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检测题(含解析)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检测题(含解析)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28 11:4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检测题
一、单选题
1.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Y的原子序数等于W与X的原子序数之和,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K层的一半,W与X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1的18分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
B.W分别与X、Y均能形成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
C.X和Y的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
D.由W、X、Y三种元素所组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均显酸性
2.某种天然沸石的化学式为,其中元素X、Y、Z、R、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占据四个不同周期。Y在地壳中含量最高,基态W原子的核外电子恰好填满10个原子轨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负性:
B.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
C.Z的最高价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D.Z、R的氯化物均能与X、Y形成的化合物发生反应
3.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与Y位于不同周期,Y与W位于同一主族,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它们的内层电子总数之和,W在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基态原子中第一电离能最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元素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原子轨道是哑铃形
B.X、Y、Z、W均位于元素周期表的p区
C.X、Y、Z、W中电负性最大的是Y
D.X、Y、Z、W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W
4.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A.甲基的电子式:
B.肼(H2NNH2)的球棍模型:
C.Cu+的基态电子排布式:[Ar]3d10
D.F的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
5.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基态钙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
B.用电子云轮廓图描述:原子轨道的形状:
C.一水合氨的电离方程式:
D.基态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轨道表示式:
6.已知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与最高(最低)化合价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W处于周期表第2周期第IIA族
B.元素的第一电离能:I1(X)C.元素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X强
D.化合物WZ2中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的分子数为NA
B.0.35g基态原子中,p能级电子的数目为0.11NA
C.(亚铁氰化铵)中配位键数目为6NA
D.的醋酸溶液中,和微粒总数为0.01NA
8.W、X、Y、Z、N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短周期元素,其中W元素的电子只有一种自旋取向,X、Y原子的核外s能级上的电子总数均与p能级上的电子总数相等,Z的价电子中在不同形状的原子轨道中运动的电子数相等,N元素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1 B.Y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p区
C.原子半径大小顺序:Y9.下列关于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减1
B.各能层的能级都是从s能级开始至f能级结束
C.各能层所含有的电子数一定是偶数
D.各能级的原子轨道数按s、p、d、f的顺序依次为1、3、5、7
10.若将基态6C的电子排布式写成ls22s22p2x,它违背了
A.能量守恒原理 B.泡利原理 C.能量最低原理 D.洪特规则
11.元素 X、Y、Z 的原子序数均小于 10 且依次增大,其中 Y 最外层 s 轨道与 p 轨道电子数相等,含X、Y、Z 的物质 K 的结构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该化合物中X、Y、Z 均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
B.Z 和与 Z 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 W 分别与X 形成简单化合物的沸点:W﹥Z
C.K 是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D.该物质可作为火箭燃料
12.下列关于Na、K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序数越大,最外层电子离核越远
B.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金属性):K强于Na
C.常温下,K与水反应比Na与水反应剧烈
D.K能与NaCl溶液反应置换出Na
13.下列对电负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电负性是人为规定的一个相对数值,不是绝对标准
B.元素电负性的大小反映了元素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
C.根据电负性的大小,可判断化合物XY中两元素化合价的正负
D.元素的电负性是元素固有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无关
14.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3-甲基戊烷的键线式:
B.NaOH的电子式:
C.基态氮原子轨道表示式:
D.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15.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基态氮原子的电子排布图: B.如图是食盐晶体的晶胞:
C.NH4Br的电子式: D.CC14分子的比例模型:
二、填空题
16.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广泛存在,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氟酸可以用来雕刻玻璃。用电子式表示氟化氢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
(2)过氧化钠可以用于潜水艇中氧气的来源,其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次氯酸钠溶液(pH>7)和溴化钠溶液混合,可以作为角膜塑形镜的除蛋白液。二者混合后,溶液变成淡黄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Li-SOCl2电池可用于心脏起搏器。该电池的电极材料分别为锂和碳,电解液是LiAlCl4-SOCl2。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4Li+2SOCl2=4LiCl +S +SO2。组装该电池必须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关于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从上到下,单质密度依次增大 B.从上到下,单质熔沸点依次升高
C.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单质都可以与水反应
17.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从第IIIA族的硼到第VIIA的砹连成一条斜线,即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
问题:分界线附近元素的性质有什么特点____?金属性、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分别处于元素周期表的什么位置?_____
18.填空。
(1)Ni是元素周期表中第28号元素,第二周期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与Ni相同且电负性小的元素是_______;26号元素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L原子核外电子占有9个轨道,而且有一个未成对电子,L是_______元素。
(2)硒(Se)是一种有抗癌、抗氧化作用的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
①基态硒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
②锗、砷、硒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小排序为_______。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第一电离能:As>Ga   B.电负性:As>Ga   C.原子半径:As>Ga
④锗(Ge)是用途很广的半导体材料,基态锗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在第二周期中,第一电离能位于硼元素与氮元素之间的元素有_______种。
⑤硼(B)及其化合物在化学中有重要的地位。Ga与B同主族,Ga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B、C、O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3)已知X、Y和Z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42.X元素原子的4p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电子,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2p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X与Y可形成化合物X2Y3,Z元素可以形成负一价离子。
①X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该元素的化学符号是_______。
②Y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该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
③已知化合物X2Y3在稀硫酸中可被金属锌还原为XZ3,产物还有ZnSO4和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19.BF3是制备硼烷、硼氢化钠、硼单质等的主要原料。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B原子中含有电子的原子轨道的形状共有___种,K层电子的原子轨道形状为___。
(2)F原子中含有电子的原子轨道中能量最高的是___,电子云为球形的原子轨道是___。
20.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或轨道表示式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K+: ②F:
③P:
④Cu:
⑤Fe2+:
⑥Mg:
⑦O:
(2)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填充在6个轨道中的元素有___________种;
(3)C、N、O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
(4)第四周期元素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_(写元素符号)。
21.(1)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HF大于HCl的主要原因是__。
(2)高纯度单晶硅可以按下列方法制备SiO2Si(粗)SiHCl3Si(纯)(纯)。写出步骤①的化学方程式:__。
22.元素周期表的第1~36号元素中,满足下列条件的元素有(填元素符号):
(1)基态原子的最外层具有6个p电子的所有元素:____________;
(2)基态原子的3d亚层为半充满的所有元素:____________ ;
(3)基态原子的次外层d轨道全满,最外层有一个s电子:____________ ;
(4)某元素+3价离子和氩原子的电子排布相同:____________ ;
(5)原子半径第二小的主族元素:____________ 。
23.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主族周期 I II III IV V VI VII
一 ①
二 ② ③ ④
三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1)⑧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
(2)②③④按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3)⑤⑥⑦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
(4)③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的盐属于_____(填 “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5)①④⑩三种元素能形成原子数目比为1 :1:1的共价化合物,它的电子式为_____。
(6)欲比较④和⑨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可以作为验证依据的是____ (填字母)。
A.比较这两种元素单质的沸点
B.比较这两种元素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
C.比较这两种元素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
D.比较这两种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24.回答下列问题:
(1)1861年德国人基尔霍夫(r. Kirchhoff)和本生(R.w. Bunsen)研究锂云母的某谱时,发现在深红区有一新线,从而发现了铷元素,他们研究的是_______
(2)含有钾元素的盐的焰色试验为_______色。许多金属盐都可以发生焰色试验,其原因是_______
25.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利用镍与CO形成化合物Ni(CO)4分离提纯镍。C原子能量最高的电子为_______轨道上的电子,该轨道呈_______形。CO的结构式为_______,WgCO中含键数目为_______。
(2)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构成了现代电子工业的基础。基态Si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的符号为_______,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有_______种,有_______种能量不同的电子。
(3)有关碳和硅的有关化学键键能如下所示,简要分析和解释下列有关事实:
化学键 C-C C-H C-O Si-Si Si-H Si-O
键能/(KJ/mol) 356 413 336 226 318 452
硅与碳同族,也有系列氢化物,但硅烷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远不如烷烃多,原因是_______。
(4)按要求写出由第二周期元素为中心原子,通过sp3杂化形成中性分子的化学式(各写一种):正四面体形分子_______,三角锥形分子_______,V形分子_______。
(5)琥珀酸亚铁片是用于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的常见药物,临床建议服用维生素C促进“亚铁”的吸收,避免生成Fe3+,从原子核外电子结构角度来看,Fe2+易被氧化成Fe3+的原因是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分析】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K层的一半,则Z为Na元素,W与X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1的18e-分子,W为H,X为N, Y的原子序数等于W与X的原子序数之和,Y为O。
【详解】A.氮离子、氧离子、钠离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简单离子半径:X>Y>Z,故A正确;
B.W与Y形成的H2O2的结构式H-O-O-H,含有非极性键O-O ,故B正确;
C.X和Y的最简单氢化物分别为氨气、水,常温下水为液态,氨气为气态,则沸点:Y >X,故C正确;
D.H、N、O三种元素所组成化合物NH3 H2O 的水溶液呈碱性,故D错误;
故选D。
2.A
【分析】Y在地壳中含量最高,则Y为O元素,几种元素占据四个不同周期,其中只有X的原子序数小于O,所以X为H元素,基态W原子的核外电子恰好填满10个原子轨道,每个原子轨道中有两个自旋方向不同的电子,所以W核外共20个电子,为Ca元素;天然沸石的化学式为Ca[Z2R3O10]·3H2O,由于R的原子序数较大,所以R一定位于第三周期,若Z位于第二周期,则只能为F元素,此时该物质中R的化合价为+价,不合理,所以Z也位于第三周期,根据化合价分析,合理的结果为Z为+3价、R为+4价,所以Z为Al元素、R为Si元素。
【详解】A.元素非金属性越大电负性越大,所以电负性Si(R)>Al(Z),选项A错误;
B.非金属性O>Si,所以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Y>R,选项B正确;
C.Z的最高价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选项C正确;
D.Z、R的氯化物AlCl3、SiCl4均能水解,即与X、Y形成的化合物H2O发生反应,选项D正确;
答案选A。
3.C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在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基态原子中第一电离能最大,则W为Cl元素;Y与W位于同一主族,则Y为F元素;X与Y位于不同周期,则X为H元素;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它们的内层电子总数之和,则Z为P元素。
【详解】A.磷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3,则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原子轨道是球形和哑铃形,故A错误;
B.氢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1s1,位于元素周期表的s区,故B错误;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四种元素中氟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电负性最大,故C正确;
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则磷原子的原子半径大于氯原子,故D错误;
故选C。
4.D
【详解】A.甲基是甲烷失去一个氢原子,故其电子式为:,A正确;
B.已知H2NNH2中含有N-N单键,其结构式为,故肼(H2NNH2)的球棍模型为:,B正确;
C.已知Cu是29号元素,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Cu+的基态电子排布式为:[Ar]3d10,C正确;
D.已知F为9号元素,故F的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D错误;
故答案为:D。
5.B
【详解】A. 基态钙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故A错误;
B. 用电子云轮廓图描述:原子轨道的形状,为哑铃形:,故B正确;
C. 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故C错误;
D. 基态氮原子2p轨道上的3个电子自旋方向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轨道表示式:,故D错误;
故选B。
6.B
【分析】X最低负价是-2,没有正化合价,故X为O元素;Y的化合价为+5、-3价,且原子半径大于O,故Y为N元素;Z的最高正价为+7价、最低价-1,则Z为Cl元素;W的化合价为+2、无负价,则为金属元素,故W为Mg元素;
【详解】X为O、Y为N、Z为Cl、W为Mg;
A.W为Mg,处于周期表第3周期第IIA族,A错误;
B.同周期从左向右第一电离能增大,但N的2p电子半满为稳定结构难失去电子,则第一电离能:I1(X)C.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稳定,则X>Y,C错误;
D.化合物WZ2是MgCl2,只有离子键,D错误;
故选:B。
7.B
【详解】A.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为液体不能计算其物质的量,A错误;
B.0.35g基态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基态Cl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5,,p能级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1mol×11=0.11mol,数目为0.11NA,B正确;
C.1分子亚铁氰化铵中铁离子和6个CN-离子形成6个配位键,1个铵根离子中含有1个配位键,故共含有10个配位键;则(亚铁氰化铵)中配位键数目为10NA,C错误;
D.不确定溶液的体积,不能计算微粒的物质的量,D错误;
故选B。
8.D
【分析】W、X、Y、Z、N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短周期元素,其中W元素的电子只有一种自旋取向,则W为H元素;X、Y原子的核外s能级上的电于总数均与p能级上的电子总数相等,则X为O元素、Y为Mg元素;Z的价电子中在不同形状的原子轨道中运动的电子数相等,则Z为Si元素;N元素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则N为Cl元素。
【详解】A.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5,故A错误;
B.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s2,镁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s区,故B错误;
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镁、硅、氯三种原子中,硅原子的原子半径最大,故C错误;
D.氢、氧、氯三种元素可以形成次氯酸、氯酸、高氯酸等多种含氧酸,故D正确;
故选D。
9.D
【详解】A.各能层的能级数等于其能层序数,A项错误;
B.各能层的能级都是从s能级开始且能级数等于其能层序数,B项错误;
C.H原子的K能层只有1个电子,C项错误;
D.各能级的原子轨道数按s、p、d、f的顺序依次为1、3、5、7,D项正确。
故选:D。
10.D
【详解】A.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6C的电子排布式写成ls22s22p2x没有违背能量守恒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
B.泡利原理指的是在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而且它们的自旋状态相反,基态6C的电子排布式写成ls22s22p2x,没有违背泡利原理,故B不符合题意;
C.能量最低原则指的是电子优先占据能量较低的原子轨道,使整个原子体系能量处于最低,这样的状态是原子的基态,6C的电子排布式写成ls22s22p2x,没有违背能量最低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
D.6C原子2p能级上有3个轨道,2p能级上有2个电子,2个电子应该排在2个不同的轨道上,且自旋方向相同,若将基态6C的电子排布式写成ls22s22p2x,它违背了洪特规则,正确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x12py1,故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11.D
【分析】
元素 X、Y、Z 的原子序数均小于 10 且依次增大,其中 Y 最外层 s 轨道与 p 轨道电子数相等,Y是C元素;根据含X、Y、Z 的物质 K 的结构可知,Z能形成3个共价键 ,Z是N元素;X能形成1个共价键,X是H元素,K是。
【详解】
A.在该化合物中,H不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故A错误;
B.Z是N元素、W是P元素;N的简单氢化物是NH3,NH3分子间能形成氢键,NH3的沸点大于PH3的沸点,故B错误;
C.结构不对称,是含极性键的极性分子,故C错误;
D.是偏二甲肼,偏二甲肼可作为火箭燃料,故D正确;
答案选D。
12.D
【详解】Na、K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电子层数越多,最外层电子离核越远,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与水反应越剧烈,A、B、C项正确;K非常活泼,会与溶液中的反应生成KOH和H2,不能置换出Na,D项错误;
答案选D。
13.D
【详解】A.电负性是以氟为4.0、锂为1.0作为标准的相对值,电负性是人为规定的一个相对数值,不是绝对标准,A理解正确;
B.根据电负性的含义,电负性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B理解正确;
C.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则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故在化合物XY中电负性大的元素显负价,电负性小的元素显正价,C理解正确;
D.一般来说,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同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因此电负性与原子结构有关,D理解错误;
答案为D。
14.B
【详解】A.3-甲基戊烷的键线式为,A错误;
B.NaOH为离子化合物,Na+与OH-之间为离子键,O和H之间为共价键,电子式为,B正确;
C.基态N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按照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轨道式应为,C错误;
D.硫的核电荷数为16,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D错误;
故选B。
15.A
【详解】A.N为第7号元素,基态氮原子的电子排布图:,A正确;
B.食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B错误;
C.NH4Br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C错误;
D.CCl4分子的比例模型: ,Cl原子半径大于C原子,D错误;
答案选A。
16.(1)
(2)2Na2O2+2CO2=2Na2CO3+O2
(3)ClO-+2Br-+H2O=Cl-+Br2+2OH-
(4)4Li+O2=2Li2O 、2Li+2H2O=2LiOH+H2 ↑
(5)CD
【详解】(1)氟化氢为氢和氟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氟化氢的形成过程为
(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O2+2CO2=2Na2CO3+O2;
(3)次氯酸钠溶液(pH>7,溶液显碱性)和溴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变成淡黄色,说明次氯酸钠把溶液中的溴离子氧化为溴,所以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O-+2Br-+H2O=Cl-+Br2+2OH-。
(4)Li-SOCl2电池的电极材料分别为锂和碳,电解液是LiAlCl4-SOCl2。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4Li+2SOCl2 =4LiCl +S +SO2。由以上信息可知,电池的负极是金属锂,是一种与钠同主族的活泼的碱金属元素,所以类比钠,锂可以与水、氧气发生反应。因此,组装该电池必须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进行的原因是4Li+O2=2Li2O 、2Li+2H2O=2LiOH+H2 ↑;
(5)A.从上到下,碱金属单质密度呈依次增大趋势,但是钾的密度反常,比钠小;卤素单质的密度从上到下依次增大,所以A不正确;
B.从上到下,碱金属单质熔沸点依次降低,卤素单质的熔沸点依次升高,所以B不正确;
C.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所以原子半径依次增大,C正确;
D.碱金属是活泼的金属元素,卤素单质是活泼的非金属,它们都可以与水反应,D正确;
故选CD。
17. 分界线附近元素既有一定的金属性、又有一定的非金属性 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左下方,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右上方
【详解】由图可知,分界线上方是非金属元素,分界线下方是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元素是从非金属向金属过度,所以分界线附近元素既有一定的金属性、又有一定的非金属性。由图可知,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左下方,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右上方。故答案:分界线附近元素既有一定的金属性、又有一定的非金属性;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左下方,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右上方。
18.(1) C 3d64s2 Cl
(2) 4s24p4 As>Se>Ge AB 4s24p2 3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或[Ar]3d104s24p1 O>C>B
(3)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或[Ar]3d104s24p3 As 氧 As2O3+6Zn+6H2SO4=2AsH3↑+6ZnSO4+3H2O
【解析】(1)
基态Ni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84s2,Ni有2个未成对电子,第二周期基态原子中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是C和O,电负性小的元素是C;26号元素为Fe,Fe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64s2;L原子核外电子占有9个原子轨道时,3p能级上的3个轨道均被占据,有1个未成对电子的只能是3p5,故L是氯元素。
(2)
①硒为34号元素,基态硒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s24p4。
②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增大,但是砷为第ⅤA元素,半满结构,第一电离能大于硒,故锗、砷、硒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小排序为As>Se>Ge。
③A.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增大,故第一电离能:As>Ga;B.同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增大,故电负性:As>Ga;C.同周期从左到右半径减小,原子半径:As④锗(Ge)是用途很广的半导体材料,基态锗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s24p2。在第二周期中,第一电离能位于硼元素与氮元素之间的元素铍、碳和氧三种元素。
⑤硼(B)及其化合物在化学中有重要的地位。Ga与B同主族,Ga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或[Ar]3d104s24p1,B、C、O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O>C>B。
(3)
X元素原子的4p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电子,X为As;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2p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X与Y可形成化合物X2Y3,Y为O;X、Y和Z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42,Z元素可以形成负一价离子,Z为H。
①X元素为砷,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或[Ar]3d104s24p3,该元素的化学符号是As。
②Y元素为氧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
③已知化合物As2O3在稀硫酸中可被金属锌还原为AsH3,产物还有ZnSO4和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s2O3+6Zn+6H2SO4=2AsH3↑+6ZnSO4+3H2O。
19. 2 球形 2p 1s、2s
【详解】(1)B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分别排布在原子核外K层和L层上,故原子轨道的形状有球形(s轨道)和纺锤形(p轨道)2种;K层只有能级,原子轨道形状为球形。
(2)F原子核外有9个电子,分别排在K层和L层的、、原子轨道上,其中,原子轨道能量最高的轨道是;电子云为球形的有、轨道。
20.(1)①⑤⑥
(2)2
(3)N>O>C
(4)Cr
【解析】(1)
①K是19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4s1,K+是K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4s电子形成的,故K+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①正确;
②F是9还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基态F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5,②错误;
③P是15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3,原子核外电子总是尽可能成单排列,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种排布使原子能量最低,处于稳定状态,则其轨道表达式是,③错误;
④Cu是29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基态Cu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104s1,④错误;
⑤Fe2+是Fe原子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形成的,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基态Fe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6,⑤正确;
⑥Mg是12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基态Mg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⑥正确;
⑦O是8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基态O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4,原子核外电子总是尽可能成单排列,而且自旋方向相同,在同一轨道上最多排布2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则基态O原子的轨道表达式是,⑦错误;
故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或轨道表示式正确的是①⑤⑥;
(2)
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填充在6个轨道中的元素有1s22s22p63s1、1s22s22p63s2两种元素,这两种元素的名称分别是Na、Mg;
(3)
一般情况下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就越大,但当元素处于第IIA、第VA时,由于原子核外电子处于轨道的全充满、半充满的稳定状态,失去电子消耗的能量大于同一周期相邻元素,所以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是:N>O>C;
(4)
在第四周期元素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是24号Cr元素,其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54s1,有6个未成对电子,是该周期元素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
21. F的非金属性强于Cl SiO2+2CSi+2CO↑
【详解】(1)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F和Cl是同主族元素,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增强,F的非金属性强于Cl,所以HF比HCl稳定;
(2)步骤是用SiO2在高温下和碳反应制取粗硅,同时生成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Si+2CO↑。
22. Ne、Ar、Kr Cr、Mn Cu Sc F
【详解】(1)基态原子的最外层具有6个p电子的所有元素有Ne、Ar、Kr;
(2)基态原子的3d亚层为半充满的所有元素为Cr、Mn,核外电子排布分别为:[Ar]3d54s1,[Ar]3d54s,2;
(3)基态原子的次外层d轨道全满,最外层有一个s电子是铜,元素符号是Cu;
(4)某元素+3价离子和氩原子的电子排布相同,氩原子核电核数为18,则该原子的质子数是21,是Sc元素;
(5)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第二小的主族元素是F。
【点睛】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记住常见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是解答的关键,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三原理是:1.能量最低原理: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2.泡利原理:在一个原子轨道中,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并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反。3.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单独占据1个轨道,并且自旋方向相同。
23. C>N>O NaOH 离子化合物 BD
【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①~⑩分别是H、C、N、O、Na、Mg、Al、P、S、Cl。
【详解】(1)⑧为P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②③④按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C>N>O。
(3)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吧,相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逐渐减弱,故⑤⑥⑦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NaOH
(4) ③的气态氢化物是氨气,③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硝酸,两者发生反应NH3+HNO3=NH4NO3,硝酸铵是盐,属于离子化合物。
(5)①、④、⑩三种元素的原子能形成原子数目比为1:1:1的共价化合物是HClO,电子式为。
(6)A.元素单质的沸点不能用来比较非金属性强弱,A错误;
B.元素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B正确;
C.氧元素没有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C错误;
D.元素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越强,D正确;
答案选BD。
【点睛】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准确判断出元素种类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元素周期律的灵活应用;非金属性强弱比较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角度:①由元素原子的氧化性判断,②由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③由和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判断,④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来判断,⑤由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判断,⑥由置换反应判断等。
24.(1)原子光谱
(2) 紫 电子从能量较高的激发态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基态时,以一定波长(可见光区域)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详解】(1)1861年德国人基尔霍夫和本生研究锂云母的红外光谱时,发现在深红区有一新线,从而发现了铷元素,铷的发现,是用光谱分析法研究分析物质元素成分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答案为原子光谱;
(2)含有钾元素的盐的焰色试验为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紫色;许多金属盐都可以发生焰色试验,其原因是电子从能量较高的激发态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基态时,以一定波长(可见光区域)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25.(1) 2p 哑铃 CO
(2) M 14 5
(3)C-C键和C-H键较强,所形成的烷烃稳定,而硅烷中Si-Si键和Si-H键的键能较低,易断裂,导致长链硅烷难以生成
(4) CH4 NH3 H2O
(5)Fe3+的3d5半满状态更稳定
【解析】(1)
C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故能量最高的电子为2p轨道上的电子,该轨道呈哑铃形;
CO与N2互为等电子体,结构相似;CO的结构式为CO;1个CO分子中含2个键,wgCO的物质的量为n===mol,wgCO含键个数为=;
(2)
硅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其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2,对应能层分别为K、L、M,其中能量最高的是最外层M层;故答案为: M;
根据硅原子为14号元素,则核外有14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有5个能级,故有5种能量不同的电子;
(3)
C-C键和C-H键较强,所形成的烷烃稳定,而硅烷中Si-Si键和Si-H键的键能较低,易断裂,导致长链硅烷难以生成,故硅与碳同族,也有系列氢化物,但硅烷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远不如烷烃多;
(4)
由第二周期元素为中心原子,通过sp3杂化形成中性分子,说明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是4,如果是正四面体构型,则中心原子不含孤电子对,如果呈三角锥型结构说明中心原子含有一个孤电子对,如果呈V形结构则说明中心原子含有2个孤电子对,所以正四面体分子为CH4,三角锥分子为NH3,V形分子为H2O,故答案为:CH4;NH3;H2O;
(5)
Fe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Fe2+,失去3个电子形成Fe3+,则Fe2+、Fe3+的价电子排布分别为3d6、3d5,Fe3+的3d5半满状态更稳定。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