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百家争鸣 同步试题精选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百家争鸣 同步试题精选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3.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29 10:4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课 百家争鸣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社变化的是( )
A.诸子百家,思想大争鸣 B.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C.甲骨文开始用于记事 D.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下列思想主张中,对促进当前教育公平有直接借鉴意义的是( )
A.无为而治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教学相长
3.关于孔子的诞辰,史料里有不同的记载,据下面表格可得出的较为合理的推论是
记载 出处
鲁襄公二十一年,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 《春秋公羊传》,成熟于西汉景帝时期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于玗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史记孔子世家》,成熟于西汉武帝时期
字中(仲)尼,姓孔,子氏……,鲁昭公六年孔子盖卅矣。(据此推算,孔子生年为鲁襄公七十年) 西汉海昏侯刘贺墓葬文物,穿衣镜上的记载。2015年出土
A.《春秋公羊传》成熟最早,是第一手资料,故说法最可信
B.史记记载最详细,故说法最可信
C.海昏侯墓葬文物属于实物史料。故说法最可信
D.都是第二手资料,需将它们相互印证,才能得出最可靠的历史结论
4.“墨子猛攻礼乐”“孟子发挥仁义,向墨家猛烈反击”“道家攻击儒家的仁义......荀子发挥礼乐,批评各学派,主要也是反对墨家”。这表明( )
A.西周玉室开明包容 B.墨道两派结成同盟
C.儒家遭到各派反对 D.诸子百家论争激烈
5.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宽则得众”;孟子主张“民贵君轻”“与众乐乐”。这说明儒家学说( )
A.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B.顺应了战国时期国家统一的趋势
C.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D.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6.下图所示一书中说:“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以俭得之,以奢失之。”“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慈母有败子。”“华而不实,虚而无用。”“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些观点属于(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7.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不同的派别各陈其说。它们为国家和社会管理提供思想指导。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主张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汉文帝与汉景帝在位时主张实施“仁政”。材料中治国思想与诸子百家思想相对应的分别是( )
A.法家、道家 B.儒家、墨家 C.道家、墨家 D.法家、儒家
8.战国末期法家的集大成者是( )
A.吴起 B.孙膑 C.孙武 D.韩非
9.孔子的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的书是( )
A.《诗经》 B.《春秋》 C.《论语》 D.《老子》
10.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以二十四节气为倒计时的创意惊艳世界。二十四节气既是中国先人对时间的理解,又蕴含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中国智慧。下列观点与这一思想相似的是( )
A.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B.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1.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圆满结束,大会报告中聚焦百姓关心的看病难题,报告增加了逐步提高肺结核、肝炎等传染病防治服务保障水平的内容。以上这些惠民生保增长的内容体现了古代的哪一思想?
A.仁、仁政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 D.法治
12.孔子招收学生不受贵贱、贫富、老幼等条件限制,很多学生出身于贫贱之家。由此可知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A.有教无类 B.崇尚“自然” C.克己复礼 D.民贵君轻
13.《典籍里的中国》 是一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我们在《论语》一期中主要了解到的思想是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14.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全社会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还倡导“节俭”、“节用”。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 )
A.老子 B.墨子 C.孔子 D.韩非子
15.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16.以下各项中,属于“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
A.重视中央集权,主张以法治国 B.仁者爱人,以德治国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17.“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这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A.道家的“辩证” B.儒家的“仁政”
C.墨家的“兼爱” D.法家的“法治”
18.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战国时期强调“依法治国”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19.2022年冬奥会会徽(下图)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艺术形态,将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现代风格融为一体,体现了顺应自然,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理念。它的设计理念最能体现的学派思想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20.下面是春秋战国时期不同的阶级和阶层提出的治国方略的一些著作。其中“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的主张最有可能出自于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墨子》
2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下列思想家与思想主张搭配正确的是
A.“兼爱”“非攻”——老子 B.“仁者爱人”——墨子
C.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韩非 D.实行“礼治”——孔子
22.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A.夏商周的更替 B.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C.百家争鸣的原因 D.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政治角度讲,有为百姓而“鸣”,有为统治者而“鸣”。学者冯天瑜曾指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其中符合为百姓而“鸣”的民本思潮的是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兵家
24.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讲道:“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其中体现的学派思想是( )
A.儒家、道家 B.道家、法家 C.法家、墨家 D.墨家、儒家
25.如图所示为清代教育家李毓秀编写的《弟子规总序》,其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
A.儒家的孝悌仁爱 B.道家的无为而治 C.墨家的兼爱勤俭 D.法家的中央集权
26.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以下书籍按成书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①③② D.④③①②
27.先秦著作《尚书》中记载:“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曾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 ”据此可知,先秦时的思想( )
A.注重探究自然规律 B.具有朴素的辩证观念
C.蕴含人文主义思想 D.体现中央集权的加强
二、填空题
28.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第一个霸主是______;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______。
三、综合题
29.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1)孔子是中国古代大思想家,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2)概括材料一中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
材料二 同学们学完《百家争鸣》一课后,商议着排练一段历史剧来表现当时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同学们纷纷要求扮演角色,并设计了以下对话。
同学甲说:“我认为国君只要实行仁政,就能天下无敌了。”同学乙说:“我觉得国君只要顺应自然和民心,国家自然就能治理好。”同学丙说:“我反对你们的观点,我认为国家要立法严厉明确,要树立君主的权威,这样就没有人敢犯法,国家才能治理好!”
(3)同学甲反映的是哪个学派的观点?这个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谁?
(4)同学乙和同学丙分别反映了哪两个学派的观点?分别写出它们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其中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影响最大。
材料二: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出现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材料三: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他还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材料四:他反对空读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1)根据材料一,指出历史上将这些“学派”统称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历史上把这种“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称为什么?
(3)材料三中的“他”是谁?
(4)材料四中的言论属于哪一学派的观点?
31.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1主要记载了哪一历史人物的思想言论?他提出了怎样的为人处世的准则?图2中的人物生活在哪一时期?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材料二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在中华民族艰难而辉煌的发展历程中,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始终为国人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
—一高文兵《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2)材料二“诸子百家熠熠生辉”的局面,历史上称作什么?材料二认为“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请从以下四个方面各举一项古代中华传统文化的成就加以说明。
博大精深的治国思想:
举世闻名的科学发明:
独特卓越的中医中药:
精美绝伦的建筑艺术:
(3)“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我们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哪些精髓?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孔子曰:“道千乘之国,数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孟子曰:“尧年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
材料二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器、牛耕,……诸侯国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大增,希望享有周天子那样的政治和经济特权。
平王东迁后……王戴之地只有方圆一二百里,而且日益减少;与此同时,王室军队不如诸侯,只有三军、两军或不足一军。史书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表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材料三统一是秦汉时代的社会主题,思想学术的统一,也势在必然,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不断改造……这促使统治集团向儒家倾斜,选择以尊儒来统一思想。
——滕福海《董仲舒与罢黜百家》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孟子、荀子的共同思想主张。
(2)据材料二,归纳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统治集团“选择以尊儒来统一思想”的主要措施以及影响。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摘编自《论语》
(1)据材料,写出关于“子”这位学者的思想核心。
(2)小历认为,材料所体现的思想主张来自道家学派。小历的看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可知与春秋战国时期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或者记事在龟甲或是兽骨契刻的文字,这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由此可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因此“甲骨文开始用于记事”,与商朝相关,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社变化。C项符合题意;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ABD项与春秋战国时期社变化相关,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2.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要机会,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这对今天倡导的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C项正确;无为而治是老子的思想主张,与教育无关,排除A项;温故知新是孔子提出的学习方法,与教育公平不符,排除B项;教学相长也是学习方法,与教育公平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春秋公羊传》作者为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齐人公羊高。起初只是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由公羊寿与胡母一起将《春秋公羊传》着于竹帛,属于第二手资料,《史记孔子世家》是由西汉司马迁撰写,属于第二手资料,通过“西汉海昏侯刘贺墓葬文物”推断孔子生年,也是属于第二手资料,通过多个第二手资料,需将它们相互印证,才能得出最可靠的历史结论,D项正确;《春秋公羊传》是第二手资料,排除A项;史记记载最详细,故说法最可信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海昏侯墓葬文物属于实物史料,但对于推算孔子生年是第二手资料,排除C项。故选D项。
4.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墨子猛攻礼乐”“孟子发挥仁义,向墨家猛烈反击”“道家攻击儒家的仁义......荀子发挥礼乐,批评各学派,主要也是反对墨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因此材料表明诸子百家论争激烈。D项正确;西周王室开明包容、墨道两派结成同盟、儒家遭到各派反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BC项。故选D项。
5.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仁者爱人“宽则得众”是倡导和谐的社会; “民贵君轻”“与众乐乐”是倡导君民等级关系的缓和。他们的主张显然都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A项正确;儒家思想没有顺应战国时期国家统一的趋势,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儒家学说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
6.D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道私者乱、道法者治。”和“韩非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他主张以法治国,D项正确;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排除A项;儒家主张“仁政”治国,排除B项;墨家的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C项。故选D项。
7.D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张树立君主权威的是法家思想,主张“仁政”的是儒家思想,所以材料中治国思想与诸子百家思想相对应的分别是法家和儒家,D项正确;ABC项对应有误,排除。故选D项。
8.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韩非子总结了前期法家的经验,形成了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是战国末期法家的集大成者,D项正确;吴起在楚国进行了变法,排除A项;孙膑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排除B项;孙武是兵家代表人物,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C项正确;《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排除A项;《春秋》的作者是孔子,是我国古代史类文学作品,排除B项;《老子》是老子的作品,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解析】
根据材料“二十四节气既是中国先人对时间的理解,又蕴含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中国智慧”可知,这些观点反映了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与这一观点相似的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D项正确;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这一观点出自《孙膑兵法》,反映了兵家思想,排除A项;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反映了法家思想,排除B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11.A
【解析】
儒家提倡“仁”“仁政”等思想主张;材料中惠民生保增长的内容体现了仁的思想,A项正确;无为而治、兼爱非攻和法治不符合“仁”的思想,排除B、C和D项。故选A项。
12.A
【解析】
根据题干“孔子招收学生不受贵贱、贫富、老幼等条件限制,很多学生出身于贫贱之家”可知,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A项正确;崇尚“自然”是道家的观点,排除B项;克己复礼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项;民贵君轻是孟子的思想主张,排除D项。故选A项。
13.B
【解析】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故排除ACD,B项正确。故选B项。
14.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同时倡导“节俭”、“节用”。B项符合题意;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排除A项;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排除C项;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提出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
15.B
【解析】
根据题干“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可知,程颢强调的是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通过探究世间万物来求理,B项符合题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属于道家的思想,排除A项;题干未涉及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排除C项;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属于老子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
16.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面对当时社会的动荡,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B项正确;“重视中央集权,主张以法治国”是法家韩非子的思想,排除A项;“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道家老子的思想,排除C项;“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是兵家孙子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
17.D
【解析】
根据材料“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张以法治国,体现了法家的“法治”主张,D项正确;ABC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BC项。故选D项。
18.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战国时期的法家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D项正确;老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是“无为而治”,排除A项;孔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主张“以德治国”,排除B项;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人物,主张“兼爱”、“非攻”,排除C项。故选D项。
19.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和人心,B项正确;儒家主张仁, 法家 主张法制,墨家主张兼爱,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20.C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都是法家的主张,法家的代表人物有韩非子,所以这些主张最有可能出自《韩非子》,C项正确;《孟子》是儒家典籍,《庄子》是道家典籍,《墨子》是墨家典籍,都与法家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21.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韩非是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称韩非子或韩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C项正确;“兼爱”“非攻”是墨子的主张,排除A项;孔子主张“仁者爱人”,排除B项;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排除D项。故选C项。
22.C
【解析】
根据材料“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结合所学可知,该内容反映了百家争鸣的背景,C项正确;夏商周的更替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23.A
【解析】
荀子的“君舟民水”和孟子的“民贵君轻”是为百姓而“鸣”的民本思潮,A项正确;墨家纸张“兼爱”“非攻”,代表下层民众利益,但不属于私学文化,排除B项;法家提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为君主而服务的,排除C项;兵家是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排除D项。故选A项。
24.A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亲仁善邻”体现的是儒家“仁”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体现了道家思想,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法家和墨家思想,排除BCD项。故选A项。
25.A
【解析】
根据材科的意思是在日常生话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兄弟姐妹相互友爱,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反映了古代儒家教育重视孝悌仁爱,A项正确;材料与道家的无为思想、墨家的兼爱思想、法家的中央集权思想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26.B
【解析】
以及所学知识,《本草纲目》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医学著作;《红楼梦》是清朝曹雪芹的长篇小说;《论语》记载的是春秋时期孔子的言论;《齐民要术》是北朝贾思勰的农书。由此可知正确顺序是③④①②。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7.C
【解析】
根据材料可得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意为百姓的愿望请求,上天总是听从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意为上天所看到的来自于百姓所看到的,上天所听到的来自于百姓所听到的,“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意思是:天道远离人间,人道则存在于身边的社会人事之中,可以就近掌握。对于人所难及的事物,如何能知道呢,这都反映了“民”对于君主获得上天认可进行统治的重要性,蕴含人文主义思想,C项正确;注重探究自然规律这是老子的思想,排除A项;世间的食物都有其对立面,具有朴素的辩证观念是老子的思想,排除B项;法家思想体现中央集权的加强,排除D项。故选C项。
28. 齐桓公 百家争鸣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打出“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
29.(1)儒家
(2)仁
(3)儒家。孟子和荀子。
(4)同学乙反映的是道家学派的观点,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子;同学丙反映的是法家学派的观点,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韩非。
【解析】
(1)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
根据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可得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
(3)
学派:根据材料二“同学甲说:“我认为国君只要实行仁政,就能天下无敌了”可得出是儒家学派的观点,孔子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才能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能稳定。人物: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荀子主张实行“礼治”。
(4)
观点:根据材料“同学乙说:“我觉得国君只要顺应自然和民心,国家自然就能治理好”可得出同学乙反映的是道家学派的“无为而治”的观点;根据材料“同学丙说:“我反对你们的观点,我认为国家要立法严厉明确,要树立君主的权威,这样就没有人敢犯法,国家才能治理好”可得出同学丙反映的是法家学派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统治的观点。人物: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战国时期的道家代表人物是庄子;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
30.(1)诸子百家。
(2)百家争鸣。
(3)墨子。
(4)法家学派。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的“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其中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影响最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上将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统称为诸子百家。
(2)根据材料二的“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出现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可知历史上把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称百家争鸣。
(3)根据材料三的“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可知材料三中的“他”是墨子。
(4)根据材料四的“他反对空读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可知材料四中的言论属于法家学派韩非的观点。
31.(1)人物:孔子;
准则:仁;
时期: 战国时期;
代表作:《孟子》。
(2)局面:“百家争鸣”
治国思想:顺应自然、民贵君轻、节俭尚贤、法治;
科学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
中医中药:扁鹊(四诊法)、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华佗(麻沸散、五禽戏)、李时珍《本草纲目》;
建筑艺术:秦兵马俑、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都江堰、长城、赵州桥、故宫等。
(3)精髓:爱国主义、改革创新、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其他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解析】
(1)
人物:根据图1“《论语》书影”可知,《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整理而成,记录了春秋时期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言论;
准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时期:根据图2及所学知识可知,图2是“孟子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由所学知识可知,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他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孟子的代表作是《孟子》。
(2)
局面: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
治国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有博大精深的治国思想,如道家主张顺应自然、孟子主张民贵君轻、墨家主张节俭尚贤、法家主张法治等;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领先于世界,如火药、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等都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发明,推动了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具有独特卓越的中医中药,如春秋战国时期奠定中医学切脉诊断方法的扁鹊、东汉末年著名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的张仲景及其著作《伤寒杂病论》等,还有发明麻沸散和五禽戏的华佗,明朝编写《本草纲目》的李时珍等;具有精美绝伦的建筑艺术,如威武雄壮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佛教艺术的建筑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还有水利工程都江堰,长城、故宫等都代表了中国古代精美绝伦的建筑艺术成就。
(3)
精髓:本题开放型题目,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我们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改革创新、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精髓。
32.(1)主张:仁政、爱民。
(2)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3)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的精神支柱。
【解析】
(1)
依据材料一孔子言论的大致意思是“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反映统治者要维护百姓的利益,爱民,实行仁政;孟子言论的意思:即使有尧舜的学说,如果不以仁政为法度,也就不能治理好天下。反映了统治者要实行仁政;荀子言论的大致意思:君王的想要获得安宁,那么最好是勤于政事爱护百姓;想要获得繁荣,那么最好用隆重的礼节对待士子;想要获得功名,那么最好尊崇和任用贤能的人。即要求统治要实行仁政,勤政爱民。由此得出三者共同的主张,统治者要实行仁政,勤政爱民。
(2)
依据材料二“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器、牛耕,……诸侯国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大增……”由此得出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经济原因:春秋时期铁器、牛耕的出现,生产力发展,诸侯国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增强;由材料“平王之时,周室表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得出“百家争鸣”的社会原因: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强国兼并弱国。
(3)
依据材料三“选择以尊儒来统一思想”即统治者提高儒学地位,来实行思想统一。结合课本所学,经过60余年的修养生息,西汉国力强盛。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思想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儒学独尊的地位确立。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33.(1)仁。
(2) 不正确。 材料中“仁”“为政以德”等观点是来自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主张;而道家学派思想主张主要有“无为而治”与“治国要顺应自然与民心”等。
【解析】
(1)
根据“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可知,这位学者是孔子,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2)
①根据“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可知,这位学者是孔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因此,“来自道家学派”不正确。②理由:可从材料中“仁”“为政以德”等观点是来自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主张;而道家学派思想主张主要有“无为而治”与“治国要顺应自然与民心”等进行说明。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