋内走入漆黑的夜幕中时,什么也看不清。但过一会儿,就能看见周围的事物,在这个过程中,瞳孔的变化是( )
A B C D
8、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近视眼,可配戴凹透镜矫正
B、乙为近视眼,可配戴凸透镜矫正
C、甲为远视眼,可配戴凸透镜矫正
D、乙为远视眼,可配戴凹透镜矫正
9、小科的爷爷近日发现自己在看报纸时看不清楚字,而看远处的物体与以前一样清楚。小科对爷爷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作出如图所示的示意图。
(1)A结构的名称为 ,B结构的名称为 。
(2)小科的爷爷已患 (选填“远视”或“近视”)。
(3)若要使小科的爷爷能在正常情况下看书写字,应购买由 (填序号)玻璃片制成的眼镜。
思维拓展
10、同学们用盛水的矿泉水瓶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睛、近视眼睛和远视眼睛的焦距大小。如图所示,他们将盛水的矿泉水瓶正对太阳,上下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最细的亮线,估测亮线到瓶子侧壁的距离d。用正常水瓶做实验时,d约为8cm;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乙所示后测得d为13cm;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丙所示后测得d为5cm。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B、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C、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小
D、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11、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眼镜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眼球的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由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制成,中心厚度只有0.05 mm。如图所示是某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眼球内成像的示意图,则该人所患眼病及应配戴的这种隐形眼镜镜片边缘的厚度分别为( )
A、近视眼,小于0.05 mm B、远视眼,小于0.05 mm
C、近视眼,大于0.05 mm D、远视眼,大于0.05 mm
12、某同学为了探究视力矫正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倒立实像,他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了,他移走眼镜片,稍微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片是( )
A、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创新应用
13、小宇为探究近视眼的成因,找来一个圆底烧瓶当作眼球的玻璃体,里面装入牛奶和水的混合物(如图甲所示),在烧瓶前放一凸透镜,用两激光灯模拟物体发射出的光线,实验时:
(1)小宇把 当成了眼睛中的晶状体。
(2)烧瓶的后壁相当于 。
(3)如果把两激光灯(如图乙所示)射向凸透镜,调整光线使会聚点刚好落在瓶后壁,此时若要验证近视眼成因,应保持光线不变,把图乙中的凸透镜换成一个比它 (选填“厚”或“薄”)的凸透镜,此时会聚点会落在后壁的 边(选填“左”或“右”),实验中的会聚点相当于眼睛看到物体的像点。此时要验证矫正方法,应在透镜前再放上一个 透镜,使会聚点又落到烧瓶后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时 视觉及其矫正
基础聚焦
1、视网膜上所成的像的特点是(▲)
A、倒立、缩小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D
【解析】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分析】物体和物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所成的像是实像;物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所成的像则是虚像。
【详解】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可见人眼的结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那么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实像则都是倒像。故选:D。
2、每年的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2022年的主题是“关注普遍眼健康,共筑‘眼'彩大健康”。
下列关于眼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B、有些同学由于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导致近视,需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C、我们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缩小的像
D、预防近视眼的措施之一,就是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保持在10cm左右
【答案】A
【解析】(1)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2)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凹透镜矫正;(3)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4)眼睛看近处物体最舒服的距离是25cm,这个距离是明视距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眼睛及其视物原理与近视眼的成因,明视距离是个正常眼睛看近处物体的最佳距离,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看近处物体的最佳距离和正常眼睛是不同的。
【详解】A、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具有会聚作用,故A正确;B、近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故B错误;C、人眼是一部照相机,物体在人眼的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D、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预防近视眼的措施之一,就是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明视距离25cm左右,故D错误。故选:A。
3、当眼睛从看远处风景转为看近处书本时,下列有关人眼折光系统各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晶状体曲度变小
B、睫状肌舒张
C、眼球折光系统的焦距变小
D、人眼的折光系统整体变为凹透镜
【答案】C
【解析】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据此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了眼睛的成像原理及调节情况,属于比较基础的内容,也是中考考查填空和选择常考的内容。
【详解】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偏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因此选项C正确。故选:C。
4、如图所示的眼球成像原理图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下列仪器的成像原理与该图相同的是(▲)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近视眼镜
【答案】B
【解析】【分析】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详解】由图可知,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和照相机的原理相同,而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近视眼镜是凹透镜,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5、司机对信号灯的关注是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下列有关视觉形成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如果信号灯过暗,司机眼晴的瞳孔将变大
B、信号灯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C、要看清远处的交通标志需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D、最终视觉的形成部位是在视网膜上
【答案】D
【解析】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视觉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分析】此题综合性较强,涉及视觉形成过程以及眼睛及其视物原理等知识点较多,是一道学科综合题。
【详解】A、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光线强,瞳孔变小;光线弱,瞳孔变大。因此信号灯过暗,司机的瞳孔由小变大。故A正确。B、由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可知,信号灯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故B正确。C、当我们刚看了近处的物体再看远处物体时,为了使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上,则眼睛的晶状体变薄,并对光线的折射能力变弱,如果晶状体的调节后还看不清远处物体时,此时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需要通过晶状体来调节。因此要看清远处的交通标志,晶状体的曲度变小。C正确。D、由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可知,形成信号图象和视觉的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和视觉中枢,D错误。故选:D。
6、不论是较近还是较远的物体,正常人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这是因为(▲)
A、视网膜可前后调节移动
B、眼球前后径可随时调节
C、瞳孔可缩小或扩大
D、睫状肌可调节晶状体的形状从而改变折光系统的焦距
【答案】D
【解析】睫状体内有平滑肌,晶状体依靠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内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分析】明确眼球的晶状体具有一定的弹性,它的曲度可以调节,从而使人能够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
【详解】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其中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晶状体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故选:D。
7、晚上,当人们从明亮的屋内走入漆黑的夜幕中时,什么也看不清。但过一会儿,就能看见周围的事物,在这个过程中,瞳孔的变化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分析】【详解】当人们在明亮的屋内时,由于光线较强,所以瞳孔缩小,以避免光线过强;相反,在漆黑的夜幕中,由于光线较弱,为了收集更多的光线,瞳孔会变大。因此当人由明亮的室内走向漆黑的夜幕中时,进入瞳孔的光线太少,人无法一下子适应,所以什么也看不清。故选:B。
8、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为近视眼,可配戴凹透镜矫正
B、乙为近视眼,可配戴凸透镜矫正
C、甲为远视眼,可配戴凸透镜矫正
D、乙为远视眼,可配戴凹透镜矫正
【答案】A
【解析】(1)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2)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近视、远视的成像特点和矫正措施。
【详解】图甲光线在视网膜前会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表示的是近视眼,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图乙光线在视网膜后方会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因此表示的是远视眼,远视眼用凸透镜进行矫正;所以关于近视和远视的成因说法正确的是A,故选:A。
9、小科的爷爷近日发现自己在看报纸时看不清楚字,而看远处的物体与以前一样清楚。小科对爷爷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作出如图所示的示意图。
(1)A结构的名称为 ▲ ,B结构的名称为 ▲ 。
(2)小科的爷爷已患 ▲ (选填“远视”或“近视”)。
(3)若要使小科的爷爷能在正常情况下看书写字,应购买由 ▲ (填序号)玻璃片制成的眼镜。
【答案】(1)晶状体;视网膜;(2)远视;(3)④
【解析】(1)人类和某些动物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2)(3)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对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的掌握。
【详解】(1)由图可知,A结构的名称为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结构的名称为视网膜,相当于光屏;(2)远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后方,由图可知,由图可知,是远视眼模型,说明小明的爷爷已患远视眼;(3)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提前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前移,所以应佩戴会聚透镜即凸透镜,应佩戴一个合适的凸透镜,①为平面镜,②、③为凹透镜,④为凸透镜。故答案为:(1)晶状体;视网膜;(2)远视;(3)④。
思维拓展
10、同学们用盛水的矿泉水瓶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睛、近视眼睛和远视眼睛的焦距大小。如图所示,他们将盛水的矿泉水瓶正对太阳,上下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最细的亮线,估测亮线到瓶子侧壁的距离d。用正常水瓶做实验时,d约为8cm;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乙所示后测得d为13cm;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丙所示后测得d为5cm。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B、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C、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小
D、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答案】A
【解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成因,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远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
【分析】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进行分析解答,要会结合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详解】由题意可知,乙的焦距比丙的焦距大,所以会聚能力弱,因此乙模拟的是远视眼镜,而丙模拟的是近视眼,由此排除B和C;乙的焦距比正常大,丙的焦距比正常时小,所以A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眼镜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眼球的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由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制成,中心厚度只有0.05 mm。如图所示是某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眼球内成像的示意图,则该人所患眼病及应配戴的这种隐形眼镜镜片边缘的厚度分别为(▲)
A、近视眼,小于0.05 mm B、远视眼,小于0.05 mm
C、近视眼,大于0.05 mm D、远视眼,大于0.05 mm
【答案】C
【解析】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造成近视。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措施。
【详解】由图可知,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该人患的是近视眼;近视眼佩戴的是凹透镜,凹透镜的特点是中间薄边缘厚的,所以眼睛镜片的边缘厚度大于0.05mm,故选:C。
12、某同学为了探究视力矫正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倒立实像,他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了,他移走眼镜片,稍微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片是(▲)
A、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答案】A
【解析】①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使光线的会聚点提前会聚;②远视眼是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
【分析】正确理解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是使原来的光路变窄,会聚的光线提前会聚,平行光会聚成点,发散的光线变为平行光或发散小一些的光线。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是使原来的光路变宽,会聚的光线错后会聚,平行光线变得发散,发散的光线变得更散。
【详解】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应大于2倍焦距,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但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倒立实像,说明像距不合适,由稍微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知像距太近了,所以当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说明该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是远视眼镜片。故选:A。
创新应用
13、小宇为探究近视眼的成因,找来一个圆底烧瓶当作眼球的玻璃体,里面装入牛奶和水的混合物(如图甲所示),在烧瓶前放一凸透镜,用两激光灯模拟物体发射出的光线,实验时:
(1)小宇把 ▲ 当成了眼睛中的晶状体。
(2)烧瓶的后壁相当于 ▲ 。
(3)如果把两激光灯(如图乙所示)射向凸透镜,调整光线使会聚点刚好落在瓶后壁,此时若要验证近视眼成因,应保持光线不变,把图乙中的凸透镜换成一个比它 ▲ (选填“厚”或“薄”)的凸透镜,此时会聚点会落在后壁的 ▲ 边(选填“左”或“右”),实验中的会聚点相当于眼睛看到物体的像点。此时要验证矫正方法,应在透镜前再放上一个 ▲ 透镜,使会聚点又落到烧瓶后壁。
【答案】(1)凸透镜;(2)视网膜;(3)厚;左;凹
【解析】(1)(2)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3)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同时要注意近视眼的成因以及其矫正方法,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详细,因此学生必须对此知识点理解透彻,才能解答此题。
【详解】(1)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2)烧瓶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中液体相当于玻璃体;(3)光线经过凸透镜正好会聚在玻璃后壁,说明物体能正常成像在视网膜上,故乙是正常的眼睛;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要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所以此时若要验证近视眼成因,应保持光线不变,把乙图中的凸透镜换成一个比它厚的,此时会聚点会落在后壁的左边。此时要验证校正方法,应在透镜前再放上一个薄厚(或度数)合适的凹透镜使聚点又落到烧瓶后壁上。故答案为:(1)凸透镜;(2)视网膜;(3)厚;左;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