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太空一日 习题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3 太空一日 习题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7 21:0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23 太空一日
自主学习
作者作品
走近作者
杨利伟,1965年生于辽宁省绥中县,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文体知识
自传是传记的一种,主要叙述自己的生平事迹,以回忆为主,中间可以夹杂自己的一些想法,可以抒发某种情绪。一般用第一人称,也有用第三人称的。
字音字形
炽热( chì ) 俯瞰( kàn )
红晕( yùn ) 模拟( mó )
稠密( chóu ) 舷窗( xián )
无虞( yú ) 五脏六腑( fǔ )
千钧重负( jūn ) 屏息凝神( bǐng )
词语释义
1. 本末倒置 :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
2.耐人寻味: 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3.惊心动魄: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4. 屏息凝神 :暂时抑止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
课内精读
1.(考点:人称的作用)本文采用第一人称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好在哪里?
①真实可感,使文章具有非常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②用第一人称叙述,层次清晰,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通读全文,填写下表。
意外 心理或举动
共振叠加,五脏六腑要碎了 以为要牺牲了,顽强忍受
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倒着飞很难受,容易诱发空间运动病 靠意志克服,最终得以适应
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很紧张,边听边看,冷静观察
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 紧张、担心,通过观察判断应该没事
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很大,折磨人 让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感到紧张,重视这段过程
3.(考点:记叙顺序及其作用)文章第12自然段从叙述顺序上看属于哪种顺序?有何作用?
插叙。插入“我”飞回地面后向工作人员描述火箭共振过程及地面工作人员改进火箭技术工艺的内容,使文章结构紧凑,脉络清晰。
4.(考点:句子赏析)根据要求赏析句子。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体会句子所蕴含的情感。)
表现了大家看到“我”安然无恙时的激动、兴奋之情,真实地再现了“我”脱险后人们如释重负的心情,体现了战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2)外面高温,不怕!有碎片划过,不怕!过载,也能承受!但是看到舷窗玻璃开始出现裂缝,我紧张了,心想:完了,这个舷窗不行了。(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心理描写。真切地描写了归航途中遇到险情时“我”的心理,表现了“我”极度紧张的心理活动,使人身临其境。
归纳总结
结构图解
主旨点睛
作者通过叙述自己乘坐“神舟五号”升空的观察与体验,记叙了“神舟五号”成功发射至返回的过程,表现了作者可贵的探险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自豪与热爱之情,赞扬了我国航天技术的飞跃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巩固提升
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炽热(zhì) 严谨(jǐn) 遨游(áo) 千钧重负(jūn)
B.模样(mó) 轮廓(kuò) 红晕(yùn) 屏息凝神(bǐng)
C.紧绷(bēng) 烧灼(zhuó) 无虞(yú) 五脏六腑(fǔ)
D.概率(gài) 俯瞰(kàn) 刹那(shà) 坚持不懈(xiè)
C
【解析】A.炽(chì);B.模(mú);D.刹(chà)。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幅度 分辨 一目了然 耐人寻味
B.稠蜜 屏幕 应付自如 忍俊不禁
C.故嶂 确凿 血气方刚 惊心动魄
D.舷窗 鲁莽 本未倒置 如释重负
A
【解析】B.稠密;C.故障;D.本末倒置。
3.(2022葫芦岛中考)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任何 的文明, 展示在世界面前, 能真正显示出它的地位和价值。而比展示更重要的是交流。交流为古老的文明带来了新鲜因子, 出更加蓬勃的朝气和活力。
A.源源不断 只有 才 迸发
B.源远流长 只有 才 激发
C.源源不断 只要 就 迸发
D.源远流长 只要 就 激发
B
4.下列属于语义重复的病句是( )
A.教育是否兴盛强大,是一个国家兴盛强大的标志。
B.我在太空还遇到一个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况,那就是经常时不时出现敲击声。
C.人民公园的木栈道满足了游人与花花草草亲密接触。
D.作为首飞的航天员,除了一些小难题,其他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情况还会遇上许多。
B
【解析】A.两面对一面;B.“经常”与“时不时”语义重复;C.缺宾语;D项无语病。
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不断刷新的飞天足迹,彰显了中国航天在创新道路上一往无前的豪迈 。 ; 。…… 。
①18年间,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从太空出舱,到空间站舱外维修
②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
③包含神舟十三号在内的我国载人航天工程8次载人飞行,可以说次次都充满挑战,但也次次都是创新、次次都是跨越。
④18年后的几乎同一天,3名“神十三”航天员“太空出差”入住舒适的太空之家
A.③②④① B.②③④① C.③①④② D.②④①③
D
6.下列对课文《太空一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讲述了作者进入太空的经历、见闻、感受,起飞阶段非常顺利,没有任何惊险和意外。
B.杨利伟最终出色地完成了太空飞行的任务,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坚毅果敢的品质,严谨科学的态度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C.全文运用四个小标题,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全过程,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D.本文语言准确,科学性与人文性巧妙结合,叙事的同时又用准确严谨的语言向读者普及了航天知识。
A
阅读迁移【核心素养·奉献精神】
回不去,也要让国旗在太空飘扬
苗向东
①中国航天员太空行走,这一历史时刻的背后,却曾经历惊心动魄的生死考验。
②2008年9月27日,在飞行各方面非常正常的情况下,北京时间16:34,地面飞控中心下达出舱指令:“各号注意,神舟七号开始出舱。”
③【A】翟志刚将气闸舱泄压到1千帕,然后逆时针转动阀门,但舱门并没有打开。他感到有向外抽的力,这种力很顽强,也很大。
④神舟七号舱门的直径是85厘米,除了有气压外,还有光压,开门最省劲也要用56.745公斤的臂力。在太空失重,没有支点,又身穿笨重宇航服的情况下,只凭单手打开如此重的舱门,的确很难。他又用力拉了几次,并发出粗重的喘息声,舱门开动了一点,但很快又收回去了。
⑤由于轨道舱空间狭小,只能一个人接近舱门用力,刘伯明在舱内为翟志刚固定腿部,以帮助他找到着力点。此刻,飞船马上将飞出测控区,必须尽快打开舱门,在下一个测控区完成出舱活动。虽然在地面时练习过这个动作许多回,但一个天、一个地,每个动作都出乎意料,有天壤之别。每个动作在失重情况下,难度和强度都非常高,每个动作都是一个考验。
⑥志刚几经周折,足足用了6分钟的时间,才将飞船轨道舱的舱门完全打开。志刚和伯明的心情刚刚松弛了一点,【B】突然,出现红色报警,天地话音系统传来不断重复提示的报警声:“轨道舱火灾……”
⑦气氛骤然紧张起来。此时,如果中止太空行走转入火情排查,首次太空行走将可能因为失去最佳时机而夭折;倘若继续完成太空行走任务,火警会不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一个两难抉择摆在了他们面前。
⑧伯明和志刚相互鼓励道:“如果起火的话我们也回不去了。即使回不去,也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中留下飘扬的瞬间。不管情况如何,任务都要继续!”
⑨火警声声,他们临危不惧,密切配合。本来出舱后第一个动作是取固体润滑材料的。但是,如果志刚取,伯明就得在舱口等他,哪都不能去。伯明得找到火警原因,为了尽快到舱内检查,伯明临时变更了预先的顺序,先将国旗递给志刚,趁志刚展示国旗的工夫,他赶紧返回舱内检查火警。找了一圈没找到,再查,没有发现。他又检查食品加热电路,确实没有,他马上报告未发现火灾,大家心里才踏实了。
⑩海鹏以最快的速度检查了一遍,估计可能是仪表、系统等出现误报,马上向战友和地面报告。
16时41分,身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的翟志刚飘出飞船,他接过刘伯明递上来的一面中国国旗,在太空中挥动。在黑色天幕和蓝色地球的映衬下,志刚挥动着鲜艳的五星红旗,那么自然、潇洒,通过电视直播,传遍了中国,传遍了世界。
(有删改)
7.(考点:内容概括)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出来。
主要讲述了神舟七号三名航天员克服重重困难,成功进行太空行走的故事。
在艰难地打开太空舱门后,出现火警预报。排查火情,将会终止太空行走,否则会有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
8.(考点:词语指代)第①段中提到的神舟七号航天员所经历的“惊心动魄的生死考验”具体指什么?
9.“但任何科学实验都有意想不到的状况发生。”一句是从文中抽出的。请你判断该句应该还原到文中第③段的A处还是第⑥段的B处,并阐述理由。
A处。因为舱门打不开是属于意想不到的事情,从文中两方面内容可以看出:“他感到有向外抽的力,这种力很顽强,也很大。”这是实验时没有考虑到的情况;打开舱门的动作在地面练习过许多回,“但一个天、一个地,每个动作都出乎意料,有天壤之别。”太空和地面的情况毕竟差别很大。
10.在这段太空经历中,神舟七号航天员表现出怎样的崇高品质?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示例:品质:神舟七号航天员精诚合作,团结战斗,临危不惧,密切配合;以国家和人民的嘱托为重,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启示:载人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实现了和正在继续实现着“敦煌飞天”的神话梦想、“嫦娥奔月”的千年期盼既艰辛又让人惊喜、自豪的路上,我们必须要有航天人的高尚品质、爱国情怀、献身豪情、坚韧意志和赤子之心。弘扬航天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