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
美国在广岛投下原子弹
苏军进攻柏林
战后废墟
如何能摆脱战后经济衰败的影响呢?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标要求】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
2.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一、经济领域--国家的宏观调控
二、科技领域--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三、社会结构--新变化
目录
1.含义
一句话概括:国家干预经济
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主张国家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赤字财政,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政府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干预
2.特征
3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进一步暴露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单凭私人垄断和自发市场机制已无法缓解矛盾,无法通畅再生产循环过程,只有国家才能充当调和矛盾挽救危机的“救世主”。
(1)惨痛教训——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暴露了自由放任的弊病。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3.背景
自由资本主义是指以自由竞争为特征的资本主义。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国家不干预社会经济生活,采取自由放任和自由贸易的政策,企业和社会的经济活动完全受经济规律的自发调节。在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同时,又加剧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德、意、日三个战败国的经济几近崩溃;西欧各国由于战争的蹂躏而满目疮痍,百废待兴,面临着严峻的战后重建任务。
(2)现实需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
就在西方世界遭遇经济危机的时候,新生国家苏联却是“风景那边独好”……苏联五年建设计划的成功引起了西方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的高度关注。
——《大国崛起》
(3)外部因素——社会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的冲击和影响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3.背景
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缓解了经济危机造成的严重破坏,避免了剧烈的社会动荡,使大多数美国人恢复了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
(4)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经验和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影响。
(1)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
(2)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3)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
1946 年开始,英国工党政府用两年就完成了对煤矿、民航、铁路、公路、运输、煤气、电力等部门的国有化。
1946 年日本制定《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10年内国民生产总值和个人国民收入增长一倍。
二战结束后,美国军方取消了轰炸机订单,波音工厂关闭,70000名工人失去工作。60年代在美国政府联邦资金的资助下,波音取得了重大发展。到1983年,美国国防部政府采购大批改装型军用机,波音公司获得良机。
国有化
经济计划
财政政策调节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4.措施——国内调控
项目\年代 1950-1973 1974-1982
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 6% 2.4%
通货膨胀率 3.4% 9.9%
① 积极:经济增长一度较快,50-70年代初,出现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② 消极:70 年代,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
调整:适当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4.措施——国内调控
影响
政府并不能解决问题,政府本身就是问题。
——美国总统里根
国际市场
30年代经济大危机
关税战
货币战
世界市场缺乏协调;陷入无序,混乱
二战后
吸取教训
建立国际经济组织,平等协商,加强国际协调。
阅读教材114页第三段,列举二战后初期成立了哪些国际经济组织?通过这些组织,资本主义国家从哪些领域协调世界经济秩序?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4.措施——国际协调
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以美国为中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关贸总协定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以美元为中心、以美国为主导)
世界贸易组织
稳定国际汇率
加强国际货币合作,提供短期贷款
削减关税
减少贸易壁垒
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
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救急组织)
(救贫组织)
3、国际——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以美元为中心)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4.措施——国际协调
大国协商,市场干预,协调利益,有利于维护经济秩序,使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1929
经济大危机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新航路的开辟
早期殖民扩张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自 由 放 任 政 策
国内经济调整
国际重建秩序
1945
二战
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
1933年
19世纪晚期
自 由 主 义
重 商 主 义
凯 恩 斯 主 义
工场手工业
工厂制度
自由资本主义
私人垄断
资本主义
垄断组织
二战后经济恢复和发展
国家干预经济
梳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商业资本主义
生产组织形式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经济政策
经济思想
分 散 走 向 整 体
贸易保护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世界联系
冷战
两极格局
(1)经济基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2)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
(3)理论准备——20世纪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4)社会条件——两次世界大战的促进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1.背景
爱因斯坦
相对论创立者
普朗克
量子力学奠基人
1945年广岛原子弹爆炸,
原子能被用于战争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美国国防部用于弹道计算
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技术
空间技术
海洋技术
生物工程技术
新材料的出现及应用
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2.内容
3.影响
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1.背景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表现
(1)产业结构:农业和工业的人口比重下降,服务业的人口比重增加/第三产业兴起
(2)阶级关系:“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
金
字
塔
新中间
阶层
阶级概念淡化
社会矛盾缓和
(我们的)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请问“安全网”是指什么?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一)福利国家
1.含义
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
——美国总统肯尼迪
2.目的
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稳定社会秩序,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3.实质
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再分配
瑞典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将人的一生全包下来,新生婴儿的父亲有权9个月不上班,母亲可以领全薪在家看管孩子。…… 瑞典没有贫民区,外国移民与瑞典人享受同等社会福利待遇。
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如2010年2月份,希腊债务高达2 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严重。
积极:缓和了收入分配不平等,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消极:导致国家财政负担;助长了人们的惰性。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一)福利国家
4.评价
70年代经济危机时,减少福利
80年代,减少政府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规模。
贫富不平等
性别不平等
种族不平等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不平等
生命和国家的不平等
越南战争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二)社会运动
1.背景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都通过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缓解社会矛盾,但没能触动造成这种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1)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背景:美国社会对黑人的种族歧视仍广泛存在;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和万隆会议的影响。
目的:争取自己(黑人)的平等权利;
结果:民权法案——用法案去保障黑人的平等权利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二)社会运动
2.表现
(2)妇女运动
(3)学生运动、反对越南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妇女的参政权才被逐步的承认。
1918年,美国众议院批准了妇女的选举权,1920年正式生效,美国成年妇女与男子一样有了选举权。
法国妇女的参政运动历时几十年,直到1944年,法国宪法才确认了妇女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战"后,1946年日本妇女才有了参政权。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二)社会运动
2.表现
无论自由放任、国家干预,还是建立福利国家,实质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其目的是都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变化—统治的手段方法
不变—资本主义制度
看透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并没有克服其基本矛盾,2008年的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固有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