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圆明园的毁灭 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圆明园的毁灭 说课稿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8 15:2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们: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圆明园的毁灭 》。我将从教材解读、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文本进行阐述。
一、教材解读 (首先来讲讲我对教材的理解)
《 圆明园的毁灭 》是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文体)。主要讲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圆明园毁灭的经过.(文章大意)。读完全文,会为祖国有如此辉煌美丽的圆明园而骄傲自豪,更会为如此辉煌美丽的圆明园被毁灭而痛心疾首,为英法联军的残暴、贪婪、野蛮而义愤填膺。学习本篇文章的目的:一是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情感)。二是学习作者用对举的写法把事物写具体。(方法)。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正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不难,但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细细推敲,揣摩藏在文字背后的精气神却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教学理念 (可以和文章结合)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解读,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理念:
理念之一:以生为本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故而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我将创设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去探究,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理念之二:以读为本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读是阅读教学最主要的教学手段,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应该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体验与感悟,获得审美乐趣,真正实现“有创意的阅读”。
三、教学目标(3-4条,对应4个环节)
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运用 自主预学,分类学习(图文结合,联系上下文,工具书)等方法,学会本课生字词,初步感受情感。借助作业本的导学练习,(自读自悟,对比阅读,小标题法),梳理文章脉络,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研读圆明园的辉煌,通过重组,圈画关键词,补充资料,在对比品读中感受作者运用对举的写法写出了圆明园建筑的宏伟和文物的珍贵,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3、通过仿写,学习第3自然段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过程
本文是(精读)课文,需要用(二)课时完成。这节课我将重点展开第一课时的教学构想。那么如果将我的设计理念和教学目标在课堂中实践呢?以下就是我对本堂课的设想:
利用(设疑,故事,图片,歌曲,游戏)等导入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初步感受情感。
(此版块我通过 情境教学 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动起来,不当课堂的“看客”,为接下来的整体感知做铺垫。)
学习活动一: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读完词语后,想一想,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第一步:重点字词,正音正形
ppt出示两组词语
第一组: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 众星拱月
第二组:毁灭 灰烬 销毁
首先:通过男女生读,读准字音,重点注意易读错字,如:玲珑剔透。其中“剔”只有第一声的读音,由于生活中误读音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容易误读为第四声。难写的字如“毁”,让学生在作业本上认认真真地写两遍。
接着:引导学生发现两组词语分别描写圆明园辉煌和毁灭。
第二步:学生齐读词语,提问:读了这些词语,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让学生初步感受对圆明园毁灭的惋惜。
第三步:理清脉络,提炼梳理
默读课文,尝试完成作业本图示题,引导学生整合归类,提炼梳理,明白文章围绕圆明园写了辉煌和毁灭两方面,而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又是从布局精妙、建筑宏伟、文物珍贵这三部分写的。
(设计理念:字词教学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自主识字,分类学习,指导重点字词,完成生字词学习。用图示为依托,避免了学生呈现答案的五花八门,更是锻炼了学生提炼信息的本领,又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也梳理了文章结构,由此完成教学目标1。)
学习活动二:品味研读
在这个版块,我将分2个环节进行教学
环节一:走近圆明园,感受建筑的宏伟。
自由读第3段,圈出描写圆明园的景物,并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出圆明园建筑的宏伟的?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同桌交流,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第一步:自主学习。学生圈出景物并思考作者是怎么写出圆明园的宏伟的。交流反馈,在反馈过程中,出示文字匹配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景物的特点。
第二步:推进。在文本重组及对比朗读中,感悟作者用“对举”、并借助7个“有”字,写出了圆明园建筑的宏伟,并相机出示圆明园的相关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建筑的宏伟。
第三步:提升。我引导:漫步在这样的园中,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并相机指导朗读(漫步园中内,有如漫步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第四步:体会情感。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来感受作者自豪的情感。
(是啊,作者就是通过对举的方法写出了圆明园建筑的宏伟,昔日的辉煌,从而感受到作者自豪的情感。由此完成教学目标2)
环节二:走入圆明园,感受文物的珍贵
1.默读第4自然段,圈画表示时间跨度的词语,想一想:你都看到了什么?
第一步:抓住关键词。通过圈画表示时间跨度的词语“上自、下至”,体会圆明园文物跨越了2300多年的文明;抓住“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体会圆明园文物的种类繁多和珍贵。
第二步:补充资料。出示圆明园各类珍贵文物的文字介绍及图片,相机指导读出文物的珍贵。
第三步:体会情感。读到这儿,你心里有哪些感受?进一步体会作者情感。
(设计意图:在细品研读中,我不但发扬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其次,在学生认识的难点处,通过文本重组,借助资料,对比朗读等多种方法为学生搭建平台,学生自己更直接深入地体会,由此完成教学目标3.)
学习活动四:迁移运用
第一步:出示一组图片,力求图片有明显的区别,如:流金溢彩的佛像和古朴典雅的陶俑。
第二步:提供多组图片和一些词语参考,让学生学习第三自然段“对举”的方法仿写,介绍圆明园里的文物。
第三步:学生先自评再互评,投影出示2-3份代表性作品并交流反馈。
(此版块在做足功夫学习第三段后进行迁移练笔,承接课堂的学习,并学以致用,在反馈中提升学习成果,由此完成教学目标4.)
我进行总结:同学们,本节课我们见识了这么一座举世瞩目的皇家园林。可是这座万园之园现在却化为了一片废墟。(出示导入的图片)同学们,圆明园为何毁灭?又是怎样毁灭的呢?这些问题,我们留到下一堂课再深入探讨。
五、板书(设计)
序号+课题
重点词 手法(特色)
结语:各位评委,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思考和预设,感谢你们的耐心聆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