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远古的传说 同步试题精选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远古的传说 同步试题精选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28 15:1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还是匈奴人、鲜卑人的共同祖先。材料体现的观念是( )
A.民族认同 B.华夷有别 C.民族差异 D.国家统一
2.我国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发明创造,如衣、食、住、行、医等,这些发明创造反映出当时( )
A.生产状况的变化 B.人们生活的变化 C.天文历法的变化 D.治水事业的变化
3.传说中的黄帝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出祖。20世纪以来,出现了三次祭祀黄帝陵的高潮,凝聚了中华民族,团结了全球华人。这是因为黄帝( )
A.为首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B.采用疏导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
C.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发展历法,适时耕种 D.种植五谷和蔬菜,教人们交换物品
4.山西在古代史上曾经出现过几个鼎盛时期,在全国产生了非凡的影响。下表有关山西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史实和推论,叙述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尧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舜都蒲坂(今山西永济市)、禹都安邑(今山西夏县)” 华夏摇篮
B 晋文公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作三军六卿,晋国国力大增。公元前632年于城濮大败楚军,开创长达百年的霸业 春秋首霸
C 北魏时,作为民族熔炉的大同(平城)曾作为北魏的都城名重一时 迁都洛阳
D 李世民起兵晋阳(今太原市),继而夺取长安,建立唐朝,后把太原定为大唐帝国的北都 大唐祖庭
A.A B.B C.C D.D
5.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伏羲和女娲 B.炎帝和黄帝 C.尧舜和大禹 D.神农和伏羲
6.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著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选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
A.选举制 B.投票制 C.任命制 D.禅让制
7.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哪里进行激战?( )
A.阪泉 B.涿鹿 C.巨鹿 D.官渡
8.被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蚩尤和炎帝 B.黄帝和炎帝 C.蚩尤和黄帝 D.尧和舜
9.海内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每年,满怀虔诚与崇敬的中华儿女会以多种形式祭祀炎帝和黄帝。其原因是
A.他们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 B.他们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C.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他们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10.传说中的黄帝已经能制作船只。如图是1958年陕西省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船形彩陶壶。这把彩陶壶的出土,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船形交通工具,用实物证实了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由此可见( )
A.考古是了解历史的唯一途径 B.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
C.传说与神话都是真实的历史 D.传说的历史价值远超考古发现
11.据统计,当今中国流行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姜姓系统的姓氏约占10%,出自黄帝姬姓系统的姓氏约占89%。这表明
A.百家姓氏,皆自炎黄 B.中华姓氏,源远流长
C.人文初祖,拓土开疆 D.姓氏文化,包罗万象
12.考古学研究在补史、证史方面具有功用。某同学研究某一主题时,搜集的下列图片,所反映的主题可能是
A.原始农耕生活 B.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
C.中华文明的起源 D.早期国家的产生
13.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每年的清明时节,都有大量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到这里拜祭。这是因为
A.黄帝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B.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黄帝时期的发明创造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D.黄帝成功治理黄河水患,得到民众爱戴
14.蚩尤为传说中曾与黄帝作战的九黎部落的领袖,先秦文献描绘的蚩尤形象如同恶魔,但秦朝以蚩尤为东方八神之一,刘邦起兵同时“祀黄帝,祭蚩尤”,蚩尤逐渐成为古代各族尊崇的战神。这反映了( )
A.蚩尤与黄帝同根同源 B.民族交融促进华夷观转变
C.秦汉各族是蚩尤后裔 D.蚩尤形象取决于帝王态度
15.下表整理自史书对传说中的炎帝后裔的相关记载。据此推知,炎帝后裔部落当时
炎帝后裔 功绩
烈山氏 以善于烧山种田而闻名
烈山氏子“柱” 被尊奉为谷物之神一一稷
共工氏 以善于平治水土著称
共工氏子“后土” 被尊奉为土地之神一一社
A.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B.最先过上定居生活
C.农业生产技术先进 D.最早人工种植谷物
16.下表是炎黄两帝的传说,由此可知该时期( )
传说史料 出处
神农氏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 《世本》
黄帝令伶伦作为律……次制十二筒,以之阮隃之下,听凤凰之鸣 《吕氏春秋》
A.原始手工业相当发达 B.华夏民族已经形成
C.已出现早期的娱乐活动 D.乐器制造技术精湛
17.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属于传说的是( )
①神农尝草 ②半坡居民已种植粟 ③河南三门峡出土的彩陶盆 ④仓颉创造文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通过对史前时期的历史学习,我们可以知道( )
①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②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证据
③从北京人开始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④传说和神话中可能蕴涵着真实的历史信息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9.伏羲氏(教人结网驯服鸟兽)、有巢氏(教人构木为居)、燧人氏(教人钻燧取火)、神农氏(教人播种五谷)以及补天造人的女娲等传说中的人物都曾经被列入过中国的“三皇”之列。这些“三皇”的传说反映出中国()
A.远古文明领先世界 B.早期文明缺史实依据 C.远古文明发展概况 D.早期国家形态的出现
20.相传,大禹在外治水10多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取得成功。据此可知,他
A.勤政亲贤 B.团结友善
C.克己爱民 D.公正廉明
21.夏、商、周三族始祖与祖先崇拜传统各异,却都是在黄帝建立的大部落联盟中发展起来,他们已初步把不同来源的祖先汇聚成以黄帝为始祖的系统,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世袭制度不断延续 B.宗族观念逐渐强化
C.夷夏之辨观念明显 D.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
22.相传帝尧严肃恭谨,明察是非,善于治理天下,宽厚仁和,诚实尽职,能够让贤,光辉普照四方。材料中的“让贤”指的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3.《周易·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刳(注:挖空)木为舟,剡(注:削)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以下考古发现能够印证记载中现象存在的是
A. B.
C. D.
24.位于株洲的陵墓是的
A.黄帝 B.炎帝 C.禹帝 D.秦始皇
25.远古传说蕴含着历史留下的印迹。图1、图2的传说共同体现了( )
A.中国原始农业的兴起 B.先民与洪水作斗争的场面
C.商周世袭制度的作用 D.民族优秀品质悠久的历史
二、填空题
26.相传在黄帝时期,________创造文字,________会缫丝,擅长纺织。
27.下图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示意图,请你填出其中所缺内容。
A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
28.尧、舜、禹之间的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方式,被古人称为“__________”。为了巩固对辽阔土地和殷商遗民的统治,西周推行了_________制。
三、简答题
29.从人类文明起源到奴隶社会的形成,我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已确认的我国人类的起源是哪一原始人类?
(2)北京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请你写出远古时期生活在这里的早期人类
(3)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两种典型的房屋建筑形式分别是什么?
(4)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谁?
30.说说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四、综合题
31.请将下列相关史实填入表格中的相应位置。(只填序号)
①河姆渡原始居民②元谋人③黄帝④半坡原始居民⑤北京人⑥炎帝⑦山顶洞人⑧尧、舜、禹
洞穴中的祖先
定居时代的祖先
传说中的祖先
32.看图识史
大禹治水的故事最早源于传说,在《尚书》《山海经》等文献中均有记载。至今,我国许多地方留存纪念禹的遗迹。
(1)看一看:我国各地的大禹遗迹分布与传说时代的洪水泛滥区是否重合?
(2)想一想: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3.某班对“华夏之祖”进行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史料的分析与问题的探究:
(人文初祖)
材料一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1)根据材料一,中华文明五千年就是从文中“轩辕”开始的,请问“轩辕”指的是谁?“平定蚩尤乱”指的是哪场战争?
(民主政治)
材料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礼记·礼运》
材料三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史记·五帝本纪》
(2)两则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对当今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
(杰出首领)
(3)请你按担任部落首领的先后顺序排列。(只写字母代号)
(探究认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黄帝和尧、舜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二:《史记 夏本纪》中记载:“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其精神世代传唱,于是有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
(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的是谁?他和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2)材料一中的“轩辕”有什么重大贡献?(举一例即可)
(3)材料二的典故传唱的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哪位历史人物?从他治水的事迹中可以看到他什么样的精神?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
——司马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
材料二 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
——司马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
材料三 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吕氏春秋 古乐》
(1)材料一、二反映了早期文明社会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什么制度?
(2)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什么样的人才能被推举为部族联盟首领?这一制度对我们现在有什么借鉴意义?
(3)材料三讲述的是什么故事?给我们什么启迪?
3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是汉民族的主源,华夏民族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与蛮、夷、戎、狄诸族结下了长期的不解之缘。汉民族自形成后一直延续发展,并大量融合了其他民族人口,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汉族人口融于周边其他民族。正是因为存在这种双向融合现象,进而促进了更大范围的民族融合。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最终形成了统一多民族中国的主人——中华民族。
——据张植荣著《中国边疆与民族问题——当代中国的挑战及其历史由来》
材料一中,促进"更大范围的民族融合"的原因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传说人物。
37.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奈何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材料二: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进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三幅画像
材料四:“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杀)其君者也。”
——《说难》
请回答:
(1)材料一咏叹的是哪个原始农耕遗址?其“普及”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
(2)试据材料二归纳华夏族形成的特点,并举一例加以说明。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人物间首领位置的更替与哪项制度有关?
(4)材料四对尧舜禹首领位置的更替持何看法?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对立的现象?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材料显示《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黄帝,这种观点有利于强化民族认同,为维护和巩固多民族国家提供心理支持,A项正确;BCD项内容从材料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项。
2.B
【解析】依据题干“衣、食、住、行、医等”可知这些发明创造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发展的水平,B项正确;题干所列举的这些发明创造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与生产状况并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题干列举的“衣、食、住、行、医等”与天文历法或治水事业也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D项。故选B项。
3.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在远古传说中,黄帝和炎帝联合打败蚩尤部落后,他们为首的部落联盟不断发展壮大,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炎帝和黄帝被视为华夏族的祖先,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中国人也以“炎黄子孙”自居,A项正确;大禹采用疏导方法疏导洪水入海,治水成功,排除B项;炎帝鼓励人们开垦农田,种植五谷和蔬菜等,排除CD项。故选A项。
4.A
【解析】A中史实说的是尧舜禹的都城大多在山西,可以推断出这里是华夏民族的摇篮。A项正确;春秋首个霸主是齐桓公,排除B项;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是推行汉化政策,排除C项;建立唐朝的是李渊,排除D项。故选A项。
5.B
【解析】根据材料及学知识可知,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B项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项。
6.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在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尧在年老时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他们之间采用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可见“禅让制”的实质是公共推举,首领让贤选出首领,D项正确;选举制、 投票制均是民主国家的政治制度,秦始皇推行任命制,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7.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进行激战,蚩尤大败,炎黄部落进一步发展,形成早期华夏族,B项正确;炎帝和黄帝在阪泉大战,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是秦汉时期的战役,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8.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传,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同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最终打败了蚩尤部落。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的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华夏族,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华人也自称“炎黄子孙”。B项正确;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排除ACD项。故选B项。
9.C
【解析】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黄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C项正确;黄帝炎帝时期没有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排除A项;黄帝炎帝时期没有治理水患,排除B项;炎帝黄帝时期没有建立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
10.B
【解析】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船形彩陶壶的出土证实了当时能会制造船只的传说。由此可见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B项正确;ACD项说法都绝对化,排除。故选B项。
11.B
【解析】据题意可知,当今中国常见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和黄帝姓氏的占99%,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炎帝黄帝是华夏民族共同的祖先,中国常见的姓氏都出自炎帝和黄帝,说明中华姓氏,源远流长, B项正确;百家姓氏,皆自炎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拓土开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D项说法夸大,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解析】题干材料中北京人是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河姆渡是我国新石器时期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黄帝是我国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被称为“人文初祖”,所以这些综合在一起能够体现中华文明的起源,故选C;材料中北京人头盖骨,不能体现农耕生活,排除A;黄帝不算是早期人类的代表,排除B;截止到黄帝时期,我国还没有产生国家,排除D;故选C项。
13.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黄帝和炎帝被认为是华夏族的祖先,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B项正确;中华民族一般称炎黄子孙,是因为远古传说中黄帝、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排除AB项;大禹成功治理黄河水患,得到民众爱戴,排除D项。故选B项。
14.B
【解析】 根据所学知可知伴随着秦汉多民族统一国家建立,各民族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这对于转变传统的华夷观具有重要作用,B项正确;蚩尤和黄帝属于两个不同的部落,排除A项;秦汉各族是黄帝后裔,排除C项;材料当中并未体现帝王态度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
15.A
【解析】根据材料烈山氏以善于烧山种田而闻名,烈山氏子“柱”被尊奉为谷物之神一一稷,共工氏以善于平治水土著称,共工氏子“后土”被尊奉为土地之神一一社可得出炎帝后裔部落当时主要从事农业生产,A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最先过上定居生活,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农业生产技术先进,排除C项;最早人工种植谷物是河姆渡人,排除D项。故选A项。
16.C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炎黄时期已经有了乐器、音乐,说明炎黄时期已出现早期的娱乐活动,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原始手工业相当发达”,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华夏民族已经形成”,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乐器制造技术精湛”,排除D项。故选C项。
17.D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神农尝草、仓颉创造文字都没有相关史料进行证明,属于传说的范畴,①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半坡居民已经种植粟有相关的遗迹和遗物,三门峡出土的彩陶盆都属于一手史料,都不属于传说,②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18.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通过对史前时期的历史学习,我们可以知道,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①符合题意。考古发现的文物是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物质遗存,他们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为人类探究历史尤其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提供了重要证据,②符合题意。传说和神话中经过考古印证的是真实的,故“传说和神话中可能蕴涵着真实的历史信息”,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开始懂得人工取火的是山顶洞人,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19.C
【解析】根据材料“伏羲氏(教人结网驯服鸟兽)、有巢氏(教人构木为居)、燧人氏(教人钻燧取火)、神农氏教人播种五谷)”可得出,三皇的传说反映的都是远古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情况,C项正确;材料没有比较,不能体现出远古文明领先世界,排除A项;传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排除B项;材料不能证明出现早期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
20.C
【解析】“
“克己爱民”的意思是,约束自己,爱护人民。题干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潜心治水,约束自己而奉献百姓,与这个词意思相符。C项正确;勤政亲贤”的意思是,国君勤于政务,亲近贤能的人。与题干意思不符。排除A项;“团结友善”的意思是,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待人友好。与题干意思不符。排除B项;“公正廉明”的意思是公平正直,廉洁严明。与题干意思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1.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夏商周三族的始祖将祖先来源汇聚在黄帝为始祖的系统之下,并自称是黄帝后裔,这体现了民族认同意识的形成,D项正确;世袭制度的核心是血缘关系,夏商周三代不存在直接的血缘关系,排除A项;宗族观念强调血缘关系,但是夏商周三族并不是同一宗族,排除B项;选项C与题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2.A
【解析】根据题干“相传帝尧……能够让贤,光辉普照四方”结合所学可知,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即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A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制度,排除B项;郡县制是秦朝建立的由中央直接管辖的地方行政制度,排除C项;行省制是元朝实行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23.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远古时期黄帝、尧、舜等制造船的有关记载,因此距今6000年的船形彩陶壶能够印证这一记载,D项正确;双连壶和骨笛与造船无关,排除AB项;南宋的船形青瓷不能印证远古时期的船的制造,排除C项。故选D项。
24.B
【解析】黄帝陵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炎帝陵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鹿原镇鹿原陂,禹帝 陵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南稽山门外会稽山麓,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排除ACD,B项正确。故选B项。
25.D
【解析】根据“舜的故事:孝感动天”“大禹治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体现的是孝的品质,图2大禹治水三国家门而不入,体现了集体主义精神,所以图片反映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优秀品质,体现民族优秀品质悠久的历史,D项正确;图片没有涉及中国原始农业的兴起,排除A项;图1没有体现先民与洪水作斗争的场面,排除B项;图片没有涉及商周世袭制度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
26. 仓颉 嫘祖
【解析】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
27. 禅让制 禹 启
【解析】
【分析】
【详解】
分析图片,结合所学知识,传说继炎帝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首领是推举产生的,这种制度就是禅让制。所以A为禅让制。B为禹。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所以C为启。
28. 禅让 分封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说在尧、舜、禹时期,以推举的方式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做“禅让”。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29.(1)元谋人.
(2)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3)干栏式房屋和半地穴式房屋.
(4)炎帝和黄帝.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北京的早期人类是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和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始农耕时代,因为生活环境的不同,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为干栏式房屋;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为半地穴式房屋。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炎帝和黄帝。
30.两者之间既有联系:远古传说中有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是真实的历史.并已被考古发掘所证实。
两者之间又有区别:远古传说,是在文字发明以前人们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一种对上古时代历史的夸张;历史事实,则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二者的联系是,远古传说中有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是真实的历史。并已被考古发掘所证实。区别在于,远古传说,是在文字发明以前人们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一种对上古时代历史的夸张;历史事实,则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言之有理即可。
31.②⑤⑦ ①④ ③⑥⑧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能出②元谋人、⑤北京人、⑦山顶洞人是洞穴中的祖先,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①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是定居时代的祖先,河姆渡人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半坡人的房屋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③黄帝、⑥炎帝、⑧尧、舜、禹是传说中的祖先,人们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尧舜禹是远古时期联盟的首领。
32.(1)重合。
(2)大禹治水确实是真实存在的,因为古代河流走向和航道的原因,再加上不同的环境因素和天气气候,导致黄河更容易泛滥成灾,而且一旦泛滥就难以收拾。同时古代先民缺乏面对大洪灾的抵抗措施,错误的抗洪方案又加重了洪灾的泛滥。
【解析】
【分析】
(1)
根据图片大禹遗迹分布图和所学知识,从夏朝领域的具体位置就可以判断当初洪水泛滥的区域。而我国著名的夏朝遗迹就是位于洛阳东部的偃师二里头遗址;在安徽蚌埠的淮河流域,发现了夏朝龙山时期遗址,这里背靠上古河道,与传说中大禹会晤诸侯的平台不谋而合;因此,河南的黄河以及安徽的淮河,在古代都是洪水泛滥的重灾区。
(2)
根据所学知识,由于不同的环境因素和天气气候,从黄河到淮河流域,其中最主要的九条河流,包括其他众多小河同时爆发水患,导致受灾面积广;河古道曲折;当时民众缺乏科学抵制洪水方案,造成洪水泛滥。
【点睛】
33.(1)黄帝。战争:逐鹿之战
(2)禅让制;用人要发扬民主,重视贤人;(或做事要持之以恒,应通过民主的方式选举干部或要以天下为己任,选拔人才应以德才兼备为标准。)意思对任意一点即可
(3)CAB(只写图片名称不写字母代号不给分;写有字母代号和图片名称顺序对可以给分)
(4)为人民谋福利;关心人民疾苦;乐于奉献;大公无私等。意思对答对一点即可
【解析】
(1)
根据材料可知,“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指的是黄帝与炎帝部落结成联盟打败蚩尤部落,其中创造指南车的是黄帝,黄帝名轩辕。黄帝与炎帝部落结成联盟是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部落的。
(2)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选贤与能”“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以及尧不把部落联盟首领之位授予其子丹朱而传给舜是因为丹朱不贤,这都反映了古代将部落首领之位传给贤德之人的制度禅让制。当今社会用人也应发扬民主,注重德才兼备,不可任人唯亲。
(3)
根据所学可知,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许多部落,其中陶唐氏、有虞氏和夏后氏结成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故按先后顺序应是CAB。
(4)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黄帝平定蚩尤乱为民谋福利,尧舜关系人民疾苦、大公无私推行禅让,大禹治水勇于创新,坚韧不拔,无私奉献。
34.(1)黄帝;人文初祖。
(2)发明弓箭、指南车、建造宫室等。
(3)大禹;坚韧不拔、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解析】
(1)
根据材料可知,轩辕是黄帝的名,指南车相传是黄帝发明的,平定蚩尤乱指的是黄帝和炎帝结成的部落联盟打败了蚩尤部落。所以,“轩辕”指的是黄帝;他和炎帝结成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他们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2)
根据所学可知,传说中黄帝能建造宫室、发明弓箭、制造船只、挖掘水井,会炼铜等
(3)
根据材料可知,“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体现了大禹的坚韧不拔的品格,“三过家门而不入”赞颂了大禹治理黄河水患的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35.(1)禅让制。
(2)德才兼备;以身作则;心系人民等。重用人才;选贤用能等。
(3)大禹治水;启迪:勤劳勇敢;不怕困难;以身作则;创新精神;奉献精神等。
【解析】
【分析】
(1)
根据材料一“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及材料二“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
(2)
根据材料二“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部落联盟时期,德才兼备、以身作则、心系人民的人才能被推举为首领。结合所学禅让制相关知识,从要重用人才、要选贤用能等角度进行回答。
(3)
根据材料三“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启迪:结合所学知识,从大禹治水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勤劳勇敢、不怕困难、以身作则;要有创新和奉献精神等角度进行回答。
【点睛】
36.原因:汉民族与边疆各少数民族的双向融合。
人物:黄帝和炎帝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一“汉民族自形成后一直延续发展,并大量融合了其他民族人口,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汉族人口融于周边其他民族。正是因为存在这种双向融合现象,进而促进了更大范围的民族融合。”可得出,促进"更大范围的民族融合"的原因是汉民族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双向融合。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点睛】
37.(1)半坡遗址;水稻。
(2)华夏族是由诸多民族错居杂处、不断交往交流而形成(意思相近即可)。例如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的融合(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的融合)。
(3)禅让制。
(4)材料四认为尧舜禹之间首领位置更替是通过威逼获得的。因年代久远,缺少必要的佐证,因此对同一历史事件会有不同的看法,至于历史真相如何,仍有待进一步考证。(答案开放,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依据材料一“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信息提示,结合课本所学,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有特色的是彩陶,上面绘有各式各样的图案,纹饰多是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有人面网纹、双鱼纹等;半坡原始居民开始农耕生活,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2)依据材料二“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进化合以成一族之形”,由此可知华夏族是由诸多民族错居杂处、不断交往交流而形成;结合课本所学可知,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从此,炎帝、皇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3)依据材料三人物图:帝尧、帝舜、夏禹。结合课本所学,传说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他们都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的爱戴。相传,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首领的办法,叫做“禅让制”。
(4)依据材料四“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杀)其君者也。”认为尧舜禹之间首领位置更替是通过威逼获得的,这种说法课本上知识点禅让制不同,但是因年代久远,缺少必要的佐证,因此对同一历史事件会有不同的看法,至于历史真相如何,仍有待进一步考证。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