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 日本与东南亚教案
课型:复习课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地图归纳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
2、能够全面的评价日本的自然环境。
3、 能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有利和不利条件。
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认识东南亚地理位置并了解其重要性(主要组成)。
6、描述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分布地区。
7、列举东南亚的主要农作物种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8、中南半岛地形地势特征及城市分布。
9、日本及东南亚主要旅游资源。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平原狭小,海岸线曲折多港湾的地形特点。
2、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
认识东南亚地理位置并了解其重要性。
描述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结合图片,分析中南半岛地形与地势特征。
教学方法
读图导学法、讨论探究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因地制宜的人地关系思想,学习从国家利益角度认识世界地缘关系。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课前布置复习题纲,按要求完成并检查。
二、展示课题
三、展示教学任务和目标
四、疏理知识网络
授课过程
我们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主要从两个大方面研究,一是自然环境,二是人文环境。
一、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和地震的国家,日本为什么会这样 请同学们分析。
岛国:
领土组成:
首都及地形特点:
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应用地震采取的措施:
工业发展的利与不利因素:
工业区的分布及成因:
播放PPT,引导出日本文化的特色,并且受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小结日本所学知识,并讨论完成快问快答(出示PPT)
二、东南亚这一地区的自然及人文地理知识疏理。
(1) 东南亚的位置及组成。
(2) 通过图片来认识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使学生塑造出从局布观世界的眼界。
(3) 认识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4) 出示地区气候分布图,让学生指出气候的分布位置。
(5) 东南亚地区主要农作物及其成因。(人文与自然因素)
(6) 中南半岛地形与分析地势。加深学生读图能力。
(7) 河流对一个地区的重要性及中南半岛城市与人口分布。
(8) 东南亚主要位于热带,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广泛。
(9) 结合日本与东南亚地理位置与国情,写出主要旅游资源。
三、小结,再次疏理东南亚地理知识。并完在东南亚快问快答。
四、总结本节所学,并完成课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