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桃花源记》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13 09:0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36”导学案——八年级语文(上)
编号: 班级: 姓名:
课题:桃花源记
主备: 审核: 时间:2014年 10 月 日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2、学习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的记叙的方法。
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第一课时 疏通文意识桃源
【自主预习】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豁然开朗( ) 屋舍俨然( ) 黄发垂髫( ) 便要还家( )
阡陌交通( ) 无人问津( ) 间隔( ) 诣太守( ) 刘子骥( ) 此中人语云(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⑴通假字:
便要还家:
⑵古今异义:
芳草鲜美:
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无论魏、晋:
不足为外人道也:
寻向所志:
豁然开朗:
未果:
便扶向路:
此中人语云:
⑶一词多义:
之:①忘路之远近 ②渔人甚异之
③桑竹之属 ④具答之
其:①欲穷其林 ②其中往来种作
③既出,得其船
寻:①寻向所志 ②寻病终
舍:①便舍船 ②屋舍俨然
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②不足为外人道
志:①处处志之 ②寻向所志
⑷词类活用:
①渔人甚异之
②欲穷其林
③处处志之
⑸特殊句式:
①省略句: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②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3、作者链接。
__________(约365—427) ( http: / / www.21cnjy.com ),又名潜,字元亮,号__________,私谥靖节。东晋末期__________朝宋初期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相关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1教育网
4、写作背景。
【合作探究】
全文以什么为线索?可分为几个部分?
【拓展提升】
请归纳出自本文的成语。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第二课时 精读课文悟桃源
【合作探究】
1、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2、桃花林的自然景色是怎样的?
3、桃花源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4、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
5、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大惊”?
6、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7、“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8、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不复得路”?
【当堂评价】
1、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2、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
3、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理想社会?
4、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作者笔下的桃举世界?
5、文章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板块,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的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提升】
1、请大家用三个词语概括文中的桃花源,可按照下面的句式来回答:
“桃花原是一个__________的世界,那是因为__________!“
2、古今诗词咏桃源:
①渔舟逐水爱山春,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桃源行》)
②____________________,怕有渔郎来问津。(谢枋得《庆全庵桃花》)
③陶令不知何处去,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
【课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