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推动这个“帝国”实现统一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太平道 D.拜上帝会
2.英国某史家指出:当国家不断扩大,并开始统治大量人口之后,它们可以被称为帝国。在世界古代史上,曾出现过一些著名的帝国,如下图所示,它们都( )
①曾拥有过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疆域
②促进了东西方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
③建立了完善的官僚体系和法律体系
④控制了商路并对过境商品征收重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包括《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名篇在内的民间故事集,是研究某一古代国家的重要资料。这一国家是( )
A.古代罗马 B.阿拉伯帝国 C.古代印度 D.亚历山大帝国
4.托尔斯泰说:“穆罕默德圣人,他引导全阿拉伯人走正道,既为阿拉伯人民避免了流血与牺牲,又为他们开辟了一条文明进步的大道。”下列事件中与穆罕默德有关的是( )
①创立伊斯兰教 ②622年在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
③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④攻克埃及,横扫北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探究历史的因果关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与结果之间因果联系对应正确的是( )
A.伊斯兰教的创立与发展------阿拉伯半岛统一
B.查理·马特推行采邑制------西欧封建庄园衰落
C.马克思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马克思转变成一个共产主义者
D.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打击法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6.因地处欧亚之间,他们扮演了文化使者的角色。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度的数字经他们传入欧洲。“他们”是( )
A.古埃及人 B.苏美尔人 C.古印度人 D.阿拉伯人
7.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从公元8世纪开始先后传入阿拉伯,再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材料表明,阿拉伯人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突出贡献是( )
A.创造完整的代数学 B.创造灿烂的文学成就
C.创造辉煌的医学成就 D.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
8.他是当今世界主流宗教的创始人之一,“他引导全阿拉伯人走正道,既为阿拉伯人民避免了流血与牺牲,又为他们开辟了一条文明进步的大道,他应受人们的尊重与敬仰。”以下不属于“他”的大事的是
A.62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完成统一 B.开始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独尊安拉
C.迁居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 D.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9.“花刺子密改进印度数字、‘0’符号和十进位法,被改进的数字系统后来传入欧洲,代替繁杂的罗马数字,使人类的计算体系发生深远变革。”材料评述的是( )
A.伊斯兰教的传播 B.阿拉伯数字
C.巴格达的“智慧官” D.计算机网络
10.阿拉伯人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尤其改造了古印度人的数字为阿拉伯数字,并传播到世界各地。这反映出阿拉伯人致力于( )
A.冒险与挑战 B.征服与重建 C.统一与扩张 D.创新与交流
11.下图所示国家在文化上的贡献是( )
A.孕育了大学和行会 B.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C.创造完整的代数学 D.将指南针传入中国
12.公元3世纪,古印度的科学家发明了从0到9的计数法,但是欧洲人却将其称为“阿拉伯数字”。这说明( )
A.阿拉伯人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B.古代印度的自然科学领先世界
C.中世纪欧洲社会环境较为封闭 D.阿拉伯数字成为唯一计数方式
13.阿拉伯国家为世界文明的发展曾作出重要贡献。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穆罕默德建立了地跨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
B.阿拉伯文化曾是欧洲的主流文化
C.阿拉伯人在新旧大陆的交流中扮演关键角色
D.伊斯兰教的创立有助于国家统一
14.世界三大宗教给人类留下了弥足珍贵且风格迥异的建筑文化。下列图片中的建筑属于伊斯兰教的是
A.圣索非亚大教堂 B.洛阳白马寺 C.巴黎圣母院 D.麦加大清真
15.《一千零一夜》这本书里有许多与中国有关的故事,《基督教商人的故事》中的基督教商人因经商到达中国,《裁缝的故事》中的巴格达跛脚青年因经商到达中国,《哈里发何鲁纳,拉施德和懒汉的故事》中的商人艾博·木钻斐耳因经商常常到中国。“这些故事证明阿拉伯人( )
A.传播文化,敢于冒险 B.重视商业,沟通中西
C.开展贸易,学习科技 D.善于创作,重视知识
16.“伊斯兰教自建立就以国家主义强权为工具进行推广。如果把三大宗教放到一起进行对比,就可以看出伊斯兰教在传播上的绝对优势。”这段材料主要说明的是( )
A.伊斯兰教有利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B.伊斯兰教赢得了民众的广泛的支持
C.伊斯兰教比佛教、基督教更易理解 D.阿拉伯帝国扩张加速伊斯兰教传播
17.“求知去吧,哪怕远在中国。”《古兰经》记载了穆罕默德的圣训。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重金延揽翻译人才,大量的古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在此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这些文化成果,又被阿拉伯人带到他们所到之处。材料说明,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A.客观上保存和传播了古代东西方文化 B.推动了伊斯兰教在全世界的广泛传播
C.造成被征服地区文化传承中断和湮灭 D.推动阿拉伯人在亚欧大陆的商贸活动
18.“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由此可知( )
A.阿拉伯帝国信奉基督教 B.阿拉伯人依靠武力扩张
C.阿拉伯帝国政教合一 D.天皇是阿拉伯帝国的最高首领
19.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上……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西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阿拉伯通史》)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阿拉伯帝国
A.促进了东西文化的大交汇 B.政治稳定
C.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 D.地域辽阔
20.图中的“伊斯兰历”即伊斯兰教的历法,在我国也叫回回历或回历,为世界穆斯林所通用,这种历法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教历元年,是为了纪念穆罕穆德在这一年( )
A.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 B.使麦加成为伊斯兰教圣地
C.使各部落承认了他的独尊地位 D.基本上统一了阿拉伯半岛
21.有学者认为,阿拉伯人几乎把他们所能触及的科学和文化成果都加以改进和充实,然后再传到欧洲。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查士丁尼法典》 B.《天方夜谭》
C.“阿拉伯数字” D.《荷马史诗》
22.关于世界三大宗教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世界三大宗教都诞生于亚洲 ②最先传入我国的是佛教
③伊斯兰教成为了罗马的国教 ④三大宗教都宣扬忍耐顺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3.世界古代文化灿烂辉煌。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A.古代埃及——象形文字 B.古代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C.古代希腊——《荷马史诗》 D.古代罗马——《一千零一夜》
24.公元8世纪中期,哈里发特别重视帝国的文化建设,把波斯、印度、希腊、罗马的古代学术遗产译为阿拉伯语,以满足帝国各个方面的需要。“百年翻译运动”为伊斯兰文化的整合与发展提供了宝贵思想资料和参考经验。据材料可知阿拉伯文化
A.领先于同一个时期的所有文明 B.完全来源于其它国家古代文化
C.整合伊斯兰与古代东西方文化 D.服务于阿拉伯帝国的对外扩张
25.“三大世界性宗教的形成,影响了世界各大古典文明体系的特点。”下列关于三大世界性宗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佛教、伊斯兰教的产生地在亚洲,基督教的产生地在欧洲
B.佛教反对将人分为等级,主张“众生平等”
C.耶稣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基督”是“救世主”的意思。
D.伊斯兰教的传播与阿拉伯国家的形成与扩大互为影响。
26.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每个国家走向统一的道路各不相同。其中阿拉伯半岛走向统一主要依靠的是( )
A.战争 B.改革 C.伊斯兰教 D.外族征服
二、综合题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宣扬“思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种宗教?这一宗教创立于何时、何地?
(2)举出一位中国信奉材料一中宗教的著名人物和这一宗教对中国产生的文化影响。
材料二 传道者宣传说,耶稣就是“救世主”。“救世主”在希腊语中称作基督,这种信仰耶稣基督的宗教后来被称为基督教。
(3)基督教产生于何时、何地?
材料三 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的居民大多过着游牧生活,各部落之间为争夺水源与牧场,相互仇杀。氏族部落盛行多神崇拜,麦加等地信奉安拉,但并不排斥其他神灵。穆罕默德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创立了伊斯兰教。
(4)伊斯兰教创立于什么时候?伊斯兰教的信徒被称为什么?
(5)以上三大宗教的主张中有什么相似之处?
28.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多样的人类文明,“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诗经》、《论语》、《一千零一夜》等名篇经典,楔形文字、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术等发明创造,长城、麦加大清真寺、泰姬陵、吴哥窟等恢宏建筑……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各种文明在这片土地上交相辉映,谱写了亚洲文明发展史诗。
(1)材料一中“阿拉伯数字”是由什么人创造发明的?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是由什么人传到欧洲?
材料二 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而不应该是强制的、强迫的,不应该是单一的、单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文明因“长期自我封闭,走向衰落”的典型事例。请你概括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并各举一例加以说明。我们应怎样对待多样的人类文明?
材料三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人类社会充满希望。同时,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需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共同应对。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3)材料三中“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主要有哪些?我们应如何应对?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六、七世纪的亚洲大陆,阿拉伯半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穆罕默德以宗教为纽带的征战,完成了国家的蜕变,阿拉伯翻开了它们历史的新一页。
【矛盾丛生析原因】
材料一 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各部落之间为争夺水源与牧场,相互仇杀。半岛盛行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
(1)依据材料一概括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面临的危机。
【酝酿新生看过程】
材料二 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
——《阿拉伯,中世纪的强者!》
(2)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二,指出阿拉伯半岛力挽狂澜的人物是谁?解决危机的途径是什么?
【独特文化展成就】
材料三 阿拉伯帝国在文学、数学、建筑和医学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主要中心有巴格达、开罗和科尔多瓦。
(3)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三,列举阿拉伯帝国在文学、数学、医学领域方面的成就。
(4)通过学习本课知识,谈谈你对“阿拉伯翻开了它们历史的新一页”的理解。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2页,共2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伴随着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开始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B项正确;阿拉伯帝国信奉的并非是基督教,排除A项;太平道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宗教,创始人为张角,排除C项;拜上帝会,是指中国清代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吸收基督教教义而成立的特殊秘密结社,排除D项。故选B项。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运用伊斯兰教建立和阿拉伯国家兴起的相关知识。
2.A
【解析】
j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曾拥有过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疆域,①正确;六大帝国由于地跨欧亚非三洲,促进了东西方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②正确;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处在奴隶社会时期,并未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③错误;控制了商路并对过境商品征收重税的是奥斯曼帝国,④错误。因此,①②正确,③④错误,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3.B
【解析】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都是阿拉伯民间文学《天方夜谭》的名篇,B项正确;古代罗马、古代印度、亚历山大帝国都没有这两篇故事,排除ACD项。故选B项。
4.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由于遭到传统势力的反对,穆罕默德于622年率领一些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这是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①②③符合题意;穆罕默德没有攻克埃及,④不符合题意。所以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5.A
【解析】
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尚未形成统一国家,内忧外患,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应运而生,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A项正确;查理·马特推行采邑制促使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排除B项;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完成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马克思转变成一个共产主义者,排除C项;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打击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
6.D
【解析】
根据“他们扮演了文化使者的角色。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度的数字经他们传入欧洲”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承担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任务的是阿拉伯人,D项正确;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度的文字是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不是古埃及人、苏美尔人和古印度人,排除ABC项。故选D项。
7.D
【解析】
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从公元8世纪开始先后传入阿拉伯,再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可知,材料表明阿拉伯人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突出贡献是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沟通了东西方文化,D项正确;题干的主旨是阿拉伯人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并没有体现阿拉伯人自身的数学、文学或医学成就,排除ABC项。故选D项。
8.D
【解析】
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穆罕穆德死后,阿拉伯半岛基本完成统一,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排除A项,D项正确;穆罕穆德开始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独尊安拉,排除B项;后来,穆罕穆德迁居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排除C项。故选D项。
9.B
【解析】
依据题干“花刺子密改进印度数字、‘0’符号和十进位法,被改进的数字系统后来传入欧洲,代替复杂的罗马数字,使人类的计算体系发生深远变革。”结合所学知识,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完整的代数学是阿拉伯人创造的,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伊斯兰教,排除A项;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计算机网络,在二战后出现的,是一些相互连接的、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判断阿拉伯人致力于创新与交流。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为延揽翻译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学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代数学是阿拉伯人创造的。我们常说的“西医”,其中有很多阿拉伯人的贡献。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医学领域的经典。D项正确;冒险与挑战、征服与重建、统一与扩张,与题意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11.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图示的国家是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帝国文化学术十分繁荣,创造完整的代数学,C项正确;中古时期的欧洲孕育了大学和行会,古印度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指南针是中国本土的发明,排除ABD项。故选C项。
12.A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阿拉伯数字”的形成过程,说明了阿拉伯人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古代印度的自然科学领先世界,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中世纪欧洲社会环境较为封闭”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阿拉伯数字成为唯一计数方式”且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13.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经典是《古兰经》。伊斯兰教的典型建筑是麦加清真寺。伴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体,建立了统一的国家,D项正确;A阿拉伯帝国是在穆罕默德去世后建立,排除A项;B阿拉伯文化是欧洲的主流文化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C题干中的新大陆是美洲,旧大陆是美洲被发现之前的人类已知大陆,阿拉伯国家在两者的交流中,未扮演关键角色,排除C项。故选D项。
14.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麦加大清真寺位于今天的沙特阿拉伯,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大圣寺,D项正确;圣索菲亚大教堂、巴黎圣母院都属于基督教建筑,排除AC两项;洛阳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排除B项。故选D项。
15.B
【解析】
根据材料“《一千零一夜》这本书里有许多与中国有关的故事,《基督教商人的故事》中的基督教商人因经商到达中国,《裁缝的故事》中的巴格达跛脚青年因经商到达中国,《哈里发何鲁纳,拉施德和懒汉的故事》中的商人艾博·木钻斐耳因经商常常到中国”及所学知识可得,这些证明阿拉伯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重视商业,沟通中西,B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敢于冒险,排除A项;材料未强调科技,排除C项;材料未强调创作,排除D项。故选B项。
16.D
【解析】
题干材料“伊斯兰教自建立就以国家主义强权为工具进行推广”说明了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加速了伊斯兰教的传播。630年,穆罕默德征服麦加,迫使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承认他在政治和宗教领袖地位,麦加从此成为伊斯兰教圣地。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同时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伊斯兰教的创立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阿拉伯帝国扩张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D项正确;AB项在题干中未反映,排除AB项;伊斯兰教比佛教、基督教更易理解,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17.A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大量的古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可以得出阿拉伯人保存了大量的东(波斯、印度)西(古希腊)方文化(典籍);根据题干材料“这些文化成果,又被阿拉伯人带到他们所到之处”可以得出阿拉伯人传播了古代东西方文化。据此可知,题干材料说明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保存和传播了古代东西方文化,A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伊斯兰教的传播和阿拉伯人的商贸活动,排除BD项;从题干材料可知,阿拉伯文化是阿拉伯学者在吸收、消化古希腊、波斯、印度等地文化的基础上创造的,不能说明它的扩张造成了被征服地区文化传承中断和湮灭,排除C项。故选A项。
18.C
【解析】
根据所学和材料“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可知,国家和宗教合而为一,这是政教合一,C项正确;材料是为了说明阿拉伯帝国宗教和国家的一体化特征,不是说阿拉伯帝国信奉基督教 、阿拉伯人依靠武力扩张,排除AB两项;中国传说时代也有天皇,后来日本借用了这一说法,成为日本的最高统治者的称呼,排除D项。故选C项。
19.C
【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内容都反映出了巴格达商业贸易规模大、贸易范围广(涉及国家多)、商品种类丰富。说明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起着重要的作用,C项正确;材料内容涉及的是贸易,不是文化,排除A项;材料内容涉及的是贸易与政治稳定不符,排除B项;材料内容涉及的是贸易与地域辽阔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0.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穆罕默德于622年率领一些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公社成员都以兄弟姐妹相待,禁止相互仇杀,公社内外事务都要听从真主的使者穆罕默德决定,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因此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教历元年,A项正确;使麦加成为伊斯兰教圣地是7世纪初,排除B项;使各部落承认了他的独尊地位、基本上统一了阿拉伯半岛是在630年以后,排除CD项。故选A项。
21.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古代印度人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因此称为阿拉伯数字,C项正确;A项是东罗马皇帝编撰,不是阿拉伯人传播,排除A项;《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排除B项;《荷马史诗》是希腊长篇史诗,不符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22.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诞生于亚洲。佛教诞生于印度,伊斯兰教诞生于阿拉伯半岛,基督教产生于亚洲巴勒斯坦地区,①正确;三大宗教中最先传入我国的是佛教,②正确;三大宗教都宣扬忍耐顺从,④正确;①②④正确,B项正确;罗马的国教是基督教,排除③,排除ACD项。故选B项。
23.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又名《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生性残暴嫉妒,因王后行为不端,将其杀死,此后每日娶一少女,翌日晨即杀掉,以示报复。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拯救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用讲述故事方法吸引国王,每夜讲到最精彩处,天刚好亮了,使国王爱不忍杀,允她下一夜继续讲。她的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动,与她白首偕老。因其内容丰富,规模宏大,故被高尔基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D项符合题意;象形文字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成果,排除A项;楔形文字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排除B项;《荷马史诗》相传是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西方学者将其作为史料去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和迈锡尼文明,排除C项。故选D项。
24.C
【解析】
根据“把波斯、印度、希腊、罗马的古代学术遗产译为阿拉伯语,以满足帝国各个方面的需要”可知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整合东西方文化为伊斯兰文化提供了借鉴,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阿拉伯文化的领先,排除A项;“完全来源于”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项;根据“为伊斯兰文化的整合与发展提供了宝贵思想资料和参考经验”可知并不是服务于阿拉伯帝国的对外扩张,排除D项。故选C项。
25.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佛教、伊斯兰教的产生地在亚洲,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亚洲的巴勒斯坦地区,A项符合题意;佛教反对将人分为等级,主张“众生平等”,排除B项;基督教的核心教义是“博爱”,“基督”是“救世主”的意思,排除 C项;伊斯兰教的传播与阿拉伯国家的形成与扩大互为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26.C
【解析】
7 世纪初 穆罕默德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创立了伊斯兰教。630 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C项正确;战争、改革以及外族入侵都不是阿拉伯半岛走向统一的主要手段,排除A、B和D项。故选C项。
27.(1)佛教。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
(2)玄奘、鉴真。佛教对中国的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诗歌和社会生活都有广泛的影响。
(3)1世纪,巴勒斯坦一带。
(4)7世纪初。穆斯林。
(5)提倡忍耐和顺从。
【解析】
(1)依据材料一: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宣扬“思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分析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佛教;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忍耐顺从”,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
(2)依据所学可知,中国信奉材料一佛教的著名人物有玄奘、鉴真。这一宗教对中国产生的文化影响是佛教对中国的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诗歌和社会生活都有广泛的影响。
(3)依据材料二“传道者宣传说,耶稣就是“救世主”。“救世主”在希腊语中称作基督,这种信仰耶稣基督的宗教后来被称为基督教”分析可知,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的基督教,创始人是耶稣,耶稣就是救世主,他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基督教是对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统称。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了伊斯兰教。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630年,他兵临麦加城下,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从此麦加成为伊斯兰教圣地。他号召大家都信仰唯一的神“真主”,说自己是“真主”的使者,信仰伊斯兰教者称为“穆斯林”。
(5)依据所学可知,在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的宗教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它们都是在社会矛盾重重,人们渴望自由、平等、幸福的情况下产生的,所以它们的主张都宣扬忍耐、顺从等主张。
28.(1)古印度人;阿拉伯人。
(2)拜占廷帝国的衰落(或清帝国的衰落);文明交流的方式:暴力冲突和和平交流;事例:暴力冲突——如亚历山大东征;和平交流——如阿拉伯数字的传播。应该以开明、尊重、平等、包容的态度对待人类文明。(有理即可)
(3)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过快增长等(符合题意,有理即可)。保护环境,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控制人口增长等。(有理即可)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因此“阿拉伯数字”是由古印度人创造发明的;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是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明因“长期自我封闭,走向衰落”的典型事例,如清帝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衰落。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有暴力冲突和和平交流;如,暴力冲突——如亚历山大东征;和平交流——如阿拉伯数字的传播。我们应该以开明、尊重、平等、包容的态度对待人类文明。
(3)根据材料三“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需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共同应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主要有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过快增长等。我们应该保护环境,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控制人口增长等。
29.(1)部落间相互仇杀;信仰不统一,盛行多神崇拜。
(2)穆罕默德。途径:创立伊斯兰教,建立阿拉伯国家。
(3)文学:《天方夜谭》。数学:阿拉伯数字、完整的代数学。医学:《医学集成》《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4)阿拉伯半岛统一后,不断扩张,建成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强大的阿拉伯帝国,并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
【解析】
(1)据“……阿拉伯半岛各部落之间为争夺水源与牧场,相互仇杀。半岛盛行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可知,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面临的危机表现在两个方面:部落间相互仇杀;信仰不统一,盛行多神崇拜。
(2)前一问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半岛力挽狂澜的人物是穆罕默德;穆罕默德解决阿拉伯半岛危机的途径是创立伊斯兰教,建立阿拉伯国家。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在文学、数学、建筑和医学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文学方面的突出成就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对后来西方各国的文学、音乐、戏剧和绘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数学方面,阿拉伯人把印度数字传到欧洲,并在欧洲普及开来,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并创立了完整的代数学;医学方面,《医学集成》《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4)本题属运用层面的要求,据结论“阿拉伯翻开了它们历史的新一页”对本课内容进行概括即可。如:阿拉伯半岛统一后,不断扩张,建成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强大的阿拉伯帝国,并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