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是“丝绸之路” 同步试题精选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是“丝绸之路” 同步试题精选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29 10:4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是“丝绸之路”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这是一条沟通中外商贸的繁华之路,这是一条串联东西方文化的文明之路。汉朝的丝绸、漆器和西域的乐器、歌舞等成为这条路上往来的“常客”。这条路是( )
A.陆上丝绸之路 B.瓷器之路
C.海上丝绸之路 D.一带一路
2.当代史学研究者在评价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时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与这一“主轴”线开通直接相关的史实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C.班超经营西域 D.窦固、窦宪出击匈奴
3.如下图所示:西域都护府设立的最主要的意义在于( )
A.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B.进一步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C.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D.为张骞出使西域创造了有利条件
4.今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发生在( )
A.秦朝 B.西汉 C.隋朝 D.唐朝
5.丝绸之路体现的交流特点是( )
A.中国单方面输出文明 B.西方文明俯视东方文明
C.冲突伴随着整个交往的过程 D.东西方文明双向交流
6.纪录片《中国》第六集《视野》中,东汉年间无畏的探险者□□,在西域的土地上书写了新的历史。他执着的、孤勇的血性和非凡的政治军事才能,让中断了几十年的驼铃声在丝绸之路上再度响起。“□□”应是( )
A.张骞 B.蒙恬 C.班超 D.孝文帝
7.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 ),加强对西域进行政治和军事管辖,这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A.安西都护府 B.西域都护 C.北庭都护府 D.伊犁将军
8.新华社乌鲁木齐2014年7月29日电:记者从新疆警方获悉:7月28日凌晨,新疆莎车县发生一起严重暴力恐怖袭击案件……经初步调查,这是一起有组织、有预谋、计划周密、性质恶劣的严重暴力恐怖袭击案件。面对疆独势力的恐怖活动,我们要坚定的告诉他们: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么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统辖开始于( )
A.公元60年 B.公元前60年
C.公元前138年 D.公元前119年
9.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
A.长安 B.洛阳 C.成都 D.建康
10.下面对我国古代丝绸之路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联系 B.阻碍了东西方贸易的往来
C.成为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D.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1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 )
A.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B.开拓疆土
C.管理西域 D.开通东西方的商路
12.考古发掘证实,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丝绸之路的古道荒漠中,发现了大片西汉时期屯田(军人以军事建制垦荒种地)及官署遗址群,遗存包括民居、水渠和防御性建筑。这一发现蕴含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A.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已经完全解除
B.丝绸之路是在张骞通西域以后开通的
C.张骞两次出使西域,都是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D.西汉政府对西域采取措施,实行有效管辖
1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往西域的海上交通要道 B.连接亚非之间的陆上通道
C.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要道 D.贯穿南北地区的水上通道
14.“汉家西域是谁开,博望功成事可哀。断送壮夫知几许,换将胡物过东来。”诗歌意在强调( )
A.张骞为东西交流作出巨大贡献 B.汉武帝以武力促进东西方交流
C.班超开通西域带来的积极影响 D.丝路开通的意义在于物品交换
15.下列出土文物反映了中国古代( )
三彩陶骆驼载乐舞俑 洛阳出土的东罗马金币
A.人物雕刻技艺高超 B.特色商品风靡世界
C.丝绸之路连贯东西 D.冶金技术世界领先
16.以下是汉武帝与朝臣议事的场景,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①颁布“推恩令” ②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商议修运河 ④商讨派使臣出使西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请判断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前1世纪的是( )
A.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出使西域 B.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
C.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 D.蔡伦于公元105年改进造纸术
18.“一带一路”使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生,小王想通过旅行去探访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他应该到达图中的地点是
A.A B.B
C.C D.D
19.“丝绸之路”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下列介绍“丝绸之路”的篇章设计中,不恰当的是
A.人物篇——张骞、郑和 B.物品篇——丝绸、坦克
C.朝代篇——汉朝、明朝 D.文化篇——音乐、舞蹈
20.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物种属于从西域传入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21.如表是中国古代对边疆某一地区进行管理的措施。据此可知,这一地区是( )
时期 措施
西汉 设置西域都护
唐朝 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元朝 设北庭都元帅府
清朝 设置伊犁将军
A.西藏 B.台湾 C.东北 D.新疆
22.中国古代许多朝代注重对外交往,并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汉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止点是:长安——大秦
B.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止点是:刘家港——印度半岛、锡兰
C.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D.郑和下西洋的起止点是:刘家港——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
23.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是沟通欧亚大陆的交通道路,推动东西方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能证明这一结论的史实有( )
①北击匈奴 ②张骞出使西域 ③班超经营西域 ④北方游牧民族南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二、填空题
24.下图中阴影部分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始于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____的设置。
三、综合题
25.“一带一路”的提出,不单是国家层面的审慎思考和战路选择,还是我们民族复兴、和平崛起的主动作为,更是这一条辉煌大路的再生之旅。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探究。
【凿空西域】
材料一
图一:张骞出使西域图(敦煌壁涵)
(1)根据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丝绸古道】
材料二
图二:丝绸之路示意图
(2)参照图二为商人指路。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__________出发,穿过__________,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__________(填大洲)。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种由西域传入中原的水果。
(4)为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西汉政府设立了什么机构?有何历史意义?
(5)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历史意义?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地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1)阅读材料一,汉武帝继位以后曾经面临“守业之难”,他以自己的文韬武略化解了难题,守业成功。守业难之一诸侯国问题,汉武帝为解决诸侯国问题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守业难之二思想不统一,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西域主要是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请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及意义。
材料三:汉武帝以前,汉朝与西域几乎处于隔绝状态,后世称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
(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张骞“凿空”西域会遇到哪些困难?他的哪些精神和品质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7.丝绸之路
材料 把中国文明与西欧亚及地中海世界连接起来的通道,就是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秦朝及汉朝初年,匈奴几乎垄断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也自然垄断了丝路贸易。只是到了汉武帝之后,凭借父祖几代六十年的休养生息政策积累起来的国力,果断采取反击匈奴的政策,因此才有张骞的出使。带着军事外交目的出使的张骞,不经意间就发现了经过四川、云南到缅甸而至印度的商贸通道,促进了西域诸部族和邦国来华。这些外邦来使,与其说是向风慕义,不如说是为了经贸往来。继汉武帝建立河西四郡之后,昭宣时代和东汉王朝玟力于建立西域地区的军事管理体制-西域都护,从而保障了这条贸易通道的畅通。
——摘编自张国刚《宏观视野下的丝绸之路》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未涉及”。
①丝绸之路是古代世界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重要通道。
②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之后。
③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向西一直可以到达欧洲的大秦。
④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沿途各地的政治交往和经济交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丝绸之路在汉朝畅通的原因。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图出自《历史地图册·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材料三 从出现伊始,丝绸之路就始终主宰者人类文明的进程。它仿佛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沿路的一个个亚欧文明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各民族、各文明的科技、制度和文化不断地发生剧烈碰撞,最终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摘编自(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1)据材料一观察丝绸之路的起点发生了怎样变化?结合所学指出这一变化的历史原因。
(2)材料二中的历史文物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据材料二、三,概括这一历史现象的特征。
(3)综上所述,说明丝绸之路体现的本质内涵。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根据材料“这是一条沟通中外商贸的繁华之路,这是一条串联东西方文化的文明之路。汉朝的丝调、漆器和西域的乐器、歌舞等成为这条路上往来的‘常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陆上丝绸之路。 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这条沟通欧亚大陆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铁等枝木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瓷器之路,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海上丝绸之路,排除C项;一带一路是在现代提出的,排除D项。故选A项。
2.A
【解析】
根据材料“当代史学研究者在评价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时称”可以知道,这一“主轴”线指的是丝绸之路.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A项正确;卫青、霍去病出击北面的匈奴,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班超经营西域是在张骞之后,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窦固、窦宪出击匈奴”与材料相关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3.A
【解析】
公元前60年,汉代设置西域都护。主要职责是颁行汉朝的法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一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A项正确;B项不是主要意义,排除B项;西域都护府设立与东西方文化交流无关,排除C项;西域都护府设立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
4.B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自此,西域地区(包括今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B项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项。
5.D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由此可知,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双向交流,D项正确;ABC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D项。
6.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东汉年间无畏的探险者□□,在西域的土地上书写了新的历史。他执着的、孤勇的血性和非凡的政治军事才能,让中断了几十年的驼铃声在丝绸之路上再度响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班超经营西域。班超克服重重困难,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他还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达安息后受阻,未能继续前行,但此行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C项正确;西汉时期,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排除A项;秦统一后,秦始皇派兵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他又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排除B项;孝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加强对西域进行政治和军事管辖,这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B项正确;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清朝设立 伊犁将军,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8.B
【解析】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统辖,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B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CD项。故选B项。
9.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以首都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最远至欧洲(大秦),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史称丝绸之路。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史实,可排除。故选A项。
10.C
【解析】
联系所学可知,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促成了丝绸之路的开通。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等地,到达西亚和欧洲的大秦,西域的葡萄、石榴等经此路传入中原,汉族的先进技术也由此传到了西域,成为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C项正确;我国古代丝绸之路在西汉开通,不可能加强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联系,排除A项;我国古代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不能说阻碍了东西方贸易的往来,排除B项;我国古代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之间的交流,不是贯通南北,排除D项。故选C项。
11.A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这一目的没有达能,但却开辟了丝绸之路,A项正确;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军事目的,不是开拓疆土,排除B项;西域都护是为了管理西域,开通东西方的商路是意外结果,排除CD二项。故选A项。
12.D
【解析】
由材料“西汉时期屯田(军人以军事建制垦荒种地)及官署遗址群,遗存包括民居、水渠和防御性建筑”,可知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官僚机构和派驻军队屯田,实行有效管辖,以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匈奴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张骞和丝绸之路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张骞通西域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13.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西汉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为开通沟通欧亚的路上交通要道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排除B项;海上丝绸之路是从东南沿海地区出发,并不是通向西域,排除A项;隋朝时期开通大运河贯穿南北地区,推动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排除D项。故选C项。
14.A
【解析】
根据材料“汉家西域是谁开,博望功成事可哀。断送壮夫知几许,换将胡物过东来”可得出诗歌意在强调张骞为东西交流作出巨大贡献,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A项正确;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促进东西方交流,排除B项;东汉,班超出使西域,积极影响是使西域和汉朝重新建立了联系,排除C项;丝路开通的意义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
15.C
【解析】
依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唐三彩骆驼载乐舞俑饱含着浓郁“异域情调”,它反映了盛唐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与各民族文化的大融合,也体现出了各民族间交往的空前盛况。在中国洛阳出土了东罗马金币,反映了古代中外交往。题干出图文物与丝绸之路连贯东西、促进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有关,C项正确;题干的主旨是丝绸之路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ABD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故选C项。
16.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雄才大略,他通过和朝臣商量、实行“推恩令”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商讨派使臣出使西域,使汉朝出现了盛世,B项正确;隋朝而不是汉朝开凿大运河,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7.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公元纪年和世纪的换算,百倍数字加一是世纪,因此,公元前60年是公元前1世纪,B项正确;公元前138年是公元前2世纪,公元25年是公元1世纪,公元105年是公元2世纪,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8.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往西经河西走廊,经新疆境内到达中亚和西亚,最后运往欧洲,因此起点是D点,D项正确;ABC项都不是起点,排除。故选D项。
19.B
【解析】
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坦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才出现的武器,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大通道,B项符合题意;“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开创于西汉,兴盛于唐朝、明朝,为丝绸之路作出贡献的人物有张骞、玄奘、郑和等,排除AC项;丝绸之路也是文化交流之路,来自西域的音乐、舞蹈传播到内地,排除D项。故选B项。
20.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张骞通西域后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原地区与西域的交流,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传入中原,①③④⑤ 符合题意,C项正确;小麦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传入中国的,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21.D
【解析】
西域都护府是汉朝时期在西域(今新疆轮台)设置的管辖机构,安西都护府是唐太宗于贞观十四年(640年)在西域设立的,伊犁将军,全称为总统伊犁等处将军,是清朝乾隆帝平定准部和回部之后设立的新疆地区名义上的最高军政长官,排除ABC,D项正确。故选D项。
22.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其中一条从山东沿岸出发,可到达朝鲜、日本,另一条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B项错误,符合题意;汉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止点是:长安——大秦,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郑和下西洋的起止点是:刘家港——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AC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23.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西汉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为开通陆上丝绸之路奠定基础,东汉时班超经营西域有利于陆上丝绸之路的重新畅通,②③正确;北击匈奴是为了反击匈奴的骚扰,与丝绸之路并没有直接关系,①错误;东汉末年以来,北方游牧民族大量南迁至内地中原地区,属于民族迁移,与丝绸之路并没有直接关系,④错误。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24. 公元前60 西域都护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图中的阴影部分是西域地区,西域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始于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所以①是公元前60,②是西域都护。
25.(1)汉武帝;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2) 长安 河西走廊 欧洲
(3)葡萄或者石榴等
(4)西域都护;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5)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解析】
(1)
根据图一“张骞出使西域图”结合所学可知张骞出使时在位的皇帝是汉武帝;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2)
根据图二“丝绸之路示意图”结合所学可知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 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
(3)
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葡萄或石榴等列举一种由西域传入中原的水果。
(4)
根据所学可知为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西域都护设置的历史意义为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5)
根据所学可从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来回答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26.(1)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2)地区:新疆。机构:西域都护府。意义:标志着西域(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今新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都成为西汉王朝的疆域。
(3)遇到哪些困难:荒无人烟的沙漠、戈壁,自然条件艰苦;匈奴的拦截和常年扣押,时时有杀身之险。敢于冒险,不畏艰难!百折不挠!钢铁意志!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崇高品质。
【解析】
(1)根据问题要求并结合教材内容回答即可。政治: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思想: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2)通过材料二张骞通西域路线图,我们可判断出汉朝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新疆地区,为了加强对西域的控制,西汉政府在西域地区设立了西域都护;这一机构的设立,说明西域地区(今新疆地区)正式开始归属中央统辖。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张骞“凿空”西域会遇到荒无人烟的沙漠、戈壁,自然条件艰苦;匈奴的拦截和常年扣押,时时有杀身之险等种种困难。因此我们要学习他敢于冒险,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钢铁意志和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崇高品质。
27.(1)①正确;②错误;③未涉及;④正确。
(2)国家统一、国力的强盛;政府对西域的管理等。
【解析】
(1)根据题干材料“把中国文明与西欧亚及地中海世界连接起来的通道,就是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可知,①丝绸之路是古代世界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重要通道,故说法正确;根据“朝及汉朝初年,勾奴几乎垄断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也自然垄断了丝路贸易。只是到了汉武帝之后,凭借父租几代六十年的休养生息政策积累起来的国力,果断采取反击匈奴的政策,因此才有张公的出使。带着军事外交目的出使的张客,不经意同就发现了经过四川、云南到细句而至印度的商贸通道”可知,②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之后,违背了材料所表达的意思,故说法错误;③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向西一直可以到达欧洲的大秦,材料中没有涉及,故说法未涉及。根据“促进了西域诸部族和邦国来华。这些外邦来使,与其说是向风落义,不知说是为了经置往来。”可知,④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沿途各地的政治交往和经济交流。故说法正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丝绸之路在汉朝畅通的原因是汉朝国家统一、国力的强盛;政府对西域的管理等。
28.(1)变化:起点东移至洛阳;(答出东移或者向东变化也可给分)。
原因:①东汉定都洛阳;②国家政治中心发生变化。(任答一点即可,其他意思相近也可给分)
(2)历史现象: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或答出东西方交流也可给分)
特征:①文化交流内容丰富多样;②既有经济交流又有文化交流;③交流具有双向性;④交流方式和平交往;⑤文化交流持续不断。(任答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3)本质内涵:沟通东西方;兼收并蓄;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和平合作;互利共赢。(其他内涵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解析】
(1)
变化:根据材料可得出起点由长安东移至洛阳。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①东汉定都洛阳;②国家政治中心发生变化。
(2)
历史现象:根据材料二意大利出土身穿中国丝绸的罗马女祭司,洛阳出土的东罗马金币以及洛阳白马寺佛教的传播可得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特征: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①文化交流内容丰富多样;根据洛阳出土的东罗马金币、洛阳白马寺佛教的传播可得出②既有经济交流又有文化交流;根据意大利出土身穿中国丝绸的罗马女祭司,洛阳出土的东罗马金币可得出③交流具有双向性;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④交流方式和平交往;⑤文化交流持续不断。
(3)
本质内涵: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兼收并蓄;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和平合作;互利共赢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