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字母表示数

文档属性

名称 用字母表示数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09-29 17:46:00

文档简介

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总 课 题 第三章 用字母表示数 总 课 时
课 题 §3.5 去括号(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用去括号进行简单的运算
2、经历得出去括号法则的过程,了解去括号法则的依据
教学重点 掌握去括号的法则及会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去括号法则的依据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防护林 ——水渠 ← →蓄水池 农田 ←—————— ——————→问题1:防护林带有多长?水渠有多长?防护林带长为水渠长为问题2:怎样去掉这两个式子的括号呢?引入课题二、合作讨论,探究新知abca+(-b+c)a-b+ca-(-b+c)a+b-c52-1-6-43-9-5-7你发现了什么?请与同学交流板书: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括号有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试一试:1、计算防护林带的长,水渠的长 学生思考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学生一起朗读法则 意图是:以计算农田防护林带,水渠的长度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去括号”的必要性及其价值。意图是:让学生感知和发现去括号的规律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
2、例: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⑴ ⑵3、去括号⑴ ⑵⑶ ⑷4、填一填⑴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___⑵化简①②③④5、辨一辨⑴ ( )⑵ ( )⑶ ( )6、做一做(化简)⑴⑵三、小结回顾本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去括号时要注意什么?四、课堂作业P80 练一练T2 学生注意括号内每项都要乘3学生练习学生辨析学生板演 意图是:训练去括号的法则意图是:加强学生对去括号法则的理解和预防在做题时出错
← →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总 课 题 第三章 用字母表示数 总 课 时
课 题 §3.1 字母表示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字母表示一些简单问题中的数量 关系和变化规律,领会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的基础和出发点;
2.使学生初步感受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 用字母表示一些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用字母表示变化规律
教具准备 相关图片 火柴棒 三角板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它们表示什么意义? 在生活中,我们中经常用图标表示某种意义.2.(1)回顾有理数加法运算律交换律:a+b=b+a (a,b表示有理数)结合律:(a+b)+c=a+(b+c) (a,b,c表示有理数) (2)用火柴棒搭小金鱼搭1条金鱼需火柴______根 搭2条金鱼需火柴______根 搭3条金鱼需火柴______根 搭n条金鱼需火柴______根在数学中,经常用字母表示数 ---引出课题二. 合作讨论、探究新知说一说在以前学过的知识中还有许多用字母表示的公式,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2. 试一试 (1)观察下面月历,粗线方框中的四个数有什么关系? 如果用字母表示如右方框中的1个数,那么其余3个数是: (2)小明今年n岁,小明比小丽大2岁,小丽今年_______岁.(3)小丽5h走了s km,那么他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 km/h.(4) 一件羊毛衫标价a元,若按标价的8折出售,则这件羊毛衫的售价是_____元.3. 数学实验室 课本p62三. 运用举例,变式练习试比较a与-a的大小观察下列各式: 9-1=8,16-4=12,25-9=16,36-16=20…这些等式反映自然数间的某种规律,设n(n≥1)表示自然数,用关于n的等式表示这个规律练习: 课本p64 练一练四. 课堂小结1. 与小学学习“字母表示数”相比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字母表示数”有什么新的认识 2. 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 作业见作业纸 学生活动方式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学生回顾知识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规律思考回答学生举例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展示自己学生观察月历总结规律学生口答教师引导学生探索规律 学生讨论思考教师提示学生解答学生练习学生尝试小结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已学知识出发,提高学习的信心增强学习的信心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创新提示学生考虑问题要全面及时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总 课 题 第三章 用字母表示数 总 课 时
课 题 §3.4 合并同类项 课型 习题课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同类项的概念、特征及合并
2、掌握求代数式的值要先合并同类项化简的数学思想
3、对事物的分类、归纳,培养学生的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同类项的合并
教学难点 先化简再求代数式值的教学思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
一、情境创设情境⑴:若长方形的长为cm宽为cm,则长方形的周长为________cm情境⑵:1支钢笔元,一本日记本元,小华买了3支钢笔和5本日记本共用去______元。情境⑶:四个连续整数中,最小的为,则这四个连续数的和为___________情境⑷:请你写出的两个同类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习题精练⑴,____________,这两个单项式的和等于____________⑵的和仍是单项式,则=_____________2、选一选⑴下列结果运算正确的是( )A、 B、C、 D、 学生思考学生板演口答 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复习同类项的概念及同类项合并的法则目的是复习同类项的定义复习同类项的合并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同类项合并的法则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
⑵多项式合并同类项后是( )A、 B、 C、 D、3、做一做合并同类项:⑴⑵⑶求代数式的值,其中,与同学交流你的做法。4、练一练:先合并同类项,再求值。⑴⑵,其中5、用一用:王亮将手中持有的A、B两种股票同时卖出,卖价均为元,其中A种股票盈利10%,B种股票亏损10%,问王亮这两种股票合计盈亏多少?三、创新思维把当作一个整体,化简 个别学生板演学生互改学生交流学生思考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理解在求代数式值时,如果代数式中含有同类项,通常先合并同类项,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
四、信息处理上数学课时,老师出了一道题对于代数式合并同类项,小明计算如下:原式== 他的计算正确吗?如果不正确,你能帮他改正吗?五、回顾小结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吗?六、课堂作业P78 T3,T5 小组讨论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总 课 题 第三章 用字母表示数 总 课 时
课 题 数学活动 正方体涂色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正方体涂色分块活动,使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点 探究研究问题的方法,如操作、归纳、猜想、验证等。
教学难点 正方体涂色问题中一般性规律的寻求
教具准备 正方体教具,每小组准备小刀一把,表面涂色的正方体3块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
一、情境创设同学们在家里注意过妈妈是怎样切豆腐的吗?,把一个豆腐切一刀,它被分成几块?切两刀最多分成几块呢?请你说说是怎么切的?三刀最多分成几块呢?豆腐近似于一个正方体,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个关于正方体的有趣活动——正方体涂色问题。二、实践,活动活动一把表面涂色的正方体的棱长二等分(如图),然后沿等分线把正方体切开,那么得到几个小正方体?观察其中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个?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个?只有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个?各面都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个?活动二如果把正方体的棱长三等分,然后沿等分线把正方体切开,得到几个小正方体?小正方体表面的涂色情况怎样?通过实验,你还有新的发现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每组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块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按要求进行切割,分类、记数。交流小正方体表面涂色情况全班交流实验结果 以切豆腐为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数学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感受切开后有几个小正方体,三面涂色、二面涂色、一面涂色、各面无颜色数的具体数目,以便下面更好的进行归纳和猜想。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
活动三如果把正方体的棱长四等分,你能猜出正方体被切成多少个小正方体吗?它们的表面涂色情况如何呢?四、归纳猜想把正方体的棱长n等分,切成多少个等积小正方体?它们表面的涂色情况如何?三、根据实验,填写下表: 小正方体表面涂色情况表每棱等分数三面涂色数二面涂色数一面涂色数各面无涂色数234n五、小结回顾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并且有什么感受?六、课后活动:1、如果把长、宽、高分别是6cm、5cm、4cm的长方体切成棱长为1cm的正方体,小正方体表面的涂色情况怎样? 分小组按要求将正方体进行切割,并交流结果学生根据上面三项活动的数据寻找规律,归纳猜想,然后全班交流结果各小组填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归纳猜想的能力。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总 课 题 用字母表示数 总 课 时
课 题 §3.4 合并同类项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了解同类项的概念,能识别同类项
2、会合并同类项
3、知道合并同类项所依据的运算律
教学重点 了解同类项的概念,识别同类项
教学难点 会合并同类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情境⑴:将苹果、白菜、韭菜、梨子、黄瓜、桔子、鸭、鸡、鹅进行分类情境⑵:2个苹果与4个苹果能合并吗?2个苹果与4个桔子能合并吗?二、合作讨论、探究新知1、议一议:和,和,和,和分别有什么共同特点?板书: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是同类项。2、辨一辨下列各组中的单项式是否为同类项,并说明理由。⑴和;⑵和;⑶和⑷和;⑸和6;⑹3和3、做一做把下列各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并说说你的现由⑴;⑵⑶ 学生进行分类学生讨论、思考学生理解同类项内涵学生判断、思考讨论思考 让学生体会同类及同类能合并的思想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同类项的概念巩固同类项的概念引导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更好地理解、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
⑷思考:同类项怎么合并?依据的是什么运算律?板书: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4、练一练⑴⑵⑶⑷5、思维拓展填一填⑴⑵⑶试一试:写出几个单项式合它们的和为,并与同学交流。三、小结回顾本堂课你有哪些收获?四、课堂作业P27 T1,2,3,4 讨论交流学生板演学生交流、讨论 设计此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同类项合并的法则
         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总 课 题 第三章 用字母表示数 总 课 时
课 题 用字母表示数——小结与思考 课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本章的有关概念,熟练本章有关的运算法则。
2、会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和几何意义
3、通过利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能够识别同类项,运用同类项的概念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会综合运用合并同类项法则、去括号法则来进行整式加减运算。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
知识梳理①代数式、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的次数、多项式、多项式的次数、整式②代数式的值:根据问题的需要,用具体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按照代数式中的运算关系计算,所得的结果是代数式的值。③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是同类项。④合并同类项: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⑤合并同类项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⑥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       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⑦整式的加减运算: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时,如果有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二、知识点应用 1.填一填⑴甲身高acm,乙比甲高bcm,则乙的身高为_______(2)三个连续的整数中,n是中间的一个,则另外两个数为_______,________.(3)用语言表示代数式3(2a-3b)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4)列代数式:a的5倍与b的平方的差是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回忆学生练习 设计意图:整理知识点,给学生一个系统的知识 网 络 以 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巩固基本概念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
2.辩一辩:下面两位同学的判断及其理由是否正确?甲:与虽然字母相同,但字母顺序不同,所以它们不是同类项。乙:与所含字母相同,且一个字母指数为1,另一个字母指数为2,所以它们俩是同类项。3.练一练(1)已知和都是的同类项,求的值。(2)计算(3)计算(4).已知A=,C=。试比较A与C的大小关系。(5)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m=-1,n=2(6).已知4a-3b=7,3a+2b=19,求14a-2b的值。4.用一用七年级学生在5名教师的带领下去公园秋游,公园门票为每人30元。现有两种优惠方案,甲方案:带队教师免费,学生按八折收费;乙方案:师生都按七五折收费。若有x名学生,用代数式表示两种优惠方案各需多少元?当x=70时,采用哪种优惠方案合算?当x=100时,采用哪种优惠方案合算?三.小结回顾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不理解的吗 四.课后作业 P85 T3(1,4,6) P87 T6 (3,5) 学生辨析学生板演,注意解题格式学生理解、分析两种方案怎样用代数式表示 复习同类项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总 课 题 第四章 用字母表示数 总 课 时
课 题 §4.2 代数式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代数式,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
2.能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
3.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教学重点 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代数式的书写要求
教学难点 理解单项式的次数,系数,理解代数式的意义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填空:(1)比有理数a小10的数是 .(2)正方形的边长是a,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面积是 。(3)某商品的原价为a元,现降低10%销售,那么现在的销售价为 元。(4)甲每天做a个玩具,乙每天做b个玩具,甲做了5天,乙做了3天,一共可以做 个玩具。像a-10,4a,a2,(1-20%)a,5a+3b等式子都是 代数式。(包括上节课出现的,如:n-2,,0.8a,,2n+500,abc,2ab+2ac+2bc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下列式子中,其中属于代数式的有哪些 为什么?① ② ③④>b ⑤7 ⑥ 让学生口答,注意式子书写方法。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并理解代数式定义 为引出代数式的定义做铺垫。巩固代数式定义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
⑦ ⑧二、合作讨论、探究新知:例:(1)某超市8月份营业额为m万元,9月份营业额比8月份增加了,该超市9月份营业额为多少万元?(2)如图:直角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为a㎝、b㎝、5㎝,它的面积是多少?斜边上的高是多少?(3)林老师用分期付款的方法购买汽车:首期付款a元,以后每月付款1500元,直至付清欠款,x个月后,林老师共付款多少元?做一做: 完成课本P66 议一议像0.9a,0.8b,2a,2a2,15×1.5%m等都是数与字母的乘积,这样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是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做一做:找出上面式子中的所有的单项式,并且指出它们的系数和次数。像a-10,5a+3b,n-2,2n+500, 2ab+2ac+2bc等式子,是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一个项。(多项式的每一项包 学生小组交流,列出代数式,教师强调书写格式学生独立完成并观察学生理解单项式定义教师举例说明学生口答巩固相关概念教师举例解释学生注意比较多项 帮助学生规范代数式的书写自然的引入单项式的概念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
括它们前面的符号).次数最高次项的次数是多项式的次数。单项式与多项式的和统称为整式。做一做:找出上面式子中的所有的多项式并且指出它们的每一项是什么?系数是什么?多项式的次数是什么?议一议:完成课本P67 议一议学生口答:(1)从上面的“做一做”中你能发现什么?(2)你能举例说明代数式2(x+y)表示的实际意义吗?三、课堂小结:1.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2.在书写代数式的有什么要求?四、巩固练习:课本P68 练一练五、作业: 课本P68 T1、2 式与单项式。特别注意多项式中的项。学生口答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合作交流,达成共识后回答学生自己小结,小组讨论,教师给予补充。 让学生发现相同的代数式可以表示不同的实际意义
5
a
b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总 课 题 第三章 用字母表示数 总 课 时
课 题 §3.5 去括号(2)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计算
2、会用整式的加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去括号后进行整式加减计算
教学难点 认识到整式加减计算的本质
教具准备 纸片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用3张,如图 的卡片,用它们拼成各种形式不同的四边形,并计算它们的周长及这两个四边形周长的和与差。由此引入新课:整式的加减计算二、合作讨论,探究新知问题:在进行整式加减时,要注意什么?师启发学生得出: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时,如果有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⑴做一做例:求与的差。师强调:要把两个代数式都看成整体,列式时应加上括号。⑵填一填①②⑶试一试①代数式的2倍的差是? 学生同桌合作拼不同的四边形并计算,在做的过程中感知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过程学生要注意加括号学生板演 创设这个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感知这种计算实际上就是整式的加减运算熟悉整式加减运算方法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
②已知,,求的值⑷做一做(先化简下式,再求值),其中⑸练一练(先化简,再求值)①②,其中⑹用一用如图所示,小红放学后从学校A先去超市B购物,再从超市B回到家C,若AB及BC距离如图中所示(单位km),小红放学后共走了多远,比她从学校A直接回到家C多走了多少路程?三、小结回顾本堂课你有哪些收获?四、课堂作业P82 T3 ⑴⑵题,T4 ⑴题,T5 学生板演,注意去括号法则及计算的准确性学生思考 加强化简求值的巩固练习让学生用整式解决实际问题,另外让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关系
         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总 课 题 第三章 用字母表示数 总 课 时
课 题 §3.3代数式的值(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意义,会计算代数式的值
2.在计算代数式的值的过程中,感受数量的变化及其联系
3.通过情境的创设,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从具体到抽象”的不完全归纳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求代数式的值
教学难点 用具体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进行计算时,易混淆数字、弄错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
一、创设问题情境: 用火柴棒按以下方式搭小鱼: … (1)搭1条、2条、3条小鱼各用几根火柴棒?(2)搭n条小鱼用多少根火柴棒?(3)搭20条这样的小鱼用多少根火柴棒?做一做:计算搭50条这样的小鱼需要火柴棒的根数。搭100条呢?明确:根据问题的需要,用具体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按照代数式中的运算关系计算,所得的结果是代数式的值。二、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当时,求代数式的值。 学生充分思考,小组相互交流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给出规范的书写格式 让学生知道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求代数式的值让学生经历求代数式的值的过程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
练习:当时,求代数式的值议一议:填表x-4-3-2-1012342x+52(x+5)(1)随着x值的逐渐增大,两个代数式的值怎样变化? (2)当代数式2x+5的值为25时,代数式2(x+5)的值是多少? 练习:课本P71 T1,2三、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获得了哪些知识?(2)求代数式的值时,有哪些注意点?四、作业: 课本P73 T1(2)(4)(6)(8),4,5 学生练习,代入值时要注意对应关系,不能混淆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后口答学生练习学生尝试小结 巩固如何求代数式的值。体验代数式的值随着代数式中字母取值的变化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