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化学人教版必修1课时提升卷:第1章第1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2014化学人教版必修1课时提升卷:第1章第1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4-10-12 12:04:40

文档简介

课时提升卷(一)
(30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实验注意事项)中,主要是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  )
A.实验剩余的药品一般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B.可燃性气体的验纯
C.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
D.滴管不能交叉使用
2.以下关于化学实验中“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③制取气体时,先检验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
④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等时,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
⑤做H2还原CuO实验时,先通H2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停止通H2
⑥浓硫酸不慎洒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后再涂上NaHCO3溶液
⑦碱流到桌子上,先加稀醋酸溶液中和,后用水冲洗
A.①②③⑤⑦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全部
3.(2013·六安高一检测)某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该溶液中(  )
A.一定有S B.可能有S或Ag+
C.一定无Ag+ D.还可能有C
4.使用玻璃棒不能达到下列目的的是(  )
A.引流 B.防止液体溅出
C.增加物质的溶解度 D.加快物质的溶解速度
5.在“粗盐提纯”实验中,蒸发时正确的操作是(  )
A.把浑浊的液体倒入蒸发皿内加热
B.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
C.待水分完全蒸干后停止加热
D.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6.(双选)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过滤时,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处
B.过滤时,漏斗下端紧贴烧杯内壁
C.加热试管内物质时,试管底部与酒精灯灯芯接触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紧贴试管内壁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7.(8分)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
A.过滤 B.加热 C.蒸发 D.洗气
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上述哪种方法最合适?
(1)除去H2中的HCl气体______________;
(2)除去NaCl溶液中的AgCl悬浮物______________;
(3)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______________;
(4)除去潮湿食盐中的水______________。
8.(12分)(能力挑战题)将含有少量氯化钾的硝酸钾固体提纯,某学生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将样品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溶解,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搅拌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
(2)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溶液,使氯化钾转化为沉淀。
(3)将混合液进行过滤,过滤装置和操作如图,指出图
中的两处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从滤液中得到硝酸钾晶体,可选用的两种结晶方法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A、D是防止试剂污染,B防止发生爆炸,C防止漏气,故选B。
2.【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安全问题,学习时要注意归纳总结。
3.【解析】选B。因为氯化银和硫酸钡都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故溶液中可能有S或Ag+。
4.【解析】选C。过滤时可用玻璃棒引流;蒸发时可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溅出;溶解时可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物质的溶解速度;在一定温度下,一种物质的溶解度是不变的,故选C。
5.【解析】选D。A项没有过滤就进行蒸发,不能除去泥沙。而加热至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故选D。
【易错提醒】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不能等到析出晶体后才搅拌。
6.【解析】选C、D。过滤时,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贴烧杯内壁,A、B正确;加热试管内物质时,应用外焰加热,C错误;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D错误。
7.【解析】除去H2中的HCl气体可用水或NaOH溶液,因HCl易溶于水或能与碱中和;AgCl不溶于水,可采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混有的氧气可采用加热的方法除去;用蒸发的方法分离食盐和水。
答案:(1)D (2)A (3)B (4)C
8.【解析】(1)溶解时搅拌的目的是加快溶解;(2)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银,使氯化钾转化为氯化银沉淀;(3)该装置的两处错误:①液体没有沿玻璃棒流下;②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4)结晶的方法有两种:①蒸发溶剂法:适用于所有的固态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②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当大的固态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大,所以上述两种方法对于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析出都适用。
答案:(1)加速固体溶解
(2)硝酸银
(3)①液体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②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4)①冷却热饱和溶液 ②蒸发溶剂
课时提升卷(二)
(30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2013·广州高一检测)已知甲和乙的某些性质如下表所示:
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g·mL-1)
溶解性

-98
37.5
0.93
可溶

-48
95
0.90
可溶
现有甲和乙的混合物,进行分离时,可采用的方法是(  )
A.蒸馏 B.蒸发 C.过滤 D.萃取
2.(2013·西安高一检测)完成下列实验所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都正确的是
(  )
A
B
C
D
实验
分离植物油和氯化钠溶液
除去氯化钠晶体中混有的氯化铵晶体
分离CCl4中的Br2
除去CO2气体中的HCl气体
装置
或仪器
3.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 ②39%的乙醇溶液 ③碘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 D.蒸馏、萃取、分液
4.能够用来鉴别BaCl2、NaCl、Na2CO3三种物质的试剂是(  )
A.AgNO3溶液 B.稀硫酸
C.稀盐酸 D.稀硝酸
5.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萃取操作时,萃取剂与原溶剂要互不相溶
6.(双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使用分液漏斗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B.向溶液中滴加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一定含有Cl-
C.分离苯和CCl4的混合物,可用分液法
D.分离NaCl和AgCl的混合物,可用过滤法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7.(8分)下面有几种物质,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食盐与沙子     ②从NaCl溶液中获得晶体
③水和汽油的混合物  ④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
(1)分离①、②的操作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③和④共同使用的仪器且在其他组分分离时无需使用,这种仪器是_______。
(3)上述需使用酒精灯的是________(填序号)。
(4)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得到纯净的碘的方法是__。
8.(12分)(能力挑战题)工业酒精是含水约4%的液态乙醇。向工业酒精中加入生石灰,会发生化学反应[CaO+H2O====Ca(OH)2],且生成物不溶于乙醇。
(1)要在实验室中将工业酒精转化为无水乙醇,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填写代号)________。
A.加入过量的生石灰后过滤
B.加入过量的生石灰后蒸馏
C.加入过量的生石灰分液
(2)在你选择需要加热的实验方法中,需用的玻璃仪器除酒精灯以外,还有_____
_______;在该方法的实验步骤里,加热之前的操作是___________,并且对此要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
(3)用酒精灯作热源,在加热过程中要适当调整酒精灯的上下或左右位置,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甲和乙相互溶解,可根据其沸点不同利用蒸馏法分离。
2.【解析】选A。B项,蒸馏的方法是分离互溶的液体,故错误;C项,过滤的方法是分离固体和液体,故错误;D项,二氧化碳和氯化氢都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故错误。
3.【解析】选C。汽油不溶于水采用分液法分离;乙醇和水互溶只能采用蒸馏法分离;单质碘易溶在有机溶剂中,采用萃取法分离。
4.【解析】选B。用AgNO3溶液、稀盐酸、稀硝酸均无法鉴别氯化钡和氯化钠,滴加稀硫酸时,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钡,产生无色气体的是碳酸钠,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
5.【解析】选A。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剩余较少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A错误;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B正确;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C正确;萃取操作时,萃取剂与原溶剂要互不相溶,D正确。
6.【解析】选A、D。使用分液漏斗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A项正确;原溶液中也可能含有C,B项错误;分离苯和CCl4的混合物,可采用蒸馏法,C项错误;NaCl易溶于水,AgCl不溶于水,应采用过滤法分离,D项正确。
【易错提醒】检验Cl-和S的注意事项
(1)检验Cl-时,只有先加入稀硝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才能确定原溶液中含有Cl-,否则会有其他离子干扰。
(2)同理,检验S时,只有先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才能确定原溶液中有S。
7.【解析】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方法是过滤,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是蒸发,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的方法是分液,从碘水中提取碘用萃取,分液和萃取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得到纯净的碘应采用蒸馏的方法。
答案:(1)过滤 蒸发 (2)分液漏斗 (3)② (4)蒸馏
8.【解析】(1)CaO、Ca(OH)2是不溶于酒精、难挥发的固体,酒精是易挥发的液体。因此,可知采用蒸馏最佳。
(2)蒸馏操作中的玻璃仪器,不要答铁架台。在蒸馏操作中,为了确保馏出的蒸气及时得到冷却,要先向冷凝管内通冷却水,然后才能进行加热。为了提高冷却效果,冷却水应从冷凝管下口流入,上口流出。
(3)进行蒸馏操作时,要根据组分沸点,使蒸馏烧瓶内的支管口保持恒温。温度的显示靠温度计,温度的调节可通过控制热源的强弱来实现。
答案:(1)C (2)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向冷凝管内加冷却水 使水从冷凝管的下口进,上口出
(3)使蒸馏烧瓶内的支管口处保持某一恒温
【技法小结】加热的几种方法:
(1)加热试管时,要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2)蒸馏时,在加热过程中要适当调整酒精灯的上下或左右位置,以便控制温度;
(3)为了便于控制温度且受热均匀,通常采用水浴加热,但要注意此时温度不超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