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
教学目标:1.通过听写,根据图片写出课文中的词语,在语境中填写文中词语等方法检测学生预习情况,根据检测情况引导学习掌握本课生字新词。2.引导学生从白鹭的外形和气质两方面来梳理课文内容。3.通过身段、色素等外形以及从对比、排比、拟人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白鹭的精巧。4.通过引导学生抓“那”等无标点处停顿体会作者对白鹭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1.通过身段、色素等外形以及从对比、排比、拟人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白鹭的精巧。2.通过引导学生抓“那”等无标点处停顿体会作者对白鹭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1.通过“蓑毛”一词使学生体会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对白鹭的情感。2. 通过引导学生抓“那”等无标点处停顿体会作者对白鹭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喜爱赞美之情。
诗句导入
先来热身一下,谁来说说有关描写白鹭的诗句。
提高难度,根据图片说诗句。
3.白鹭在古代文人墨客笔下是如此的富有诗情画意,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人郭沫若先生笔下的白鹭。
预习检测
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听写
根据图片写出课文中出现过的词语。
从课文中找出意思相近的词语。
语境中填写文中词语
梳理全文
1.第四题课前老师初步了解到有许多同学填了这些词语,谁能来分析一下到底哪一个比较准确。
在作者眼中,白鹭的( )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的( )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2.结合刚才的理解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品读感悟
这节课我们先走进白鹭的外形,作者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学习活动一:感受适宜
文中2—5自然段有个词语与精巧是紧密相关的,把它圈出来?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白鹭的适宜呢?
给我们的感觉白鹭是不( )不( ),不急,先自己读一读2—5自然段。 理由是?
(1)不长不短: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2)不黑不白:素质一分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知道“黛”字的意思吗?猜猜看
(3)不大不小: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因此作者说——“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学习活动二:理解写法
现在提高要求,想一想作者写白鹭的适宜用了哪些方法?仔细阅读2—5自然段,圈出关键的词。
(1)排比
(2)拟人
朗读:我们女生一起来读一读第五自然段,感受白鹭如画般的美。
除了作者运用排比、拟人的方法写出了白鹭的精巧,还用到了
什么方法?
1.对比:不寻常——常见
2.朱鹭、苍鹭就不美了吗?
作者觉得白鹭更美,难怪作者说——
学习活动四:以读促悟
1.作者用了排比、拟人、对比,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2.大家再去读一读第2—5自然段,哪一自然段作者把自己对白鹭的喜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3.谁来读一读第5自然段
这位同学读得非常好,已经注意到了标点符号的停顿。但是,同学们,有些文章于无标点处也要停顿。谁能够在无标点处做停顿,谁就了不起。你们试试看,除了这些标点符号外,哪里还需要停顿的。
听出了停顿,你能听出停顿的理由吗?
师生合作读。你还听出了什么?
6.去掉这个“那”读一读,通不通,为什么要用上“那”?
7.现在你发现作者表达情感的秘密是什么?
作者抓住关键字词,巧妙的在细微之处传递情感。
朗读:谁来读一读,带领我们感受一下作者这份强烈的感情。
“那”字有停顿了,下面这几句话也是有停顿的,你们发现了吗?
8.配乐读。
9.再提高难度,镂空读。
小结:今天我们从白鹭的外形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下节课我们走进白鹭的精神世界去感受它为什么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作业
1.背诵积累第五自然段。
2.查找作者写白鹭的时代背景。
板书设计: 白鹭
精巧 诗 韵味
外形 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