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记念刘和珍君》
第2课时
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鲁迅先生深情地记叙了刘和珍的英勇事迹,那么到底有哪些事迹,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余下内容。
一、导入
1.把握刘和珍这一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文章的语言,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刻的情感。
二、学习目标
三、学生自学
独立思考
阅读课文三到七章节内容,你认为刘和珍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钟)
研读第三到五部分,
1、明确作者写了刘和珍的哪几件事情,并分析总结刘和珍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2、课文中多次写到刘和珍“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和蔼的”,这起到什么作用?
赏析语句
3、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4、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注意重点研读标红的词语,它们有什么含义?作者写这句话想表达什么?)
四、自学指导一
5分钟
明确作者写了刘和珍的哪几件事情,并分析总结刘和珍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事件:成为学生自治会职员;
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不为势利所屈,反抗反动校长;
“欣然前往”参加请愿运动;
中弹牺牲。
性格特点:有组织能力,有威信;
本性善良,为人和蔼;
有很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嫉恶如仇,勇于反抗;
热心政治运动,勇赴国难,不惧牺牲。
五、精讲点播
课文中多次写到刘和珍“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和蔼的”,这起到什么作用?
是为了突出敌人的凶残。
突出她的“始终微笑”,强调了“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流露了一种他脑海中永存刘和珍始终微笑的面容,不相信不愿意她死、却真的死掉了的极度伤痛之感。由这种极度的悲愤,爆发出作者对反动派的抨击和揭露。
五、精讲点播
3.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用反复手法和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复句,指出“沉默”的两条出路——“爆发”和“灭亡”。
含意:这里既有对反动派的警告,又有对世人的呼唤、激励和鼓动,只有斗争才有希望。
五、精讲点播
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句中“伟绩”“武功”都是明显的反语;“惊心动魄的伟大”是对三个女子的大无畏精神的高度赞扬,同时也是对敌人的杀人罪行的极大讽刺。
含意:讽刺、揭露段祺瑞执政府“三一八”大屠杀的野蛮残暴,使历史上“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和“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都相形逊色。
五、精讲点播
研读第六、七部分,
1、作者把“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用“煤”作比喻,有什么含义?
2、作者运用陶潜诗句,你如何理解?
赏析语句
3、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注意重点研读标红的词语,它们有什么含义?作者写这句话想表达什么?)
四、自学指导二
5分钟
1、作者把“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用“煤”作比喻,有什么含义?
五、精讲点播
大量的木材 :
巨大的流血斗争
结果却只是一小块:
人类历史才能前进一小步
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请愿时的流血是不能推动历史前进的,吸取血的教训,改变战斗方法。
作者运用陶潜诗句,你如何理解?
五、精讲点播
徒手请愿而流血的社会影响有限,但既然流了血,就一定会产生影响。尽管影响不一定很大,这血也就不算白流了。烈士的死能够得到“亲族、师友、爱人”的悲悼“这也就够了”。
烈士的精神永恒!
3、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五、精讲点播
苟活者:麻木的人、庸人
依稀:模糊
微茫:隐约
真的猛士:真正的革命者
本句恰当地评价了“三·一八”烈士对于将来的意义。
在这“非人间” 活着的,有许多是“苟活者”,他们也会从中国女子的英勇斗争,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中,多少看到一些改变黑暗现实的希望而唤醒;而真正的革命者,将因受到激励而更加奋勇前行。
本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但是笔之所及并非限于刘和珍一人。通读全文,看看作者的笔触涉及了哪几类人,作者对这几类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和态度?
四、自学指导三
2分钟
本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但是笔之所及并非限于刘和珍一人。通读全文,看看作者的笔触涉及了哪几类人,作者对这几类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和态度?
(1)第一类是爱国青年,突出了刘和珍,提到了杨德群、张静淑,扩大一点是“四十余被害的青年”,再扩大一点是数百伤者,再扩大就是请愿的群众。作者对这类人的感情是:沉痛地悼念,奉献尊敬,颂扬他们的勇毅,告诫他们要注意斗争的方式,激励他们“更奋然而前行”。
(2)第二类是反动势力,包括段祺瑞执政府(“当局者”)、几个“有恶意的闲人”“流言家”。对于他们,作者控诉其暴行,痛斥其无耻的流言。
(3)第三类是那些“庸人”和“无恶意的闲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痛心民族的衰亡以及这种衰亡民族的默无声息,作者渴望并呼唤他们“爆发”。
五、精讲点播
本文通过回忆与刘和珍君的交往和对“三·一八”惨案烈士遇难情形的描述,愤怒地控诉了段祺瑞执政府杀害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了走狗文人下劣无耻的流言,赞颂了烈士们的崇高精神,并以无比沉痛的心情表达了自己的哀思和尊敬,严肃总结了“三·一八”惨案的教训与意义,告诫爱国青年要注意斗争方式,激励人们“更奋然而前行”。
六、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