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期末检测卷 (二)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期末检测卷 (二)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8 12:3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期末检测卷(二)
一、语文知识积累(1~5题,每题2分,第6题8分,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4题。
“只生欢喜不生愁”的审美境界,对追求者来说,确非易事,这并非矫柔造作。而“几多欢喜几多愁”大约是常态——如何面对生出来的忧愁,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丰子恺有个“人生三层楼”的说法:第一层是物质生活,是愁多欢少;第二层是精神生活,主要指学术文艺,这便是审美,这一层是欢多愁少;第三层是灵魂生活,便是“只生欢喜不生愁”的境界了。
审美的变化是一种人生的波澜(lán)。孟子说:“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如果人生就是一条小溪,那么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地势,它都会奔涌(yǒng)不息,一路前行。
透视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的质量,往往取决于这个民族和这个时代的审美愿望、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 因为穷,我们就在心理上
了美,它的后果无非两个:一是对美的麻木,二是对美的误判。对美的误判相当可怕,很可能拿心机当 ,拿愚昧(mèi)当坚忍(rèn)……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澜(lán) B.涌(yǒng) C.昧(mèi) D.忍(rèn)
D
【解析】D.忍(rěn)。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矫柔造作 B.灵魂 C.地势 D.误判
A
【解析】A.矫揉造作。
3.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 删除 聪明
B.即使 剔除 聪明
C.如果 剔除 智慧
D.即使 删除 智慧
C
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透视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的质量,取决于这个民族和这个时代的审美愿望、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
B.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的质量,往往取决于这个民族和这个时代的审美愿望、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
C.透视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的质量,往往不取决于这个民族和这个时代的审美愿望、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
D.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的质量,往往不取决于这个民族和这个时代的审美愿望、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
B
【解析】原句的病因是主语残缺,删去“透视”即可。
5.给下列句子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有教养的人 , , 。 , 。 ,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①也善于尊重别人
②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
③而且能让他心情愉快
④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
⑤对他来说,礼貌待人不仅习以为常,轻松自然
A.②①③⑤④ B.⑤②①③④ C.④①②③⑤ D.④①⑤③②
D
6.根据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8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1)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陆游《游山西村》)
(2)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3)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
(4)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5)《爱莲说》中的“ 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内开展反腐倡廉行动,号召大家要保持洁身自好的君子作风有异曲同工之妙。
(6)杜甫在《望岳》中,运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 造化钟神秀 , 阴阳割昏晓 。
二、综合性学习(7~10题,共10分)
(一)学习与探究。(4分)
7.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4分)
材料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更新换代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废旧手机被淘汰。有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手机社会保有量达到18.56亿部,废旧手机产生量和闲置量也逐年增长,预计“十四五”期间累计将达到60亿部。
材料二:废旧手机可以称得上是宝贵的资源,其中很多元器件的金、银等贵金属成分含量丰富,品位远高于同质量的金、银矿石,再利用潜力巨大。
废旧手机若处置不当,不仅会产生巨大的资源浪费,还会埋下环境污染隐患。铅、镉等重金属可能会进入土壤和地下水,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26日,有删改)
(1)阅读以上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示例:废旧手机产生量和闲置量巨大且逐年增长。废旧手机再利用潜力巨大,如处置不当,会产生资源浪费并埋下环境污染隐患。
(2)假如你是红星中学九年级(1)班的李明同学,请你把上述探究结果口头陈述给环保局王局长。(2分)
示例:王局长您好,我是红星中学九年级(1)班的李明。近年来,我国废旧手机产生量和闲置量巨大且逐年增长。合理回收利用废旧手机,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如果处置不当,不仅会产生巨大的资源浪费,而且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二)名著阅读。(3分)
8.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3分)
文段一:他说,混了一辈子而没有出过京门,到底算不了英雄,乘着还有口气儿,去到各处见识见识。再说,他自己也没脸再在城里混,因为自己的女儿给他丢了人。
文段二:他把车押出去,押了六十块钱。转过年来,他想出手那辆车,他没有自己把它赎回来的希望。在喝醉的时候,他倒想卖个儿子,但是绝没人要。他也曾找过小福子的丈夫,人家根本不承认他这么个老丈人,别的话自然不必再说。
(有删改)
(1)文段一、文段二中的“他”分别是 和 (填人名)。(1分)
(2)以上是《骆驼祥子》中描写两个父亲的片段。请结合整本书的有关情节,说说这两个父亲形象上的共同点。(2分)
刘四爷
二强子
两个父亲都是自私利己、亲情淡漠的人。刘四爷因为不想让祥子继承自己的财产,与女儿断绝了父女关系。二强子把自己才十九岁的女儿小福子卖给了一个军官,甚至拿着卖女儿的钱去挥霍。
(三)临写与鉴赏。(3分)
9.请仔细观察左边的字帖,从中挑选八个不同的简体汉字,将它们临写在田字格中。(1分)
10.下列有关书法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篆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B.狭义上的草书作为一种特定的字体,形成于汉代,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是为了书写方便。
C.张芝的书法用笔灵活,代表作有《冠军贴》等。
D.赵孟頫是元代书法家的代表,擅长楷书、行书,其书体被世人称为“赵体”。
A
【解析】A.楷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
三、阅读(11~23题,共32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2题。(3分)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1.首句“浩荡离愁白日斜”是如何将“离愁”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的?
(1分)
“浩荡”指水势汹涌壮阔,用“浩荡”一词将“离愁”形象化、动态化,表现出“离愁”的广大无边,将画面无限放大,表现出诗人豪放洒脱的气概。
12.诗的最后两句以“落红”“春泥”为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说说你的理解和感悟。(2分)
诗人借“落红”归根,化作“春泥”,甘愿培育美丽春花的成长,隐喻了自己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抒发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表现出诗人不忘报国之志的情怀。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10分)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盖闻地有高人①,品格与山川并重;亭遗古迹,梅花与姓氏俱香。名流虽以代迁,胜事自须人补。在昔西泠②逸老③,高洁韵同秋水,孤清操比寒梅。今乃人去山空,依然水流花放。美人来自林下,高士卧于山中。白石苍崖,拟筑草亭招放鹤;浓山淡水,闲锄明月种梅花。有志竟成,无约不践。将与罗浮争艳,还期庾岭分香。
(节选自张岱《补孤山种梅叙》,有删改)
【注释】①高人:高明的人,这里指北宋诗人林逋。②西泠,桥名。亦称“西陵桥”,在杭州孤山西北尽头处。③逸老:隐遁的老人,指林逋。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有龙则灵 灵:
(2)可以调素琴 素:
(3)盖闻地有高人 闻:
(4)今乃人去山空 去:
神异
不加装饰的
听说
离开,离去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2)有志竟成,无约不践。
有志向的人,所做的事一定会成功,没有做出约定不践行的。
15.甲文是从哪些方面表现“陋室不陋”的?(2分)
以自然环境的清幽表现“陋室不陋”;以往来人物的博学表现“陋室不陋”;以生活情趣的高雅表现“陋室不陋”。
16.甲、乙两文都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甲文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达了作者对先贤的追忆、敬仰,希望自己也具有如梅花一样清雅、高洁、坚贞的气节。
【参考译文·乙】大概听说此地有高明的人(林逋),品格像山川一样威重;遗留下来的亭台古迹、梅花和(他的)姓名全留芳香。名士之辈虽然已代际变更,美好的事情自然需要人来弥补。从前在西泠隐遁的老人(林逋),高洁气韵如同秋天的江水,孤立高洁品德堪比冬天里的梅花。现在是人离去山空荡,(但)仍旧是水流动花盛开。美人从树林中来,高士隐居在山中。白色的石头青色的山崖,(我)打算修建草亭来放养白鹤;在密集的山和浅浅的水间,空闲时在月下锄地栽种梅花。有志向的人,所做的事一定会成功,没有做出的约定不践行的。(我)将要与罗浮争相逞美,还期待与庾岭的梅花分担香气。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9分)
奋力拼搏,笃行不怠
①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春播的田野,机器轰鸣的车间,紧张忙碌的实验室……神州大地,一派春天里的奋斗景象。
②奋斗,浸润着梦想与激情、付出与汗水、勇毅与开拓。奋斗,意味着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奋力拼搏的顽强意志、奋勇前行的慷慨气势。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拼搏奋斗是最美的姿态、最动听的旋律。
③奋斗者不负春光,志在追梦圆梦。自然界的春天,标注着时间推移、岁月更替;创业者的春天,离不开追逐梦想、苦干实干。矢志追梦,才有奋进的力量;奋力创业,才有事业之成功。回溯历史,从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到热火朝天的建设时期,再到波澜壮阔的改革岁月,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奋斗绘就“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美景。实践证明,每一个创业的春天,都是一座里程碑;每一段奋斗的征程,都在为追梦蓄力。
④奋斗者追风赶月,贵在笃行不怠。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对于奋斗者而言,珍惜时间就是珍惜机遇,追赶时间就是追赶胜利。回溯既往,袁庚带领大家紧追时光,将蛇口这个偏僻贫穷的小渔村,建成一座繁荣发达的工业园区,诠释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黄大年只争朝夕、至诚报国,让相关技术装备项目用5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20多年的路程,诠释了“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使命感。一代代奋斗者用实践证明,在追赶时光中踔厉奋发、接续奋斗,才能超越自我、写就奇迹,继续在人类的伟大时间历史中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时间。
⑤奋斗者攻坚克难,成在自信自强、坚持不懈。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新长征路上,战胜艰难险阻的底气从何而来?这样的底气,正来自坚如磐石的信心。船的力
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坚定信念、满怀信心,才能保持“风雨无阻向前进”的奋进姿态,激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气神,葆有“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这样的底气,也来自气吞万里如虎的雄心壮志。志之所趋,无远弗届。我国GDP达到114万亿元,稳稳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北斗”全球组网、“九章”横空出世、“嫦娥”飞天揽月、“天和”筑梦天河……一项项不凡成就,激励我们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⑥大风泱泱,大潮滂滂。今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争做不负春光的奋斗者,继续发扬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团结奋斗、不懈奋斗,满怀豪情一起向未来,我们必能信心百倍地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迈进,奋力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3月29日,有删改)
17.阅读全文,说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拼搏奋斗是最美的姿态、最动听的旋律。
18.请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5分)
①首先提出观点:奋斗者追风赶月,贵在笃行不怠;②然后运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和袁庚、黄大年的事例,论证了奋斗者追风赶月,贵在笃行不怠的观点(或:论证了对于奋斗者而言,珍惜时间就是珍惜机遇,追赶时间就是追赶胜利的观点);③最后得出结论,强化本段观点。
19.第⑤段列举了我国取得的一项项不凡成就,请你再补充两例,并简要概括。(2分)
示例:“两弹一星”成功研制;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完成我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等。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3题。(10分)
吴宓先生与钱锺书
杨 绛
①钱锺书在《论交友》一文中曾说过:他在大学时代,五位最敬爱的老师都是以哲人、导师而更做朋友的。吴宓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②我考入清华研究生院在清华当研究生的时候,锺书偶有问题要向吴宓先生请教,就央我转一封信或递个条子。记得有一次我到西客厅,看见吴先生的书房门开着,他正低头来回踱步。我在门外等了一会,他也不觉得。我轻轻地敲敲门。他猛抬头,怔一怔,两食指抵住两太阳穴对我说:“对不起,我这时候脑袋里全是古人的名字。”这就是说,他叫不出我的名字了。他当然认识我。我递上条子略谈锺书近况,忙就走了。
③当时吴先生刚出版了他的《诗集》,同班同学借口研究典故,追
问每一首诗的本事。有的他乐意说,有的不愿说。可是他像个不设防城市,一攻就倒,问什么,说什么,连他意中人的小名儿都说出来。他意中人的小名并不雅驯,她本人一定是不愿意别人知道的。我代吴先生不安,也代同班同学感到惭愧。作弄一个痴情的老实人是不应该的,尤其他是一位可敬的老师。他老是受利用,被剥削,上当受骗。可是他只感慨而已,他还是坚持自己一贯的为人。
④钱锺书和我同在英国牛津的时候,温源宁先生来信要锺书为他《不够知己》一书中专论吴宓的一篇文章写个英文书评。锺书相信自己的英文颇有进境。他对吴宓先生的容易受愚弄不能理解,对吴先生的恋爱深不以为然,对他钟情的人尤其不满。于是自出心裁,给了她一个雅号:Super?annuated Coquette。如译成中文,名称就很不客气,难免人身攻击之嫌。而这两个英文字只是轻巧的讥诮。
锺书对此得意非凡,觉得很俏皮。他生怕吴先生改掉他最得意的Super?annuated Coquette之称,蛮横无理地不删改一字。他忙忙
地寄出后就急切地等待温先生的欣赏和夸奖。
⑤温先生的回信来了,是由吴先生转来的。温先生对锺书修改过的文章毫无兴趣,只淡淡说:上次的稿子已经刊登,不便再登了。他把那第二稿寄吴宓先生,请他退回钱锺书,还附上短信,说锺书那篇文章当由作者自己负责。显然他并不赞许,更别说欣赏。
⑥锺书一心要博得温先生的赞赏。不料这番弄笔只招来一场没趣。温先生只命他如此这般写一篇书评,并没请他发挥高见,还丑诋吴先生爱重的人——讥诮比恶骂更伤人啊,还对吴先生出言不逊。那不是温先生的本意。锺书兴头上竟全没想到自己对吴先生的狂妄。
⑦锺书的失望和没趣是淋在他头上的一瓢清凉水。他随后有好多好多天很不自在。我知道他是为了那篇退回的文章。我也知道他的不
自在不是失望或没趣,而是内疚。他什么也没说,我也没问,只陪着他心中不安。我至今还能感到那份不安的情味。因为我的不安也是内疚。我看到退稿,心上想了想:温先生和吴先生虽然不够知己,究竟还是朋友;锺书何物小子,一个虚岁二十七的毛孩子,配和自己崇敬的老师辈论知己吗?我如果稍有头脑,应该提醒他,劝阻他。尽管我比他幼稚,如果二人加在一起,也能充得半个诸葛亮。但是我那时身体不适,心力无多,对他那两篇稿子不感兴趣,只粗粗地看看,跳进眼里的只是那两字的雅号,觉得很妙。我看着他忙忙地改稿寄信,没说什么话。我实在是对他没有关心,而他却没有意识到我的不关心,这使我深深内疚。我们同在内疚,不过缘由不同。
⑧我的了解一点不错。多年后,我知道他到昆明后就为那篇文章向吴宓先生赔罪了。吴先生说,他早已忘了。这句话确是真话,吴宓先生不说假话。他就是这样一位真诚而宽恕的长者。
(有删改)
20.选文第⑦段“我们同在内疚,不过缘由不同”一句中,“缘由”分别是指什么?(3分)
钱锺书因私自发表意见、丑诋吴先生爱重的人,对吴先生出言不逊而感到愧疚。“我”因没有及时关心、提醒钱锺书而内疚。
21.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觉得吴先生“老实得可怜”?请简要分析。(2分)
吴宓先生被学生追问诗中典故,甚至连意中人的小名都说出来,他对别人不设防,问什么,就说什么,老是受利用,被剥削,上当受骗。
22.吴宓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分)
①认真投入。思考问题时全情投入,甚至忘了“我”的名字;②老实真诚。对于学生的追问没有避讳、隐瞒;③宽容大度。钱锺书为书评向他赔罪时他“早已忘了”。
23.这篇文章中,作者同时谈到了吴宓先生与钱锺书先生,作者对他们的情感态度有何不同?(2分)
表达了对吴宓先生的赞扬、敬佩;表达了对钱锺书先生的内疚。
四、作文(40分)
24.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40分)
题一:有这样一句话:“不管一切如何,我们都应该笑着面对!”也有人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人生在世,痛苦、失败和挫折在所难免,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不管一切如何,我们都要微笑着去面对,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笑对生活。
请以《笑对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生活需要在奋斗中实现理想,生活需要在挫折中磨砺意志,生活需要在宽容中加深理解,生活需要在爱中增进感情……生活是一幅画,有五彩缤纷的色彩;生活是一首歌,有高亢低沉的旋律……
请以《生活需要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若选题一,请按要求写作。若选题二,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的信息。
(4)书写工整,字迹清楚,不少于6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