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第三单元
9 复活(节选)
语 文
内容索引
文本研读 任务探究
课外拓展 比较阅读
自主预习 积累梳理
自主预习 积累梳理
《复活》是托尔斯泰世界观发生剧变后,呕心沥血写出的最后一部长篇巨著,被公认为托尔斯泰创作的顶峰,是他一生思想和艺术的总结。
——翻译家力冈
作者简介
资源助读
俄国革命的镜子——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托尔斯泰生于贵族家庭,1847年退学后,回庄园尝试农事改革;1851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6年11月,他以中尉衔退伍。1910年冬,他病逝于一个小车站。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作品背景
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国的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农村遭到巨大的破坏,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日趋贫困。当时俄土战争的重负、连年的饥馑给人民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这时托尔斯泰越发地关心人民的困苦。他积极地参加当时的救灾工作,目睹了农民和城市贫民的可怕处境,在多年探索、思考的基础上他终于看清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本质。《复活》是托尔斯泰的晚期代表作。这时作家的世界观已经发生变化,他抛弃了上层地主贵族阶层的传统观点,重新审视了各种社会现象,通过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一幅幅俄国社会的真实图景。
相关常识
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主义是俄国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重要思想的结晶,一方面,它体现为对现实的无情批判;另一方面,它宣扬了赎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博爱”思想。
《复活》故事梗概
小说女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本是一个贵族地主家的女仆,她被主人的侄子、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公爵玩弄后遗弃。由此她陷入了苦难的生活,她怀着身孕被主人赶走,四处漂泊,沦为妓女。后来她被人诬陷谋财害命而被捕入狱。小说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审理玛丝洛娃的案件。他认出了被告就是从前被他抛弃的玛丝洛娃,他受到了良心的谴责。为了给自己的灵魂赎罪,他四处奔走为她减刑。当所有的努力都无效时,玛丝洛娃被押送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与她同行。玛丝洛娃在聂赫留朵夫的真诚忏悔和关怀下,消除前怨,重新唤醒内心的美德,并且为了他的前途,拒绝了他的求婚,与政治犯西蒙松结合。男女主人公的经历,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活。小说揭露和批判了俄国社会的腐败和黑暗,批判了专制的国家制度,揭露了政府机关的黑暗和官吏的残暴。
知识梳理
1.读准字音
nì
ráo
xǐng
lǚ
chà
shā
mèi
duō suo
jiǒng
xiè
mó
mú
2.写对字形
词 语 易错字 词 语 易错字
gěng住 quán发
鱼gěng quán缩
害sào duò落
干zào zhuì落
duó步 shú罪
揣duó dú武
哽
鲠
臊
燥
踱
度
鬈
蜷
堕
坠
赎
黩
3.掌握词语
(1)嫣然一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方太太拉着张小姐的苹果绿绸皮袄的衣角,眼睛看着她,张小姐只是
,摇了摇头。
(2)夺眶而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例句:森林消防员正在值勤,他妈妈和姥姥突然出现在面前。因为有纪律要求,这位小伙子依然站得笔直,泪水却 。
(3)截然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我们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 。
形容女子笑得很美。
眼泪一下子从眼眶中涌出。形容人因极度悲伤或极度欢喜而落泪。
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4)饱经风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他那张 的脸,好像用红铜铸成,宽宽的额角上,深深刻着几条显示坚强意志的皱纹。
(5)无可救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句:有两次外科难症,别人认为 ,经他着手成春。
(6)一刀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一切假的东西,我们甘愿与它们 。
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比喻坚决断绝关系。
4.词语辨析
径自·径直
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 径直: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表示直接进行某件事,不在事前费周折。
相同点:两者都是副词,都有“直接行动”之意。
不同点:“径自”强调自己,“径直”侧重点在于直接做某事或去某地。
例句 ①他没到下班时间便 走了。
②汽车过了桥,就 向目的地开去。
径自
径直
衣冠楚楚·道貌岸然
衣冠楚楚:形容穿戴整齐、漂亮。 道貌岸然:形容神态庄严(现多含讥讽意)。
相同点:都与人的外表有关。
不同点:“衣冠楚楚”不含贬义,“道貌岸然”一般用作贬义。
例句 ①那些在厚厚的地毯上来回走动的 的客人们,把他带回到过去的日子里。
②许多 者,若揭开他们的伪装,实在是龌龊不堪。
衣冠楚楚
道貌岸然
文本研读 任务探究
课堂精研
研读任务一 再次相遇起波澜——把握小说的情节内容
[情境导入] “复活”主要是聂赫留朵夫精神的复活。真正的“复活”,是灵魂深处的自我救赎。要把握人物形象,探究文章主旨,首先要把握文章内容。
1.聂赫留朵夫是在什么情形下找到玛丝洛娃的 当聂赫留朵夫出现在面前时,玛丝洛娃是否马上认出了他
点拨 玛丝洛娃被赶出聂赫留朵夫的姑母家后,沦为妓女,无辜卷入一起谋财害命官司,在法庭上担任陪审员的聂赫留朵夫发现她正是自己年轻时抛弃了的姑娘。玛丝洛娃并没有马上认出他是自己往日的情人,但是她仍然高兴有人来看她,特别是衣着体面的人。
2.文章开头部分对狱中其他人物对话情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点拨 ①从对话内容来看,这些描写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当时俄国社会的混乱。②为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第一次见面提供了背景。③因为这一吵闹的场面使得玛丝洛娃听不清聂赫留朵夫的讲话内容,才有了下文两人近距离的谈话,推动了情节发展。
3.面对玛丝洛娃的堕落,聂赫留朵夫内心是如何表现的呢
点拨 玛丝洛娃的表现完全出乎聂赫留朵夫的意料。在给玛丝洛娃十卢布的时候,他“窘态毕露”,他是怀着美好的赎罪的理想跟玛丝洛娃见面的,虽然迟疑,虽然矛盾挣扎,虽然有过怯懦不勇敢的过程,但他最终还是表示自己有罪过并请求玛丝洛娃的宽恕,可是玛丝洛娃的举动表明他的告罪没有成功,玛丝洛娃没有把他看成是一个赎罪的人,他在玛丝洛娃的眼中顶多算是一个需要讨好的人。玛丝洛娃这样的表现对聂赫留朵夫的精神给予了重重一击。文中提到聂赫留朵夫的内心刹那间发生了动摇,但后面又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新的力量,使他去同她接近。
4.聂赫留朵夫最后做出了什么样的人生抉择
点拨 聂赫留朵夫不仅要将自己从堕落中拯救出来,还必须担负将玛丝洛娃拯救出来的重任,或者我们也可以这么说,只有将玛丝洛娃从精神道德堕落的状态中拯救出来,让玛丝洛娃成为一个“精神的人”,聂赫留朵夫自己才可能也变成一个“精神的人”,所谓的“复活”是指精神上的“复活”。
研读任务二 精神救赎为复活——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情境导入] 聂赫留朵夫是一个通过身体力行使灵魂得到救赎的主人公形象。他在伤害了玛丝洛娃以后抛弃了她,后来玛丝洛娃被诬陷为杀人犯,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看到玛丝洛娃时意识到自己是造成她不幸的罪魁祸首,心中的良知引发了他对玛丝洛娃的同情和忏悔,心灵中善良的一面开始复活。学习时要注意分析其人物形象。
5.请结合文本分析聂赫留朵夫的形象特点。
点拨 聂赫留朵夫是一个内心忏悔的贵族形象。他对自己曾经犯下的罪恶处在深深的痛苦和自责之中,他在庭审后第一次去探监,一心一意要拯救玛丝洛娃,不仅要帮助她脱离牢狱,还希望在精神上将她唤醒。他前来见玛丝洛娃,体现了他要赎罪的真诚,后来的动摇看出了他此时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但是他自我斗争的结果体现了他的坚定性。这是一个正在走上精神复活之路的青年形象。
6.玛丝洛娃在文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结合文本赏析。
点拨 ①玛丝洛娃原本是个善良、纯朴、天真无邪的少女,自从被聂赫留朵夫引诱和抛弃后,她沦为妓女,又不幸被诬告为毒害他人的凶手,陷于牢狱之中。②她作为俄国底层群众的典型代表,她已经失去了灵魂,对决心赎罪、帮助她觉醒的聂赫留朵夫充满了怀疑与不信任,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充满了厌恶。
7.玛丝洛娃是如何看待和聂赫留朵夫的会面的
点拨 ①玛丝洛娃只把聂赫留朵夫看成是一个“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玩弄像她这样的女人,而像她这样的女人也总是要尽量从他们身上多弄到些好处”的人。②玛丝洛娃对于自己被判刑深感冤屈,面对将要服苦役的处境深感悲愤,但她没有想到聂赫留朵夫的出现会使她的内心有所变化。她对聂赫留朵夫充满敌意和不信任,对他的话觉得可笑,她对聂赫留朵夫是不抱有幻想和希望的。
研读任务三 反复涵泳品技巧——鉴赏小说的细节描写
[情境导入] 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为什么在世界文坛的历史上具有如此崇高的地位 为什么他的小说至今仍发人深省 这和他的写作手法及其塑造的饱满的人物形象是分不开的。学习时要注意赏析文中人物的细节描写。
点拨 聂赫留朵夫怀着赎罪的心情去探监,想请求玛丝洛娃的宽恕,求得心灵的救赎。当他见到玛丝洛娃的时候,说话时在用“你”和“您”之间犹豫不决。这个心理描写说明他当时不知道自己该以什么样的身份去面对曾经的恋人。
“眼泪就夺眶而出,喉咙也哽住了”“用手指抓住铁栅栏,说不下去”“竭力控制住感情,免得哭出声来”“觉得喉咙哽住了”等神态、动作描写,说明他的痛苦和内疚之深。
“脸红”“窘态毕露”等神态描写写出了聂赫留朵夫的羞耻感。
8.文中在刻画聂赫留朵夫的形象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请结合文本赏析。
9.当玛丝洛娃认出聂赫留朵夫后有何表现 请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
点拨 (1)玛丝洛娃在认出聂赫留朵夫之后,她的脸突然变得阴沉了,斜睨的眼光盯住聂赫留朵夫,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朝他微微一笑。(2)这一细节描写表明了聂赫留朵夫之前给她带来的伤害仍然难以平复,但现在的她精神已近麻木,面对这个曾经伤害自己的男子,仍然把他当成一个能利用他弄到些好处的人,从而露出妖媚的笑容。
10.在对玛丝洛娃形象的塑造上,作者几次写到玛丝洛娃的笑 有什么作用
点拨 一共六次写到她的笑。这几处笑容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对聂赫留朵夫讨好献媚,一种是对他的鄙夷。
第一次,“她从衣衫上看出他是个有钱人,就嫣然一笑”。
第二次,“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
第三次,“她向他妖媚地笑了笑”。
第四次,“她又像刚才那样微微一笑”。
第五次,“她鄙夷不屑地……微笑着”。
第六次,“做出一种要讨男人喜欢的媚笑”。
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看出这个时候的玛丝洛娃已经完全丧失了少女时代的纯真,身上浓重地刻下了以往生活的印记,在行为上已经堕落成一个真正的妓女,但同时她又没有完全泯灭良知和混淆是非观念,爱恨情仇在她心里分得非常清楚,对聂赫留朵夫骨子里的鄙薄,这是她觉醒的前提条件。这些生动的神态描写,正体现了玛丝洛娃丰富的内心情感。
11.节选部分谈话中间对玛丝洛娃有大段的心理描写,有什么作用
点拨 ①由她对自己和聂赫留朵夫之间关系的定位可看出,此时的她对男人极其失望和厌恶,这源于她这么多年来苦痛的经历。她只想利用男人获得利益。由这个“利用”可看出她当年的纯真荡然无存,已经堕落;然而对于遗忘的生活和记忆,她采用“竭力用堕落生活的特种迷雾把它遮住”这样的做法,从中可以看出她面对生活的无奈和逃避,有一种用堕落来麻痹自己的意味,这使读者看到了如果有合适的环境,玛丝洛娃的精神和道德又有复活的可能。
②这段心理描写既预示着聂赫留朵夫后来应允为她请律师的情节,也预示着他能帮助玛丝洛娃“复活”,还有助于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
思维提升
比较鉴赏
大卫和聂赫留朵夫、玛丝洛娃都是世界文学画廊中的著名人物形象,这些人物为什么令人如此难忘 这和作者运用了丰富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关。请从下列角度比较一下这两组人物的塑造方法。
人 物 大卫·科波菲尔 聂赫留朵夫、玛丝洛娃
用典型环境塑造人物形象
用一系列故事情节(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
用其他人物映衬
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点拨
人物 大卫·科波菲尔 聂赫留朵夫、玛丝洛娃
用典型环境塑造人物形象 货行的环境衬托了大卫凄凉的处境及绝望的心理;米考伯先生家的环境衬托了米考伯夫妇艰难的处境,反衬了他们乐观的心态 监狱混乱嘈杂的环境衬托出玛丝洛娃的绝望和堕落
用一系列故事情节(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 童工的生活表现出大卫的痛苦和孤独;寄住和探监情节表现了大卫渴望关爱和重视友情的心理 二人见面的情节表现了聂赫留朵夫精神的“复活”和玛丝洛娃的堕落
用其他人物映衬 米考伯夫妇盲目乐观反衬了大卫的年少成熟 二人互为反衬,一方心灵“复活”,一方精神麻木
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 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整合建构
思路整合
文章主旨
课文节选部分主要是写聂赫留朵夫在法庭审判之后,内心痛苦,认清了自己虚伪可耻的面目,决心悔过。他去狱中请求玛丝洛娃的原谅,并打算为她奔走申冤,但玛丝洛娃并不相信他。该部分内容展现了聂赫留朵夫发自内心的忏悔,表现了他内心的“复活”。
课外拓展 比较阅读
灵魂的复活
求 婚
聂赫留朵夫在监狱的门廊里已等了好久。
他来到监狱,在大门口打了打铃,然后把检察官的许可证交给值班的看守。
带玛丝洛娃来的看守在离桌子稍远的窗台上坐下。对聂赫留朵夫来说,决定命运的时刻到了。他不断在心中责备自己,上次见面没有说出主要的话,就是他打算跟她结婚。现在他下定决心要把这话说出来。玛丝洛娃坐在桌子一边,聂赫留朵夫坐在她对面。屋子里光线很亮,聂赫留朵夫第一次在近距离看清她的脸:眼睛边上有鱼尾纹,嘴唇周围也有皱纹,眼皮浮肿。他见了越发怜悯她了。
“我那个辩护人是个十足的笨蛋,他老是对我说肉麻话。”她说着笑了,“要是当初人家知道我跟您认识,情况就会大不相同了。”
“她今天好怪。”聂赫留朵夫想,刚要说出自己的心事,却又被她抢过话头了。
“我还有一件事要跟您说。我们那儿有个老婆子,人品挺好。可是有人控告她放火,她就坐了牢。”玛丝洛娃一面说,一面转动脑袋,不时瞟聂赫留朵夫一眼,“怎么样,您能办一办吗 说实在的,她真是个很不错的老婆子,分明是受了冤枉。”玛丝洛娃说,对他瞧瞧,又垂下眼睛笑笑。
“好的,我来办,我先去了解一下。”聂赫留朵夫说着,越来越感到惊奇。“但我自己有事要跟您谈谈,您还记得我那次对您说的话吗 ”他说。
“您说了好多话。上次您说了些什么呀 ”玛丝洛娃一面说,一面不停地微笑,脑袋一会儿转到这边,一会儿转到那边。
“我说过,我来是为了求您的饶恕。”聂赫留朵夫说。
“嘿,何必呢,老是饶恕饶恕的,用不着来那一套……您最好还是……”
“我说过我要赎我的罪。”聂赫留朵夫继续说,“不是嘴上说说,我要拿出实际行动来,我决定跟您结婚。”
玛丝洛娃脸上顿时现出恐惧的神色。她那双斜睨的眼睛愣了,又像在瞧他,又不像在瞧他。
“这又是为什么呀 ”玛丝洛娃愤愤地皱起眉头说。
“我觉得我应该这样做。”
“您说的话总是让人不明白。”她说了这些话,又张开嘴,但没有再说下去。
聂赫留朵夫这时闻到她嘴里有一股强烈的酒味,才明白她激动的原因。
“您安静点儿。”他说。
“我可用不着安静,你以为我醉了吗 我是有点儿醉,但我明白我在说什么。”玛丝洛娃突然急急地说,脸涨得通红,“我是个苦役犯,是个……您是老爷,是公爵,你不用来跟我惹麻烦,免得辱没你的身份。还是找你那些公爵小姐去吧,我的价钱是一张红票子。”
“不管你说得怎样尖刻,也不明白我心里是什么滋味。”聂赫留朵夫浑身哆嗦,低声说,“你不会懂得,我觉得我对你犯了多大的罪……”
“犯了多大的罪……”玛丝洛娃恶狠狠地学着他的腔调说。“当初你并没有感觉到,却塞给我一百卢布。瞧,这就是你出的价钱……”
“我知道,我知道,如今我决定再也不离开你了。”聂赫留朵夫说。
“可我敢说,你做不到!”玛丝洛娃说着,大声笑起来。
“卡秋莎!”聂赫留朵夫一面说,一面摸摸她的手。
“你给我走开!我是个苦役犯,你是位公爵,你到这儿来干什么 ”她尖声叫道,气得脸都变色了,从他的手里抽出手来。“你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玛丝洛娃继续说,迫不及待地把一肚子怨气都发泄出来。“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我讨厌你,讨厌你那副眼镜,讨厌你这个又肥又丑的嘴脸。走,你给我走!”她猛地站起来,嚷道。
看守走到他们跟前。
“你闹什么!怎么可以这样……”
玛丝洛娃垂下眼睛,将她那双小手的手指紧紧地交叉在一起,又坐下了。
聂赫留朵夫站在她前面,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您今天有点激动,要是可能,我明天再来,您考虑考虑吧。”聂赫留朵夫说。
玛丝洛娃一句话也没有回答,也没有对他瞧一眼,就跟着看守走出去。
“嘿,姑娘,这下子你可要走运了。”玛丝洛娃回到牢房里,柯拉勃列娃就对她说,“看样子,他被你迷住了。趁他还来找你,你别错过机会。他会把你救出去的。有钱人什么事都有办法。”
“这倒是真的。”道口工用唱歌一般好听的声音说,“穷人成亲夜晚也短,有钱人想什么有什么,要怎么办就准能办到。”
“怎么样,我的事你提了没有 ”那个老婆子问。
玛丝洛娃没有回答同伴们的话,却在板铺上躺下来。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呆呆地望着墙角。
她就这样一直躺到傍晚。她的内心展开了痛苦的活动。聂赫留朵夫那番话使她回到了那个她因无法理解而对之满怀仇恨的世界。她在受尽了折磨后离开了那地方。现在她已经无法把往事搁在一边,浑浑噩噩地过日子,而要清醒地生活下去又实在太痛苦了。到傍晚,她就又买了些酒,跟同伴们一起痛饮起来,直至大醉。
(选自《复活》,草婴译,有删改)
阅读思考
1.节选小说部分的人物除了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之外,还有柯拉勃列娃、道口工、老婆子等其他人物。请分析这些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
提示 ①为老婆子找聂赫留朵夫开脱罪名,从侧面体现玛丝洛娃的善良;②柯拉勃列娃、道口工等人对玛丝洛娃的劝告反衬了她对真正爱情的坚贞与执着;③突显了牢房中底层民众组成的典型环境。
2.面对聂赫留朵夫的求婚,玛丝洛娃有怎样的情感体现 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
提示 ①想到当初被聂赫留朵夫抛弃时的愤恨;②感觉自己与聂赫留朵夫目前地位悬殊的痛苦;③对聂赫留朵夫企图以求婚来拯救他自己灵魂的行为的鄙弃。
3.在整部小说中,玛丝洛娃经历了一个“复活”的过程。分析比较本课课文节选部分与此处文本内容,此时的玛丝洛娃是否开始走上“复活”之路 请结合文本分析。
提示 ①课文节选部分的玛丝洛娃只是把聂赫留朵夫当成可以讨好和利用的男人,从他身上获得好处,并不对他抱有希望。②本次聂赫留朵夫探监时,最初她一直回避谈自己的事,但当聂赫留朵夫想用结婚来赎罪时,她害怕痛苦的过去再次折磨她,她用愤怒抗拒着,她不想“复活”。③回到牢房,她内心开始痛苦,“她已经无法把往事搁在一边,浑浑噩噩地过日子”,这说明她开始走上“复活”之路,虽然她尝试用酒精麻醉自己。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