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
一、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悠然亭记
[明]归有光
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表兄淀山公,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余年,归始僦居①县城。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
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 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
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然至今朝廷论人才有用者,必推公。公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靖节世远,吾无从而问也。吾将从公问所以悠然者。夫“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靖节不得而言之,公乌得而言之哉 公行天下,尝登泰山,览邹峄,历嵩、少间,涉两海②,入闽、越之隩阻③,兹山何啻泰山之礨石④ 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庄子云:“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⑤,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况见见闻闻者也 ”予获侍斯亭,而僭为之记。
注①僦(jiù)居:租房。②两海:这里指东海与南海。③隩(ào)阻:深险难行之地。④礨(lěi)石:大石。⑤缗(mín):这里指杂芜。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
B.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
C.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
D.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记,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形式的文体。它取材范围较广,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受。
B.嘉靖,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嘉靖三十年”是王公年次纪年法。
C.阳,指山岭的南面或河流的北面。一般在两个字构成的地名中,如果第一个字是山名或水名,第二个字就可能是“阴”或“阳”,如“江阴”。
D.靖节,陶渊明的私谥。靖,在古代有“报”“显”的意思,如靖志就是“显志”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有光叙写了自己的表兄淀山公罢官后随遇而安,建筑庭园,修建悠然亭,颇有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思想情趣。
B.淀山公现居的马鞍山虽然与泰山的一块大石无异,但他现在面对此山与曾经游览泰山等名山时的心态,是同样悠然的。
C.淀山公有才能,做官时,多有声名和功绩;罢官后,朝廷仍然认为他可被重用,但是他自己却已忘怀,纵情于山水之间。
D.作者借写悠然亭记,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写自己的表兄淀山公罢官僦居、悠然自得的生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
(2)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
5.淀山公的“悠然”在文中有何体现
二、语言文字运用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室始洞然
始:才。
B.迨诸父异爨
迨:等到。
C.吾家读书久不效
不效:没有效果。这里指科举上无所成就。
D.客逾庖而宴
宴:宴请。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鸡栖于厅
其制稍异于前
B.呱呱而泣
余扃牖而居
C.以手阖门
能以足音辨人
D.顷之,持一象笏至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8.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
B.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介词结构后置)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省略句)
D.且何谓阁子也(宾语前置)
9.将下面的长句改写为三个短句,保留全部信息,语言连贯。(可以适当添加、改动个别词语)
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总是想方设法地营造出一种使人如品佳茗,久久难忘的浓烈的“可喜”“可悲”的情感氛围。
10.下面是某同学在母校举办个人画展时致辞的片段,其中有两处必须删除,请找出;其中有三处表述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六年前,我成为美术学院众多莘莘学子中的一员;今天,作为画坛上的后起之秀,我能再次光临母校,举办个人画展,感到非常荣幸。正是母校严谨治学的精神才有了我今天的建树,有了母校的大力支持,我对此次画展成功举办充满了信心。画展结束后,所有作品将免费赠送给母校,以感谢母校对我的培养教育。
(1)两处必须删除的词语: 、 。
(2)三处不得体词语修改:
①把“ ”改为“ ”;
②把“ ”改为“ ”;
③把“ ”改为“ ”。
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所记无非家常琐事,但几百年来,一直感动着人们。这表明,文艺创作的成功与否,① ,而往往取决于作者体验的深浅与情感的真伪。记录一个时代,宏大叙事是必要的,但不是必然的。可以是大江东去,② ;可以是黄钟大吕,也可以是洞箫牧笛;可以是国色天香,也可以是小草闲花;可以是鲸鱼碧海,也可以是翡翠兰苕……不管选择怎样的题材,③ ,就有可能创造出感人肺腑的佳作。
项脊轩志
1.D 解析 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把握大意。然后根据语法关系、结构特点、关键词语、修辞手法和对语意的理解等进行灵活断句,可采用排除法。由“盖去县三十里”的语意“大概离县城三十里”可知,此处不宜断开,可以排除A、C两项。由“如积灰”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来看,这一比喻句是对“山颓然”的修饰,故不宜断开,可排除B项。
2.B 解析 B项,“嘉靖三十年”是帝王年号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大多用在春秋战国时代。
3.B 解析 B项,“同样悠然”理解有误,写泰山等是为了与马鞍山对比,“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表明“悠然”独在“兹山”,且“所以自忘”的悠然心态也是居此山之后才有的。
4.(1)在园子中建了一座亭子,用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作为亭子的名字。
(2)淀山公依仗杰出有为的才能,所做官职,多有显著的声名和功绩,因而不被嫉妒他的人容纳。
解析 (1)省略的“于”字要补出翻译;“靖节”,指陶渊明;“以为”,用……作为。
(2)“负”,依仗;“至”,到,引申为做官;“为”,表被动。
5.①淀山公在马鞍山南麓、娄水南岸定居;②用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命名自己的亭子。
解析 可结合文中“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等内容回答。
参考译文 我外祖父家世代居住在吴淞江南边的千墩浦边上。表兄周淀山由考中进士进入仕途,在外做官二十多年,罢官回来后在县城租房居住。嘉靖三十年,在马鞍山的南麓、娄水的南岸定居。
回忆起我小时候曾经住在外祖父家,大概离县城三十里,远远地望马鞍山坍塌如一堆堆积的土灰一样,云雾缭绕,似有似无。现在淀山公越来越喜欢这座山了,在山上建了高大的楼阁,弯曲的栏杆,台几、座席、门窗随处可见。又在房子的后面建了一座小花园,在园子中建了一座亭子,用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作为亭子的名字。陶渊明的诗不像晋代、宋代那些刻意修饰文字的人所作的一样。而恬淡自然的意蕴,常常体现在言外,不只是一时的适意。而看到天地间的万物,心中无阻塞之处,随遇而安,到了哪里不能悠然自得呢 我曾经认为悠然自得的人确实能够和天道成为一体。说陶渊明先生不知道天道,是不行的啊!
淀山公依仗杰出有为的才能,所做官职,多有显著的声名和功绩,因而不被嫉妒他的人容纳。然而到现在,朝廷谈论可以重用的人才,还一定推崇淀山公。大概淀山公没有被世人忘怀,然而他自己却忘怀到这种地步。
陶渊明先生已经远去了,我无从跟随他来向他请教。我将要跟随淀山公向他请教“悠然”的原因。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诗句,陶渊明没有能够说出其中“悠然”的含义,淀山公哪里能够说出它呢 淀山公游历天下,曾登上泰山,游览邹峄山,游历嵩山及少室山之间,涉游东海和南海,进入福建和浙江两地深险难行的地域,这马鞍山与泰山的一块大石头有什么不同呢 回想淀山公的悠然自得,只寄托在这座山中吧!庄子说:“自己的祖国和故乡,看到她心里就舒畅。即使丘陵、草木杂芜,掩蔽了十分之九,心里仍然舒畅。何况是亲身见闻到本来面目的呢 ”我获得陪同这座悠然亭的主人的荣耀,冒昧地写下了这篇文章。
6.D 解析 D项,宴:吃饭。
7.B 解析 A项,介词,在;介词,比。B项,连词,均表示修饰关系。C项,介词,用;介词,凭借。D项,音节助词,无意义;助词,的。
8.D 解析 D项,“且何谓阁子也”只是一个问句,不是宾语前置。
9.①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总是想方设法地营造出一种浓烈的情感氛围。②《项脊轩志》抒发了“可喜”“可悲”之情。③它使人如品佳茗,久久难忘。
解析 首先要提取句子主干,即“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营造出情感氛围”;其次要把句子中其他的修饰成分提取出来,单独成句;最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完成即可。
10.(1)众多 免费
(2)①后起之秀 新人(或晚辈) ②光临 回到 ③建树 进步
解析 第一问,文段中,“众多”与“莘莘”语义重复;“免费”与“赠送”语义重复。第二问,“后起之秀”指后出现的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而此处语境是某同学在母校举办个人画展时的致辞,应使用谦辞,故此处使用“新人”或“晚辈”会更好。“光临”改为“回到”,“光临”是敬辞,用于此处不恰当。“建树”改为“进步”,“建树”指建立的功绩,此处使用会有自夸之嫌。
11.①不在于题材(或“记录内容事件”)的大小 ②也可以是小桥流水(从婉约的角度,答“晓风残月”也可以) ③只要有真感受、真体悟
解析 第①处,由前文“所记无非家常琐事”“文艺创作的成功与否”以及后文“而往往取决于作者体验的深浅与情感的真伪”“不管选择怎样的题材”可以推知,该处可填写“不在于题材的大小”或“不在于记录内容事件的大小”。第②处,由前文“可以是大江东去”以及后文“可以是黄钟大吕,也可以是洞箫牧笛”等可以推知,该处所填写的内容在意境上应与“大江东去”相对,故可填“也可以是小桥流水”或“也可以是晓风残月”。第③处,依据后文“就有可能创造出感人肺腑的佳作”可以推知,该处可填写“只要……”,与后文形成“只要……就……”的句式,再结合前文“往往取决于作者体验的深浅与情感的真伪”可知,该处可填“只要有真感受、真体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