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大卫 科波菲尔(节选)课件(共54张PPT)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 大卫 科波菲尔(节选)课件(共54张PPT)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7 15:4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第三单元
8 大卫 科波菲尔(节选)
语 文
内容索引
文本研读 任务探究
课外拓展 比较阅读
自主预习 积累梳理
单元目标导引
学习任务群 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单元人文主题 多样的文化
学科素养目标 1.联系相关历史文化背景,感受小说中展现的不同时代、地域的社会生活和人类心灵,深入了解世界各地不同的民族文化和社会历史风貌,感受人类文化的丰富多彩。
2.把握小说中人物成长的精神轨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典型意义,挖掘作品的丰富内涵,深入探索民族心理、时代精神和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智慧。
学科素养目标 3.感受小说多样的风格,从主题内容、叙事手法、语言风格等多方面入手,把握作品独特的艺术成就,了解文学艺术手法的传承与创新。
4.探究作者如何通过作品展现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与思考,恰当评价其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小说元素,尝试创作小小说。
学习任务纵览
单元篇目 学习任务 活动导引
8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狄更斯 ①了解狄更斯的生平,了解《大卫·科波菲尔》的有关背景介绍以及故事梗概。 ②紧扣“成长”这一主题,梳理小说情节。 ③学习本文从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概括米考伯夫妇的形象特征。 ①采用为文章拟小标题、为人物写小传等方式,明确小说的主要事件与人物。②扣住“成长”主题,探究大卫周围的人、事对大卫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单元篇目 学习任务 活动导引
9 《复活》(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①分析小说中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精妙描写,通过这些细节把握主要人物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特点。 ②通过小说描写的场面、情节,探究小说“复活”的主旨。 ①联系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尤其是心理变化对于塑造人物的作用。②引导学生对现实人性中的善与恶等进行探讨。
单元篇目 学习任务 活动导引
10 《老人与海》(节选) /海明威 ①了解作者海明威的主要作品和创作风格。 ②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分析内心独白的作用。 ③分析圣地亚哥的硬汉形象及本文蕴含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①从“冰山理论”出发,引导学生赏析人物的内心独白、文本的叙事技巧和凝练的人物语言。②要求学生明确“硬汉”形象,体会“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深刻内涵。
单元篇目 学习任务 活动导引
11 《百年孤独》 (节选) /加西亚·马尔克斯 ①了解马尔克斯的生平及其作品,了解“魔幻现实主义”,积累文学常识。 ②分析概括小说中人物的主要特点。 ③分析魔幻和现实并存的情节,探究作者在作品中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 ①以“遗忘”作为文化象征,进行专题研读,感受现代文明对以“马孔多”为代表的土著文化、传统文化的冲击。②设计“揭秘魔幻”活动,让学生找出文中的“魔幻”的具体表现。
单元写作 学写小小说
自主预习 积累梳理
《大卫·科波菲尔》是一切英国小说中最好的一部。
——列夫·托尔斯泰
作者简介
资源助读
英国的幽默作家——狄更斯
狄更斯(1812—1870),英国作家,19世纪著名批判现实主义
作家。1837年,他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
他一生创作了多部描写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
遭遇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代表作有《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双城记》《荒凉山庄》《大卫·科波菲尔》等。
作品背景
狄更斯出身于社会底层,父亲是海军中的小职员,在狄更斯十岁那年,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当时狄更斯在泰晤士河畔的华伦黑鞋油作坊当童工,比他大两岁的姐姐范妮在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全家人中只有他俩没有在狱中居住。1848年,范妮因患肺结核早逝,这使狄更斯非常悲伤,因为在众多兄弟姐妹中,只有他俩在才能、志趣上十分接近。范妮死后,狄更斯写下一篇七千字的回忆文章,记录他俩一起度过的充满艰辛的童年。狄更斯去世后,他的好友福斯特在《狄更斯传》中首次向公众披露了狄更斯的早年生活。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不少内容就取材于作者亲历的生活(但又并非生活实录)。
相关常识
《大卫·科波菲尔》故事梗概
大卫·科波菲尔自幼丧父,在母亲及女仆佩格蒂的抚养照管下长大。不久,母亲嫁给了谋得斯通,此人凶狠贪婪,觊觎大卫家的财产,常常责打大卫。大卫被送进寄宿学校住读,受尽屈辱和摧残。大卫的母亲去世后,谋得斯通立即把年幼的大卫送去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后来大卫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姨婆贝特西。贝特西姨婆性格怪异,但心地善良。她不仅把大卫留下,还供他上学。毕业后,大卫进入斯潘洛-乔金斯事务所当学徒。后来姨婆突然破产,为了减轻姨婆的负担,大卫学习速记,给一家晨报报道国会的辩论,同时开始写作。最后大卫成为一名作家,并和爱格妮斯结婚,过上幸福生活。
批判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特指19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最早作出“现实主义是批判的”论断的是法国作家蒲鲁东,正式提出“批判现实主义”并给它下定义的是高尔基。批判现实主义突出的特点是比较广阔和真实地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现实矛盾的揭示十分深刻。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有司汤达、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等。
知识梳理
1.读准字音
xūn 
gòu 
hùn 
suì 
gǎn
cuì 
lā 
lán lǚ 
jié 
luò
chàn 
zhàn 
nòng 
lòng 
sāi 
sài 
yè 
yàn
2.写对字形
词 语 易错字 词 语 易错字
lún落 放sì
人lún yì业
招lǎn 引以为jiè
浏lǎn 告jiè
chóu款 qì据
田chóu 提xié
沦 
伦 
揽 
览 
筹 

肆 
肄 
戒 
诫 
契 

3.掌握词语
(1)咄咄怪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事实摆在眼前,他居然还能睁眼说瞎话,真是 !
(2)全心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这位老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爱的力量 服务人民。
(3)能屈能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在7月20日这天,他在日记里写下“大丈夫 ”,这是他最后的话。
形容使人惊讶的怪事。
用全部的精力。
指人在不得志的时候能忍耐,在得志的时候能施展才干、抱负。
(4)泣不成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他 的原因并不是累,而是听说有人被水冲走了。
(5)泪如泉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听到奶奶去世的消息后,她顿时 ,悲痛之情难以言表。
(6)时来运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真可以说是 ,他在生意上终于赚了一大笔钱。
(7)一无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尽管我已经放弃一切,变得 ,但是我抱定了尽责到底的决心,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
哭得喉咙哽住,出不来声音,形容极度悲伤。
眼泪像泉水一样直往外涌。形容极其悲痛。
时机来了,运气有了好转。
什么都没有,多形容非常贫穷。
4.词语辨析
文雅·优雅
文雅:(言谈、举止)温和有礼貌,不粗俗。 优雅:优美雅致;优美高雅。
相同点:都可以形容状态。
不同点:“文雅”侧重于举止礼仪方面,形容人在做事情时的状态;“优雅”侧重于形态、环境,形容人或物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
例句 ①给女孩起名时,父母们都希望孩子长大能    、有气质,也就更注重名字的寓意。
②音乐会上演奏的音乐    动听,美妙的旋律从宽敞的大厅里飘出来。
文雅
优雅
局促不安·惶恐不安
局促不安:举止拘束不自然,心中不安。 惶恐不安:形容惊慌害怕,心神不宁。
相同点:都有“不安”的意思。
不同点:“局促不安”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惶恐不安”指内心非常害怕,十分焦躁不安。
例句 ①年轻人瞧上去有些腼腆,表情中透着一丝羞涩,有些_____________        ,双手不停地揉搓着。
②我们会因为很多事情而感到焦虑:孩子生病、上学……但是到底是什么让家长      
局促不安
惶恐不安
自食其果·自食其力
自食其果:做了坏事,结果害了自己;自作自受。 自食其力:凭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
相同点:两者都与自己的言行有关。
不同点:“自食其果”侧重于不好的结果,“自食其力”是凭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
例句 ①造谣者必须认识到,一旦逾越了底线,必将      。
②他向来主张      ,认为美好的生活是由自己奋斗得来的。
自食其果
自食其力
文本研读 任务探究
课堂精研
研读任务一 草蛇灰线有故事——把握小说的情节内容
[情境导入] 小说讲述了大卫·科波菲尔如何从社会的最底层,通过自身奋斗,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成长为有成就的作家的故事。了解大卫的故事,更便于我们读懂狄更斯。
1.《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具有“自传”性质的小说,课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这一特点
狄更斯经历 课文中叙写 相似点

点拨
狄更斯经历 课文中叙写 相似点
父亲是英国海军中的小职员 米考伯先生一度在海军里做过事 职业
父亲常入不敷出,在狄更斯10岁时,因无力偿还债务,进了负债人监狱 米考伯先生欠债破产,被关进塞德克的高等法院监狱 负债入狱经历
狄更斯当童工时,在一家黑鞋油作坊给黑鞋油瓶封口和贴商标 10岁的大卫在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给酒瓶封口和贴商标 童工经历
2.请画出文中有关环境描写的语句,如货行、米考伯住宅、监狱三处场所的环境描写,分析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
点拨 画线略。(1)对货行的描写:①交代了“我”当时工作的地方环境恶劣——外部狭窄、泥泞;内部破败不堪,腐臭难闻。②衬托了人物当时灰暗的心境,反映了人物悲惨的遭遇。③展现了当时英国的社会风貌,资本家为了雇佣更加廉价的劳动力而大量使用童工,揭露了社会的阴暗面,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味追逐私利而不顾道德底线和法度情理的丑恶行径,体现了作者对英国童工现象的指责,它严重侵犯了人权,不合人道。④揭示了社会贫富悬殊,社会问题日益显现,表现了作者对人道主义的强烈呼唤。
(2)对米考伯住宅的描写:①“破破烂烂”“全都空空的”突出了米考伯先生一家生活的窘迫;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米考伯先生被追债与入狱做了铺垫;③从侧面突出了米考伯夫妇二人爱慕虚荣的形象特点。
(3)对监狱的描写:①突出了监狱的简陋;②米考伯先生入狱,“我”前去探监,突出了“我”的善良和对友情的珍惜;③讴歌和赞扬了建立在善良正直的人性光辉之上的人道主义。
3.初读课文,大卫遇到了哪些人 经历了哪些事 这一切对他的成长会有哪些影响
点拨 ①大卫遇到了昆宁先生,在他那里做了童工,这段经历会让他一辈子都觉得屈辱和不堪,给他的人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②大卫遇到了米考伯夫妇,这一家人给了他充分的信任,他们之间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让大卫感受到善良和温暖。
研读任务二 在逆境中成长——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及作者态度
[情境导入] 狄更斯笔下的人物大都个性鲜明,人物的一句话、一个神情或一个动作,就能把当时的社会现状鲜明地表现出来。作者以大卫曲折的成长经历为主线,依照人物生活场景的迁移来构建主要情节结构,塑造了一大群不同阶层的人物形象。学习时要注意分析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
4.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点拨 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是一个善良宽厚、正直勤奋的形象。他在货行做童工,自食其力,尽管拿着微薄的薪水,但是他能尽力把事情做好。在和米考伯一家的交往中,他对这家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为米考伯的债务忧心;主动把剩下的两三先令送给米考伯夫人,并能帮助米考伯夫人去典当餐具;到监狱里去探望米考伯先生。
5.作者对米考伯夫妇的态度是怎样的
点拨 作者一方面同情他们悲惨的遭遇,一方面又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温和的讽刺,用喜剧的方式巧妙地淡化了他们的悲剧色彩。①赋予人物盲目乐观的精神。米考伯太太的每一次出场都是一部滑稽剧:将娘家的富裕天天挂在嘴边,她的“娘家人”却一直没有出现过,用典当生活用具的钱大吃大喝;米考伯先生遇到债主逼债时,甚至拿着剃刀要往脖子上抹,但债主一走,顷刻便有说有笑,信奉“有朝一日,时来运转”的说法。②形成强烈反差的喜剧色彩。米考伯夫妇在贫穷和背负债务的生活中备受折磨,命运悲惨又滑稽。在米考伯先生因欠债而被关进监狱后,他曾告诫大卫:“一个人要是每年收入二十镑,花掉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那他会过得很快活,但要是他花掉
二十镑一先令,那他就惨了。”就在他刚经历这样沉痛的忏悔后,他又马上向大卫借了一先令买酒喝,并又变得高兴起来。极其夸张的前后对比,凸显了人物喜欢享受、缺乏责任心,但面对困难时乐观自在的性格特征。
6.米考伯先生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文学中的一个典型形象
点拨 米考伯先生是大卫在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做童工时的房东,最后大卫与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因无力偿还债务而身陷囹圄,最显著的特点是得乐且乐,梦想有一天会时来运转,一副盲目乐观的样子。尤其是他乐天知命、债多不愁、喜欢讲排场的性格,使他成为世界文学中的一个典型形象,后人将这些行为及其背后的思想概括为“米考伯主义”。
研读任务三 反复涵泳品技巧——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
[情境导入] 《大卫·科波菲尔》在刻画人物形象与人物特征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技巧、手段将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复杂性格特征刻画得淋漓尽致,具体生动,发人深省。学习时要注意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点拨 ①在外貌上,米考伯先生衣服破旧,却戴着显眼的衬衣硬领,外套前襟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手持手杖,手杖上系有一对已褪色的大穗子,生动刻画了他硬要装体面却力不从心的可笑模样。②在语言上,他处处带着文雅的气派,话语中带着屈尊俯就以及喜欢卖弄学问的那种迂腐的口气。③在行为上,米考伯先生最显著的特点是得乐且乐,梦想有一天会时来运转,一副盲目乐观的样子。他收入不多却又爱慕虚荣,喜欢讲排场,所以常常是吃了上顿愁下顿,不得不四处举债。当陷入困境,债主上门逼债时,他会愁眉苦脸、伤心羞愧,拿着剃刀要往脖子上抹,想一死了之。而债主一走,顷刻之间他又把皮鞋擦得锃亮,摆出高贵的架势,哼着曲子出去了。他向大卫传授支出不能大于收入的道理,可自己总是陷于债务之中不能自拔。
7.小说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米考伯先生的
8.试概括本文的语言特点。
点拨 ①幽默化。狄更斯用幽默的语言将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塑造出来,为整部小说奠定了幽默的基调,尽管这与小说所反映的社会黑暗以及人物痛苦的经历相悖,却使整部作品的中心思想表达得更加清晰。例如,作者描写米考伯太太同她丈夫一样能屈能伸,3点钟还在为缴税的事急得死去活来,到4点钟的时候又吃起炸羊排,喝着热麦酒。作者对米考伯太太的描写既幽默,又能使读者对当时的社会家庭生活情况产生深刻的思考。
②个性化。节选部分的人物基本上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市民,每个人因为生活环境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风格,狄更斯通过对每个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描写,突出了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例如:米考伯先生口中的“简而言之”和“有朝一日,时来运转”。
③口语化。主人公大卫本来就生活在社会底层,出生的家庭环境也与其他社会穷苦家庭一样,因此,他在成长过程中接触到的人也都是社会底层的人物。很多社会小人物没接受过教育,说出来的语言不仅没有逻辑,甚至还有语法错误的问题。
思维提升
拓展探究
《大卫·科波菲尔》是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中采用了亲切自然的叙述方式和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借用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从不少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第一人称叙述虽然会在真实性、细腻度上为小说添彩,可是在叙述故事时也会局限于“我”的所见所感,使描述的主观性变强,但本文却客观地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现实,作者是如何打破这种局限的
点拨 ①作者写小说,并不拘泥于描摹现实中发生的事,而是充分发挥想象力,以一个孩童的视角去揣摩、想象,为作品增添一种童真童趣,丰富了小说情节,交代出必要的内容。
②作者以回忆者的身份补充当时所不知的情形。
③加入了对现实生活场景、社会现状的客观描述,让读者在了解主人公成长的同时,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使整个故事更加客观真实。
整合建构
思路整合
文章主旨
小说节选部分,讲述的是大卫在十岁那年,进了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并在此期间结识米考伯一家的故事。节选部分成功塑造了米考伯先生这一经典的文学形象。
课外拓展 比较阅读
幽默中的深刻
穷人的专利权
狄更斯
我的名字叫约翰,学的是打铁的行当。打十九岁那年起,人家看见我没几根头发,就一直管我叫“老约翰”了。现在我已经五十六岁了,头发并不比上面提到的十九岁的时候多,可也不比那时候少,因此,这方面也就没有什么新的情况好说。
我发明过一种螺丝,挣了二十镑钱,这笔钱我这会儿还在用。整整有二十年工夫,我都在断断续续地搞一样发明,边搞边改进。上一个圣诞节前夜十点钟,我终于完成了这个发明。完成之后,我喊我妻子也进来看一看。这时候,我跟我妻子站在机器模型旁边,眼泪簌簌地落到它身上。
那是在差不多一年之前的圣诞节前夜十点钟完成的。我把凡是能节省下来的钱统统都用在模型上了。我想自己去申请专利。
我的姻兄弟,西布罗密奇的乔治·贝雷临死的时候遗留给我的妻子、他的姊妹一百一十八镑零十个先令的英格兰银行股票。我和我妻子一直还没有动用过这笔钱。我们俩都同意拿这个发明去申请专利。我的朋友威廉·布彻替我写了一封信给伦敦的汤姆斯·乔哀。我乘“四等车”上了伦敦,在汤姆斯·乔哀那里租了一间为期一个礼拜的房子。
汤姆斯·乔哀说要申请专利,第一步得向维多利亚女王提交一份申请书。我在靠近司法院法官弄的桑扫普顿大楼里找到了一位推事,在他那儿提出了陈述书,付了十八便士。他叫我拿着陈述书和申请书到白厅的内务部去,把这两份东西留在那里请内务大臣签署,缴付了两镑两先令又六便士。六天后,大臣签好了字,又叫我拿到首席检察官公署去打一份调查报告。我照他说的去办了,缴付了四镑四先令。
我临时住在汤姆斯·乔哀那里,租期已经延长了一个礼拜,这会儿五天又过去了。首席检察官写了一份所谓例行调查报告,打发我带着这份东西到内务部去。内务部根据它搞了个复本,他们把它叫作执照。为了这张执照,我付出了七镑十三先令六便士。这张执照又要送到女王面前去签署,女王签署完毕,再发还下来,内务大臣又签了一次。
我现在已经在汤姆斯·乔哀那里住到了第三个礼拜了,费用挺大,我只好处处节俭过日子。我感到自己都有点泄气了。
在林肯旅社的专利局里,他们替我的发明搞了一份“女王法令草案”的东西,还准备了一份“法令提要”。就为这份东西,我付了五镑十先令六便士。专利局又正式誊写两份法令文本,一份送印章局,另一份送掌玺大臣衙门。这道手续下来,我付了一镑七先令六便士,外加印花税三镑。这个局里的誊写员誊写了女王法令准备送呈签署,我付了他一镑。再加印花税一镑十先令。接下来,我把女王法令再送到首席检察官那儿签署。我去取的时候,付了五镑多。拿回来后,又送给内务大臣。他再转呈女王。女王又签署了一次。这道手续我又付了七镑十六先令六便士。到现在,我待在汤姆斯·乔哀那儿已经超过了一个月。我都不大有耐心了,钱袋也掏得差不多了。
女王法令还得送到设在河滨大道上桑莫塞特公馆的印章局去——印花商店也在那里。印章局的书记搞了一份“供掌玺大臣签署的印章局法令”,我付了他四镑七先令。掌玺大臣的书记又准备了一份“供大法官签署的掌玺大臣法令”,我付给他四镑两先令。“掌玺法令”转到了办理专利的书记手里,誊写好后,我付了他五镑七先令八便士。在此同时,我又付了这件专利的印花税,一整笔三十镑。接着又缴了一笔“专利置匣费”,共九镑零七便士。各位,同样置办专利的匣子,要是到汤姆斯·乔哀那里,他只收取十八便士。接着,我缴付了两镑两先令的“大法官财务助理费”。再接下来,我又缴了七镑十三先令的“保管文件夹书记费”。再接着,缴付了十先令的“保管文件夹协理书记费”。再接下来,又重新给大法官付了一镑十一先令六便
士。最后,还缴付了十先令六便士的“掌玺大臣助理及封烫火漆助理费”。到这时,我已经在汤姆斯·乔哀那里待了六个礼拜了。这件获得顺利通过的发明已经花掉了我九十六镑七先令十八便士。这还仅仅在国内有效。要是带出联合王国的境界,我就要再花上三百镑。
(陈才宇译,有删改)
阅读思考
1.小说中多次谈到“我”在汤姆斯·乔哀家租住的事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提示 ①人物塑造,体现了老约翰内心情感的变化,暗示了老约翰经济处境的窘迫。②情节结构,以租期的不断延长暗示了情节的发展。③情感主旨,批判了专利权申请过程的拖沓烦琐,凸显了小人物面对层层盘剥的无奈。
2.小说以“我”为叙事视角,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提示 “我”既是故事的主人公,也是故事的叙述者。①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使叙述更有说服力,更引人深思;②有利于作者表达对社会诸多现象的认识,便于更直观地抒发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批判;③以“我”的见闻串起故事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集中。
3.这篇小说和本课课文都体现出狄更斯一贯的语言风格——幽默、讽刺。请从作品塑造的“米考伯”“老约翰”这两个人物形象的角度,简要分析作者的这种语言特色。
提示 ①米考伯是一个乐观的人,他欠了很多债仍然向大卫讲述自己的理财之道。他最终因为债务问题进了监狱,刚进监狱时他还有些沮丧,但他很快就适应了监狱的环境和氛围,甚至还在监狱里玩起了游戏,前后对比,让人忍俊不禁。米考伯还是一个喜欢拿腔调的人,他的滑稽可笑充分体现在一本正经的语言中,尤其当他用严肃的语气讲一些话时,这种严肃与他的身份和形象完全不符,由此带来的幽默的对话效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老约翰是一个啰唆、诙谐的人。如小说开头约翰对自己头发的叙述让读者了解了他幽默的特点。小说中多次出现一些不断付钱的描述,如“我都不大有耐心了,钱袋也掏得差不多了”“这件获得顺利通过的发明已经花掉了我九十六镑七先令十八便士。这还仅仅在国内有效。要是带出联合王国的境界,我就要再花上三百镑”等等。在这些冷静的描述语句中含有心酸的自嘲和辛辣的讽刺意味。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