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易错点02 显微镜使用的原理和方法学案(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学易错点02 显微镜使用的原理和方法学案(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6-29 09:11:07

文档简介

易错点02显微镜使用的原理和方法
显微镜的使用是生物学实验中最基本的实验技能之一。在高考命题中,显微镜使用的原理和方法的考查常常与细胞分裂实验相结合,命题形式多数是带图的选择题。在复习备考中,需要在重视动手实验获得体验的基础上,关注易错点,并通过动手练习和动笔练习加强理解掌握,这样才能通过复习切实提高识图能力,提高得分率。同时还要注意以下细微易错陷阱:
易错陷阱1:成像特点及装片移动规律。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且放大的虚像:倒立是指上下、左右均颠倒180度,相当于将观察物水平旋转180度。装片的移动规律:装片与物像移动方向相反,相对于视野中央,物像偏哪个方向,装片就向哪个方向移,即“同向移动”。
易错陷阱2: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不是指面积或体积。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计算规律是:若视野中细胞为单行,计算时只考虑长度;若视野中充满细胞,计算时考虑面积的变化。
易错陷阱3:粗细准焦螺旋的使用。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焦。
易错陷阱4:视野亮度的调节。观察透明标本或颜色浅的标本时,一般视野要暗,以增大明暗反差。观察透光不佳的标本或颜色深的标本时,视野要亮。
易错陷阱5:低倍镜换高倍镜后视野的不同点。例如细胞变大但是数目变少,而且视野变暗等。
例题1、甲图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的镜头,乙图是在甲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欲将乙图视野中处于右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放大640倍观察,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至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
B.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反光镜调成平面镜
C.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
D.物镜换成高倍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解析】
A、根据显微镜物像成倒像,装片移动“同向移动”的特点,欲将视野中处于右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需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A项正确;
B、“放大160倍”改为“放大640倍”,物像放大后视野变暗,因此需将光圈调大,反光镜调成凹面镜,使视野变亮,B项错误;
C、高倍物镜长度比低倍物镜长度大,高倍目镜长度比低倍目镜长度小,因此据图和题干信息“甲图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的镜头”可知原来放大160倍使用的镜头是②(目镜16×)和④(物镜10×),现放大640倍观察,只需将物镜换为40×(镜头③)即可,C项正确;
D、高倍物镜长度比低倍物镜长度大,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变小,因此高倍物镜下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D项正确。
【答案】B
例题2、(2022 广东· T4)用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右图为光学显
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根尖解离后立即用龙胆紫溶液染色,以防解离过度
B.根尖染色后置于载玻片上捣碎,加上盖玻片后镜检
C.找到分生区细胞后换高倍镜并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D.向右下方移动装片可将分裂中期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解析】
A、 根尖解离后需要先漂洗,洗去解离液后再进行染色,A项错误;
B、 将已经染色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后 ,用镊子将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后需要用拇指轻轻按压盖玻片,使细胞分散开,再进行观察,B项错误;
C、 在低倍镜下找到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后,再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此时为使视野清晰,需要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焦,C项正确;
D、 分裂中期的染色体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据图可知,图示中期细胞位于左上方,根据显微镜物像成倒像,装片移动“同向移动”的特点,故需要向左上方移动装片将分裂中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D项错误。
【答案】C
1.显微镜放大的计算原理
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不是指面积或体积。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 显微镜使用步骤
(1) 使用步骤
必须先用低倍物镜观察,在较大的视野中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然后再换用高倍物镜。
低倍镜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安放装片→调焦→观察。
高倍镜观察的使用步骤:
①“找”:在低倍镜下“找”到要放大观察的物像。
②“移”:“移”动装片,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③“转”:“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
④“调”:“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2)注意事项
①准焦螺旋的使用: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要从侧面注视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到快接近时(距离约为0.5 cm)停止下降。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焦。
②视野亮度的调节:观察颜色深或透光不佳的标本时,光线应强,视野要亮;观察颜色浅或透明的标本时,光线不宜太强,视野要暗,以增大明暗反差。换用高倍物镜后,若视野太暗,应使视野明亮。可通过调节遮光器扩大或缩小光圈、旋转反光镜凹面凸面等调节光线。
③使用低倍镜与高倍镜观察细胞标本时的不同点
比较项目 物像大小 看到的细胞数目 视野亮度 物镜与玻片的距离 视野范围
高倍镜 大 少 暗 近 小
低倍镜 小 多 亮 远 大
④显微镜下所看到的物像是物体放大后的倒像。“实物”与“像”之间的关系是“实物”旋转180°就是“像”。例如实物为字母“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为“q”。
3.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推算
若视野中细胞为单行,计算时只考虑长度;若视野中充满细胞,计算时考虑面积的变化。细胞数量与放大倍数的变化规律如表所示:
项目 视野中一行细胞数量 圆形视野内细胞数量
低倍镜下放大倍数为a c d
高倍镜下放大倍数为na c×(1/n) d×(1/n2)
举例
1. (2018海南卷·T23)关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高倍镜下观察时,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
B.高倍镜下无法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
C.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
D.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
1. 【答案】C
【解析】
A、在高倍镜下观察时,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整焦距,A项错误;
B、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B项错误;
C、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C项正确;
D、电子显微镜下才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D项错误。
2. 若在低倍显微镜下用目镜测微尺测量细胞长径(如图1),则转换高倍物镜后观察到的图像是( )
2. 【答案】C
【解析】
A、A图看不到目镜测微尺,A项错误;
B、转换高倍物镜后观察到的图像放大倍数增大,而B图细胞及气孔比低倍镜下还小,B项错误;
C、低倍镜下保卫细胞没有在视野的中央,应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物镜,因此在高倍物镜下保卫细胞等基本位于视野的中央,而且目镜测微尺刻度与低倍镜下的相符,C项正确;
D、目镜测微尺安装在目镜镜筒上,转换高倍物镜后目镜测微尺刻度不变,而D图的目镜测微尺刻度与低倍镜下的不符,D项错误。
3. 低倍镜(10×)视野中观察到根尖约64个细胞。现要选择观察的目标位于视野左下方,则有关显微镜高倍镜(40×)操作的说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  )
A.换用高倍物镜后,可能只观察到4个左右的细胞
B.观察装片时,欲观察到更清楚的图像可直接用高倍镜,其原因是高倍镜放大倍数大
C.换用高倍物镜后,发现显微镜中的观察目标图像变大,视野更亮
D.换用高倍物镜前,先向右上方移动装片使目标至视野中央
3. 【答案】A
【解析】
A、高倍镜放大倍数为低倍镜放大倍数的4倍,高倍镜视野缩小了4×4=16倍,所以细胞数为原来的64×1/16=4,即4个左右的细胞,A项正确;
B、观察装片时,先用低倍镜再换用高倍镜,其原因是低倍镜视野大,易找到目标,B项错误;
C、换用高倍物镜后,发现显微镜中的观察目标图像变大,视野更暗,C项错误;
D、根据显微镜物像成倒像,装片移动“同向移动”的特点,观察的目标位于视野左下方,则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使目标至视野中央,再转换为高倍镜,D项错误。
1.低倍镜观察蚕豆叶下表皮时,某同学看到物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甲→丙,需向左移动装片
B.由乙→丙,需缩小光圈
C.由丁→丙,需调节细准焦螺旋
D.蚕豆叶下表皮细胞可观察到叶绿体
1. 【答案】C
【解析】
A、由甲→丙,根据显微镜物像成倒像,装片移动“同向移动”的特点,观察的目标位于视野右下方,则需向右下方移动装片,A项错误;
B、由乙→丙,视野变亮,所以需放大光圈,B项错误;
C、由丁→丙,需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以使物像从模糊变清晰,C项正确;
D、观察蚕豆叶下表皮装片时,表皮细胞是无色透明的,不含叶绿体,D项错误。
2. 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正确的是 (  )
A.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中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
B.藓类的叶肉细胞大,可以直接使用高倍镜观察
C.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不易观察到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D.为了观察低倍镜视野中位于右下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2. 【答案】C
【解析】
A、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中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增大, A项错误;
B、低倍镜下的视野范围较高倍镜下的视野范围大,容易找到要观察的目标,因此如果用显微镜观察,应先使用低倍镜,再使用高倍镜,不可以直接使用高倍镜观察,B项错误;
C、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呈现紫色,会对观察产生干扰,因此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不易观察到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C项正确;
D、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为了观察低倍镜视野中位于右下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D项错误。
3.在明亮的实验室里,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地看到叶绿体,但看不到无色的线粒体,为便于判断,此时应 (  )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3. 【答案】D
【解析】用显微镜观察物像时,视野要有一定的亮度,但物像相对无色透明时,应尽量减少光线的进入,使视野相对暗一些,因此应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A、B、C项错误,D项正确。
4. 如图是低倍镜下的蚕豆叶下表皮保卫细胞长度测量的局部视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先换高倍镜,再将待测的保卫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B.换高倍镜后,使用细调节器调节图像清晰度
C.图中的显微测微尺为物镜测微尺
D.图中所测保卫细胞实际长度约为4.0 μm
4. 【答案】B
【解析】
A、先将待测的保卫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A项错误;
B、换高倍镜后,使用细调节器调节图像清晰度,B项正确;
C、测微尺安装在目镜上,C项错误;
D、由题干信息不能获得放大倍数,无法确定实际长度,D项错误。
5. 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应该增强光照,用较大的光圈
B.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时,两眼必须从显微镜目镜注视
C.若高倍镜下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中细胞质的实际流向应是顺时针的
D.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中,若在50×的视野中均匀分布有大小一致的20个细胞,则换成100×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是5个
5. 【答案】D
【解析】
A、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应该减弱光照,用较小的光圈,A项错误;
B、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时,两眼必须从显微镜侧面注视,以免物镜撞坏玻片标本,B项错误;
C、若高倍镜下看到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质的实际流向还是逆时针的,C项错误;
D、高倍镜放大倍数为低倍镜放大倍数的2倍,高倍镜视野缩小了2×2=4倍,所以细胞数为原来的20×1/4=5,即5个左右的细胞,D项正确。
6. 下列有关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中,错误的是(  )
A.显微镜对光时,应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若低倍镜下视野中有一污物,移动装片和转动目镜污物均不动,则污物在物镜上
C.观察未经染色的动物细胞时,应使用平面镜和较小的光圈,适当将视野亮度调暗些
D.若实物为“上” 字,则视野中观察到的为“下”字
6. 【答案】D
【解析】 
A、显微镜对光时,应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A项正确;
B、视野中的污物,移动装片和转动目镜污物均不动,则污物在物镜上,B项正确;
C、观察未经染色的动物细胞时,为增加对比度,应适当将视野亮度调暗些,所以应使用平面镜和较小的光圈,C项正确;
D、由于显微镜成像为上下左右均颠倒的像,实物为“上” 字,则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的是“”,D项错误。
7.如图表示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部分操作过程,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A. 图①视野中的图像是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
B.利用图①视野中的图像,要看清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应将装片适当向左移动
C.图②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甲转换成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
D.图②中显微镜镜头由甲转换成乙的过程中,为了方便操作,可以将镜筒升高
【答案】D
【解析】 
A、图中①视野中含有根冠、分生区、伸长区细胞,是在低倍镜下观察的物像, A项正确;
B、由图①可知,分生区细胞处于视野的左边,因此要看清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应先将装片适当向左移动,以便使物象向右移动使其处于视野中央,然后换高倍镜观察,B项正确;
C、分析图②可知,甲是低倍物镜,乙是高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变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C项正确;
D、分析图②可知,甲是低倍物镜,乙是高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过程中,不能将镜筒升高,应直接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D项错误。
8. 用一台装有5倍目镜和10倍物镜的显微镜,观察一个面积为0.16平方毫米的正方形,视野中正方形的面积为
A.2.4平方毫米 B.8平方毫米
C.36平方毫米 D.400平方毫米
8. 【答案】D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则此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5×10=50(倍),这是对边长的放大倍数。面积是0.16平方毫米的正方形的边长为0.4毫米,边长都放大50倍后为0.4×50=20(毫米),所以放大后该正方形的面积为20×20=400(平方毫米)。
9.在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反光镜,则甲比乙亮
B.在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被观察到
C.若玻片右移,则甲的物像会右移而乙的物像左移
D.若在甲中看到的物像模糊,则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物像
9【答案】A
【解析】 
A、由图可知,乙是高倍镜下的视野,甲是低倍镜下的视野,乙与甲相比,视野较暗,A项正确;
B、甲放大倍数较小,乙放大倍数较大,甲中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不会都被观察到,B项错误;
C、视野中物像是倒立的,物像与玻片移动的方向相反,若玻片右移,则甲、乙的物像都会向左移,C项错误;
D、若在甲中看到的物像模糊,则改换成乙也不会看到清晰的物像,D项错误。
10.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普通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实质是放大细胞面积的倍数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为了避免压碎载玻片应先提升镜筒
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10. 【答案】 D
【解析】
A、普通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实质是放大细胞的长、宽的倍数,A项错误;
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是从低倍镜换高倍镜,从低倍镜换高倍镜直接转动转换器,不应提升镜筒,B项错误;
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是从低倍镜换高倍镜,正确的顺序: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C项错误;
D、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高,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高,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距离载玻片越近,所以放大倍数最大的组合是②③⑤,D项正确。易错点02显微镜使用的原理和方法
显微镜的使用是生物学实验中最基本的实验技能之一。在高考命题中,显微镜使用的原理和方法的考查常常与细胞分裂实验相结合,命题形式多数是带图的选择题。在复习备考中,需要在重视动手实验获得体验的基础上,关注易错点,并通过动手练习和动笔练习加强理解掌握,这样才能通过复习切实提高识图能力,提高得分率。同时还要注意以下细微易错陷阱:
易错陷阱1:成像特点及装片移动规律。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且放大的虚像:倒立是指上下、左右均颠倒180度,相当于将观察物水平旋转180度。装片的移动规律:装片与物像移动方向相反,相对于视野中央,物像偏哪个方向,装片就向哪个方向移,即“同向移动”。
易错陷阱2: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不是指面积或体积。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计算规律是:若视野中细胞为单行,计算时只考虑长度;若视野中充满细胞,计算时考虑面积的变化。
易错陷阱3:粗细准焦螺旋的使用。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焦。
易错陷阱4:视野亮度的调节。观察透明标本或颜色浅的标本时,一般视野要暗,以增大明暗反差。观察透光不佳的标本或颜色深的标本时,视野要亮。
易错陷阱5:低倍镜换高倍镜后视野的不同点。例如细胞变大但是数目变少,而且视野变暗等。
例题1、甲图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的镜头,乙图是在甲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欲将乙图视野中处于右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放大640倍观察,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至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
B.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反光镜调成平面镜
C.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
D.物镜换成高倍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例题2、(2022 广东· T4)用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右图为光学显
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根尖解离后立即用龙胆紫溶液染色,以防解离过度
B.根尖染色后置于载玻片上捣碎,加上盖玻片后镜检
C.找到分生区细胞后换高倍镜并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D.向右下方移动装片可将分裂中期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1.显微镜放大的计算原理
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不是指面积或体积。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 显微镜使用步骤
(1) 使用步骤
必须先用低倍物镜观察,在较大的视野中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然后再换用高倍物镜。
低倍镜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安放装片→调焦→观察。
高倍镜观察的使用步骤:
①“找”:在低倍镜下“找”到要放大观察的物像。
②“移”:“移”动装片,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③“转”:“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
④“调”:“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2)注意事项
①准焦螺旋的使用: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要从侧面注视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到快接近时(距离约为0.5 cm)停止下降。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焦。
②视野亮度的调节:观察颜色深或透光不佳的标本时,光线应强,视野要亮;观察颜色浅或透明的标本时,光线不宜太强,视野要暗,以增大明暗反差。换用高倍物镜后,若视野太暗,应使视野明亮。可通过调节遮光器扩大或缩小光圈、旋转反光镜凹面凸面等调节光线。
③使用低倍镜与高倍镜观察细胞标本时的不同点
比较项目 物像大小 看到的细胞数目 视野亮度 物镜与玻片的距离 视野范围
高倍镜 大 少 暗 近 小
低倍镜 小 多 亮 远 大
④显微镜下所看到的物像是物体放大后的倒像。“实物”与“像”之间的关系是“实物”旋转180°就是“像”。例如实物为字母“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为“q”。
3.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推算
若视野中细胞为单行,计算时只考虑长度;若视野中充满细胞,计算时考虑面积的变化。细胞数量与放大倍数的变化规律如表所示:
项目 视野中一行细胞数量 圆形视野内细胞数量
低倍镜下放大倍数为a c d
高倍镜下放大倍数为na c×(1/n) d×(1/n2)
举例
1. (2018海南卷·T23)关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高倍镜下观察时,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
B.高倍镜下无法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
C.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
D.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
2. 若在低倍显微镜下用目镜测微尺测量细胞长径(如图1),则转换高倍物镜后观察到的图像是( )
3. 低倍镜(10×)视野中观察到根尖约64个细胞。现要选择观察的目标位于视野左下方,则有关显微镜高倍镜(40×)操作的说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  )
A.换用高倍物镜后,可能只观察到4个左右的细胞
B.观察装片时,欲观察到更清楚的图像可直接用高倍镜,其原因是高倍镜放大倍数大
C.换用高倍物镜后,发现显微镜中的观察目标图像变大,视野更亮
D.换用高倍物镜前,先向右上方移动装片使目标至视野中央
1.低倍镜观察蚕豆叶下表皮时,某同学看到物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甲→丙,需向左移动装片
B.由乙→丙,需缩小光圈
C.由丁→丙,需调节细准焦螺旋
D.蚕豆叶下表皮细胞可观察到叶绿体
2. 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正确的是 (  )
A.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中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
B.藓类的叶肉细胞大,可以直接使用高倍镜观察
C.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不易观察到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D.为了观察低倍镜视野中位于右下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3.在明亮的实验室里,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地看到叶绿体,但看不到无色的线粒体,为便于判断,此时应 (  )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4. 如图是低倍镜下的蚕豆叶下表皮保卫细胞长度测量的局部视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先换高倍镜,再将待测的保卫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B.换高倍镜后,使用细调节器调节图像清晰度
C.图中的显微测微尺为物镜测微尺
D.图中所测保卫细胞实际长度约为4.0 μm
5. 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应该增强光照,用较大的光圈
B.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时,两眼必须从显微镜目镜注视
C.若高倍镜下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中细胞质的实际流向应是顺时针的
D.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中,若在50×的视野中均匀分布有大小一致的20个细胞,则换成100×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是5个
6. 下列有关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中,错误的是(  )
A.显微镜对光时,应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若低倍镜下视野中有一污物,移动装片和转动目镜污物均不动,则污物在物镜上
C.观察未经染色的动物细胞时,应使用平面镜和较小的光圈,适当将视野亮度调暗些
D.若实物为“上” 字,则视野中观察到的为“下”字
7.如图表示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部分操作过程,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A. 图①视野中的图像是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
B.利用图①视野中的图像,要看清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应将装片适当向左移动
C.图②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甲转换成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
D.图②中显微镜镜头由甲转换成乙的过程中,为了方便操作,可以将镜筒升高
8. 用一台装有5倍目镜和10倍物镜的显微镜,观察一个面积为0.16平方毫米的正方形,视野中正方形的面积为
A.2.4平方毫米 B.8平方毫米
C.36平方毫米 D.400平方毫米
9.在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反光镜,则甲比乙亮
B.在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被观察到
C.若玻片右移,则甲的物像会右移而乙的物像左移
D.若在甲中看到的物像模糊,则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物像
10.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普通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实质是放大细胞面积的倍数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为了避免压碎载玻片应先提升镜筒
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