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17年4月9日,2017年董子公祭大典在西汉大儒董仲舒的故里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广川镇隆重举行。作为汉武帝时期的名臣董仲舒对汉朝的主要贡献在于( )
A.对匈奴进行了反击
B.促进了汉朝经济的发展
C.提出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D.使新疆地区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行政区域
2.张老师收集到以下PPT资料,他准备和同学们共同学习的主题是( )
A.中国古代文明起源 B.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3.“诸子学说,兴于上古政治制度之变化;而其衰也,则衰于西汉中世统一学术之后。”“西汉中世统一学术”指的是( )
A.统一度量衡 B.颁布“推恩令”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建立刺史制度
4.东汉崔寔的《政论》记载:“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犁,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材料中描述的农具是( )
A. B.
C. D.
5.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主要是因为( )
A.儒家思想适应了时代发展需要 B.西汉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政策
C.汉武帝十分欣赏董仲舒的才华 D.法家思想导致秦朝短命而亡
6.下图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为解决该图所反映的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废除分封制 B.实施“推恩令”
C.确立科举制 D.推行行省制
7.他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第一次出征河西,率轻骑深入大漠,转战六日,消灭匈奴兵数千人。由于战功赫赫,在他24岁英年早逝后,汉武帝下令将他的坟墓修成祁连山形,以示纪念。他是( )
A.蒙恬 B.王翦 C.霍去病 D.张骞
8.下列属于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而采取的措施是( )
A.统一文字 B.统一度量衡
C.建立皇帝制度 D.盐铁专卖
9.人们常把“秦皇汉武”并称,其主要原因是( )
A.修筑长城 B.北击匈奴
C.推行郡县制 D.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
10.公元前118年,汉武帝进行货币改革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
A.圆形方孔半两钱 B.五铢钱
C.铲币 D.刀币
11.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我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往往要加强思想控制。请问汉武帝统一全国思想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百家争鸣 C.八股取士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2.史论结合是历史阐释的重要方法之一。下表中对应关系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史实 结论
A 诸侯争霸 促进了民族交融
B 蒙恬北击匈奴 巩固了秦朝统一
C 卫青北击匈奴 巩固了汉朝的大一统
D 官渡之战 造成了南北政权对立
A.A B.B C.C D.D
13.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唐朝
14.汉武帝时,将京畿以外地区分为十三州部,设刺史,每年定期巡视所部郡国。汉武帝此举是为了
A.分化王国力量 B.提升儒学地位 C.监察地方势力 D.拓展统治范围
15.秦汉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不断南下袭扰,成为边疆大患。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漠北战役后,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抗衡。汉武帝时能够击败匈奴的根本原因是( )
A.卫青、霍去病杰出的军事才能
B.汉武帝将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C.匈奴内部分裂、相互残杀
D.汉武帝统治时西汉国力强盛
16.中国历史上许多朝代都曾设立过负责监察或侦查政府官员事务的机构。下列朝代与该类机构搭配正确的是
A.秦朝——御史台 B.西汉——司隶校尉
C.元朝——锦衣卫 D.明朝——御史大夫
17.为了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统一文字 B.实行盐铁专卖 C.颁布“推恩令 ” D.兴办太学
18.贾谊在《治安策》中认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西汉哪位皇帝采纳了贾谊的构想
A.汉武帝 B.汉高祖 C.汉文帝 D.汉景帝
19.下图所示的示意图中与①相关的阶段特征是( )
A.社会大变革时期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20.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 B.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 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
二、填空题
21.某校七年级(1)班再学习本课时,同学们对西汉的政治经济措施进行了探讨,请你参与进来,共同完成。
第一组:汉初国策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统治者采取 的宽松政策,到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史称“ ”。
第二组:知识归纳
(1)政治上,颁布“ ”,大力加强监察制度。
(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 ”
(3)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设 ,在地方设官学。
第三组:活动总结:
通过探究,你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何意义?
三、综合题
22.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历代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期望达到的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据材料一的图片和文字,分别归纳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并指出图2中的措施对当时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材料二 西汉建立之初,“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汉书食货志》
(2)据材料二概括西汉初期的社会状况。为此,汉初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政策加以治理?这一政策的实施,使西汉前期出现了怎样的统治局面?
材料三 下表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表:
人口(万人) 辖郡(个)
中央 450 15
封国 850 39
(3)据材料三,概括西汉初期中央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3.“汉族、汉字、汉文化……”“汉”与汉朝的强盛有很大的联系。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经济之盛】
材料一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穿钱的绳子)朽而不可校(计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平准书》
(1)材料一描述的情景出现在哪个时期?请概述出现这一情景的主要原因。
【政治之盛】
材料二
汉武帝大事记公元前153年4岁以皇子的身份被封为胶东王。7岁改立为太子公元前141年16岁登基公元前138年派使臣出使西域公元前134年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的主张被采纳公元前127年颁布“推恩令”
公元前119年北击匈奴取得重大胜利公元前106年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
(2)汉武帝即位后,在政治、思想、军事领域做了哪些努力?经过其经营,汉朝国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外交之盛】
材料三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3)“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哪个朝代?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古今“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势力。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材料二 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汉书·主父偃传》
材料三 汉武帝有一次经过董仲舒的墓地,特意下马。后来,把他的墓叫做“下马陵”。
(1)材料一表明西汉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出现了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主父偃为汉武帝提出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董仲舒能得到汉武帝如此尊崇的原因。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僇力本(农桑)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汉文帝与汉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1)结合材料一,回答这是什么时期哪次改革的内容。这次变法后,某位平民想使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卿大夫平等,那么最合法的途径是什么
(2)材料二中,汉文帝与汉景帝统治时期的社会局面被称作什么
(3)比较材料一、材料二,说说商鞅、汉文帝与汉景帝对待“农”的态度的相同点。
(4)当今社会,要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2页,共2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加强了中央集权,C项正确;汉朝时期卫青霍去病打击了匈奴,与董仲舒无多大关系,排除A项;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对经济没有直接影响,排除B项;“使新疆地区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行政区域”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解析】
图片中左图是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图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右图是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期,C项正确;中国古代文明起源是原始社会时期特征,排除A项;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特征,排除B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是隋唐时期社会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解析】
根据材料“诸子学说,兴于上古政治制度之变化;而其衰也,则衰于西汉中世统一学术之后”可知,材料体现了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思想方面的措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当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朝所推崇,但是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这实际上是文化专制主义的一种表现。(从此儒家学说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C项正确;统一度量衡是秦朝的措施,排除A项;颁布“推恩令”是汉武帝大一统的政治措施,不是学术,排除B项;建立刺史制度是西汉对地方的监察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解析】
依据“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犁,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可知材料中描述的农具是耧车,西汉汉武帝时期赵过发明播种工具耧车,它由三只耧脚组成,下有三个开沟器,播种时,用一头牛拉着耧车,耧脚在平整好的土地上开沟播种,同时进行覆盖和镇压,一举数得,省时省力,故其效率可以达到“日种一顷”,A项正确;曲辕犁是唐代出现的新型耕犁,筒车是唐代出现的灌溉工具,秧马是宋代出现的用于插秧、拔秧的工具,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5.A
【解析】
根据所学,儒家思想适应了时代发展需要,因此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A项正确;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排除B项;CD项不是其主要原因,排除CD项。故选A项。
6.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格反映了西汉初期,中央面临的问题是封国权力过大,威胁朝廷。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可将封地再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侯国归所在的郡管辖。这一措施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B项正确;秦始皇时期就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排除A项;隋炀帝时期确立科举制,排除C项;元朝时期推行行省制,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西汉汉武帝时期派卫青、霍去病等人出击匈奴,其中霍去病武艺高强,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在他24岁英年早逝后,汉武帝赐谥号“景桓”,陪葬茂陵,并仿照祁连山的形状为其修筑坟墓,C项正确;蒙恬是秦朝时期出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的名将,排除A项;王翦是战国时期秦国名将,为秦统一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排除B项;张骞是西汉汉武帝时期出使西域、为沟通丝绸之路奠定基础的著名外交家,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在政治上实行“推恩令”,经济上实行盐铁专卖,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一系列措施,实现“大一统”,D项正确;ABC项都是秦始皇的措施,排除。故选D项。
9.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将秦皇汉武并称说明秦汉时期的两位皇帝在统治国家上面影响重大,即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加强政治上的大一统,D项正确;修筑长城和推行郡县制是秦始皇的措施,排除AC项;北击匈奴是为了巩固统一,排除B项。故选D项。
10.B
【解析】
汉武帝为了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收回铸币权,统一铸造五铢钱。B项正确;圆形方孔半两钱是秦朝统一后的货币,排除A项;铲币和刀币是战国时期诸侯国铸造的货币,排除C和D项。故选B项。
11.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我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往往要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统一全国思想的措施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后世影响深远,D项正确;秦始皇焚书坑儒,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明朝 八股取士,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2.D
【解析】
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造成南北政权对立的是赤壁之战。D项符合题意;诸侯争霸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排除A项;蒙恬北击匈奴,捍卫了边疆, 巩固了秦朝统一。排除B项;卫青北击匈奴,迫使匈奴分裂西迁,巩固了汉朝的大一统。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解析】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B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CD项。故选B项。
14.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将京畿以外地区分为十三州部,设刺史,每年定期巡视所部郡国,汉武帝此举是为了监察地方势力,这样就加强了中央集权,C项正确;推恩令是为了分化王国力量,尊崇儒术提升了儒学地位,在河西走廊设立郡县拓展了统治范围,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5.D
【解析】
根据材料“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漠北战役后,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抗衡。”分析根本原因,一般从自身出发,再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能够击败匈奴的根本原因是汉武帝统治时西汉国力强盛,D项正确;卫青、霍去病杰出的军事才能和汉武帝将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不是根本原因,是直接原因,排除AB项;匈奴内部分裂、相互残杀是外部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16.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置了司隶校尉,负责监察,B项正确;秦朝设置了御史大夫,负责监察,排除A项;锦衣卫是明朝设置的,御史大夫是秦朝设立的,排除CD项。故选B项。
17.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了抑制大商人的暴利,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实行盐铁官营政策,规定盐和铁只能由官府经营,B项正确;秦始皇完成统一后,统一文字,排除A项;汉武帝为了解决王国问题,削弱诸侯王国的实力,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排除C项;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长安兴办太学,学习儒家经典,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排除D项;故选B项。
18.A
【解析】
材料中贾谊是意思是分割诸侯王的实力。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分割王国的实力实行“推恩令”,A项正确;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度,排除B项;文景之治时期没有采取分割王国的措施,排除C和D项。故选A项。
19.B
【解析】
依据示意图中春秋战国和三国两晋南北朝可知,中间是秦汉时期。秦汉时期社会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B项正确;社会大变革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特征,排除A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特征,排除C项;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社会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
20.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经济萧条,一片荒凉景象,面对这样的社会状况,西汉统治者实行了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汉武帝期间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有了对匈奴进攻的能力,所以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等进攻匈奴,后来成功大破匈奴。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史实,可排除。故选B项。
21.第一组:休养生息;文景之治.
第二组:(1)推恩令;(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太学.
第三组: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 进入鼎盛时期.
【解析】
第一组: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初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到文帝,景帝统治时期,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汉朝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是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第二组:知识归纳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守统辖.这样,既可以把王国的地盘化大为小,以分散其势力,大力加强监察制度。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行儒家教育,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天人三策”,“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在地方设官学。
第三组:活动总结: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22.(1)图1: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图2:统一货币;图3:统一度量衡和文字。意义:统一货币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2)状况: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土地荒芜。政策:休养生息政策。局面:文景之治
(3)问题:诸侯王势力强大,独霸一方的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措施:推恩令的实施
【解析】
(1)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图1:秦朝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图2:秦朝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铜钱为全国统一货币。图3:秦朝统一文字、度量衡。把小篆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并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秦朝统一货币的意义是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2)依据题干西汉建立之初,“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结合所学知识,西汉初年,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土地荒芜。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盛世景象称为文景之治。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为状况: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土地荒芜。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休养生息政策。局面:文景之治
(3)依据题干“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表:中央统治的人口450万人,辖郡15个;封国统治的人口850万人,辖郡39。”从而得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诸侯王势力强大,独霸一方的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诸侯国越分越小,汉武帝趁机削弱诸侯国势力。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23.(1)文景时期。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皇帝的榜样作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2)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军事上北击匈奴。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3)西汉(或汉代)。历史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今天,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京师之钱累巨万,贯(穿钱的绳子)朽而不可校(计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情景出现在文帝景帝时期。出现这一情景的主要原因是文景时期,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皇帝的榜样作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即位后,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军事上北击匈奴。经过其经营,汉朝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汉朝;古今“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历史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今天,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文帝景帝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分析主要原因是文景时期,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皇帝的榜样作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识记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的原因。解答第三问关键是认识古今“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历史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今天,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
24.(1)诸侯国势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
(2)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3)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有利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
(1)依据材料一“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势力”,可以看出,汉初分封宗室子弟为诸侯,是为了巩固国家的统治。但诸侯王在王国内享有较大的自主权,势力过大,威胁着中央集权。
(2)依据材料二“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实际上分割诸侯国,必定会削弱其势力。可以看出,主父偃为汉武帝提出建议的目的是为了削弱诸侯王,加强中央集权。
(3)依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西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以此来统一思想,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点睛:依据三则材料的内容,可知反映了汉朝加强统治的措施。(1)问材料一“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势力”是解题的关键,据其意可以回答;(2)问理解材料二“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的意思是关键。由此可确定答案;(3)问“董仲舒能得到汉武帝”是解题的关键,由此可知董仲舒的功绩,为汉武帝的做出的贡献。据所学回答。
25.(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立军功。
(2)“文景之治”。
(3)重视农业生产。
(4)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支援农村建设等。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僇力本(农桑)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实行奖励耕战的政策,这次变法后,平民可以通过立军功使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卿大夫平等。
(2)根据材料二“汉文帝与汉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与汉景帝统治时期的社会局面被称作“文景之治”。
(3)根据材料一“僇力本(农桑)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和材料二“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的信息可知,商鞅、汉文帝与汉景帝都重视农业生产。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是农业大国,当今社会要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应该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利用科技种田,维护农民的利益,制定有利于农民的政策,支援农村建设等。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提炼材料的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农业是立国之本,战国时期我国就注重农业的发展,例如商鞅变法中的奖励耕战,免除徭役;汉朝时期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需要学生掌握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古代的农业政策,思考当今社会的农业该如何发展,立足实际,为国家献策,促进农业的发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