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四首》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诗四首》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13 08:5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36”导学案——八年级语文(上)
编号: 班级: 姓名:
课题:诗四首
主备: 审核: 时间:2014年 9 月 日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
2、分析名句,体会其中蕴涵的情理;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3、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第一课时 赏读《归园田居》《使至塞上》
【自主预习】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理荒秽( ) 荷锄归( ) 使至塞上( )
逢候骑( ) 燕然( )
2、听老师朗读诗歌,用“/”划分朗诵停顿。
3、大声朗诵诗歌,理解诗歌重点词语。
⑴古今异义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⑵一词多义
长:道狭草木长__________ 长河落日圆__________
【合作探究】
(一)《归园田居》
1、读通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读懂诗情。
⑴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⑵“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⑶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当堂评价】
1、读通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读懂诗情。
此诗写了一件什么事?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名句赏析。
找出文中写景的名句,并赏析。
【拓展提升】
1、诗句接龙。
⑴接天莲叶无穷碧/碧玉妆成一树高/高处不胜寒/寒梅著花末
⑵雄鸡一叫天下白
⑶近水楼台先得月
⑷离离原上草
2、山下田园诗。
夏日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望而却步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第二课时 赏读《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
【自主预习】
1、朗读课文,圈画诗歌中的生字词。
荆门送别( ) 仍怜故乡水( ) 帘旌不动( )
吴蜀横分地( ) 徙倚湖山欲暮时( )
2、听老师朗诵诗歌,用“/”划分朗诵的停顿。
3、大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重点词语的意思。
⑴古今异义
仍怜故乡水:
⑵解释下列词语
平野:
大荒:
结:
海楼:
帘旌:
夕阳迟:
徙倚:
凭危:
【合作探究】
(一)《渡荆门送别》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歌的意思。
2、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3、你觉得诗中写景最妙的是哪一句?说说理由。
-
【当堂评价】
研读诗句,体会诗歌的内涵。
⑴首联写了什么内容?
⑵颔联描写了哪里的景色?
⑶颈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⑷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拓展提升】
1、读通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歌的意思。
2、名句赏析。
⑴首联写了什么内容?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⑵颔联描述了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通过叙事抒发了什么感情?
⑷“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怎样理解加点的词语?
3、读懂诗情。
⑴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⑵悲在何处?
⑶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课后检测】
说说你积累的“送别”名句。
【课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