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立体几何教案 第一章 直线和平面 平面的基本性质之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三个公理及公理3的三个推论;
2.了解推论1的证明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公理3的引入与掌握及推论1的证明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设计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讲过平面是原名,没有方法定义,所以平面的性质只能以公理的形式给出,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以公理形式给出的平面的性质.
(当教师说完上述话后,拿出一根小棍作为直线的模型,一矩形硬纸板作为平面的模型,让学生自己也拿同样的模型,师生一起观察.然后,再提出问题)
师:直线与平面有几种位置关系?
生:有三种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在平面内.
师:相交时,直线与平面有且只有几个公共点?
生: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师:当直线与平面有几个公共点时,我们就能判定直线在平面内?
生:只要有两个公共点.
师:对,这就是公理1.(同时板书)
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如图1)
这时我们说直线在平面内,或者说平面经过直线.
师:为了书写的简便,我们把代数中刚学习过的有关集合的符号,引入立体几何中.我们只把点作为基本元素,于是直线、平面都作为“点的集合”,所以:
点A在直线a上,记作A∈a;
点A在平面α内,记作A∈α;
所以公理1用集合符号为:A∈a,B∈a,A∈α,B∈α,则
公理2可用如下方法引入:教师用矩形硬纸板的一顶点放在讲台面上,让学生观察,并同时提出问题.
师:看模型,能否说这两个平面只有一个公共点?
生:不能,因为平面是无限延展的,所以这两个平面应该有一条经过这公共点的直线.
(这时教师用手动矩形硬纸板,表示同意学生的意见,并说)
师:我们只能用有限的模型或图形来表示无限 ( http: / / www.21cnjy.com )延展的平面,所以我们有时要看模型或图形,但又不能受模型或图形的限制来影响我们对平面的无限延展的了解.(同时板书)
公理2 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如图2)
a.
关于公理3的引入,可用类比思想,按如下步骤进行.
师:如何确定一条直线?
生:过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师:为什么过一点不能确定一条直线?
生:因为过一点可以有无数条直线,所以过一点不能确定一条直线,而过两点有并且只有一条直线,所以说过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师:过一点能不能确定一个圆?
生:不能,因为过一点可以有无数个圆,而且这无数个圆的圆心、半径都在变.
师:过两点能不能确定一个圆?
生:不能,因为过两点的圆也有无数个,这无数个圆的圆心都在以这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师:过不在一直线上的三点A,B,C能不能确定一个圆?
生:能.连AB,BC,作AB,BC两线段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垂直平分线相交于O,以O为圆心,OA为半径作圆,因为圆心、半径都是唯一确定的,所以圆也是唯一确定的.
师:通过复习我们了解了直线的确定和圆的确定.现在我们要来研究平面的确定.
过一点能不能确定一个平面?
(这时教师用一根小棍的一端作为空间的一个点,用一矩形硬纸板作为过这个点的平面,同时用手在硬纸板不离开小棍的一端条件下而能“动”起来)
我们来看一看这个模型.
生:不能,因为过一点可以有无数个平面.
师:过两点能不能确定一个平面?
(这时教师用相交两个小棍的两个端点作为空间两点,再用硬纸板作为过这两点的平面,教师用手使这个平面仍然“动”起来)
我们来看这个模型.
生:不能,因为过两点仍有无数个平面.
师:过不在一直线上的三点能不能确定一个平面?
(这时教师用相交于一点的三根小棍的三个端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为空间不在一直线上的三个点,当把作为平面的硬纸板放在上面时,这时作为平面的硬纸板不能再“动”了,因为一动就要离开其中的一个点,就不满足题目中条件的要求)
我们来观察这个模型.(如图3)
生:能.因为过这三点的平面有一个而且只有一个.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讲的公理3.
公理3 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如图4)
师:例如一扇门用两个合页和一把锁就可以固定了,但要注意,锁与合页不能放在同一直线位置上,否则,门也无法固定.
师:以上我们讲了三个公理,下面我们来应用这三个公理证明三个推论.
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已知:点A,直线a,A a.(如图5)
求证:过点A和直线a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证明:存在性.
因为A a,在a上任取两点B,C.
所以过不共线的三点A,B,C有一个平面α.(公理3)
因为B∈α,C∈α,
所以a∈α.(公理1)
故经过点A和直线a有一个平面α.
唯一性:如果经过点A和直线a的平面还有一个平面β,那么A∈β,a β,
因为B∈a, C∈a,
所以B∈β,C∈β.(公理1)
故不共线的三点A,B,C既在平面α内又在平面β内.
所以平面α和平面β重合.(公理3)
所以经过点A和直线a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有时“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我们也说“确定一个平面”.
类似地可以得出下面两个推论:
推论2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如图6)
推论3 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如图7)
下面应用平面的基本性质证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空间有关点和直线的共面问题.(空间的几个点和几条直线,如果都在同一平面内,简单地说它们“共面”,否则说它们“不共面”)
例1 两两相交且不过同一点的三条直线必在同一个平面内.(如图8)
已知:AB∩AC=A,AB∩BC=B,AC∩BC=C.
求证:直线AB,BC,AC共面.
证法一:因为AB∩AB=A,
所以直线AB,AC确定一个平面α.(推论2)
因为B∈AB,C∈AC,
所以B∈α,C∈α,
故BC α.(公理1)
因此直线AB,BC,CA都在平面α内,即它们共面.
证法二:
因为A 直线BC上,
所以过点A和直线BC确定平面α.(推论1)
因为A∈α, B∈BC,所以B∈α.
故AB α,
同理AC α,
所以AB,AC,BC共面.
证法三:
因为A,B,C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
所以过A,B,C三点可以确定平面α.(公理3)
因为A∈α,B∈α,所以AB α.(公理1)
同理BC α,AC α,所以AB,BC,CA三直线共面.
这个例题证完后,教师可以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师:在这题中“且不过同一点”这几个字能不能省略,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且过同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则这三条直线可以共面,也可以不共面(这时学生可用手中的三个小棍作为模型来说明什么情况共面,什么情况不共面)
师:这个题我们能不能推广?即把这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改为:四条直线两两相交且不过同一点,则这四条直线必共面;也可以把这题推广为更一般地的情况:n条直线两两相交且不过同一点,则这n条直线必共面,当然这两种推广的情况的证明与例1类似,这里只要求你们了解这两种情况,不要求你们去证明.
师:由例1的证明可知,要证明空间的点、直线共面,可以先由某些元素确定一个平面,然后证明其它的元素也在这个平面内.
师:今天我们讲了平面的基本性质,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三个公理.公理1的作用是判定直线在平面内的根据;公理2是判定两个平面相交的根据;公理3及三个推论是确定一个平面的根据.
作业
课本第8页习题一 3,5,6,7.(要求写出已知、求证、证明,并画出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