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七(1) 课题:11.3不等式的性质
授课内容:苏科版数学七(下)P124-126 授课时间: 5.22 课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经历不等式性质的探究过程;2.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进行简单的运用;3.加强合作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重点:探究不等式的性质,运用不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
学习难点:不等式的变号问题.
教、学具准备:smart notebook 课件
学习步骤:
课前自主学习 (一)复习旧知1.口算2x+3x= -(a2)5= am·4a4= -ab+ab= (x2)2= (X2)-2= (2ab2)3= 5a·8a= -ab·ab= x2·x-2=2.解方程:(1)x+1=4; (2)-2x=6.3.回忆: 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 ,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 (除数不为0),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二)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并理解课本P124-125内容,思考: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结果仍相等. 不等式是否也有类似的性质呢?2.能用解方程的方法解不等式x+1 < 4和- 2x > 6吗?(三)尝试练习1.填空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 ,不等号的方向 .不等式的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 ,不等号的方向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 ,不等号的方向 .2.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将下列不等式化成“x>a”或“x<a”的形式: (1)x+1﹤4; (2)-2x﹥6.
二、课堂合作探究 (一)检查课前自主学习情况 (二)合作探究1.合作探究一 小明的年龄比小丽大.设今年小明a岁,小丽b岁,那么a b. 3年后小明的年龄比小丽 ,你能写出相应的不等式吗? 3年前呢?n年后呢?n年前呢?请完成下表.时间小明的年龄小丽的年龄比较他们的年龄大小今年aba b3年后3年前n年后n年前…………合作探究: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归纳: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 ,不等号的方向 .交流:(1)若an,则m-(-h) n-(-h)思考: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不等号的方向是不是也不变呢?2.合作探究二将不等式5>3两边分别乘同一个数,用不等号填空:5×1 3×1, 5×(-1) 3×(-1),5×2 3×2, 5×(-2) 3×(-2),5×3 3×3, 5×(-3) 3×(-3),5×4 3×4, 5×(-4) 3×(-4), ··· ···合作探究:你发现了什么?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0,结果又怎样?小组交流归纳:不等式的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 ,不等号的方向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 ,不等号的方向 .交流:若a>b,则(1) 2a 2b; (2) -4a -4b;(3) . (三)能力检测1.已知a>b,用“>”或“<”号填空:(1)a+2 b+2;(2)a-5 b-5;(3)6a 6b; (4)-a -b;(5)2a-3 2b-3; (6)-4a+3 -4b+3.2.说出下列不等式变形的依据:(1)由x-1>2,得x>3;(2)由2x>-4,得x>-2; (3)由-0.5x <-1,得x>2;(4)由3x<x,得2x<0.
三、课外拓展延伸 1. 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将下列不等式化成“x>a”或“x<a”的形式:(1)x+1<4; (2)-2x>6.2.《数学补充习题》11.3不等式的性质.3. 把你这节课的收获写成一篇数学日记.
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反思:本节课我采用类比等式性质,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教给学生类比、猜想、验证的研究问题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力求在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课堂开始通过回顾旧知识,抓住新知识的切入点,使学生进入一种“心求通而示得,口欲言而示能”的境界,使他们有兴趣进入数学课堂,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在不等关系中存在的一些性质。合作探究1和合作探究2的设计是为了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研究不等式的性质,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中类比思想的应用,并训练学生从类比、猜想到验证的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完成任务,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再让学生比较不等式基本性质与等式基本性质的异同,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认识不等式,而且可以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体上把握、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 练习的设计上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并从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了对数学的理解。本节课,我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够解决的让他们自己解决,在众多的环节尝试请学生做小老师,或讲解,或评讲,或组织学习,在锻炼学生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更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