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不同时空条件下生产工具的演进历程,认识古代生产工具的进步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促进作用,使学生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2.通过问题探究认识生产工具的变革对生产方式的推动作用,理解唯物史观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古代生产工具的演进
教学难点:认识生产工具的进步对社会生产发展的推动作用
(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天工开物》是关于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它被世界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的含义是:人巧模开工开创万物,即人利用自然规律制造生产工具,开创物质财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教学过程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学生活动:
思考古代耕作工具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的变化?
通过对古代耕作工具经历阶段的梳理,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概况,使学生认识到古代耕作工具的变化经历了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再到铁器时代的变化。
展示桔槔、翻车、筒车的图片,梳理灌溉工具的变化历程。
材料1:时有扶风马钧,巧思绝世。傅玄序之曰:“……居京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之,乃做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巧倍于常。”
——【西晋】陈寿:《三国志》
材料2:水能利物,轮及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始崩腾以电散,俄宛转以风生……终夜有声…… ——【唐】陈廷章:《水轮赋》
问题:根据材料,分析古代农业灌溉工具有什么变化?
解释:翻车与筒车都是古代灌溉工具,二者的主要不同在于翻车是靠人力踏动,筒车是靠水力冲动。总结古代农业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的进步的趋势,思考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的进步是如何促进农业生产的。
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的进步是怎样促进农业发展的?
①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农业的精耕细作;
②扩大了农耕区域,加速了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
③灌溉工具的进步提高了灌溉效率,保障农业用水。
二、手工工具的进步
(一)纺织工具的进步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二子目第一段,然后限时填空,纺织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材料:汉代提花机模型、汉代画像石中使用纺车的场景。
(二)陶瓷业工具的进步
展示坯车、匣钵、支钉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并介绍这些工具的用途。
(三)冶炼工具的进步
湖北大冶铜绿山矿冶遗址,描述古人冶炼金属的两种主要方式:锻打和铸造,通过图片认识不同的冶炼方式使用的冶炼工具。
汉语中“模范”一词来源于古代冶炼业的一种工具,这种工具有什么作用呢?河北兴隆战国寿王坟一次出土铸铁铁范87件,这说明了什么?
从手工业生产工具的进步中,我们能感受到古人在劳动中为解决问题不断创新的智慧。
生产工具体现了一个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它不仅制约着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而且对劳动的组织形式和劳动方式也起着直接的制约作用。劳作方式的演化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工具的变化决定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代劳作方式的发展。
通过以上两个子目的学习,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生产经验,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力不断发展。而生产力性质的变化,除了表现在物质技术方面,还表现在社会方面,古代到近现代历经了集体性生产、个体性生产以及社会化大生产。
劳作方式的发展
家庭式劳作方式
结合教材史料《史记·商君列传》和学思之窗毛泽东的话,思考农业家庭式劳作对
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这种劳作方式为什么能够在古代长期存在?
小农经济是当时生产力水平下的产物,它提供了小农家庭需要的农产品和手工产品,保证了小农家庭的自给自足,有利于社会稳定,给国家提供了稳定的税源,其长期存在有其历史合理性。
农业庄园式劳作
材料:三国至隋代也就是唐朝以前,北方广大地区为预防游牧民族的侵扰,建立坞
堡,坞堡内以宗族集团为核心,拥有部曲。部曲各有自家的私有经济,但对坞主负有封建义务,不能随意离开主人和土地。——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
阅读材料,结合《中外历史纲要》下P16页《西欧封建庄园示意图》,思考庄园经济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庄园经济?
手工业家庭式劳作和手工作坊式劳作
生产工具的进步和劳作方式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历
史演进的强大动力。有这样的一句话说:“有总是从无开始的:是靠两只手和一个聪明的脑
袋变出来的。”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社会的进步莫不
源于平凡艰辛的劳动,尤其是创造性的劳动。
与前面所学内容建立联系,使学生学会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分析历史问题。
回望历史,展望未来,我们不曾停止探索未知的远方,也从未放弃追寻先哲的足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传统农具玄机暗藏,妙趣横生,每一件饱含智慧的农具都丰盈了传统社会的农耕时光,深耕千载。它们是礼物,更是先民们智慧的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