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第六章综合复习
细胞通过 进行增加细胞数量的过程
分裂
有丝分裂
无丝分裂
减数分裂
(主要)
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结束,为一个细胞周期。
甲
乙
a
b
c
d
一、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人们根据染色体的行为,把它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1)G1期(DNA复制前期):进行RNA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S期DNA的合成做准备,特别是合成DNA的前身物质、DNA聚合酶及需要的其他酶,以及储备能量。
(2)S期(DNA复制期):进行DNA分子的复制。通常只要DNA的复制一开始,细胞增殖活动就会进行下去,直到形成两个子细胞。
(3)G2期(DNA复制后期):DNA的复制终止,但是还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其合成量逐渐减少,合成微管蛋白为M期纺锤体微管的组装提供原料。
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90%~95%)
(一)分裂间期
特点:
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染色质的复制)
中心体也发生了复制
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二)分裂期
特点:
两“出现”:
两“消失”:
(1)前期
(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
染色体 、
纺锤体
核膜 、
核仁
(2)中期
赤道板
(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着丝点
特点:
“着丝点居中排”
1.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2.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3)后期
特点:“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
1.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
(2条姐妹染色单体形成2条子染色体)
2.纺锤丝牵引染色体平均移向两级
(4)末期
赤道板处细胞膜向内凹陷,一个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特点:
两“消失”:
两“出现”:
染色体、
纺锤体
核膜、
核仁
(四)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异同
相同点:染色体的“行为”完全相同。
分裂时期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不 同
前期
末期
两极→纺锤丝→纺锤体
中心体→星射线→纺锤体(两组中心粒)
细胞板→细胞壁
中部凹陷→缢裂
间期(初)
间期(末)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植物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高等植物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
2.在高倍显微镜下,可根据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识别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
3.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着色。
一、洋葱根尖的培养
二、装片的制作
解离:
解离液: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以1∶1的比例混合
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时间:3~5 min程度:根尖酥软
杀死并固定细胞
漂洗:
漂洗液:清水;时间:约10 min
目的: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制片:
染色:
染色液:0.01 g/mL或0.02 g/mL的龙胆紫(又称甲紫染液)溶液(或醋酸洋红液)
时间:3~5 min
目的:使染色体着色
压片:用镊子取出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
目的: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注意事项:
1、解离时间不能过长或过短,过长使根尖过分酥软且染色体成分会被破坏;过短会使根尖细胞解离不充分,不能相互分离。
2、漂洗是为洗去细胞内部的盐酸,因此要保证足够的时间;不漂洗也会影响染色。
3、压片时要掌握好力度,过轻,细胞分散不开;过重,会压坏玻片。
如图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和核DNA分子数(c)的统计图。下列解释一定不正确的是 ( )
A.图①可以用于表示细胞分裂的前期
B.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时,可用图①表示三者的数量关系
C.间期用图②表示最恰当
D.图③可表示细胞分裂完成
C
【解析】选C。先判断图①②③可表示哪些时期,再根据各时期的特点逐项分析。图②与图①相比,染色体数加倍,染色单体数为零,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图③与图②相比,染色体和核DNA数恢复为正常值,可表示有丝分裂完成。
解答与细胞分裂有关的题目必备的三大要素:
(1)染色体形态及行为变化:
(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量的变化
1.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 数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2.有丝分裂过程中有关量的规律
(1)DNA含量加倍的时期——有丝分裂间期。
(2)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
(3)染色体与DNA含量之比为1∶2的时期——有丝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结束后、分裂期的前期和中期。
(4)染色体与DNA含量之比为1∶1的时期——有丝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前、分裂期的后期和末期。
3.一条染色体上DNA数目的变化
(1)注意纵坐标的刻度为1或2。
(2)LM变化的原因是DNA复制,NP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二、无丝分裂
1.过程:核先延长,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为二,成为两个子细胞
2.特点:分裂过程中,不出现 与 ,核仁、核膜不消失。
3.举例: 的红细胞
纺锤体
染色体
蛙
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核DNA分子数的变化,图4表示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中共有0条姐妹染色单体
B.处于图3中bc段的是图1所示细胞,完成图3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
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如图4中b所示的情况
D.图4中a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d可对应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
B
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像,图乙、丙、丁分别是对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统计(图乙、丙、丁中的a、b、c表示的含义相同)。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动物的体细胞中都含有4条染色体
B.图乙中的a、b、c分别表示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
C.图丙可以最恰当地表示图甲所示时期的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关系
D.图丁所示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C
【解析】选C。根据题意可知,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
细胞的有丝分裂图像,从图甲可以看出该细胞处于有丝
分裂后期,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据此可以推断该动物体
细胞中一般含有4条染色体,但不能说明该动物的体细
胞中都含有4条染色体,如图甲细胞就有8条染色体,A项
错误;根据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
分子的数量关系以及染色单体数可出现“0”,可以判
断图乙中的a、b、c分别表示染色体、染色单体和
DNA,B项错误;图丙中染色单体数为0,但染色体数与DNA
分子数都加倍,据此可判断图丙表示的是处于有丝分裂
后期的细胞,故图丙可以最恰当地表示图甲所示时期的
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关系,C项正确;图丁所示细
胞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DNA数目与体细胞相
等,可以判断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D项错误。
细胞分化
1、分化的定义:
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二、细胞的全能性:
1、定义: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
植物细胞: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即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动物细胞: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如图所示为哺乳动物机体中位于小肠绒毛基部的上皮细胞(a),不断增殖、分化形成吸收细胞(b)后向上迁移,补充小肠绒毛顶端凋亡的细胞(c)。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b细胞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但细胞中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
B.已分化的b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改变,但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
C.b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会增大,但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
D.c细胞凋亡有利于细胞更新,但不利于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D
【解析】选D。a、b细胞均来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故
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但由于a、b细胞是不同种类的细
胞,因此细胞中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A项正确;已分化
的b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改变,但其细
胞核中具有完整的遗传信息,因此其细胞核仍具有全能
性,B项正确;b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会增大,呼吸速率
变慢,故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C项正确;c细胞凋亡是机体的主动行为,有利于吸收细胞更新,也有利于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D项错误。
生理状态
化学反应
形态
结构
功能
细胞衰老和死亡
2、细胞衰老的特点
1、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
2、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3、细胞内的色素逐渐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
5、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4、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细胞衰老的原因:自由基学说;端粒学说
自由基学说:
端粒学说:
细胞进行的各种氧化反应、辐射以及有害物质的入侵
来源:
作用机理:
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
攻击DNA 时,可能会引起基因突变
攻击蛋白质时,使蛋白质的活性下降,导致细胞衰老
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蛋白质复合体,称为端粒
正常生物细胞内的端粒酶基因活性会逐渐衰退。每次细胞分裂后,端粒DNA序列会缩短一截
作用机理:
在端粒DNA序列被“截”短后,端粒内侧正常基因的DNA序列就会受到损伤,结果使细胞活动逐渐趋于异常。
(1)单细胞生物:
细胞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衰老
4、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的关系
(2)多细胞生物:
①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总是在不断的________着,总有一部分细胞处于_______或________的状态。
②从总体上看,个体衰老的过程也组成个体的细胞________的过程。
更新
走向死亡
衰老
普遍衰老
1、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二、细胞的死亡
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它是一种程序性死亡。
细胞损伤和死亡
不利
正常代谢活动
三、细胞分裂、分化、凋亡、坏死、自噬的比较
最新研究表明,决定细胞“命运”的内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外因则取决于细胞对细胞外信号的特异性组合所进行的程序性反应,如图为部分信号决定细胞“命运”的示意图,图中字母分别代表不同的胞外信号,则下列有关细胞外信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要有胞外信号D和E,细胞就一定会进行分裂
B.对于癌细胞而言,细胞外信号A~E可能会持续起作用
C.只有细胞外信号F和G能诱导细胞内的基因选择性表达
D.由于细胞凋亡无胞外信号作用,可证明细胞凋亡与基因无关
B
【解析】选B。该实验说明,信号A~E同时存在时,细胞
才会进行分裂,不能说明只要有胞外信号D和E,细胞就
一定会进行分裂,A项错误;信号A~E同时存在时,细胞
会进行分裂,而癌细胞能连续进行有丝分裂,因此对于
癌细胞而言,细胞外信号A~E可能会持续起作用,B项正
确;该实验说明信号A、B、C、F、G同时存在时能诱导
美国的研究人员鉴别出一组非肽类Caspase抑制剂及其分子作用机制,并证实它们能够抑制细胞凋亡过程中信号的传递。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信号传递与细胞膜表面的某种蛋白质有关
B.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C.Caspase抑制剂在核糖体上合成
D.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失控都会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
C
【解析】选C。细胞间的信号传递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A项正确;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是机体正常的生理反应,B项正确;题干已强调Caspase是非肽类抑制剂,因此Caspase抑制剂不可能在核糖体上合成,C项错误;细胞的增殖失控会导致疾病,如癌症,细胞凋亡失控也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如人类的并指,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