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同步试题精选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同步试题精选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29 10:3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为西周早期青铜礼器的代表——大孟鼎。此鼎可作为史料用以研究先秦( )
内附铭文大意为:康王命盂帮助他掌管军事和统治人民,以便能遵从善德而领受先王赐自上帝的人民和疆土,并且赏赐给盂香酒、礼服、车马、仪仗和奴隶1726个,并叮嘱盂要恭敬办政,莫违王命。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
2.当文明之光照耀中华大地,中国历史开始了辉煌的篇章。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3.《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亲属族人),以藩屏周(保护周朝)”此材料描述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4.“多行不义必自毙”意指:一个人若不仁义的事情做多了,必定会自取灭亡。下列哪位君王的所作所为是最好的见证?( )
A.夏王启 B.商王汤 C.商纣王 D.周武王
5.考古学者在今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这里不仅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这反映了( )
A.夏朝的中心地区在今河北境内
B.夏朝时期的疆域辽阔
C.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D.夏朝用武力统治民众
6.在周代的等级制度中,位于社会最底层的是( )
A.卿大夫 B.士 C.平民 D.奴隶
7.迁都到殷的商王是( )
A.禹 B.启 C.盘庚 D.纣
8.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必备的素养之一,下面是夏西商周时期的历史演进(如下图)③处对应的内容是
A.禹传位启 B.盘庚迁殷 C.诸侯争霸 D.武王克商
9.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 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这标志着
A.分封制度建立起来 B.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形成
C.夏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D.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10.西周与夏、商两朝相比,为稳定政治形势、巩固国土而推行的一项重要的制度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11.古时《三字经》“夏传子,家天下”的描述,反映出夏朝开创了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2.“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亡在前771。”上述歌谣主要反映了
A.奴隶制早期国家的建立 B.社会等级制度森严
C.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D.暴政导致亡国
13.山西省简称“晋”、山东省简称“鲁”、陕西省简称“秦”。这些省的简称与周朝哪一项政治制度有渊源( )
A.郡县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
14.《荀子 儒效》:“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中周公“立七十一国”的目的是( )
A.割据称雄,争夺霸主 B.奖励军功,授爵赐土
C.讨伐商纣,建立政权 D.稳定统治,巩固疆土
15.下列有助于研究西周灭亡原因的材料中,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是
A.《诗经》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B.《吕氏春秋》 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
C.清华简(出土的战国楚简) 记载了周幽王进攻申国,申侯联络戌族打败周王,西周灭亡,并没有“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D.历史学家的观点 举烽传警乃汉代备匈奴之事,非周代所能有。
A.A B.B C.C D.D
16.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
A.稳定了政局,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B.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C.促成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扩大了周的疆域
D.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秩序,巩固了统治
17.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的时间是( )
A.公元前20世纪后期 B.公元前21世纪后期
C.公元前20世纪前期 D.公元前21世纪前期
18.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D.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19.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证据。下面的考古发现和史籍记载共同反映出( )
河南二里头遗址 “茫茫禹迹,画作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
A.人类的起源 B.远古的传说 C.国家的产生 D.原始农业的发展
20.西周时期,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并承担相应的义务。下列关于分封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B.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向周王进献贡物。
C.分封的对象都是同姓家族成员,不能分封给外姓人
D.分封的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再分封。
21.“买”是会意字,甲骨文的“买”下部像个贝壳,会以网捞取贝之意。据墓葬考古发现,商周时期人们以一种特定的海贝为货币,用于商品交换。据此可以了解商朝( )
A.科技发展水平 B.法制建设情况 C.手工业发展水平 D.市场交易秩序
22.《左传》等史书中记载:“鲧作城郭”“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刑,法律)”等。据此判断,这能够说明
A.水灾的治理 B.阶级的分化 C.早期国家产生 D.世袭制确立
23.良渚古城遗址距今5300-4300年,由统治者修筑的宫殿区、内城区和外城组成,考古还发现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表明当时:( )
A.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B.开始出现原始农耕
C.黄河流域进入文明社会 D.中华文明进入勃兴时期
24.冯天瑜认为,周人通过“封建”东方保存各地的氏族势力,并与他们分享政治权力、经济利益,成功地实现了血缘与地缘的整合。这说明西周( )
A.分封制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B.分封制体现权利与义务统一
C.分封制消除诸侯割据的可能 D.形成了森严的社会等级秩序
25.下图是历史老师讲授西周分封制时出示的资料,从中可以获得的信息( )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西周重要封国:鲁国,武王弟周公旦封地燕国,武王弟召公奭封地卫国,武王弟康叔封地齐国,功臣姜尚封地宋国,商纣王庶兄微子启封地
A.封国只有鲁、燕等五个国家B.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标准
C.受封对象以同姓宗亲为主
D.目的是要不断扩大西周疆域
26.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图中①②对应的朝代是( )
夏朝→①→②→春秋→战国
A.商朝、东周 B.商朝、西周 C.西周、秦朝 D.东周、秦朝
二、填空题
27.古代许多著名的战役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地力量灭亡商朝的战役是________;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________,史称西周。
28.受战乱、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______时迁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后来,______(人物)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三、综合题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1)材料一中“轩辕”指谁? “平定蚩尤乱”最具决定意义的战役是什么?
材料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幼有所养,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礼记·礼运》
(2)材料二中讲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什么制度?哪些人采用这种制度?
(3)材料二中“天下为家”指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从哪一历史人物开始的?
30.结合下列资料,进行相关问题探究。
【遗址中的历史】
(1)图一的遗址经考古学家认定,是夏朝的都城,请说出夏朝位于这里都城的名称。这一都城见证了哪位历史人物从部落联盟首领到国王的转变?
(2)图二为殷墟遗址,在今天哪一城市?那么,是哪位国王把都城迁到这里的呢?
【文物中的历史】
(3)图三中的文物腹内底部铸有铭文,记载了周武王伐纣的史实。这一历史史实发生在什么时间?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周武王伐纣的结果是什么?
【史书中的历史】
“(帝纣)好酒淫乐……大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出自《史记·殷本纪》
(4)史料反映商纣王实行什么样的统治?这一统治最终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5)通过以上探究,请你归纳夏商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特点。
31.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有了巨大飞跃,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以“王朝更替与制度创新”为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王朝更替】
材料一 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 建立时间 开国君主 都城 亡国君主
夏 ① 禹 阳城 夏桀王
商 约公元前1600年 ② 毫、殷 ③
西周 约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④ 周幽王
(1)请结合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知识,完成材料一中表格的填写。材料二
(2)根据图片总结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制度创新】
材料三 (如图)
(3)在方框和括号内填上相关内容: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西周实行什么制度?位居高塔顶端的是谁?实行此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活动感悟】
(5)学习了夏商西周的兴衰和更替史,你有何感悟?
32.西周分封制
材料 在灭纣的战争过程中,各路诸侯出兵助战,众辅臣谋士,皆立下汗马功劳,尤其师尚父、周公、召公等功劳最大。胜利后,行将建国,如何酬报这些有功的诸侯和臣子呢?这是非常重大的问题,若处理不当,新兴政权恐难稳固。对于上古农业国而言,只有土地加生产者才是无价之宝,是取之不竭的财富。所以,对有功的诸侯和臣子等,周武王采取的方式是“裂土分封”“授民授疆土”。武王“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今山东临淄),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于燕(今北京琉璃河一带)。封弟叔鲜于管(今郑州东),弟叔度于蔡(今河南上蔡),余各以次受封。”实行分封制,满足了西周奴隶主贵族的欲望及要求,缓和了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矛盾,从而起到了“稳定政局”的作用。
——摘编自李绍连《试论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前因后果》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对以下表述作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填“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请在括号内填“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填“未涉及”。
①周初对有功之臣采取土地加生产者的奖赏方法。( )
②周武王确定的贵族等级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
③周初将宗亲和有功的臣子主要分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
④分封制正确解决了西周初年酬报功臣的问题。( )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西周初年确立分封制的紧迫性。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王桀大兴土木、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大失民心,汤乘机灭夏。纣酒池肉林、炮烙之刑、建鹿台,丧失民心,最后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周出王“烽火戏诸侯”,结果被犬戎杀死,西周灭亡。
材料二:誓已,诸侯兵会者车四千乘,陈师牧野。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殊玉,自婚于火而死。
材料三:武王……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日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1)根据材料一,请你总结一下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最终取得胜利的是谁?
(3)材料三反映了西周的哪一制度?这一制度对西周的统治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历史地图册》
材料二 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诸子心系天下,百家新说迭出,汇聚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请回答:
(1)材料中图王朝的建立者是谁?该王朝开创的哪制度,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永袭?
(2)从图一到图二,早期国家的地城发生了什么变化?为巩固疆土,图二王朝建立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商周时期典型的文明成果。
(3)材料二中“这一时期”是哪一时期?据材料,归纳“兼井战争”的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源头活水”的来源。
(4)综上所述,概括夏商周时期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地位。
35.阅读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1中①和②处应填写的制度和人物分别是什么?
(2)图2反映的是哪个时期的什么制度?诸侯需要对周天子实行什么义务?(请举出三项。)
(3)图2中的制度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参考答案:
1.C
【解析】根据题干“康王命盂帮助他掌管军事和统治人民,以便能遵从善德而领受先王赐自上帝的人民和疆土……并叮嘱盂要恭敬办政,莫违王命”可知,周康王对盂进行封授。从材料中的“莫违王命”可知,盂要服从周王命令,这体现的是分封制下周王和臣属的关系,C项正确;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排除A项;世袭制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排除B项;行省制是元朝开始实行的地方行政模式,排除D项。故选C项。
2.A
【解析】约公元前2070 年, 禹建立夏朝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A项正确;夏朝灭亡后,汤建立商朝,商朝灭亡后,周武王建立西周,排除BC项;秦朝封建制国家,排除D项。故选A项。
3.B
【解析】根据材料“封建亲戚(亲属族人),以藩屏周(保护周朝)”可知,此材料描述的制度是分封制。西周建立后,便大规模地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有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王室安全的责任,B项正确;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前,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秦朝建立后,废分封,立郡县,开创了我国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排除C项;行省制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起源于元朝,明清两朝得到发展,最终影响了现代中国的行政体制,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商纣王在位时期,他使用炮烙之刑镇压人民,他在殷都“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其残暴统治最终导致了商朝的灭亡。这与“多行不义必自毙”相符,C项正确;夏王启是开启世袭制的君王,排除A项;商王汤是建立商的君王,排除B项;周武王是建立西周的君王,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C项正确;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山西的南部、河南西部一带,排除A项;夏朝的疆域西起河南省西部和山西省南部,东到河南、山东和河北三省交界处,南起湖北省,北到河北省,疆域不大,排除B项;夏朝建立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定刑法,设置监狱,用法律统治民众,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解析】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通过分封制,西周形成了层层分封的等级序列。最高等级的是周天子,下面依次是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因此,在周代的等级制度中,位于社会最底层的是奴隶,D项正确;卿大夫、士、平民不属于周代等级制度中的社会最底层,排除ABC项。故选D项。
7.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所以迁都殷的国王是盘庚,C项正确;禹是夏朝建立者,排除A项;启是夏朝第二代君主,排除B项;纣是商朝的亡国之君,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解析】根据材料可得出③是西周,“武王克商”是建立西周王朝之后周武王采取的又一重大军事行动,并由周武王亲自领导、亲自指挥、自在必胜的军事行动,C项正确;禹传位启是夏朝,排除A项;盘庚迁殷是商朝,排除B项;东周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排除C项。故选D项。
9.B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为加强统治,夏朝修筑了城堡、宫殿,建立了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订了刑法,设置监狱。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B项正确;西周时期分封制度建立起来,排除A项;夏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在夏朝建立后,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式,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了分封制,B项正确;世袭制从夏朝开始,排除A项;郡县制是秦始皇的制度创新,排除C项;科举制是隋朝创立的选官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11.B
【解析】古时《三字经》“夏传子,家天下”的描述,反映出夏朝开创了世袭制。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B项正确;原始社会末期实行禅让制,西周盛行分封制,秦朝推广郡县制,排除ACD。故选B项。
12.D
【解析】根据题干“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个王,自比太阳,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建造豪华宫室,强迫人们服劳役,统治非常残暴,导致了夏朝的灭亡;商纣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修筑豪华宫殿,制作“炮烙之刑”,镇压人民,建“酒池肉林”腐化堕落,导致了商朝的灭亡;周厉王与民争利,引发了国人暴动,周幽王统治时期,横征暴敛,他宠信褒姒,利用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烽火戏诸侯,导致周朝灭亡。故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D项正确;夏朝的建立反映奴隶制早期国家的建立,排除A项;社材料不能反映社会等级制度森严,排除B项;启继承禹的王位标志着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排除C项。故选D项。
13.C
【解析】根据材料“山西省简称“晋”、山东省简称“鲁”、陕西省简称“秦”可得出“鲁”是中国春秋时国名,在山东省南部,都城在今曲阜,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于鲁,晋国是周武王时期分封的姬姓诸侯国,也是春秋五霸之一,秦是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之一,是战国七雄之一,经过分析这三个省份的简称都与西周建立后实行的分封制有关,C项正确;郡县制是秦朝在地方管理上采取的措施,排除A项;禅让制是尧舜禹上古时期,排除B项;世袭制从夏朝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
14.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更加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政治范围。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因此材料中周公“立七十一国”的目的是稳定统治,巩固疆土,D项正确;割据称雄,争夺霸主; 奖励军功,授爵赐土 ;讨伐商纣,建立政权都不是周公“立七十一国”的目的,排除ABC项。故选D项。
15.C
【解析】清华简(出土的战国楚简)属于第一手史料,可信度最高,C项正确;《诗经》、《吕氏春秋》、历史学家的观点带有主观色彩,可信度不是最高的,排除A、B、D项。故选C项。
16.B
【解析】题干反映了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可见分封制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使得中原文明传播到了更为偏远的地区,B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的对地方的控制,该表述也过于绝对化,排除A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是在秦朝,排除C项;题干没有体现分封制确立了社会等级秩序,而是强调分封制有利于中原文明的扩展,排除D项。故选B项。
17.D
【解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根据公元纪年法,每100年为一个”世纪”,公元前1年到公元前100年为公元前1世纪,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为公元1世纪,公元前2070年应处于公元前21世纪,而公元前年份的数字越大,历史年代就越早,那么它距离我们的时间就越久远,公元后年份的数字越大,那么它距离我们的时间就越近,因此公元前2070年应属公元前21世纪前期。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18.C
【解析】根据所学,“鼎”是权力与等级的象征,因此用鼎制度本质上反映的是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C项正确;鼎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无关,排除A项;鼎与腐败无关,排除B项;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相对发达,并不落后,排除D项。故选C项。
19.C
【解析】根据材料“河南二里头遗址、画作九州、夏有乱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里头文化距今3800~3500年,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王朝时期;九州、禹邢说明此时已经有国家存在了,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夏商时期,人类起源早于此时,排除A项;遗址和文献资料没有涉及远古传说,排除B项;此时是夏商时期,不是原始社会,排除D项。故选C项。
20.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绿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士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可见,分封的对象有外姓人,C项符合题意;而ABD说法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21.D
【解析】海贝是早期的货币,用于商品交换。据此,可知商朝使用货币进行商品交换,可以了解商朝市场交易秩序,D项正确;海贝属于商品交换,不是科技发展水平、法制度建设以及手工业发展水平,排除A、B和C项。故选D项。
22.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材料中“芒芒禹迹,划为九州”意为大禹走过的地方,成为了现在的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意为在夏王朝时,因为社会混乱,所以当时的统治者禹制定了一部刑法,被称为禹刑,即夏朝已经有了刑法;“鲧作城郭”意为鲧建立城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刑法、城的出现是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水灾的治理,排除A项;阶级的分化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世袭制的确立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3.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由统治者修筑的宫殿区、内城区和外城组成”“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可知,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属于国家的宫殿和军队,A项正确;原始农耕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B项;黄河流域进入文明社会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内容没有关于中华文明进入勃兴时期的表述,排除D项。故选A项。
24.A
【解析】材料中“封建”指分封制。由材料“成功地实现了血缘与地缘的整合”,可知分封制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受封者的权力与义务的关系,排除B项;结合所学,分封制容易分裂割据,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层层分封形成的森严的社会等级,排除D项。故选A项。
25.C
【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受封对象以同姓宗亲为主。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C项正确;西周分封70余国,排除A项;分封的标准是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排除B项;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疆土,排除D项。故选C项。
26.B
【解析】我国古代朝代更替先后顺序的口诀为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西汉和东汉),三分魏蜀吴(三国),,二晋(西晋和东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五代十国)传,宋(北宋和南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与图中①②对应的是商朝、西周,B项正确;周分为西周和东周,②是西周,排除A项;秦朝在春秋战国之后,排除C、D项。故选B项。
27. 牧野之战 镐京
【解析】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28. 盘庚 周平王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受战乱、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后来,周平王(人物)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29.(1)黄帝;涿鹿之战。
(2)禅让制;尧、舜、禹。
(3)世袭制;启。
【解析】
(1)
根据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结合所学知识,黄帝,名轩辕,故“轩辕”是黄帝。黄帝联合部落在阪泉打败炎帝,炎黄部落联合。后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最后打败蚩尤,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成为华夏族。故“平定蚩尤乱”最具决定意义的战役是涿鹿之战。
(2)
根据所学知识,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许多部族,为了增强实力,陶唐氏、有虞氏和夏后氏三个部族结成联盟,尧、舜、禹一次成为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禅让制,即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故材料二中讲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禅让制,采用上让制的是尧、舜、禹。
(3)
根据所学知识,禹死后,禹的儿子启继承了他的位子,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故“天下为家”指的是禅让制。禅让制是从启开始的。
30.(1)名称:阳城。人物:禹。
(2)国王:河南安阳。盘庚。
(3)时间:公元前1046年。结果:商朝灭亡。
(4)统治:实行暴政,荒淫无度。结果:商朝灭亡。
(5)特点:奴隶制国家的建立与繁荣。
【解析】
(1)
名称,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人活动大体范围是西起河南西部和山西西南部,东至今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的地方,文献中有较多的记载着“禹居阳城”的说明,因此图一中的遗址是阳城。人物,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约2070年,大禹建立夏朝,是我国最早的王朝,即大禹见证了从部落联盟首领到国王的转变。
(2)
城市,根据材料“殷虚遗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殷虚遗址是指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因此图中殷墟遗址是今天的河南安阳。国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盘庚是商朝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他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的局面,决心再一次迁都,搬迁到殷,即今河南安阳,史称“盘庚迁殷”,盘庚迁殷后,整顿商朝的政治,发展经济,使衰落的商朝出现复兴的局面。
(3)
时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王伐纣是指大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带领周与各诸侯联军起兵讨伐商王帝辛,即商纣王,最终建周灭商的历史事件。结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王伐纣的结果商朝灭亡,西周朝代逐渐建立。
(4)
统治,根据材料“(帝纣)好酒淫乐……大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商纣王好酒淫乐、荒淫无度,实行暴政的史实。结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纣王万年荒淫无度,实行暴政,最后商朝灭亡,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带领周与各诸侯联军起兵讨伐商王帝辛,最终商朝灭亡。
(5)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建立于公元前约2070年,商朝建立于公元前约1600年,夏和商朝都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因此夏商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特点是奴隶制国家的建立与繁荣。
31.(1)①约公元前2070年;②汤;③商纣王;④镐京。
(2)共同原因:末代君主残暴昏庸。
(3) 启 禅让制
(4)分封制;周天子;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5)感悟:暴政导致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实行仁政,才会使国家长治久安;要重用人才。
【解析】(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故①处应填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故②处应填汤;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对外征伐,耗费国力,同时修筑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赋税,施用酷刑,残害人民,故③处应填商纣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故④处应填镐京。
(2)根据图片“桀驾人车”可知,夏王桀统治残暴,导致商汤灭夏。根据“炮烙之刑”可知,反映的是纣王实施暴政导致武王伐纣。根据“烽火戏诸侯”可知,其反映的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招来杀身之祸,西周灭亡。故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末代君主残暴昏庸。
(3)根据材料三象限“尧舜禹”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实行禅让制,即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其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4)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的目的是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分封制的影响,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回答即可。积极影响,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巩固了疆土,稳定了周初的政治形势,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使西周成为地域空前辽阔的奴隶制王朝;消极影响表现在,分封制下,诸侯国有较大的独立性。西周末年,由于周王室的衰微、诸侯国的强大,最终造成了春秋战国时期国家的大分裂。
(5)本题为开放性问题,只要围绕暴政可以导致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实行仁政,才会使国家长治久安;要重用人才等方面组织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32.(1) 正确 未涉及 错误 正确
(2)紧迫性:奖赏有功之臣,缓和矛盾,以达到稳固政权的目的。
【解析】
(1)
①根据材料“对于上古农业国而言,只有土地加生产者才是无价之宝,是取之不竭的财富。所以,对有功的诸侯和臣子等,周武王采取的方式是“裂土分封”“授民授疆土”。”,可知,周初对有功之臣采取土地加生产者的奖赏方法。①正确;②材料中没有关于周武王确定的贵族等级描述,②未涉及;③根据材料“封尚父于营丘(今山东临淄),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于燕(今北京琉璃河一带)。封弟叔鲜于管(今郑州东),弟叔度于蔡(今河南上蔡)”,可知,周初将宗亲和有功的臣子的封地并不是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③错误;④根据材料“实行分封制,满足了西周奴隶主贵族的欲望及要求,缓和了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矛盾,从而起到了“稳定政局”的作用”可知,分封制正确解决了西周初年酬报功臣的问题。④正确。
(2)
根据材料“在灭纣的战争过程中,各路诸侯出兵助战,众辅臣谋士,皆立下汗马功劳,尤其师尚父、周公、召公等功劳最大。胜利后,行将建国,如何酬报这些有功的诸侯和臣子呢?这是非常重大的问题,若处理不当,新兴政权恐难稳固。”“实行分封制,满足了西周奴隶主贵族的欲望及要求,缓和了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矛盾,从而起到了“稳定政局”的作用。”,概括可知,西周初年确立分封制的紧迫性是奖赏有功之臣,缓和矛盾,以达到稳固政权的目的。
33.(1)原因:统治残暴,失去民心。
(2)牧野之战(武王伐纣);周武王。
(3)分封制;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解析】
【分析】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夏王桀大兴土木、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大失民心”,可知,夏朝最后一个王是夏桀是一个暴君,大失民心;由“纣酒池肉林、炮烙之刑、建鹿台,丧失民心,最后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可知,商朝最后一个王商纣王同样也是统治非常残暴。由“烽火戏诸侯”,kz ,周朝最后一个王是周幽王,周幽王同样也是不理朝政统治残暴。因此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统治残暴,失去民心。
(2)
根据材料二“……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殊玉,自婚于火而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因此材料是牧野之战(武王伐纣),最终取得胜利的是周武王。
(3)
根据材料三“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日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初年,周王为了巩固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确立分封制。因此材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这一制度,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点睛】
34.(1)禹。王位世袭制。
(2)地域扩大。分封制。青铜器(甲骨文)。
(3)春秋战国时期。带来了灾难,促进了民族交融。诸子百家学说。
(4)中华文明发展的奠基阶段。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夏王朝的建立者是大禹。大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开启了王位世袭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永袭。
(2)第一问,根据图片可以看到,早期国家的地城地域在不断的扩大。第二问,为巩固疆土,周王朝建立了分封制度,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以巩固西周的统治。第三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典型的文明成果如:青铜器、甲骨文等。
(3)第一问,根据材料二的内容“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百家新说迭出,汇聚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可知,“这一时期”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根据“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可知,“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同时也促进了民族交融。第三问,根据“诸子心系天下,百家新说迭出,汇聚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可知,“源头活水”的来源是诸子百家的学说。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文明发展的奠基阶段。
35.(1)禅让;启
(2)西周;分封制 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
【解析】(1)根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尧在年老时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他们之间采用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公元前约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也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至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任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所以①应填禅让制,②应填启。
(2)根据图2内容“周天子、诸侯”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示意图反映的是分封制,周朝疆域广阔,为了巩固西周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跟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要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分封制的实行,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周的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3)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图2反映的是分封制,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