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曹冲称象 教学设计(表格式 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4 曹冲称象 教学设计(表格式 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7 22:3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曹冲称象 课时安排 2
课标 分析 课标 摘录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4.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课标 分解 学什么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住”等10个字,会写“一同、柱子”等11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 学到什么程度 掌握是指按照笔顺要求正确书写。 朗读课文,能够做到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卡顿,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 怎么学 1.通过利用图片或实物识记,采用相同结构归类的方法识记“称、秤”,实物演示“一杆秤”,说说“秤杆、秤砣”,练习“秤”的发音。利用字形相近的方法,学习“重,量”。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3.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借助词句,尝试讲述课文内容,借助插图,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
教材 分析 第三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编排了《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四篇课文,以儿童的视角表现儿童的生活。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借助词句尝试讲述课文内容。《曹冲称象》是第三单元第四课课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想出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展现了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思考,能大胆表达想法的品质。本课课后题形式多样,针对问题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或想法,在画出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办法基础上,要求学生先借助关键词句排序,然后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学情 分析 已知: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对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了一些常见的偏旁,知道了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的基本规律。在识字写字方面,已经具备初步的识字写字基础,能够自主观察,按笔顺正确书写生字。在阅读方面,同学们也能在朗读中对文章大意有初步的理解和感知。 困难与障碍: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较低,二年级的学生就是因为有一定的字词基础了,反而在学习新字的时候,可能会把一些形近字、同音字容易混淆;学生已知经验有限,对文中出现的新词语大部分缺乏深入全面的理解,导致对整篇文中理解不够深刻。 突破措施:生字、词语需要老师运用多种方法多次强调和对比识记;加强朗读,在读中识字;充分借助课文插图、通过多种方式反复地读和老师引导、讲解来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 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阅读《善于思考的徐文长》,说说徐文长过桥的经过。 3.交流讨论“为什么曹冲称象和徐文长过桥的办法好”,感受曹冲、徐文长的聪明才智,学习他们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等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看图识字,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和字串识字法,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运用对比的方法,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阅读《善于思考的徐文长》,说说徐文长过桥的经过。 难点:通过课堂上动手操作,现场演示曹冲称象的过程,交流讨论“为什么曹冲称象和徐文长过桥的办法好”,感受曹冲、徐文长的聪明才智,学习他们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等品质。
第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阅读《善于思考的徐文长》,说说徐文长过桥的经过。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看图识字,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和字串识字法,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字。 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运用对比的方法,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阅读《善于思考的徐文长》,说说徐文长过桥的经过。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 节 一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课本插图)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投影并板书:曹冲),谁能叫出他的名字?(指名读。) 2.认读“曹”,提问班里有没有姓曹的同学。 3.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个有关曹冲的故事。(板书完整课题。) 4.认读“称”字,说一说自己在哪里见过“称”字。指导书写“称”。 仔细观察,说一说写这个字注意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左窄右宽,上下等高。 通过看图片识记、联系熟字识记等方法能认识“曹、称”等生字。
环 节 二 (二)初读识字,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出示初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初读情况。 出示第1自然段: 【古时候有个叫曹操的人。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 (1)指名读说对“官员”的理解,认读“员”字并口头组词。 自主学习,读通课文,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圈出二类字,带着拼音多读几遍,达到能认读。
环 节 三 (三)精读感悟,随文识字 1.学习第2自然段。 (1)边读边画出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指名读,认读“根、柱”。说一说这2个字为什么都带有“木字旁”。 (2)指导朗读官员们的议论。 认读“议、论”,说一说是怎么记住这2个字的。 (3)对比句子,练习说话。 谁还一边做什么一边做什么呢? 出示: 一边 ,一边 。(指名说。) 用上“到底”说一句话。 2.学习第3、4自然段。 (1)为了确定这头大象到底有多重,官员们和曹冲提出了两种方法,认真读一读,画出有哪两种方法。(学生自由读、画,指名汇报。) (2)学习生字“秤、杆、砍”,出示图片认读“秤杆”。学习生字:“线、止”。 自由读,出示关键词句: 借助这些关键词句,用上“先……再……然后……最后……”或者“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等表示顺序的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学生自由练习,指名说。) (3)说一说,官员们的方法和曹冲的方法哪种好,为什么? (4)对比句子,了解“才”字。 3.学习第5自然段。 用曹冲的方法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认读“重、量”2个字。 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木字旁”的字都和什么有关? 尝试用“一边。。。。。。一边。。。。。。”和“到底”联系说句子。 运用对比的方法,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环 节 四 第二课时 (四)写字指导 1.观察“称”。写好这个字,需要注意什么? “称”:左窄右宽,右边的撇和左点要穿插到左边的禾木旁中。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写,描红一个写两个,一个比一个写得好。 4.点评、修改。 能够按笔顺认真规范书写“称”字。
环 节 五 (五)整合阅读 认真读一读“语文主题学习”《善于思考的徐文长》。 1.读通句子,读准字音。(学生自由读。) 2.认真读一读第2自然段,给下面的关键词句排序,并用上“先……再……然后……最后……”或者“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等表示顺序的词和关键词句把徐文长提水桶过河的过程说一说。 根据表示顺序的词和关键词句,把徐文长提水桶过河的过程说一说。
作业 设计 把曹冲称象的过程讲给家长听。
板书 设计 4.曹冲称象 先 赶象上船 再 在船舷上做记号 然后 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最后 称石头的重量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