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
(1)一儿日:“日初出
,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
六年级语文试卷题
而近者大乎?”一《两小儿辩日)
考生须知:1.本试卷调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青,
一《街子》
2.本卷共4页,答愿卷共2页。
准考证号
(3)良药苦口利于病,
3.答愿前,请现在答题卷上认真填写姓名、考号、座位号、县(巾)、学校
4请按佩题母顺序在各题目的答愿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耳答案无效,在草
(4)诗表情,杜甫的“白日放歌须纵酒,
”表达了
稿低、试愿卷上答题无效。
诗人听闻提报后的喜悦之情:诗言志,郑燮的“千磨万击还坚劲,
姓名
一、读拼音,写词语。(10分)
”写出了诗人的铮铮铁骨和坚贞不屈的品质:明朝诗人
gurbǎo
zhan fang
pai huai
wan yan
于谦的“粉骨碎身浑不怕,
”告诉我们要以天下为
己任,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考场号
xI sheng
yu chun
ml shi
go da
五、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10分)
(
如果…就…无论…都…虽然…可是…
二、比一比,再组词。(10分)
1.()对别人说了,您()会变成一块石头。
座位号
躁(
)拔(
)拇(
)蔼(
)
2.()动物说了什么话,()不要对别人说。
燥(
)拨(
)博(
)竭(
)
3.牛好像全了解,()没说话,()眉开眼笑的。
三、把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15分)
六、按要求写句子。(15分)1、李明告诉老师,他叫李明,是从北京转
地(州、市)
()耳欲()
失()落()
如()()
得意()()
()不()特
来的。(做为第一人称)
()()之情
各()各()
()上面的词语中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有:
县(市、区)
(2)不管我的绘画作品是否得奖,父母都
地支持我练习,这种
2、鲁迅在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
我铭记在心。(3)窗外风雨交加,
的留声,吓得我
意.”(做为第三人称的转述)
钻进了被子里。
四。根据课文内容和古诗文填空。(7分)
3、大地一片绿色。(改为比喻)
1.下面这段材料出自本文,想一想,这段文字应该安排在文章A,B,
4、乱砍乱伐是违法《森林法》的行为。(做为反问句)
C哪一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请分别从说明顺序与文章结构两方面分
析。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3分)
气温升高1℃虽然会使农作物增产,经济有所增长,但是气温升高带来
气温变化的利与弊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环境温度升降1℃,
的环境及社会问题也着实令人担忧。
似乎不太关心,但是气象经济学家发现,气温变化1℃,不仅事关全球
气候变化,还跟农业生产息息相关。A气温变化1℃,对农业生产有着
2.品读文中画线句子,理解“热陷阱”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表达了作者
惊人的影响。美国达尔奇教授认为:若全球气温平均下降1℃,玉米在全
球60%的地区增加收成2100万美元:棉花在全球范围内款收,损失约
怎样的情感?
22亿美元:水稻65%的地区损失9.56亿美元。中国气候学家张家诚研
究论述了若气温升降对中国粮食作物的影响:据测试,气温变化1℃,大
3气候变暖会给人类带来诸多危害,但选文也介绍了气温升高带来的好
体相当于农作物变化一个熟级。每变化一个熟级,产量变化10%,意即
处,请结合具体内容说一说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
气温上升或下降1℃,粮食产量具有增产或减产10%的潜力。例如,我
国著名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地区,若当年平均气温出现了“凉夏”,则粮
食肯定减产200亿至300亿斤。反之,若出现了“热夏”,则粮食可多
4.
保护环境,是一个全球性话题,我们每个人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收几百亿斤。B联合国有关机构最新报告预测,假若全球温室气体减排
作为学生,你认为自己能为之做出哪些贡献?(至少写出三条)
计划得不到有效的实施,21世纪全球的平均气温将上升1.8℃至4℃。
如此下去,人类总有一天会掉进自掘的热陷阱里而不能自拔。专家预测:
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黄河三角洲、长
八、习作。(20分)
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
蓦然回首,发现我们已渐渐长大。成长的路上,留下深深浅浅的
由于气温上升,导致黄河和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可能增长15%左右,北
脚印。一路上,洒下过汗水,播下过希望;我们经历过失败,体味过快乐…
方水资源短缺以及南方的早涝等灾害出现频率也会增加。C近年来,全
还记得那一次印象深刻的经历吗?请围绕“成长路上”写一篇450字左右
球变暖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极大关注。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
展,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经过共同的努力,一定能够守护好我们
的作文。要求:文通字顺,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赖以生存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