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
1、 教学内容
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
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
体现了方法的前后一致性,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2、 教学目标
1、 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2、 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3、 会在方格纸上划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4、 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
3、 教学重点
1、 辨认各种角
2、 会画平移后的图形。
4、 教学难点
画平移后的图形
5、 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四课时
(21)课题一:锐角和钝角
教学内容:教材第38页 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认识一个角是锐角和钝角,并回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
2、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使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交流。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 抽象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对一个角和直角进行比较大小,知道它是锐角或钝角
教学准备:
三角板 学具 各种大小的角 实物展台 电视机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一、复习 1、复习角的组成出示一个角2、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角 让学生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先说出那些图形是角,再说出不是角为什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你们愿意去游园吗 今天老师带你们到一个很好玩的地方去玩,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去玩吗?出示主题图:这是什么地方,他们在做什么 生:公园里有很多小朋友在玩. 师:公园里的娱乐器材真多!你们瞧,公园里都有什么?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你们估一估大约有多少个小朋友?(多媒体课件演示。) 生1:公园里有玩摩天轮、有风车。 生2:有的小朋友在玩转椅、有的小朋友在玩跷跷板。 生3:有的小朋友在打秋千、还有的小朋友在开小火车等。 生4:我认为大约有20个小朋友在公园里。 师:小朋友们可真聪明,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你们还能发现在每种娱乐器材中可以看到什么吗?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新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前面咱们认识了角,对角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继续认识角研究角(板书)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们的角,每个组都有十几个角,每个角的大小形状都不同,下面就请同学们四人一组给这些角分类?为什么这样分?那你还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分类问: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是什么角? 学生四人一组分类自主探究出用直角进行比较的方法。分完后展示自己的结果通过探究得出: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怎样验证这些角?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用三角板的直角来验证。师: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幅图上的角是什么角?它有什么特点 第二幅图上的角是什么角?它有什么特点 第三幅图上的角是什么角?有什么特点 生1:我们通过测量已经知道第一幅图上的角是直角。生2:瞧:第二幅图上的角比直角小是什么角呢?第三幅图上的角又比直角大是什么角呢?(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互相交流。)
三、巩固练习四:小结 1判断下列的角分别是什么角? 2、完成做一做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活动巩固对三种角的认识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今天学会了什么?怎样判断各种角? 判断下面的角并说一说为什么?用不同的方法做出不同的角,可以用纸折角,可以用两支铅笔搭出来,可以作出活动角。 师:小朋友们你们已经掌握了什么是钝角、什么是锐角,但是你们会画钝角吗?会画锐角吗? 师:画钝角的方法是什么?画锐角的方法是什么?(分组操作、探究方法。) 师:你们都画了什么角? 生:我们画的是钝角、还画了锐角。(用幻灯机展示学生画的各种角) 师:让学生边是什么角和画角的方法。(指每组代表到前面边演示边说明,集体探讨方法和订正。)
教后记: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了角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角的外延,完善学生对角的认识,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能够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生喜欢动手。教学中练习较少。
不足:1、学生的操作性活动相对少一些。可以利用学具袋里的活动角学具,折一个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同位俩互相比较一下,谁的角大,谁的角小 2、做 的练习少一些,书上的练习不多,可以补充一些题,如:判断角(直角)(钝角)(锐角)
3、在练习中发现,学生对钝角和锐角分辨不清,原因在于学生没有学过钝角的“钝”
字和锐角的“锐”字,因此还要请语文教师提前教好这两个字,以利于学生的学习。
(22)课题二:锐角和钝角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九1-4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锐角和钝角。
2、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学具袋 三角板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一、复习 提问: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在纸上画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一个直角 生: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画出角画完后同位两人分别用三角板检查。 我们前一节课学习了哪些角? 生:我们学习了直角、钝角和锐角。 师:什么样的角叫钝角?什么样的角叫锐角? 生: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师:怎样测量直角?怎样测量钝角?怎样测量锐角?:测量的方法是什么?(举列说明) 师:用什么测量直角、钝角和锐角。完成练习九中的第一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已经掌握了什么是钝角、什么是锐角,但是你们会画钝角吗?会画锐角吗? 师:画钝角的方法是什么?画锐角的方法是什么?(分组操作、探究方法。) 师:你们都画了什么角? 生:我们画的是钝角、还画了锐角。(用幻灯机展示学生画的各种角) 师:让学生边是什么角和画角的方法。(指每组代表到前面边演示边说明,集体探讨方法和订正。)
二、练习 第一题说一说有哪些角?说一说生活中还见过什么物体的表面有角,是什么角?连一连完成第二题第三题画角第4题用三角板拼角 背心上有锐角跳高架上有直角梯子上有直角和锐角剪刀有钝角如:课桌面上有直角;屋顶上有钝角;红领巾上有钝角和锐角…..学生利用不同工具画角。既可以用三角板现成的角来画,也可以用直尺画。划出后判断是什么角让学生用三角板拼角。让学生通过活动,初步体会几种角之间的关系。通过拼摆,看倒三角板上不同的角之间的关系。 完成练习九中的第二题。 师:用两个三角板拼一拼。 师:用两个三角板可以拼成什么角? 生:可以拼成一个钝角、两个直角、一个锐角。 师:那么你们能不能用两个三角板拼成四个直角?可以拼成什么图形?用三个三角板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可以拼成什么角? 生1:用两个三角板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生2:正方形有四个直角、四个锐角。长方形也有四个直角和四个锐角。 生3:用三个三角板可以拼成一个扇形。可以拼成六个直角、九个锐角。 师:指名到前面边讲解边演示。 师:小朋友们你们真聪明。你们还可以拼出其它的图形吗?希望你们课下多动脑筋、多动手拼一拼,下节课老师要检查看谁拼的最好。
生活中的数学 让学生说说图中物体上的角分别是什么角。然后举例说说生活中哪里还有锐角、直角、钝角。
(23)课题三:平移
教学内容:第41页平移-----练习十第1、2题
教学目标 :
1、 使学生初步认识平移现象,能找出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平移现象。
2、 使学生能初步认、画平移后的图形。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4、 对学生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教育思想。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
学生能认、画平移后的图形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箱子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同学们,这儿有个大纸箱,现在咱们要把它放到另一边,你们有什么方法?刚才,有的小朋友把他抬起来搬到另一边,有的用推的方法移到另一边 。那么,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像刚才箱子移动这样的现象?(出示图片:电梯上下运动,电梯门左右移开、推拉式玻璃窗。)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移动的?它们移动的时候,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师指出:这样的现象叫平移。出是课题 学生试着操作用不同的方法学生四人一组讨论。然后说一说生:物体沿一个直直的方向移动,移动时只有位置变了,其他什么都没变。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锐角和钝角,今天我们接着认识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观察图,说说屏幕中演示的是分别是什么?小组里讨论讨论他们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移动的时候,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解释课题:这些现象都是平移:并板书:平移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看屏幕:建筑工地上的升降机的移动是一种竖直方向上的平移,观光缆车和推拉窗的移动是水平方向上的平移现象。物体沿一个直直的方向移动,移动时只有位置变了,其他什么都没变。“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说得真棒,瞧,商场和高层公寓中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只要是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移动,就是平移。”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想)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真棒!!请坐。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你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做平移运动吗?(生说怎么做的)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我们一起到热闹的游乐场里看看去。出示课件:观察屏幕,小朋友在干什么?哪些现象是平移现象?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锐角和钝角,今天我们接着认识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观察图,说说屏幕中演示的是分别是什么?小组里讨论讨论他们是怎样运动的?解释课题:这些现象都是平移:并板书:平移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看屏幕:建筑工地上的升降机的移动是一种竖直方向上的平移,观光缆车和推拉窗的移动是水平方向上的平移现象。“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说得真棒,瞧,商场和高层公寓中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只要是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我们把像电缆车、窗户这样的运动称为平移,用符号 表示。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想)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真棒!!请坐。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你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做平移运动吗?(生说怎么做的)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我们一起到热闹的游乐场里看看去。出示课件:观察屏幕,小朋友在干什么?哪些现象是平移现象?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刚才我们观察了那么多平移现象小组说一说平移是怎么回事,他有什么特点?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有平移同学们说了那么多平移现象下面就来考考大家:请把小房子按要求进行平移 小组互说再指名说四人一组每组一个方格图,按要求把图中的小房子进行平移。做完后展示各组的图形。 练习:出示练习:哪些现象是平移?先说给同位听一听。作课本p43页3题 片4页4题如果要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请同学们一起快来移移看!”)作课本p43页1题。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你能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平移。
三、巩固提高四、学习总结 课本练习1、2题谁来说说今天的收获? 做在书上集体订正 五、课后实践: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平移现象把它画在纸上。
教后记:
这部分知识使新增内容,目的是使学生在具体事例中感知平移现象。教学中我觉得对以下几点体现较好:1、使学生感知平移,从搬纸箱入手。2、简单的图形平移,学生互相合作会的教不会的。互帮互助。3改变了教材的呈现形式,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学生有一直观印象。4、适时引起学生争论,课堂气氛较好。
不足:在感知平移的过程中,忽略了方向性——这一知识的指导,没有使学生感知到平移就是位置在变化,而他的方向不变。在培养学生观察图的能力不够,在处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不够仔细,有些粗糙,在备课时,还要再细致一些。
(24)课题四:旋转
教学内容:课本42页例2------做一做和练习时3-8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认识旋转现象,能找出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旋转。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和合作能力。
3、 对学生及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育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旋转现象。
教具学具准备:
学具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一、复习旧知 做风车 利用上学期学的知识做风车做完后小组合作想法让风车转起来
二、、探究新知 问:风车是怎样转的?生活中日还见过这样的现象吗?他们是怎样运动的?师小结:像这样的现象就看作是旋转现象。注意:物体旋转实施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 绕图钉作圆周运动如飞机的螺旋桨,转椅,汽车轮子……他们都是以一个点火一个周围中心进行圆周运动。 师:多媒体显示课本上的图:飞机、风车与电动转椅的运动。师:它们是怎样运动的?生1:飞机的螺旋桨是由轴带动旋转的。生2:风车的旋转也是由轴带动的。生3:电动转椅的旋转也是由轴带动的。师:它们的运动都一样吗?为什么?生:都一样,因为它们是轴带动着旋转。师:像风车、电动转椅和飞机转动的时候,位置没有移动,始终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向这样的运动称为旋转。师: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生:摩天论、时钟、风扇、等。(学生积极性高、都能积极发言)
三、巩固新知 第42页做一做2、练习十第3题体会旋转和平移的区别3、第4题渗透两次平移的思想4、第6~8题 让学生把课本129页的三色圆图剪下来贴在纸板上用线穿过做快速旋转。观察现象。小组和作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判断的理由。学生涂完后,让学生观察小鱼的共同特点,启发学生说出这些小鱼头尾方向相同。让学生利用学具,通过拼一拼、拉一拉、转一转,在游戏中体会,平移和旋转。 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知识?通过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谁能说一说什么叫旋转?举例说明。
(25)单元测试
PAGE
13五、万以内数的认识
1、 教学内容:
本单元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它不仅使大数的计算基础,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的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 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
3、 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书感。
三:教学重点
万以内数的读写
四:教学难点
1、 数数过程中,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的教学。
2、 体会多位数 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的教学。
3、 如何读写末尾中间有零的数。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8课时进行教学
(38)课题一:千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67页图,68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千”,知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三位数的数法,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关系”的理解。
2、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三位数的数法
教学难点:数数过程中,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的教学。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实物展台 电视机 电脑 学具计数卡 计数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一、探究新知 教学例1(1)多媒体显示一个小木块教师问:这是几个木块?板书“一”多媒体逐个出示小木块数到10时板书十问:十里面有几个一,多少个一是十?板书:十个一是十(2)出示由十个小木块排成的木条 ,问:这是几?能不能一十一十的数呢?板书:百问:一百里面有几个十?多少个十是一百?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百”“十”“一”的十进关系(3)同样方法教学千的认识让学生一百一百的数数到九百,问:再加上一百是多少是几个百?十个百是多少?板书千一千里有几个百?多少个百是一千?教学数数出示计数器让学生说出从右起每一位的数位名称在百位上拨一个珠问:这是几? 一个木块要求学生一个一个数十里面有十个一,十个一是十这是十随着木条的增加学生数到一百 一摆里有十个十,十个十是一百是十个百是一千10个一百是一千说出计数单位一百分小组活动一个学生拨珠其他三人数,遇到问题大家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用手中的小方块图例摆出十个一,明确十个一就是10;10有十个一组成。再一十一十的数,讨论出10个十就是100;100是由十个十组成的。那么,怎么数更大的数呢?引导学生思考,小组讨论进行操作,可以一百一百的数,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就是由十个100组成的。请小组汇报结果,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在黑板上演示,并板书: 10个一就是十;10有十个一组成。10个十就是100;100是由十个十组成的。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就是由十个100组成的。请学生一小组为单位根据刚才的操作,讨论关于数数,可以得出什么新的发现。讨论后全班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中得出,数数的时候一个一个的数,一个数位满十后,就像上一级的数位进一。
巩固练习 完成做一做练习 同位互相数一数
教后记:
(39)课题二:千以内数的读写
教学内容:教材第69页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的组成,理解百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的按照数位顺序读写三位数。
1、 让学生建立数位的概念,感受数的意义。
2、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悟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中间有0的数的读写
教学准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一、复习 1、数数活动,请数出下面个数后面的五个数498 217 8792、教师报数学生在计数器上拨 同位两人数学生根据教师的报数拨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1)出示计数器,拨出126提问:这是几位数?是有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你会写这个数吗?请你是这在数位表上写写看教师说明:三位数的写法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位数的写法相同,要从高位写起,哪位上是几就对着那位写几你会写这个数吗?(2)用计数器拨出304 这个数是几,式有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与上一个数有甚么不同 订正时问:这个零可不可以不写?想一想这个零怎样读?(3)在计数器拨出580重点说明一个数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2、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谁说说三位数怎样读?巩固练习第69页做一做 三位数,有1个百,2个十,6个一组成。学生试写,写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写的学生试写,写完后说一说怎样写这个数是三百零四,有三个十,四个一组成这个数中间有零学生试读,一人板书集体订正学生试着自己在数位表中写数,并且读出这个数同位两人互相读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任意拨出一个三位数,在实物投影上读给大家听,学生自己研究有关三位数的写法。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数的读法及写法。写作:126 304 580读作:一百二十六 三百零四 五百八十(2)数的组成;小朋友们,每个数各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做一做:读出下面各数,再说一说他们的组成。广场上有330只鸽子。 天空中有580个气球。写出下面各数。有八百六十八人跑马拉松。 这片树林有九百五十棵树。
教后记:
(40)课题三:比大小
教学内容:第70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十五5、6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更清楚的了解千以内数的顺序,并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2、 加深学生对相同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同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比较的方法
教学准备:
计数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一、复习 1、在括号里填上><或=61()5645()47100()982、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填空()()608()()499()() 学生 口答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教师报数 1001000谁大谁小为什么?练习:84和37221和28 99和100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2、出示计数器图210怎样比?练习:106和382798和539378和953数位相同的数,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 请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并写出这个数,同位两人拨不同的数。同位互相说一说。100是两位数,1000是三位数,两位数大于三位数,所以1000大于100。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生:不同数位的数,三位数大于两位数。学生先写出计数器上的数然后比较大小同桌互相讨论汇报讨论结果同位互相说比较的过程比较数位相同的数的大小,要看百位,哪个数的百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比较100和1000、210和120的大小。(1)学生小组研究比较两组数大小的方法。(2)学生小组汇报。(3)教师小结: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从高位比起,高位数大,这个数就大;高位相同,再比较低位,低位数大,这个数就大。
三、巩固练习 第70页做一做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练习十五5、6题 学生填在书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填在书上先填一填再说一说
教后记:
(41)课题四:万以内数的数法和读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73页例4第74页例5及练习十六第1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和“万”,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并掌握万以内数的顺序和万以内数的读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知道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探索的精神,学会总结、归纳的算理。
教学重点:
数的数法和读法
教学难点:
中间末尾有零的万以内数的读法
教具学具准备:
计数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三位数的读法,这里有五个数,谁会读?你能说一说这个数的组成吗?315 257 108 600940从右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第三位呢?同学们都能读出千以内的数,老师这里有一个四位数你会读吗?出示2080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万以内数的数法和读法。 读出书,并说出数的组成如:315读作三百一十五由3个百,1个十,5个一组成百位 、十位、个位 一、新课引入:出示73页的主题图及文字: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长4589米,铁路桥长6772米。师:这样的数该怎样读呢?
二、探究新知 2080这是一个四位数,从右起第四位是什么位?我们一起来研究。1、教学例4教师说要求让学生数数一千一千数,九个一千是多少再加上一千是多少?我们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一百一百的,一千一千的,一万一万的数,个、十、百、千、万是不同的计数单位,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相邻的两个计数但位之间是十进关系。在计数器上数数2、教学数的读法在计数器上拨出2356引导学生观察读出这个数3、读一读4305 3003 学生十个十个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数,10个一百是一千。9000是10000同位互相说一说学生读一读 1、课件出示:(例4)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2、例5:出示小正方体(2个一千、3个一百、5个十、6个一)(1)根据出示的小正方体试着在计数器上画一画。学生独立操作,演示。(2)小组一起研究一下这个数的读法和写法。写作:2356读作:两千三百五十六(3)数的组成:这个数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4)说一说你们已经认识几个数位了?
三、练习 第75页做一做练习十六第1题
教后记:
(42)课题五:万以内数的写法
教学内容:教材74~75页例5例6及做一做练习十六2、3、4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学会四位数的写法,培养学生的写数能力,并在写数中加深对计数单位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简单的归纳和推理。
3、 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中间有0的数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数位卡片 计数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一、复习 1、口答我们学过哪些计数单位?他们从左望右数是怎样排列的?2、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写出并读出 309 210 437 3010 学生先写出,再读出。
二、探究新知 1、教师读数二千三百五十六同学们计数器上的数你会写吗?2、四千三百零五这个数怎样写?3、三千零三这个数怎样写?写完后讨论数中间的零的写法4、说一说数的写法 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学生试写写完后说一说是怎样写的生:是几就在那个数位上写几学生边写边说4305写完后让一名学生说写的过程四人一组写出这个数中间那个数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零。四人一组讨论数的写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74页做一做注意让学生说出数的组成。2、完成练习十六的练习 先填在书上再说一说
教后记:
(43)课题六: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教材第76页例7及练习十六5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难点:
比较的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一、复习 在括号里 填符号61()56 45()47100()98
二、探究新知 出示1230和965谁大谁小? 练习37252184281小组讨论:怎样比较3864和3529呢? 同位互相说一说汇报结果:1230大965小因为1230是四位数,965是三位数。让学生比大小得出:不同数位的数,数为多的大。小组讨论得出:两个数位相同的数比大小,要从高位起,如果最高位上相同,就在比较第二位。 创设情境,电器商店的图片。贴出空调和电视机的图片和价格。 空调:1430元 电视机:980元 二、新授 我们今天要来看一看,比一比,哪件东西更贵呢? 小组内讨论结果,。全班交流,得出结论:四位数肯定比三位数大。出示另外两组数字:3864和3529,请学生根据学习过的内容,讨论,怎样比较这一组数字。全部交流讨论结果,并得出结论:比较数位各数相同的数字,从最高的数位开始比较,高的数位上数字大的数大。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六第5题
教后记:
(44) 课题七:近似数
教学内容:第77页例8及做一做练习十六6、7、8题
教学目标:
4、 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5、 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难点:
求近似数
教具学具准备:
图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一引入 每到星期一,我们学校都举行升旗仪式,你猜一猜咱们学校大约有多少学生? 学生猜测引出近似数
二、新知 育英小学有学生1506人,约是1500人这两个数都表示育英学校的学生数。他们一样吗?有什么不同?那个数容易记住?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碰到过的近似数。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指出:1500是1506的近似数1500学生举例 1、出示77页例8主题图:(1)育英小学有1506人。 (2)新长镇有9992人。2、请小朋友们估一估,看看育英小学核新长镇大约各有多少人?学生进行估计:育英小学约有1500人,新长镇约有10000人。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1506接近1500,9992接近10000。4、教师小结:1500是1506的近似数,10000是9992的近似数。5、小组讨论: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更容易记住?谈谈你的想法。6、联系生活实际举例:你还能举出近似数的例子吗?
巩固新知 练习十六第6题第8题 让学生找出近似数学生填空集体订正 练习:做一做1、陈东家到学校有603米,约是 米。2、每台洗衣机售价为1198元,约是 元。练习:做一做1、陈东家到学校有603米,约是 米。2、每台洗衣机售价为1198元,约是 元。
教后记:
(45)课题八: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第91页例9例10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 能灵活的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
2、 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育同学合作的意识。
3、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生活整百整千的数据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一、引入新课 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2、观察数据特点,复习数的组成 学生自由汇报课前收集的生活中的整百整千数说一说自己收集的数据有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组成
二、教学例9 1、生活中的整百整千的数,小强也收集了两个。出示例9请同学们帮着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钱?2、教学例10出示数据3、口算900+6001500-600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计算。介绍自己的方法要求学生出一个加法一个减法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口算回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得 创设情境:1、亲爱的小朋友们,现在农民都富了。这不,小明的爷爷从乡下来到城里,准备购买几样家用电器。2、投影出示:电器商店情境图。3、小明的爷爷准备购买一台电视机和一台电冰箱(电视机:1000元,电冰箱:2000元)。(二)探索:例9:1、帮爷爷算一算,他一共要花多少钱?学生独立思考、汇报思考结果:学生1:一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就是3000。学生2:1+2=3,1000+2000=3000……2、冰箱比电视贵多少元?学生1:2个千减1个千是1个千,就是1000。学生2:2-1=1,2000-1000=1000……例10:1、出示:80+50= 130-50=怎样想的: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13个十减5个十就是8个十。2、900+600= 1500-600=你是怎样想的?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
三、联系实际应用 让学生选择收集的数据互提问题进行计算挑战赛做一做1捉鼠比赛:练习十七第1题课下完成练习十七 四人一组
教后记:
(4 6)单元测试
(47)期中复习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教学内容:
学生日常生活中已经能够对质量的概念有感了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生活环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 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课时安排:
2课时
(48)课题一: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86~87页内容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 认识秤等工具了解称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4、 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具学具准备:
硬币 天平 健康秤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1、背一背我们来玩一个背一背的游戏,三人,一人背另两人,将背的感觉告诉大家。2掂一掂掂一掂铅笔盒和数学书,把你的感觉在小组里说一说。3、导入课题:看来物体也有轻重之分。那么你们用什么单位来表示物体的轻重呢?今天我们来认识克和千克。 这个重,那个轻。学生独自活动,互相交流汇报。生: 我觉得铅笔盒比书重。生:我觉得一样重。
二新授、 1、联系生活,找克和千克你们在哪儿见过克和千克?2、感知1克,5克,10克师:2分硬币大约是1克重,每人拿一个硬币,感觉一下在小组内说一说。掂五个硬币,然后10个硬币。3、估计其他克数估计一下如饼干,牛奶,干脆面。4、感知1千克掂一掂一袋盐的重量说感受你还发现了什么?5、认识秤要知道物体的重量就要用到秤。每组一个秤自己试秤准备的物品。 在小食品上,粮袋上。等等。开始活动,掂硬币,说感受。生1:一克很轻,根没有差不多。掂一掂说感受。饼干50克,牛奶250克,干脆面60克。生:很重比硬币重的多1千克=1000克秤出物品的重量 师: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 师小结: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2.认识秤。 师:要知道物品的轻重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用秤来称。 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 (多媒体课件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 师:你在哪见过这些秤? 我在超市卖食品的地方见过电子秤。 卖水果的地方有盘秤。 我见过夏天卖西瓜的用磅秤。师:同学们都没见过天平,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天平。 (介绍天平的组成、用法) 3.认识“克”师:每个同学拿一个2分的硬币掂一掂试一试,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 你能说出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 像这样大的一一块橡皮:师:为什么呢? 生4解释:因为有的玉米大,有的玉米小。 4.称物品的质量 师:同学们的桌面上有一些物品,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称一称,好不好? 听清要求:(1)先掂一掂,估计一下物品的质量,然后再用天平称出物品的质量。 (2)称好的物品的质量用近似数表示就可以。 师:刚才有的学生想知道我们的数学书有多重,用标尺上的刻度不够,我们还有个办法用法码来称。 说明:游标拨回刻度0,在右盘放入砝码,直至天平平衡。 将砝码和标尺上的质量加起来就是数学书的质量。 师(拿出一袋盐):谁来估量一下一袋盐的质量? 师:我们来一起看一看质量标注,一袋盐500克,那两袋呢? 生:1000克。(板书1000克) 5.认识"千克" 师:如果再重一点的物品用天平来称还合适吗?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家里常用的弹簧秤,谁知道弹簧称的用法? 我们分小组从你的材料袋里称出1千克的物品。 在1000克右边(板书:1千克) 师:我们称出了分别1千克的大米和石子,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都是1千克,但不一样多。 师:虽然体积不一样,但质量是相同的。 师:同组同学依次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 师:你能估计一下你的凳子、书包有多重吗? 称一称试一试吧! 小组活动并汇报。 6.认识1000克=1千克 师:1千克大米和刚才称的1000克的盐比较,请小朋友来猜一猜,谁重? (学生猜) 师:我们用弹簧秤来称一下这两袋盐的质量。 生:1千克大米和1000克盐同样重 师:也就是说 1000克=1千克(补充“=”注意读法) 也可以说1000个1克是1千克。 三、应用拓展 1.认识常用的台秤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天平和弹簧秤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台秤,你能读出台秤上的数据吗? 2.认识健康秤 师:谁能说出他们的体重? 3.连线 西瓜 100克 方便面 5千克 4.判断 (1)一个乒乓球约重3克。( ) (2)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 ) (3)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5、 四、全课小结(略)
三、巩固练习 完成做一做 小组内完成 增加:我们认识了克和千克可以帮爸爸妈一帮妈妈检查买的鸡蛋够不够妈做点什么?如:
教后记: 从“背人”的活动引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初步感知质量。由此可见越是身边的数学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调查收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包装袋上的质量,可以看出克和千克本身就是身边的问题,所以把问题还原到生活中去后,学生感到亲切。教学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体会,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整节课结构紧凑,各个环节衔接自然,先是初步感知,(从学生活动,到进一步的反馈调查情况)到认识称,(课件出示)然后认识克,(——估计——称一称)感知一克有多重,认识千克,(——估计——称一称)感知1千克有多重,再到克与千克的进率关系,
不足的是:在教学进率的时候,有些粗糙,不够细致,缺少有关的练习。导致学生掌握的不够扎实。只能在练习课的时候进行补充。
(49)课题二、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十八1~8题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和创新意识。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一、复习 汇报昨天回家完成的内容 生1:妈妈买了3千克苹果生2:妈妈买的淀粉重500克……
二、练习 练习十八1、2题练习读取秤上的数值第3题调查物品重量第4题巩固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第5题第6题先估测在实际测量第7题综合运用题第8题 同位先互相读一读,然后读给大家听将自己调查的结果汇报让学生根据物体自己选择合适的单位要求学生在括号里填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独立完成。学生分组活动先观察画面再说一说 3.连线 西瓜 100克 方便面 5千克 4.判断 (1)一个乒乓球约重3克。( ) (2)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 ) (3)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5千克( )500克600千克( )600克四、全课小结(略)
三、小知识 让学生读一读
教后记:
(50)补充练习
(51)练习
PAGE
12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教学内容:
用口诀求商是数学计算中的一块重要基石,它在整个计算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教材根绝认同的认知规律,将用乘法口诀求商分为两阶段学习。在第一阶段,学习2~6的乘法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掌握用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第二阶段学习7~9的乘法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掌握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计算的技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和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用除法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综合应用乘、除法计算的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 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法、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复杂的实际问题。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一是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二是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课时安排: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3课时
解决问题 4课时
整理复习 1课时
(26)课题一: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第48~49页例1的内容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用7、8、9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用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及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展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一、复习 复习7、8、9、的乘法口诀口算12÷2 18÷36÷2 16÷424÷6 10÷5出示卡片 让学生一起背出乘法口诀学生抢答
二、新授 出示主体图用实物投影器放大在屏幕上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活动先整体观察图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然后依次观察画面,仔细观察思考找出提供的信息根据已有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用口诀计算概括归纳出用7、8、9口诀求商的方法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准备着装扮教室的彩旗、五角星和彩球。有三方面的信息:1、第一小组作了56面旗,要挂8行;2、第二小组作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第三小组带来27个彩球,每9个摆一行。(1)平均每行挂几面?(2)平均每组分几颗?(3)可以摆几行?独立列式解答列出算式:49÷7=56÷8= 27÷9=49÷7想口诀七七四十九56÷8=想口诀七八五十六27÷9=想口诀三九二十七 课件出现画外音:“我们做了56面小旗,要挂成8行”“我们做了49颗星星,分给7个小组”“我们带来27个气球,每9个摆一行”教师: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请学生提问,课件中出现完整的问题,1、我们做了56面小旗,要挂成8行,每行几面?2、我们做了49颗星星,分给7个小组,每个小组几颗?3、我们带来27个气球,每9个摆一行,能摆几行?课件中没有的,教师板书教师:这些问题,你们能解决吗?请学生试着做一做,如果有困难可以提出。2、探索求商方法请学生将算式板演到黑板上,集体订正。56 ÷ 8 = 7(面) 49 ÷ 7 = 7(颗) 27 ÷ 9 =3(行)教师:这么难的除法算式你们都能出得数,真了不起!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算的?请学生选一道算式,先说给同位听听。请学生说,教师将学生的方法板书到黑板上。
三、练习 例一后面的做一做练习十一第1题小猴爬梯摘桃这样每人都完成了18题,同时在竞争中提高练习的兴趣和信心。 先让学生把得数填在书上然后比较每组中各题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同位两人进行比赛如:左边的同学完成左边9题右边同学完成右边9题,比一比谁做得快。然后交换,两次都对着获胜。
教后记:
(27)课题二: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练习十一1~6
教学目标:
1、 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一、复习 口算48÷6 63÷945÷5 27÷356÷8 54÷96×2 5×4出示口算卡片 学生抢答
二、、练习 1、第1题比赛练习第2题3、第3题4、第4题吹泡泡5、第5题用乘法口诀求商6、第6题综合练习 将全班分为两组进行比赛。同位两人比,谁做的快。让学生在竞争中完成让学生连线然后汇报结果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独立完成要比较大小,就要先求出结果 第1题:小猴摘桃子请学生看算式写得数,集体订正,看谁都能做对!第2题:帮小兔过河采蘑菇课件出示情景图,请观察图,说说题意请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说说哪只小兔走片荷叶,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在课件上连线。集体订正。第3题:小鸟回家先请学生说说题意,再连线,集体订正第4题:吹泡泡请学生口算
(28) 课题三: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十一7~12题
教学目标:
1、 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
3、 巩固学过的知识。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复习 出示口算卡片 学生口答
练习 1、练习十一第7题第9题第11题直接运用除法的含义来解决实际问题2、第8、10题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第8题是表格式,第10题是函数式3、第12题百以内的加减乘除练习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认真分析数量关系,根据已知信息提出问题让学生填出数练习时注意:让人人参与,培养学生有一定的速度观念。 第7题:课件出示情景图,画外音(1):二年级电脑小组共有24人,如果3人合用一台电脑,需要几台?学生讨论解题思路。请学生汇报。引导学生发现:把24个人,每3人一组,能分几组就需要几台电脑。请学生列式解答,集体订正。画外音(2):如果现在有6台电脑,该怎样安排?学生讨论解题思路。请学生汇报。引导学生发现:24个人平均分成6组,每组几人,就是几人合用一台电脑。请学生列式解答,集体订正。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11题:看图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请学生提问,大家解答。
(29)课题:用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第54~55页例2、例3,练习十二第1、2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 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小棒、三角形 实物投影仪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一复习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 第一行摆3根小棒,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6倍通过交流唤起学生对倍概念的回忆知道3的六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表示 学生动手摆,然后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同学们,今天咱们做一个拍手游戏,我先拍,要求是你拍的下数要是我拍的倍数,(教师拍2下,学生跟着拍)问:你拍的下数是我拍的几倍,你拍了多少下?
二、教学例2 1、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让学生观察摆的小棒,从左往右看:18和3比,18里面有几个3?18是3的几倍?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1)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提问:3根的6倍是多少?怎样列式计算?(2)自主探索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问:18根是3根的几倍怎样列式计算?3、做例2后面的做一做练习是组织学生按程序操作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完成下列练习12是3的几倍?12是4的几倍?三、教学例31、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出式例题图提问:根据这个场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3、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使学生明白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让每位学生独立解答列式计算。算式:3×6=18让学生独立计算列式解答。反馈时,请学生说明用除法计算的理由理解求18式3的几倍就是求18里面有几个3,所以用除法算。先摆好两行三角形再思考两行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学生的回答可能有: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唱歌的人数是观众的几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解决“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的问题请几位代表在本班汇报本组的分析过程和计算结果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路:求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就是35式7的几倍,也就是求35里面有几个7。引导学生观察图有序的输出跑步和练武术的人数然后独立解答 在第一行摆3个三角形请学生在第二行也摆三角形,要求摆出第一行的2倍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摆摆看说说摆了多少,是怎样想的。教师:怎样摆能更清楚地看出第二行是第一行的2倍?你是怎样看出6个是3个的2倍的?2、 请学生在第二行摆三角形,要求摆出第一行的4倍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摆摆看说说摆了多少,是怎样想的。教师:怎样摆能更清楚地看出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你是怎样看出12个是4倍的?把例3和做一做的题合并成一个课件情境图,使这两道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四、练习 做练习十二的1、2题
4、教后记:
本节课在学习了用7、8、9的口决求商之后的一个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课,课的一开始用拍手游戏进入复习,并以这个情境引入新授,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大的引起学生的兴趣,为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打下基础。课中让学生操作学具活动,发展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以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谁是谁的几倍,能较好的看出一个数里面包含着几个另一个数。分散了本课的难点。
把例题和做一做的题用课件串连起来,使这道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不足:(1)两个例题之间的过渡不太好,显得呆板,生硬,不自然。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研究。
(2)没有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还是体现了以教师为中心的陈旧思想。
(3)教材中提供的信息资源较好,但操作起来有些麻烦,花费时间较多,如何设计一个既节省时间又比较好用的操作活动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0)课题六: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十二3~8题
教学目标:
1、 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 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复习二、练习 动手摆一摆第一行摆18根小棒,第二行摆6根小棒第一行是第二行的几倍?练习十二第3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第4题第5题第6题第7题第8题 动手摆小棒再说算式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1)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信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是多少(2)让学生通过涂色,找出它们的数量关系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引导学生完成课下完成独立完成 出示情景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动物园的一角有什么。教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先在小组里提问,相互解答。教师请学生提出问题,全班解答。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的问题,集体订正。第2题:台灯的价钱是台历的几倍?请学生说说台灯和台历的价钱分别是多少,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3题:跳绳比赛先看情景图,说说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些什么?请学生在小组中提出问题,组内相互解答。把小组中提出的问题写出来,请几个小组在实物投影上展示问题。全班学生在以上问题中任意选2个解答,把算式板演在黑板上,集体订正。第4题:涂色展示学生的作品,请学生提问,大家口头列式解答。第6题:学生观察情景图,提出问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7题:二(1)班同学参加三项体育活动的人数统计。学生看统计图,得出数据,填统计表。请学生在小组中提出问题,组内相互解答。把小组中提出的问题写出来,请几个小组在实物投影上展示问题。全班学生在以上问题中任意选2个解答,把算式板演在黑板上,集体订正。第8题: 学生观察情景图,说说图中说了什么事。(小红今年6岁,妈妈今年36岁)请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第(2)去年妈妈的岁数是小红的几倍?请学生试着做一做如果有困难可以提出,请大家讨论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1)课题: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第59页例4及练习十三1、2题
教学目标:
1、 在学生会用分步列式计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进行解答,会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列综合算式计算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展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一、复习 1、有15只小兔,平均分成5组,每组多少只小兔?2、如果增加6只每组多少只? 让学生先说一说在列式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题让学生列式 学生观察图说一说第一幅图6条小船,每条船坐4人第二幅图,碰碰车每辆坐3人,我们这么多人,要坐几辆车?学生四人一组自主探索尝试解答并说一说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课件出示第一幅图(划船图)请学生说说图意,(同学们划里6条船,每条船上坐4个人。)教师:看这幅图你能知道什么?预计:能知道一共有多少同学?说说有多少同学?怎样计算?2、教师:同学们划完船又去做碰碰车课件出示第二幅图(坐碰碰车)看图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问题?(每辆车坐3人,这些人要做几辆车?)探索解决问题请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汇报,预计:(1)24 ÷ 3 = 8(辆) (2)6 × 4 = 24(人) 24÷3=8(辆) (3)6 × 4 ÷3 = 8(辆)教师:对第(1)中算法你有什么问题?(24是从哪儿来的?)请学生回答。大家评价第(1)种方法。请第(2)种解答方法的同学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大家评价第(2)种方法。小结:要知道需要几辆车,必须先算出一共有多少人
三、巩固练习 第1题第2题 让学生认真解读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指导学生解答组织学生交流
教后记:
32、课题: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十三3~8题
教学目标:
1、 学生会用分步列式计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进行解答,会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展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一、复习 1、有3组学生,每组2人,老师有18本本子,平均每人几个本子?2、左边有3棵树,右边有6棵树,每棵树上有7个果子。一共有多少个果子? 学生读题,列式计算。
二、练习 练习十三第3题第4题第5题第6、7、8题 乘除混合运算,学生直接填在书上提醒学生先算出每题的结果再比较用连线方式完成乘除混合运算两步计算让学生先读题在列式计算。 第7题:用上面的材料能摆几个 教师:摆下面的图案需要什么?同位讨论,请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不能只考虑圆形,还要考虑长方形的个数。
33课题: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第63页整理复习和练习十四
教学目标:
1、 通过整理使学生复习用乘法口诀求商和应用表内乘除的知识及倍的概念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问题以及乘除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 提高学生计算技能、技巧的形成和良好的数感的建立。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 展台 学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整理复习 用乘法口诀求商。2、整理复习第2题 让学生用学具卡片规律排列以小组为单位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读题意在让学生自主探索方法合作完成 同学们,我们学乘法时,把乘法算式做成了乘法表,(教师出示乘法表)看着乘法表,所有的乘法算式都清清楚楚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而且算式排列也很有规律。现在,我们学了除法,你能不能仿照乘法表也把除法算式整理一下,做成一个除法表呢?以小组为单位,小朋友合作,共同整理一个除法表,看看哪个组整理的最清楚,最完整。小组活动。小组汇报。除法表在实物投影仪上出示。评一评哪个小组做的最好。说一说,除法表中除法算式有什么规律?
练习 练习十四第1题第2题第4题 第5题第7题第8题第9题作业:练习十四3、6题 然学生用卡片排一排学生比赛填在书上集体订正通过游戏复习表内除法和倍的概念同位两人一组进行对口令游戏联系生活解答题目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解答通过游戏复习倍的概念 整理和复习第2题看图说图意:二(一)班上体育课,每6人组成一个小组,玩跳绳,可以分成6个小组。如果每9人组成一个小组,玩丢手绢,可以分成几个小组呢?做在练习本上,再小声跟自己的小伙伴说一说想法。指名回答并说出自己的想法。(要求玩丢手绢可以分成几个小组,必须先求二(一)班一共有多少个人?)6×6=36(人) 6×6÷9=4(个)36÷9=4(个)练习十四第3题看图说题意:动物园里有8只黑鸽子,24只白鸽子。(1)白鸽子的只数是黑鸽子的几倍?做在练习本上,再小声跟自己的小伙伴说一说想法。指名回答并说出自己的想法。(要求白鸽子的只数是黑鸽子的几倍,就是求24里有几个8,用除法计算)(2)每个窝里住4只,一共需要多少个窝?做在练习本上,再小声跟自己的小伙伴说一说想法。指名回答并说出自己的想法。(要求一共需要多少个窝,必须先求一共有多少只鸽子)24+8=32(只) (24+8)÷4=8(个)32÷4=8(个)(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以组为单位,提出问题并解答。小组汇报。(略)
(34)单元测试
(35)月考复习
(36)月考
附试卷一、填空。(30分)
1.看图填空:
○○○ ○○○ ○○○ ○○○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表示——个——相加,积是———o
2.2个5相加,算式是———×———,因数是———,另一个因数是———,积
是———。
3.根据口诀“三五十五”写出2个乘法算式:———、———。
4.6×3=18读作———,表示——个——相加,口诀是———。
5.5个6是30,用——是因数,——是因数,30是——,算式是———o
6.5乘2是———,再加上34得———o
7.把口诀填完整。
一四——— 二四——— 五五———
三六——— 五六——— 三三———
六六——— 四五———
1.7个4相加,积是———。乘法算式是———×———= ———,还表示———的———倍是———。
2.27÷3=9读作———。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还表示———里面有———个———。也就是27是———的———倍。
3.看图填空。
第一行摆○○○
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
第一行有———个○,因为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就是说第二行○的个数是 ———个———,所以第二行有○———个。
4.括号里中最大能填几。
4× ( )<30 7× ( )<48
( )×9<30 ( )×9<60
5.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8÷ ( ) =2 6+ ( ) =52 28÷ ( ) =7
3× ( ) =27 4× ( ) =32 ( ) ÷9=3
1.12÷4=3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o
2.15÷3=5,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表示把———平 均分成———份,每份是———。还表示———里面有———个———o
3。用“三六十八”这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两个除法算式。
4.看图写算式:
☆☆☆☆☆ 加法算式:———
☆☆☆☆☆ 乘法算式:———— ————
☆☆☆☆☆ 除法算式:—————— ____________
二、在○里填上“>”、“<”、“=。(14分)
20÷4○5 8÷2○5 10○3×3 15÷5○12÷3
16—4○16÷4 10÷2○15÷3 12○5×3
三、选择题。(12分)
1.校园里有2行树,每行8棵,校园里一共有几棵树
正确答案是( )
A.8+2 B.8÷2 C.8×2
2.小方买了18支彩笔,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支
正确答案是(
A.18÷6 B.6×3 C.18÷3
3.一根跳绳长3米,学校买来12米塑料绳,可以剪成几根跳绳
正确答案是(
A.3×4 B.12÷3 C.12÷4
4.15里面有( )个5 正确答案是(
A.5×3 B。15÷3 C.15÷5
1.先圈一圈,再在口里填上数。
△△ △△ △△ △△ △△
10÷口=口
表示口个△,每口个一份,分成了口份
2.写出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各称。
①20 ÷ 4 = 口 30 ÷ 6 = 口
( ) ( ) ( ) ( ) ( ) ( )
3.12÷6=2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还表示12里面有 ——个———.
4.计算“5×3=15”、“15÷3=5”、“3×5=15”、“15÷5=3”时,都需要用到同一句口诀:———。
二、在O里面填上“>”、“<”、“=”。(12分)
5÷5○0 25○5×5 36÷6○6×6
24÷4○30÷5 15÷5○15÷3 4÷4○16
12÷6○2×2 3×4○25-6 3○2×2
25÷5○2+3 4×6○5×5 12÷4○15÷5
1.1米=———厘米 20厘米—6厘米=———厘米
40米十32米=———米———米十45米=100米
2.6×5表示———个———相加,得———,口诀是———o
3.15÷5=3表示把———平均分成了———份,每份是———。或者表示有
———个,每———个一份,分成了————份,口诀是———。
4.30里面有———个6,列式是———。
5.用“四六二十四”写出两个乘法算式,两个除法算式:
6.指出下图中,———是线段,
四、判断。(对的在括号里面“√”,错的画“×”)(5分)
1.一支铅笔长12米。 ( )
2.2个6相加和6个2相加,得数相等,列式也一样。 ( )
3.把20分成5份,每份是4。 ( )
4.求24里面有几个6,列式是24十6=4。 ( )
五、在O里填上“>”、“<”或“=Il。(6分)
83厘米○38厘米 6十6○6×6
3十2○3×2 4十4○4×2
l米○100厘米 5○5÷l
六、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5分)
30÷5=18÷ ( ) 6÷ ( ) =9÷3 40一 ( ) =5×4÷ ( ) =24÷6 ( ) 十2=20÷4
七、列式计算。(20分)
1.30与28的和是多少
PAGE
222003~2004学年度第二学期
二年级数学备课
济南市南上山街小学
仝义凤
2003~2004学年度第二学期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一 学情分析
二年级五班共48人,通过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基本适应了学校生活,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能熟练掌握乘法口决表,学生的口算速度全部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团结协作、主动探索的精神也得到培养,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的数学学习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几个学生由于年龄小或家庭方面的原因,计算、数学应用等方面与其他学生还有一些差距,本学期要加强对他们的指导,培养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与其他同学的差距缩小。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的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幻,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1) 数与计算教学内容:
1、除法:
(1)以往安排在六年制义务教材第三册里,现在是乘法口诀学完后,在学习。
(2)仍分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两段编排分散难点,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
2、万以内数的认识:
(1)仍分两段: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但更强调培养数感。
(2)不同的是:提前教学“整百、整千数的口算加减法”(义教在“万以内的加减法(一)中”)。
3、万内的加法和减法:
(1)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
(2)增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和估算。
(1) 量的计量
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
(1) 空间与图形
图形与变换(包括:平移和旋转、锐角和钝角)
(1) 统计(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简单的的复式统计表)
仍然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1) 数学广角(排列组合、推理)
(1)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继续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
(1) 解决问题:
结合所学的知识,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单独安排一个单元。
2、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
(1) 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有多重”,属第一个层次,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一方面巩固数学知识,这些活动有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做的,由此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合格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 认识计数单位“百”“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 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千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 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的用乘法口诀求商。
4、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 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
6、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 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 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教学难点:用数学解决问题
五、活动安排:
二月:加强口算,迎接口算比赛
三月:优生辅导,参加奥数比赛
四月:迎接期中考试
五月:优生辅导,参加奥数比赛
六月:迎接期末考试
六 改进教学措施
1、 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学习数学。
2、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
3、 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 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七 教学进度
周 次 日 期 内 容
一 2.2-2.6 解决问题(4)
二 2.9-2.13 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
三 2.16-2.20 除法(3)
四 2.23-2.27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
五 3.1-3.5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整理和复习(1)
六 3.8-3.12 图形与变换(4)
七 3.15-3.19 实践活动:剪一剪(1)表内除法(二)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
八 3.22-3.26 解决问题(4)
九 3.29-4.2 整理和复习(2)
十 4.5-4.9 万以内数的认识(4)
十一 4.12-4.16 万以内数的认识(4)
十二 4.19-4.23 克和千克(2)
十三 4.26-4.30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4)
十四 5.3-5.7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3)
十五 5.10-5.14 实践活动:有多重(1)统计(3)
十六 5.17-5.21 找规律(4)
十七 5.24-5.28 总复习(4 )
十八 5.31-6.4 自己根据情况复习
十九 6.7-6.11 自己根据情况复习
二十 6.14-6.18 自己根据情况复习
二十一 6.21-6.25 期末考试
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
1、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 教学目标
1、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景,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重点:
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4、 教学难点
小括号的运用
5、 课时安排
4课时
(1)课题一:用加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一)
教学内容:第2~3页主题图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 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景,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渗透事物是互相联系的观点,通过主题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展示台 图片 录音机 电视机 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情境导入二、探究新知三、巩固新知1、出示丢沙包图: 2、练习一第1题四、小结: 师:寒假已经结束了,假期里你们都去哪儿玩了?师:把你去的地方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师:有的同学去了动物园,去过游乐场,想去游乐场吗?在游乐场都玩过什么?有一群小朋友也到游乐场去玩了,咱们去看一看(出示第2~3页主题图)仔细观察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出示第4页图录音:原来有22人看戏,有6人去丢沙包了,又来了13人看戏. 师:谁会列式?师:还能提什么问题 师小结:以前学的是一步计算,现在学的是两步计算。原来有5个小朋友丢沙包,又来了6个小朋友,又来了4个小朋友。有多少个小朋友丢沙包?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北京、上海、海南……)小组内说一说想(有过山车,激流勇进,跳跳床……)(看木偶戏)让学生说一说发生了什么事生1:原来有22人看戏,走了6人.现在多少人看戏?列式:22-6=16(人)生2:原来有22人看戏,走了6人,又来了13人看戏。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让学生自己列式。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列,互相质疑提问展示自己的列式并说一说是怎样列的让学生想一想今天学的解决问题与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同位互相说一说让学生列式解答,看谁能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做完后同位互相说一说是怎样做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先互相说题意,然后独立列式计算 一、谈话引入:放寒假了,小朋友们一定去过好多好玩地方?你们一定玩的很开心吧,你们都去过那些地方?玩过什么?能给大家说说吗?1、提出问题出示主题图课件:这是一幅图,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图上画的什么?生:这是画的游乐园,小朋友有的在看木偶戏,有的丢沙包,有的在玩翘翘板。你能看这幅图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教学例1教师:喜欢看木偶戏的人最多,我们就先来计算一下现在看木偶戏的有少人?出示例1图,说说图意。同学们想出这么多办法,你们看一下你最喜欢那种方法。第(3)种方法你们最喜欢,为什么?表扬爱动脑筋的同学。这种方法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教师:小括号是做什么用的?为什么要用小括号?补充练习:29-(6+7)= 35+(16-9)=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22+13-6=29(人)
22-6+13=29(人)
教后记:
(2)课题:用加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二)
教学内容:第5页例2 练习一2~5题
教学目标:
1、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景,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小括号的使用及作用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展台 例题课件图片 电视机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一、复习引入 1、口算8-3 6×49+6 54+1611-2 8×92、观察下面算式,先说出运算顺序,再口算出结果24+8-6 47+9×7 抢答同位说出运算顺序,然后口算
探究新知教师小结: 出示第5页例2(展台出示买面包图)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你能提个数学问题吗?怎样列式呢?看哪一组能列出不同的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每种列法的依据,重点介绍第3种,问你用的这个符号叫什么?它有什么作用?这是我们今天认识的一个新的运算符号小括号,它可以改变运算顺序,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用到它。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介绍小括号的读法。 同位两人说图意,然后回答图意是:面包师傅作了54个面包,一些小朋友买了22个,另一些小朋友买了8个。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四人一组列式解答。汇报讨论结果生1:54-22-8=24(个)生2:54-8-29=24(个)生3:54-(22+8)=24(个)这叫小括号,它可以改变运算顺序。 老师这里还有题看能不能难住你,小朋友们玩的肚子饿了,他们要去面包房买面包,你能帮他们算算要卖多少面包吗?出示例2课件图,说说这幅图意。(面包房师傅一共做了54个面包,小朋友买了22个,又有小朋友买了8个面包,还剩多少个?)可以怎样解决?着重练习带小括号的习题。如:90-(25+25)89-(15+36)26+(36+12)
三巩固新知 1、出示练习一第2题要求:先同位说题意,然后列式2、第3题3、第4题 提倡学生列不同算法学生独立完成独立完成后小组内订正评价
四、总结 今天你学了什么内容?
教后记:
(3)课题: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第8页例3 及第4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景,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2、 使学生学会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3、 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乘法和加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展台 例题图片 电视机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复习引入口算:35+20-918-10+223×9-88×7+7 出示口算卡片 抢答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3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这幅图说的是什么事?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可以怎样算.进行评价: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不同的算法,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在计算中你喜欢用哪一种就用那一种 观察图片同位互相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分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生1:4×3=12 (人) 12+9=19(人)生2:4×3+7=19(人)生3:6×2+7=19(人)列出算式后说一说每一步列式的根据 1、导入:我们知道了看木偶戏的有多少人。还知道小朋友们买了多少个面包。那边还有跷跷板,那里有什么数学问题呢?咱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例3图,说说图意(每个跷跷板有4个小朋友,一共有3个跷跷板,又来7个小朋友,现在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呢?)问:可以怎样解决?
三、巩固新知 出示第9页做一做图引导学生观察 观察图然后提出数学问题,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 仔细观察,说说图上都有什么?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会解答吗?小朋友独立解决,展示(1)左边有3只小蜜蜂,右边有4只小蜜蜂,草丛中还有4只小蜜蜂,一共有多少只小蜜蜂啊?3+4+4=11(只)4╳2+3=11(只)……(2)大树上有10只小鸟,飞走了4只,又飞来了3只,现在大树上有多少只小鸟?10-4+3=9(只)10+3-4=9(只)……
四、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知识?
板书: 解决问题
4×3=12(人) 4×3+7=19(人)
12+7=19(人) 2×6+7=19(人)
教后记:
(4)课题: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二
【教学目标】:
1、结合跷跷板情境图,使学生学会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运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运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复习 家里有3串香蕉,每串4个,妈妈又买来18个,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家里有3串香蕉,每串4个,吃了6个,还剩多少个 独立列式解答,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异同?
二、练习 1、练习二第2题。订正:说说怎样算的?2、练习二第3题。订正:说说怎样算的?3、练习一第4题。订正:说说你是怎样算的?4、练习一第5题。 说题意,独立列式解答。说题意,独立列式解答。说明题意,独立填表。先独立思考,然后汇报是怎样想的? 第1题:出示图,小熊它很爱劳动,到了秋天它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地里收玉米。(小熊一家去掰玉米,小熊哥哥和爸爸、妈妈都掰了9个玉米,小熊掰了6个,那小熊一家一共掰了多少个玉米?)9×3+6=独立解决,集体订正。第2题:出示图,观察这幅图你有什么想法,你能给同学们说一说吗?(小兔子一家种了5行萝卜,每行9个,准备送给邻居兔奶奶15个萝卜。还剩多少个萝卜?)这道题可以用乘减的方法来计算。9×5-15=独立解决,集体订正。第3题:出示图,观察这幅图你能告诉大家你的想法吗?(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玩。儿童票每张:5元,成人票每张:8元。他们一家用20元钱买票够吗?)提示:应该先算出什么?独立解决,指名说自己的算法。
(5)单元测试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教学内容:
本单元包括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 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的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 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13课时
(6)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一)
教学内容 :第12—14页例1例2做一做 练习二1、2题
教学目标:
1、 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景,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 使学生初步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3、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平均分
教学难点:平均分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展台 电视机 学具袋 每组一个礼品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些礼物,拿出来看一看。这些卡片我想送给同学们你们分一分吧。 动手把礼品袋中的卡片拿出来
二、探究新知三、巩固新知 小组内分一分把你们分的给大家看看 说一说你分到了几张卡片 让几组学生说从它们分到的你发现了什么?一样多我们说是同样多让小组说一说 像这样把礼物分的同样多在数学上叫平均分。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平均分的例子。让学生举例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下面我们就来分一分。老师带来了15块糖,平均分成5份。每分几块。分一分,,小组讨论分一下,比一比看那组分的方法多通过小组合作我们得出了两种方法,你们喜欢哪一种。现在你们不只知道了平均分,还会动手分,下面就请动手分一分.先数出10根小棒请把小棒平均分成5份。数出18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 四人一组分卡片分完后,展示自己小组分的情况生1:我分到了4张生2:我也是4张都是4张它们分到的一样多小组内说一说全班都分到的同样多举例说明让学生动手分分完后展示自己的结果生1:一块一块的分,分5份直到分完为止。生2:3块3块的分想口诀分。学生听教师说自己动手分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小组内说一说。1、完成第13页做一做先分一分在填在书上。2、完成第14页做一做先圈一圈在填空 要把东西平均分到每个同学手里,应该怎样分?请学生试着分一分,要求要分得大家都满意。学生先在小组中分,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分的结果。多请几个小组,说说自己分的结果,预计都是每人分得3块糖,教师:这样分大家都满意吗?为什么?教师揭示课题:象这样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的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
四、小结五、作业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内容? 独立完成练习三1、2题。 (二)找一找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教后记:
(7)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二)
教学内容:第15页例3及做一做 练习三的3、4、5、6题。
教学目标:
1、 学生初步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 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学生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展台 电视机 学具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一 、复习旧知 教师说学生动手分一分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根把24个三角平均分成8份,每份几个 先动手摆一摆摆完后跟同位说一说
二、学习新知 出示第15页例3同学们,有一些同学去公园玩,公园里他们玩得很开心,他们一起来到租船,他们想划船,租船处写着每船限乘4人。同学们帮他们想一想他们24人要租几条船?注意提醒学生:突出4个4个的分,每4个分一份,直到分完为止。小结:刚才分小棒的方法是已知每份的个数,求能分成几份。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并动手摆一摆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生:拿出24根小棒代表24个人,每四根放在一起,代表4人租一条船,看看有几个四,那就需要租几条船。24个人每4个人一条船,要租6条船。 教师:昨天我们帮助二年级一班同学分了春游需要的物品,今天,他们兴高采烈的出发了!他们来到了大明湖划船。你们说他们最先遇到的问题应该是什么?出示主题图(租船)请学生仔细观察图,先同位相互说说图意,再请学生说给大家听。(使学生明确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每条船限乘4人,有24人乘船,要租几条船?)2、合作探索: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解决问题,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分一分,摆一摆。请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预计:(1) 4个4个地分,分了6组,正好分完;(2) 想乘法口诀,四几二十四;请学生自己用这两种方法分一分,想一想,说说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巩固新知 1、做一做12根筷子,每位一双筷子,6人够吗?练习三第3题第4题第5题 第6题 学生动手摆小棒,然后说一说。先在书上圈一圈,在完成填空。学生填在书上,提醒学生注意小兔抱的那些。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先用学具摆一摆再填在书上
教后记:
(8)课题:除法(一)
教学内容:第18页例4及做一做 练习四1-3题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的了解除法的含义。
2、 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3、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除法所表示的含义、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 实物展台 电视机 学生准备学具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一、复习引入1、8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2、把18个小正方体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 教师说题目,并提出要求 学生动手摆,同位间说一说摆的过程 请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平均分,先给同位说说,再说给大家听听。要求说说把几个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
二、探究新知 出示12个桃子和3个盘子的学具图。提问:把12个桃子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几个?指出:把12个桃子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求一盘是多少,就用到一种新的运算-除法来计算板书课题:除法介绍除法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叫除号表示除法运算的符号是“÷”。(板书:÷)“÷”叫除号。写的时候,先画一横线,再在横线上下各点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要对齐。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把12个苹果平均分在4个盘里,每放盘几个?”这道题的除法算式怎样列呢?除法算式中每一部分表示什么? 谁会读这个除法算式? 1、让学生拿出学具中的桃子和盘子,同收分一分。2、分小组交流分的方法。请一名学生口述分的过程试写除号 写在练习本上,同位互相评价(学生独立试写)12÷4=3(个)12表示一共有12个苹果,4表示平均分成4份,3表示每份3个。(12除以4等于3)再指名让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一)情境引入出示主题图,请学生说说图意,提出问题: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了,每盘放几个?请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把平均分的结果写在黑板上“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了,每盘放3个”(二)合作探索1、提出问题:教师:生活中有许多平均分的事情,我们可以把它们用个算式记录下来,请你发明一种方法来记录“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了,每盘放3个”2、学生合作探索:请学生在小组里合作讨论小组汇报,请学生将自己创造的算式写在黑板上,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预计有的学生从课外知识中初步了解一点有关除法的知识,能想到列除法算式,请他重点讲一讲,算式中各部分表示什么,算式的意义等等。3、教师小结:教师:象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了,每盘放3个,我们就可以用这样的算式表示,“12”表示有12个竹笋,“4”表示平均分成4份,“3”表示每盘3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叫做除号。这样的方法叫做除法。
三、巩固新知四、小结 完成第18页做一做2.练习四第1题 。3、练习四第2题4、练习四第3题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看图填空,订正。先同位互相读,再指名读除法算式指名说明题意,独立列式。订正: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看图写除法算式,订正。 请学生同位相互说说除法算式各部分的意义,读读除法算式,在指名说说。三、做一做18块饼干,(1)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 )块(2)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 )块(3)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 )块请学生先用学具分一分,再写出除法算式说说除法算式的意义。
教后记:
(9)除法(二)
教学内容】:第19页例5,练习四第4—6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除法含义。
2、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进一步理解除法含义、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
学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一、复习 1、根据题意写除法算式(1)把15个梨平均分成5份,每份几个?(2)把24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 学生独立列式,订正
二、新授教学例5 把12个苹果,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3)教师小结:把12个苹果每4个放一盘,能放3盘。怎样列式?谁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小结分别指出复习题中每道题的被除数、除数和商。 (1)学生动手分苹果。学生汇报,说说是怎样分的?12÷3=412是被除数,3是除数,4是商.学生同位互相说一说 教学例5(1)把12个苹果,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 (1)学生动手分苹果。(2)学生汇报,说说是怎样分的? (3)教师小结:把12个苹果每4个放一盘,能放3盘。怎样列式?谁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小结分别指出复习题中每道题的被除数、除数和商。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练习四第4、5题。3、练习四第6题 1题,先摆一摆,再写算式,订正。2题,先读除法算式,再说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先让学生说说题意,再写出算式。集体订正。圈一圈,填一填。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教后记:
(10) 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四第7—10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除法含义。
2、熟练地读写除法算式,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熟练地读写除法算式,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学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一、复习 1、根据题意先动手分一分,再写除法算式(1)把18个梨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2)把14根小棒每7根分一份,可以分几份? 学生独立分,再列式,订正 一、复习1、根据题意先动手分一分,再写除法算式(1)把18个梨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2)把14根小棒每7根分一份,可以分几份?学生独立分,再列式,订正。二、练习1、练习四第7题 根据题意写除法算式,订正。2、练习四第8题 看图独立写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订正。3、练习四第9题 填空,订正。4、练习四第10题 独立做,订正。三、思考题先让学生试做,订正: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练习 1、练习四第7题2、练习四第8题3、练习四第9题4、练习四第10题 根据题意写除法算式,订正。看图独立写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订正填空,订正。独立做,订正。
三、思考题 先让学生试做,订正: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1)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
【教学内容】:第23页例1、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领会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理解和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用2~6的乘法口诀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除法计算(被除数不超过12)。
2、通过自行探究用口诀求商的思路,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以及灵活的思维品质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应用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 实物展台 电视机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一、复习 1、二( )得八 二( )一十 ( )六十二 三( )得九 ( )三得六 三( )十二2、乘法口算练习。教师随机出题 学生抢答学生口答
二、新课教学例l。 出示主题图,(2)比较两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 3)小结:在求商的时候借助乘法口诀要快一些。 4)把12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 让学生说说图意,独立列式计算。汇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①用减法每次减去3个,要减4次,所以12÷3=4; ②想口诀三四十二,所以12÷3=4。学生汇报。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汇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6)引导学生小结:今天我们是用什么方法算除法?(用乘法口诀)
三、练习四、游戏:送信 1、练习五的第1题。2、练习五的第2题。 学生独立做。订正: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独立做。订正: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教后记:
(1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
【教学内容】:第24页例、做一做,练习五第4—6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领会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会根据图或口诀写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比较熟练地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 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除法计算(被除数不超过36)。
3、 培养学生运用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应用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会根据一句口诀写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一、复习 1、口算 4×3 12÷2 5×2 6×1 12÷3 10÷5 8÷4 4×5 9÷3 8÷2 6÷3 4÷12、说说是怎样算的?把口诀填完整( )四得八 ( )六二十四 五( )三十( )五十五 五五( ) ( )六十八 四( )二十 六( )三十六 四四(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2出示例2图②板书:4×6=( ) 24÷6=( ) 24÷4=( )2、比较三道算式,说明乘法与除法的关系。说说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小结:3、做一做 口算同位间互相评价①让学生根据图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② 4×6=( ) 24÷6=( ) 24÷4=( )③小组讨论:积和商各是多少?怎样想出来的?④学生汇报。板书。4×6=24表示每行种4棵树,6行一共24棵。 24÷6=4表示24棵树平均分成6行,每行有4棵。26÷4=6表示有24棵树,每4棵一行,可以分成6行,所以一句乘法口诀可以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第1题,学生独立做,说说两道题有什么联系。第2题,学生独立做,说说三道题有什么联系。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五第4题2、练习五6题。 先让学生说图意,再列式,集体订正。学生独立做,订正: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四、游戏:摘果子 每个果子上写上除法算式,算对的摘下来。组成除法算式。例如:1、2、4组成12÷4
板书: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2:4×5=24 四六二十四
24÷6=4 (四)六二十四
24÷4=6 四(六)二十四
教后记:
(13)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四第7—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巩固与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口算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一、复习 1、口算 12÷2 5×2 6×1 12÷3 10÷58÷4 4×5 9÷3 4÷1 24÷6 16÷4 25÷5 20÷5 18÷3 30÷6
二、练习 练习五第8题。练习五第9题。练习五第10题。练习五第11题。练习五第12题。 先让学生看图,独立做,订正:说说怎么想的。独立填表,订正:说说怎么算的。找朋友:把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算式作上相同的记号。订正。独立做,订正。学生说图意,独立做。订正: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题:送信概括图意,请学生用卡片摆一摆4题:图上小朋友在干什么?概括图意,并列出乘、除法算式5题:出示图情景图,请学生说图意准算对了,就可以把玩具摘下来6题:填空学生独立完成7题:一句口诀,说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问:哪几句口诀只能说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8题:跳绳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 )×( )=( ) ( )÷( )=( ) ( )÷( )=( )10题:找朋友
三、游戏 同位互相看口诀卡片,抢说乘除法算式。
(14)解决问题(一)
【教学内容】:第29页例3、练习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 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会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会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一、复习 ○○○ ○○○ ○○○ ○○○根据图写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 订正: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新授 1、教学例3 出示主题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如果又来了3人,每组平均应有几人?小结:象这样把15人平均分成3组,求每组是多少人,或把15人每5人分一组,求分成几组,都是用除法计算。 学生说图意。①15人做游戏,分成3组,平均每组几人? ②有15人做游戏,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学生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独立列式。订正: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创设情境:下课了,课间你们喜欢做什么,让学生说一说.(出示情景图)咱们来看看这些同学在做什么 仔细观察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你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学生汇报,老师板书15÷3=5(人) 15÷5=3(组)你为什么用15÷3,15÷5小结:象这样把15人平均分成3组,求每组是多少人,或把15人每5人分一组,求分成几组,都是用除法计算。同学们看看他们做游戏,也想来参加,又来了3个人,每组平均应有几人,你会解决吗?列式计算说算式的意思。
三、巩固练习四、小结 1、第29页做一做 你还能提出什么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该怎样解答?2、练习六第1题3、练习六第2题4、练习六第3题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观察图,说说图意,独立解答,订正时说说是怎样想的。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指名说题意,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指名说题意,独立解答,集体订正先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再解答。订正。 练习六第一题:劳动课,上课铃声响了,同学们都快速的回到教室,坐好。这一节是劳动课,他们在做什么呢?他们做了一些风车,你能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列式解答师:今天我们用学过的除法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下面我们就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出示小刺猬图,小刺猬找到了12个果子,它要运回自己洞中,如果小刺猬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你能说说吗?同学们举出了许多例子,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问题都难不倒我们。
教后记:
上完这节课,我感觉新授部分比较好,由于使用了课件,学生的兴趣比较 高,教学语言简炼,师生互动性较强烈,在解决问题中数量关系、结构的分析不太到位,不足的地方:1、观察图意不够,让学生充分观察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根据图意,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或是“你是怎么想的?”
1、 教学节奏较快,没有关注到中下的孩子,导致有些孩子没有消化了,学生说的较少。说思路较少。
2、 作为用数学的教学,在理解题意方面,做 的不够好,当学生提出问题 后,让学生来谈,你是怎样解决的?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多说,多谈。从这里可以看出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显得薄弱一些。
3、 在采取开放性的题目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想法,关注学生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用教师的智慧去启迪学生的智慧,去影响学生。
(15)解决问题(二)
【教学内容】:31页例4、练习七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综合运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综合运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一、创设情境二、练习: 1、出示各种商品及价格,师生扮演角色,购买物品提出数学问题。 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要买5辆,应付多少钱?2、小结:要求5辆小汽车的价钱,应该先知道1辆汽车的价钱,所以应该用两步来解决。1、31页做一做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怎么解决?2、练习七第1、2题 小组讨论怎样解决,并列式解答? 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指名说题意,独立列式计算,订正:说说怎么想的?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指名说题意,独立列式计算,订正:说说怎么想的? 出示例4儿童商店情景图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指名)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小明说:“我想买5辆小汽车。”小红问:“你应付多少钱?”要求应付多少钱怎样来计算?小组讨论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列式计算:12÷3 =4(元) 4×5 =20(元)做一做:请学生说图意每6盆花可以摆一个图案,用这些花可以摆多少个图案?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
三、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记:
(16)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七第3—6题
【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运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比较熟练地运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一、复习二、练习 1、口算 12÷2 5×2 6×1 12÷3 10÷5 8÷4 4×5 9÷3 4÷1 24÷6 16÷4 25÷5 20÷5 18÷3 30÷62、出示图,提出问题并口头列式。1、练习七第3题。2、练习七第4题。3、练习七第5题。 先说题意,学生独立做。订正: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先说题意,学生独立做。订正: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先独立做,订正。再提出除法计算的问题,并解答。 出示(4)题情景图 小白兔请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并列式计算出示(5)题请学生说出各种物品的价钱,并说出图意、列式解答请你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3、(6)题:登山(计时计算)4、(7)题:跳伞 看题、说题意在()里填上“+、-、×、÷”学生独立完成5、(9)题:出示情景图 我们班有30人,6人一个小组,可以分成几个小组?列式解答。6、(10)题:出示小猴图 指名说图意 小猴的只数是兔子的3倍,每2只小猴一组,可以分成几组?问:怎样计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小结:略。
三、游戏:登山
(17)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七第7—10题
【教学目标】:
1、熟练地运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熟练地运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一、复习 1、口算 12÷2 5×2 6×1 12÷3 10÷58÷4 4×5 9÷3 4÷1 24÷6 16÷4 25÷5 20÷5 18÷3 30÷62、出示图,提出问题并口头列式。
二、练习 1、练习七第7题。2、练习七第8题。 3、练习七第9题。4、练习七第10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空,订正。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订正:说说是怎样想的。先说题意,学生独立做。订正: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先说题意,学生独立做。订正: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出示(4)题情景图 小白兔请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并列式计算出示(5)题请学生说出各种物品的价钱,并说出图意、列式解答请你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3、(6)题:登山(计时计算)4、(7)题:跳伞 看题、说题意在()里填上“+、-、×、÷”学生独立完成5、(9)题:出示情景图 我们班有30人,6人一个小组,可以分成几个小组?列式解答。6、(10)题:出示小猴图 指名说图意 小猴的只数是兔子的3倍,每2只小猴一组,可以分成几组?问:怎样计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小结:略。
(18)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35页1、2、3题,练习八第1—5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认识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比较全面地掌握所学的内容。
2、 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理解,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熟练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一、复习 口算 12÷2 5×2 6×1 12÷3 10÷5 8÷4 4×5 9÷3 4÷1 24÷6 10÷2 4×2 6×5 18÷3 15÷5
二、复习除法的意义 35页第1题,出示南瓜图,2、练习八,第2题, 让学生先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然后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说说在什么情况下要用除法计算。
三、复习除法计算四、复习解决问题 2、练习八第1题1、35页第3题有3种水果,每种8筐,运走4筐。还剩多少筐?2、练习八第3题3、练习八第4题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答? 订正。 1、先让学生说说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再做35页第2题。订正时,对有错误的学生,让他们说说是怎样想的。看谁算得都对,限时2分。订正。对于除法说说是怎样算的。先看图,说说图里画的是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讨论。汇报。让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学生独立做,订正: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答? 订正。
(19)单元测试
(20)月考复习附复习题
1. 商店里有7包毛巾,每包6条。卖出20条,还剩多少条?
2.(1)同学们要种14棵松树,6棵柳树。已经种好了3棵,还要种多少棵?
(2)同学们要种4行树,每行5棵。已经种好了3棵,还要种多少棵?
3.学校有6盒圆珠笔,每盒8支。发给老师们40支,还剩多少支?
4.4个同学要画16幅画,已经画好5幅,还要画多少幅?
5、同学们去参观,二年级去了8组,每组7人,三年级去了60人。二年级比三年级少去多少人?
6.把算式与相应的问题连起来,并解答。
商店原来有一些皮箱,卖出24个,还剩8个,又运来32个。____?
(1)原来有多少个?
(2)现在有多少个?
(3)卖出的是剩下的几倍?
7、思考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飞走7只,树上现在有多少只?
(1)补充一个条件,用一步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飞走7只,树上现在有多少只?
(2)补充两个条件,用两步计算。第九单元找规律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 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难找的规律,有新意的排列规律
课时安排
4课时
(64)课题一:找规律
教学目标:第115页找规律
教学目标:
1、 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认识一些较复杂的排列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物体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展台,各种图形的教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一、谈话交流,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装扮我们的生活。 小明家搬新家了,买了四种图案的墙砖,出示课件:小明设计了一组有创意又有规律的墙面,大家看,你能找到什么规律吗?(小组讨论)
二、动手操作发现规律 现在老师带你们去串门去小东家玩一玩来到小东家门口时,发现他们家的防道门上有小东特意为我们设计的密码。 在黑板上贴出三组密码。你知道密码到底是什么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生:正确的是正方形、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生:1竖着看每行中缺什么图形就输入什么图形。生2:斜着看。斜着的图形都一样。让学生用卡片摆一摆 教师小结:练习:书上例12、根据这一组有规律的图案,你能给他设计一组地面吗?学生动手操作展示汇报。着重讲解书上的第二种规律。做 一做
三加强练习,发展规律 实物展台出示教师说让学生摆卡片2、出时第115页墙面图和地面图 学生动手摆,并找出规律说一说找一找你能发现的规律 增加:让学生创造规律。小组活动,互相欣赏作品。
教后记:
本节课的教学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所设计的多种情景多种活动紧紧围绕规律展开,力求使学生都能无拘无束的得到不同的提高和发展。这方面体现不够。
(65)课题二:找规律
教学内容:第116页例1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 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 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 通过教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使学生认识图形的排列规律。
2、 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具学具准备:
图片 图形 展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复习 找出下面的规律绿 红 黄 蓝红 黄 蓝 绿黄 蓝 绿 红蓝 绿 红 黄 让学生找出规律说一说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出示例1图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他们是怎样排列的?有什么规律?你能接着排吗?完成做一做 学生四人一组先找一找规律在动手排一排汇报讨论结果同位两人先说一说在做
发现思维创造规律 我们已经学会了找规律,大家想不想来创造一些规律?请大家摆一摆看谁摆的最有创造力。 学生活动小组内欣赏作品 课后拓展作业:自己设计一样东西,图案要有规律排列。画在纸上
教后记:
(66)课题三:找规律
教学内容:第116页 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无论是图形还是数的排列,不再研究形状和位置的变化,而是数量的变化,图形的变化也要通过计算相临两项数量的差来找出规律。
2、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 渗透等差数列思想。
教学重难点:
等差数列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展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一、复习 找出规律然后说一说 先找出规律在接着画
出示例2图形让学生找出规律出示数字:1 2 4 7 11 这是什么规律?接着填什么 四人一组找出规律生:第一个是一个方框,第二组是两个方框多了一个,第三组是四个方块,多了两个,第四组是七个方块,多了三个,第五组是11个方块,多了可4个,那么第六组应比第五组该是16块。学生根据图形试填 小结:通过两数之间数量的变化,来找到数的排列规律。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印象。
巩固练习 做一做
(67)课题四: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三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 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练习 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第6题第7题第8题思考题: 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完成启发学生根据学过的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来思考等差数列,渗透数轴知识同4独立完成后说说规律启发学生根据数为知识思考第(1)题是著名的裴波拿契数列,从第3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和。学生四人一组思考
(68)练习,做练习卷
(69)单元测试第七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加减法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 够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难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课时安排:
6课时
(52)课题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教材92~93页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本口算方法,能灵活应用基本方法正确进行口算。
2、 使学生领悟利用旧知探索新知的一般方法。
3、 通过叙述口算过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展台 口算卡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复习引入 1、口算(出适口算卡片)23+6 31+987-5 64-842-8 19+456-7 38+52、在等号左边填空使得数小于10065+()=()97-()=() 学生口算口答
二、探究新知 出示:23+31不列竖式口算怎样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尝试练习32+3953+36 32+4637+54 16+65出示68-5432-14 四人一组讨论展示讨论结果:(1)在脑中想竖式 (2)想: 20+30=50 1+3=4 50+4=543、23+30=5353+1=54 试着口算同位互相说一说过程 四人一组研讨口算方法汇报结果:68-54=68-50-4=1460-54= 66+8=14…32-14=31-10-4=1830-14=1616+2=18 … 出示情境图:二年级同学去春游,一船最多载68人,二(1)班和二(2)班能坐下吧让学生观察图,说说图意,你怎样解决他?学生:23+31师:二(3)班和二(4)班合乘能坐下吗?仿做 练习
三巩固练习 完成做一做
教后记:
(53)课题二: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十九
教学目标:
1、 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本口算方法,能灵活应用基本方法正确进行口算。
2、 使学生领悟利用旧知探索新知的一般方法。
3、 通过叙述口算过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实物展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一、复习 出示:54+36 74-16 口算出结果说过程
二、练习 练习十九第1题第3题第5题第6题第7题第8题 教师可以先说明题意,在让学生计算。实际应用的问题,让学生计算买两件商品要用的钱数。通过学具抽拉练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让两个学生一组采用活泼的小动物接力赛的形式,学生分两组进行接力赛。通过一个易拉罐的情景练习结合实际,让学生用两位数加减两位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出示情境图:二年级同学去春游,一船最多载68人,二(1)班和二(2)班上来后,还能上几人? 让学生观察图,说说图意,你怎样解决他?学生:68-23-31师:二(3)班上一些人后还剩几人?
作业 第2、4题
(54)课题三: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学内容:第96页97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 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列竖式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展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复习 口算:54+28 74-36 76+2364+25 48-39笔算 57+36 57-36 先口算在列竖式
新知 出示图:学生有的在捡矿泉水瓶,有的在记录从500各送一次够吗?例4的教学第二周比第一周多多少 引导学生列式180+340分小组讨论列竖式交流让学生常使用不同的方法算列出算式然后列竖式解答 师:先说说图意小结:列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生)数位对齐从个位加减,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巩固练习 做一做 第1题让学生直接计算在书上第2题允许学生自主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教后记:
(55)课题四:估算
教学内容:第98页例5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 够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 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 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估算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展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复习引入 求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998 467 397109 208201 312 803 学生互相说一说 师: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不用求出准确的结果,只求出近似数来就可以。
探究新知 出示图片通过小精灵提出问题:第三、四周大约收集了多少个?提醒学生:要进行估算两种结果都合理还可以提什么问题? 让学生探究解答大部分学生算出确切答案估算:如果把192看作200,把219看成200,估算结果是师400个;如果把192看作190,把219看作220,估算结果是410。提出后自己解决 今天我们就学习估算。
巩固练习 做一做
教后记:
(56)课题五:估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
教学目标:
1、 巩固整十整百数列竖式计算,及估算。
2、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几十几百加减法 练习二十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第6题第7题第8题第10题第12题 提醒学生对位、进位让学生解决问题用开火车的形式练习借小名一年间眼镜度数的变化先让学生估算出鱼身上算式的得数在连线让学生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互相说说练习时让学生自己找条件学生独立完成联系实际估算
(57) 课题六: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第102~103整理复习及练习二十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整理复习 带领学生将本单元内容进行系统整理 师:先让学生看书,自己 进行归纳,整理。各小组汇报。师:这个单元你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练习 整理复习第1题复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第1题第2题第3题 口算做完后让学生自己是怎样算得用不同方法计算让学生说自己是怎样算得口算两人一组练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学生互相出题让学生估算学生通过比较了解上海广播电视塔和中央广播电视塔的高度。
(58)练习
(60)单元测试第八单元 统计
教学内容:
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认识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问题作出合理预测。: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 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个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 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
课时安排:
2课时
(60)课题一:统计
教学内容:第106~107页 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 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 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入学体重表 健康秤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导入 刚上学是你们进行了查体,量了体重,现在你们长高了,也变重了,今天老师就再给你们测一测体重 学生准备
新授 教师读出一年级时的学生体重量体重如何在一个统计表中表示呢?你还能发现什么? 给学生范围让学生统计每个学生量出体重自己记住。然后根据情况统计出数字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复式统计表并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问题四人一组填在书上 请先在小组里统计出,组内每个同学的体重然后每组汇报。统计出二年级五班同学的体重统计表师:如何把两年的统计表在同一个统计表
巩固练习 完成做一做
教后记:
(61)课题二:统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9页例2及练习二十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和表现数据。
2、 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个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3、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一格代表5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和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创设情境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每天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这方便,而且道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请同学们看,这是一条道路上过往车辆的录像片。请同学们帮助记录一下四种车辆的数量。
探究新知 组织记录(1)给学生发记录单(2)学生记录(3)在放录像(4)再放录像2、制作统计图最多画几个格?应该怎么办?师生共同完成统计图三、巩固练习 学生观看录像,进行记录,四人商量记录的方法学生在记录车速快学生记录困难商量记录方法每人记一种(5)整理数据填统计表(1)、学生分组讨论用一个方格代表5让学生尝试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然后回答问题。讨论: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种车?为什么?1、独立完成第111页的做一做2、完成练习二十二1~4 我们可以把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统计表(板书:统计表),我们还可以把收集的数据用图来表示,这就是统计图(板书:统计图),想知道是怎样用图来表示的吗?出示课件:统计图表
(1)读统计图
(投影展示),这两幅图就在你们的数学书的87页,你能看出这些统计图表告诉你些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独立看2分钟后,任选一幅图在四人小组说一说)。
全班汇报(引导学生说出统计所起的作用)
(2)读统计表
收集班上某个同学们1—7岁身高增长情况(课件出示:某学生一岁到七岁照片及身高情况)
看统计表同学们边看边思考下面四个问题。
最后拓展到学生自己收集自己的年龄与身高(体重)之间的关系或根据收集材料解决一些问题。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教后记:
统计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统计思想是数学的一个重要思想。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愉快的学习。学生学习主动,探究的欲望高,兴趣浓。
(62)练习
(63)单元测试第十单元 :总复习
一,复习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复习重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复习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课时安排:
4课时
(70)课题:复习表内除法:
教学内容:119页1――2题和练习二十四1――2题。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除法的意义和计算,使学生清楚什么样的实际问题要用除法解决。
教学过程:
一, 复习除法的意义:
1、
平均分成2份,每份( )个。
2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3、(1)21÷3=7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2)32÷4=8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4、 把30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个?
30÷□=□
5、(1)15÷3=5 表示把( )个东西,每( )个一份,分成了( )份.
(2)28÷4=7 表示把( )个东西,每( )个一份,分成了( )份.
6、(1)把20平均分成4份,每份5.□÷□=□
(2)把15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
7、(1)18÷2=9表示把( )个东西,每( )个一份,分成了( 份.
(2)8÷4=2 表示把( )个东西,每( )个一份,分成了( )份.
8. (1)8÷4=2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2)18÷3=6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9、把12个图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12÷□=□
10. 写出除法算式.
(1)10里面有( )个2.□÷□=□
(2)24里面有( )个4.□○□=□
二、先填后画
1、12÷4=(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2、10÷5=( )表示10里面有( )个5
三、解决问题
1、饲养小组买来4笼兔子,每个笼子3只。
(1)平均放在2个笼子里,每个笼子放几只?
(2)平均放在6个笼子里,每个笼子放几只?
2.有4个草莓,苹果的个数是草莓的3倍。每2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3,3棵树上挂6个气球,5棵树上挂几个?
4,2个笼子住4只兔子。10只小兔要住几个这样的笼子?
5, 店里有6盒羽毛球,每盒8个,平均分给8个同学,每人分得几个?
6, 两个盘子能放6个苹果,5个盘子里能放多少个苹果
7, 动
8, 动物园里有3个笼子,每个笼子里关着4只小猴,如果把这些小猴关在两个笼子里 ,每个笼子关几只?
(71)课题: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内容:119页3――8题和练习二十四3――8题。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对数的全面认识,使学生。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1、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它是( )位数。
2、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的和是( )。
3、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三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一位是( )位。
4、有四个千,七个百,三个一组成的数是( ),读作( )。
5,一个数的最高位是百位,这个数是( )位数。
6,4856的最高位是( )位,5在( )位上,4表示( )个( ),8表示( )6表示( )。
7,从2998起一个一个的数数到3001,这些数分别是( )( )( )( )。
8,一千里面有( )个百。4个百6个十组成的数是( )。
9,读万以内的数时,( )只读一个零;( )都不读。
二,复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1,用竖式计算:
256+349= 347-118= 346+555=
821-792= 350+630= 470-180=
740+539= 245+364= 854+98=
152-99= 798+272=
2,估算:
482+316 502+298 793-481
586-325 308+494 318+212
279+102 454+347 99+204
364+205
3,口算:
56+28= 26+69= 47-39= 52-46= 76+20=
70-36= 36÷6= 27-7= 5×6+54 63÷7+11
72÷9÷4 3×6÷2 20÷5×7 18÷6-6
(72)课题:复习克和千克,图形与交换
教学内容:121页9――12题和练习二十四9――10题。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用数学表达生活中的现象和习惯。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克和千克:
二,复习图形与交换:
找规律:
找一找、画一画:
(73)课题:复习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22页13――14题和练习二十四11――16题。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
教学过程:
一, 综合复习解决问题:
1、 树上有45只鸟,飞走了25只,又飞来14只,树上现在有多少只鸟?
2、水果店有38箱苹果,17箱梨。卖出23箱水果,还剩多少箱水果?
3、二年级一班同学栽了4行树,每行8棵,还剩15棵没栽,二年级一班同学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4、小强有8套邮票,每套6张,送给同学8张,还剩多少张?
5、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桃树共45棵,桃树有3行,每行8棵。苹果树有多少棵?
6、三年级二班有65人,其中女生37人,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
7被减数是430,减数是350,差是多少?
8、15与4的积,再加上24,和是多少?
9、一年级三班有6个小组,每组6人,去郊游时安排4辆车,每辆车平均做几人?
10、56是7的多少倍?
11、妈妈买了5盒铅笔。每盒8支,小明用了3盒,还剩多少支?
12、动物园里有8只黑鸽子,24只白鸽子。每个窝住4只,一共需要几个窝?
13、一本故事书,晓红平均每天看3页,8天看完,如果每天看6页,几天可以看完?
14、亮亮、明明、丽丽和兰兰,每人捐9元钱资助贫困学生。如果把这些钱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得多少钱?
15、小明拿一些钱去买东西,他先用其中的一半买了玩具,又到书店用3元钱买了书,最后还剩3元钱。小明原来有多少钱?
(74)课题:综合练习:
综合练习(一)
班级: 姓名:
1、 填空:
1、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它是( )位数。
2、比锐角大的角有( )角和( )角,比直角小的角是( )角。
3、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的和是( )。
4、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三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一位是( )位。
5、有四个千,七个百,三个一组成的数是( ),读作( )。
6、把12块饼干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 )块。
7、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 )。
8、同学们植树,植了6行,每行4棵,共植( )棵。如果每行3棵,植( )行。
9、5个4相加是( ),再加上2,算式是( )。
10、6和( )相乘的积与3和( )相乘的积相等。
11、三角板有( )个顶点,有( )条边,有( )个角。
12、
把( )个三角形,平均分成了( )份,每份是( ),算式是( )。
13、
把( )圆每( )个一份,可以分成( )份,算式是( )。
14、一个数的最高位是百位,这个数是( )位数。
15、4856的最高位是( )位,5在( )位上,4表示( )个( ),8表示( )
6表示( )。
16、从2998起一个一个的数数到3001,这些数分别是( )( )( )( )。
17、一千里面有( )个百。4个百6个十组成的数是( )。
18、读万以内的数时,( )只读一个零;( )都不读。
19、用5、0、3、4组成的一个最大的四位数( ),最小的四位数( )。
20、一个数的千位是6,十位是3,其他各个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
2、 判断:
1、钝角一定比直角大。( )
2、爸爸的年龄是32,晓红的年龄是8岁。爸爸的年龄是晓红的4倍。( )
3、9056写作九百五十六。( )
4、有一个千,六个十,七个一组成的数是8067。( )
5、重物从高空落下是平移。( )
6、走动的秒针是旋转,不是平移。( )
7、从9600起一百一百得数,数到第四个数是一万。( )
8、我们翻动书本是平移。( )
3、 按要求排列下面各数
1、5460 6954 4056 6450 5604
( )>( )>( )>( )>( )
2、8920 9082 7999 8905 7998
( )>( )>( )>( )>( )
3、45+9 80÷3 24+7 42-6 8×5
( )>( )>( )>( )>( )>
4、 填表
班级 卫生得分 纪律得分 总分
二 、一 是二四卫生得分的4倍 7
二、二 3 8
二、三 是二二卫生得分的3倍 1
二、四 3 是本班卫生得分的2倍
二、五 5 和二三纪律得分同样多
(73)课题:综合练习(二)
解决问题:
1, 树上有45只鸟,飞走了25只,又飞来14只,树上现在有多少只鸟?
2、水果店有38箱苹果,17箱梨。卖出23箱水果,还剩多少箱水果?
3、二年级一班同学栽了4行树,每行8棵,还剩15棵没栽,二年级一班同学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4、小强有8套邮票,每套6张,送给同学8张,还剩多少张?
5、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桃树共45棵,桃树有3行,每行8棵。苹果树有多少棵?
6、三年级二班有65人,其中女生37人,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
7被减数是430,减数是350,差是多少?
8、15与4的积,再加上24,和是多少?
9、一年级三班有6个小组,每组6人,去郊游时安排4辆车,每辆车平均做几人?
10、妈妈买了5盒铅笔。每盒8支,小明用了3盒,还剩多少支?
11、动物园里有8只黑鸽子,24只白鸽子。每个窝住4只,一共需要几个窝?
12、一本故事书,晓红平均每天看3页,8天看完,如果每天看6页,几天可以看完?
13、亮亮、明明、丽丽和兰兰,每人捐9元钱资助贫困学生。如果把这些钱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得多少钱?
14、小明拿一些钱去买东西,他先用其中的一半买了玩具,又到书店用3元钱买了书,最后还剩3元钱。小明原来有多少钱?
(75)课题:综合练习(三)
小小超市:
中性笔 钢笔 削笔器 笔筒 铅笔盒
2元 6元 24元 18元
1个铅笔盒的价钱是中性笔的4倍,铅笔盒多少元?
削笔器的价钱是钢笔的几倍?
笔筒的价钱是中性笔的几倍?
小明想买2枝钢笔,他带了15元钱够吗?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自行车 彩电 电冰箱
800元 1600元 4000元
电视比自行车贵多少元?
自行车比冰箱便宜多少元?
妈妈有500元,想买一台彩电和一台冰箱,够吗?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红 小花 小芳 小刚
280个 320个 340个 260个
小红和小花共写多少个字?
小芳和小刚共写多少个字?
小刚比小红少写多少个字?
加数 26 34 50 64 36
加数 37 54 63 35 27
和 78 65 90 84 54 64
被减数 64 85 32 67 72
减数 34 66 41 36 56
差 21 27 17 28 19 18
商品名称 原价 现价 便宜约
电视机 917 798
手机 896 694
空调 908 597
洗衣机 815 613
找规律填一填:
560 540 520 ( )( )460
5 50 500 ( )
4800 4900 5000 ( )( )
(75)从本周开始进入复习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