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2世纪初,伦敦市民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以此获得国王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这反映出中世纪欧洲( )
A.封君封臣制度逐步形成 B.国家税收主要来源于城市
C.城市获得了部分自治权 D.市民普遍以暴力赢得自治
2.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 )
A.工广主阶层 B.教士阶层 C.大地主阶层 D.市民阶层
3.欧洲的中世纪一贯被看做是最黑暗的时期,充满了危险。但到了中世纪晩期,欧洲社会经济进入了转型期,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转租、购买等方式集中土地建立了( )
A.手工作坊 B.手工工场 C.租地农场 D.庄园制度
4.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
A.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逐渐进入封建社会时期
B.西欧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C.中世纪城市一般是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
D.大学的兴起被称为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5.11世纪中国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同一时期,西欧城市兴起,究其影响,反映在( )
A.一般是工商业活动中心、规模较小
B.是在封建主或教会的领地上兴起的,促进了佛教的发展
C.所有的城市发动争取自治斗争,成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
D.对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文明起着重要作用。
6.13、14世纪,欧洲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的是( )
A.富裕农民 B.商人巨贾 C.手工业者 D.资产阶级
7.13世纪,西欧许多城市取得了某种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西欧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的手段包括( )
①金钱赎买
②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
③武力斗争
④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8.11~14世纪的西欧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和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下各项属于这种变化的是( )
①庄园制的逐步解体②租地农场的出现③手工工场的出现④手工生产逐步被机械化生产取代
A.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9.“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材料反映了( )
A.西欧城市的兴起 B.西欧庄园的出现
C.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0.如图是某同学在预习《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课的设计的部分知识结构图,其中①处应是
A.手工业行会 B.租地农场 C.手工业者 D.工厂制度
11.14世纪欧洲农村出现了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这一阶级力量不包括
A.富裕的农民 B.骑士 C.乡绅 D.贵族
12.17-18世纪,中国的瓷器、漆器和丝绸等产品为了输出欧洲,专门按照欧洲风格制造;欧洲的建筑、园林等装饰造型竞相采用中国题材和模仿中国风格,也融入了欧洲固有的形式。这反映了( )
A.中西文明交流融会 B.中国打开欧洲市场
C.中国建筑技术发达 D.中华文明的先进性
13.以下关于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表述说法正确的是( )
A.封建制度等级森严 B.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C.完全摆脱了封建统治 D.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14.14世纪以后,领主出租自营地,富裕的农民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 )
A.大学 B.租地农场 C.庄园 D.城市
15.西欧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加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有助于王权的强化和统一国家的形成。这段话描述的是西欧城市工商业发展的
A.历史背景 B.历史进程 C.历史影响 D.历史规律
16.西欧中世纪有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表明西欧中世纪城市
A.环境较好适宜市民日常生活 B.市民享有一定的政治经济权利
C.政府鼓励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D.市民阶层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
17.在英国,伦敦市民以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的代价,获得了亨利一世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材料反映出中世纪城市获得自治权的方式是
A.金钱赎买 B.武力斗争 C.政治协商 D.制定法律
18.有人说∶"(西欧)在一个庞大的封建农村社会旁边,站起来了一个弱小的市民社会,这个社会虽然弱小,却充满了生机,它是在封建社会的主流体制之外不断发展的,形成了新的价值标准,创造了新的文化。"这段话主要描述( )
A.城市的复兴和自治 B.庄园的经济和地位
C.帝国的分裂和衰亡 D.大学的兴起和发展
19.英国某大学保存的1411年地产档案,记录有11个庄园直领地商业出租的信息,其中有的租期长达99年。据此可知,当时( )
A.庄园制度被破坏 B.城市取得自治权
C.大学在英国兴起 D.市民阶层已形成
20.中世纪时期,西欧封建主给城市颁发特许状,确认城市及市民享有一定的特权。而市民在获得这些特权的同时必须给国王和封建主支付大量金钱。这反映了
A.西欧庄园经济的不断发展 B.金钱赎买是城市赢得自治唯一的方式
C.封建主与市民达成了妥协 D.市民完全摆脱了国王和封建主的控制
21.将支离破碎的知识点融入到整体知识结构中是建立历史整体思维的有效方式。请为下图中的“?”选择正确的内容
A.西欧城市的兴起 B.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C.西欧庄园的出现 D.生产组织资本主义化
22.13世纪的欧洲处于变革的阵痛之中,在经济上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工业化。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级。材料反映了( )
A.城市的兴起推动了工商业的繁荣 B.经济变革改变了社会环境和结构
C.城市的兴起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 D.经济变革促使封建制度彻底瓦解
23.中世纪晚期,西欧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因而工人常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 )
A.庄园 B.手工作坊 C.租地农场 D.手工工场
24.中世纪晚期(11-15世纪),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断冲击着旧观念、旧制度。这些变化包括
①租地农场 ②手工工场 ③市民阶层 ④工厂制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5.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随之而来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这里“转型时期”的变化趋势是( )
A.庄园经济向封建经济转变 B.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C.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 D.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
26.下列关于中世纪欧洲商人与雇佣工人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A.商人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
B.雇佣工人向商人提供生产工具
C.雇佣工人完全靠向商人出卖劳动力为生
D.商人与工人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二、综合题
27.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世纪中叶,英国农村的阶级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了地主、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三大阶级。这一时期英国农村的社会变革以及阶级关系的演变,已基本上和城市相平衡了。英国农村的资本主义化,大租地农场的经营方式,鼓励了对农业的投资,为农业技术的革新和机器的应用扫除了障碍。大地主和农场主在土地上纷纷实行排水、施肥、改良土壤等措施。工业革命用先进的设备武装了农业,播种机、收割机、打谷机应运而生。在农业革新的高潮中,1793年成立了农业委员会,1838年成立了皇家农业协会。国王乔治三世还为《农业年鉴》撰稿,署名为“农夫乔治”。按照马克思的统计,19世纪初英国全国总资本中有一半来自土地。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富农经济是中国近代农业资本主义的主要成分。这些富农一般雇佣2~5名长工,农忙时雇些短工。因为有余钱,他们一般还放高利贷或经营商业。还有一些富农是佃富农,租地主土地并雇工耕种,类似西方租地农场主;一些城市商人、资本家也租地主的土地种植果树或其他经济作物,资本主义性质更为典型,但是规模不大,一般数十亩,百亩以上土地者较少;而且多是手工劳动,很少有机器生产。中国富农大多有一部分土地出租,又放高利贷,对于雇农剥削也很严重。例如,有些地方实行“工偿制”,即不给长工工资,只拨一点薄地叫雇工耕种来代替工资,受雇短工还要自带工具等。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农村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近代中国农业资本主义的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手工工场有分散和集中两种形式,在工场手工业初期以分散的手工工场为主要形式。生产者仍分散在各自家庭中劳动,但是他们在企业家的组织下形成一个生产集体,有一定的劳动分工。商人为保障其货源,将统一购买来的原料交给雇佣工人去加工,付给一些报酬,然后销售成品。所谓报酬实质上就是工资。
材料二 分散的手工工场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工人一无所有,集中在资本家的厂房内,使用资本家提供的劳动工具,在资本家的指挥下工作。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他们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在集中的手工工场,分工越来越细,一件产品的制成要经过许多道工序。
(1)手工工场有哪些形式?
(2)商人与雇佣工人是一种什么关系?从材料二看,他们分别发展成了什么阶级?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世纪时,虽然欧洲各地已可见到商人,但他们经营的商品绝大多数是奢侈品。到14世纪时,商业已从日常生活的边缘性活动发展成为日常生活的核心内容。……尽管从事商业的人只占总人口的一小部分,但中世纪后期商业的巨大发展,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地方行政的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
这一发展给欧洲商人带来了地位及权力,这在欧亚大陆是独一无二的。例如,在中国……商人被视为下等人和不受欢迎的人;在西北欧,商人则拥有社会地位,其财富和政治权利也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是的,没有一个地方,除了欧洲。在欧洲,商人的政治权力及经济力量正稳步增长,他们正成为伦敦的市长、德意志帝国自由市的参议员、荷兰的州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从材料看,从10到14世纪,西欧商业活动呈现怎样的发展?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那时中国商人社会地位低下主要是受什么思想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0—14世纪西欧商人社会地位提高的时代背景。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市的发展,阶级冲突日益尖锐,西欧城市是在教会或封建主的领地上产生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主日益贪婪,对城市市民加紧剥削,十一二世纪,法国一些城市的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有的城市用金钱赎买,有的通过武力赢得了自治权,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封君封臣的形成,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税收的来源,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就是伦敦市民通过金钱赎买,获得了部分自治权,排除D项。故选C项。
2.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市民阶级,且进一步分化手工业和商人、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D项正确;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社会孕育出两个新的阶级,一个是工厂主阶级,另一个是工人阶级,排除A项;教士阶层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大地主阶级,排除C项。故选D项。
3.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自营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在产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转租、购买等方式集中土地,建立租地农场,C项正确;手工作坊、手工工场都与题干“集中土地”无关,排除AB项;庄园制度是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构成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基础,与“但到了中世纪晩期,欧洲社会经济进入了转型期”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世纪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是对中世纪城市地理位置的阐述,属于历史史实,C项正确;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逐渐进入封建社会时期是对社会性质演变的分析;西欧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是对西欧庄园性质的评判;大学的兴起被称为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是对欧洲中世纪大学的评判,这些都属于历史解释,不是历史史实,排除ABD项。故选C项。
5.D
【解析】
十一世纪西欧各国的城市的兴起,形成了市民阶级。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了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对瓦解西欧的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的作用,D项正确;一般是工商业活动中心、规模较小是西欧城市兴起的表现,不是影响,排除A项;促进了佛教的发展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所有的城市发动争取自治斗争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解析】
13、14 世纪,富裕农民、骑士、乡绅通过各种手段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A项正确;商人巨贾、手工业者以及资产阶级不是欧洲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排除B、C和D项。故选A项。
7.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居民争取自由和自治的方式有金钱赎买、武力斗争。法兰西的琅城取得自治的过程最为典型。琅城是法兰西东北部的一个城市,主教也是这里的领主,控制着城市。琅城居民募集金钱,赎买了自治权,并建立了自治机构。但主教挥霍了赎金后,背信弃义,擅自取消了琅城的自治权。1112年,愤怒的市民举行起义,杀死主教,此后又坚持斗争多年,琅城终于取得了自治地位,①③符合题意;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反映的是取得的特权,②不符合题意;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标志着城市获得自由,④不符合题意。所以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8.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11~14世纪的西欧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和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庄园制的逐步解体,租地农场的出现,手工工场的出现,①②③符合题意,D项正确;手工生产逐步被机械化生产取代是在工业革命时期,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9.C
【解析】
根据材料“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可知,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即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城市兴起,排除A项;西欧庄园是在9世纪开始兴起,排除B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排除D项。故选C项。
10.B
【解析】
根据《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课的部分知识结构图,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西欧经济和社会出现了发展,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出现。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加之一些领主不善于经营,于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自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故①处应是租地农场,B项正确;手工业行会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手工业者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工厂制度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建立的,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13-14世纪,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大多数贵族不重视或没有能力经营自己的地产,将其抵押或变卖,以偿还债务或应付开支;富裕农民、骑士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并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新型地产,以新的经营方式控制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富裕的农民、 骑士、 乡绅、不符题意,排除ABC项;贵族不是14世纪欧洲农村出现了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D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选D项。
12.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7-18世纪,中国输往欧洲的手工业产品按照欧洲风格制造,欧洲的建筑、园林等装饰造型竞相采用中国题材和模仿中国风格,这反映了中西文明交流融会,A项正确;材料还反映了欧洲吸取中国文化风格,“中国打开欧洲市场”的说法不全面,排除B项;欧洲建筑只是采用中国题材和模仿中国风格,并不能说中国建筑技术发达,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西文化交流互鉴,并不是说中华文明具有先进性,排除D项。故选A项。
13.D
【解析】
结合所学,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争取了城市的自由和自治,但是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D项正确;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城市有一定的自由和自治,排除A项;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排除B项;城市有自由和自治,但是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排除C项。故选D项。
14.B
【解析】
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B项正确;大学、庄园、城市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15.C
【解析】
历史影响是指历史事件发生后对社会造成的长久的作用,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不好的,据材料“加强了”“有助于”等词语可知,材料所述为历史影响,C项正确;历史背景是指某一历史事件在什么历史情况下发生的,一般包含原因和条件两个因素,排除A项;历史进程是指历史事件发生的过程,排除B项;历史规律即历史法则,指历史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变化轨迹,排除D项。故选C项。
16.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城市的兴起对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经济上,城市商品经济相对发达,对西欧的封建经济具有一定的瓦解作用,早期资产阶级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在政治上,封建城市拥有城市自治权成为自由的乐土,B项正确;材料的内涵不仅仅指的是日常生活,排除A项;材料值得不仅仅是工商业发展的环境,排除C项;材料没有说明这个阶层是资产阶级,排除D项。故选B项。
17.A
【解析】
根据“伦敦市民以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的代价,获得了亨利一世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可得出其方式是金钱赎买,A项正确;BC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18.A
【解析】
根据材料“站起来了一个弱小的市民社会”可知,这里的“市民社会”指的是城市。根据材料“这个社会虽然弱小,却充满了生机,它是在封建社会的主流体制之外不断发展的,形成了新的价值标准,创造了新的文化”可知,这反映的是城市的复兴和自治,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庄园,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帝国的分裂,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大学,排除D项。故选A项。
19.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记录有11个庄园直领地商业出租的信息,其中有的租期长达99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即租地农场,使庄园制度被破坏,A项正确;题干材料强调是农业发展,与城市、大学、市民阶层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20.C
【解析】
材料“确认城市及市民享有一定的特权,而市民在获得这些特权的同时必须给国王和封建主支付大量金钱”体现的是封建主为城市颁布特许状是有一定的条件,说明的是封建主与市民达成某种妥协,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城市的发展,非庄园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特许状,未涉及其它多种方式,排除B项;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C项。
21.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一时期,手工业不断发展,一方面,手工业逐渐脱离农业生产,另一方面他们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13世纪,随着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也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推动了欧洲社会经济的资本主义变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在中世纪晚期的欧洲,一定规模的雇佣劳动以及为市场而生产的经营特征,使生产组织形式逐渐资本主义化。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产生,D项正确;农业手工业与西欧城市无关,排除A项;此时资本主义制度还没有建立,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中的信息体现“西欧庄园”不准确,排除C项。故选D项。
22.B
【解析】
根据材料“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级”及所学知识可得,欧洲经济的变革影响到了社会环境和结构,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工商业的发展是由于城市的兴起,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资本主义萌芽和城市兴起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未强调封建制度彻底瓦解,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23.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前后,欧洲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因而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D项正确;庄园、手工作坊的形成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B项;租地农场是在农村,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4.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衣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一时期,手工业不断发展,一方面手工业逐渐脱离农业生产,另一方面他们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13世纪,随着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也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推动了欧洲社会经济的资本主义变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随着西欧城市的兴起,工商业日益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市民阶层出现,早期资产阶级开始形成。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工厂制度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确立的,④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25.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传统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走向瓦解,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兴起,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因此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欧洲社会从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型,C项正确;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因此,不存在庄园经济向封建经济的转变,排除A项;由题干材料“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随之而来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可知,这一变化趋势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因此,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D项。故选C项。
26.B
【解析】
根据材料“中世纪欧洲商人与雇佣工人的关系”并结合所学可知,商人不仅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因而常常需要在共同的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27.在租地农场里,租农场主、土地所有者掌握土地等生产资料,他们把土地出租给农民,甚至向承租人提供生产必需的生产资料。承租人须向农场主支付地租。双方订立契约,农场主与承租人形成了雇佣关系,这种生产经营方式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解析】
【分析】
根据材料“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在租地农场里,租农场主、土地所有者掌握土地等生产资料,他们把土地出租给农民,甚至向承租人提供生产必需的生产资料。承租人须向农场主支付地租。双方订立契约,农场主与承租人形成了雇佣关系,这种生产经营方式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故马克思说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28.(1)变化:形成地主、租地农场主、农业工人三大阶级;大租地农场经营方式出现,农业生产逐渐资本主义化;农业出现技术革新高潮,机器应用逐渐普及;专业化组织出现。
(2)特点: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封建色彩浓厚。
历史影响: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瓦解着自然经济,冲击了封建传统观念,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由于力量薄弱,助推中国近代化的作用有限。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到19世纪中叶,英国农村的阶级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了地主、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三大阶级。”得出:英国农村形成地主、租地农场主、农业工人三大阶级;“英国农村的资本主义化,大租地农场的经营方式,鼓励了对农业的投资,为农业技术的革新和机器的应用扫除了障碍。大地主和农场主在土地上纷纷实行排水、施肥、改良土壤等措施。工业革命用先进的设备武装了农业,播种机、收割机、打谷机应运而生。”得出农业生产逐渐资本主义化,大租地农场经营方式出现;农业出现技术革新高潮,机器应用逐渐普及;专业化组织出现。
(2)依据材料二“但是规模不大,一般数十亩,百亩以上土地者较少”,得出近代中国农业资本主义的特点,规模小;由材料“而且多是手工劳动,很少有机器生产。”得出近代中国农业资本主义的特点,机械化水平低规模小;由材料“中国富农大多有一部分土地出租,又放高利贷,对于雇农剥削也很严重。”得出中国封建剥削的存在,封建色彩浓厚;由材料“一些城市商人、资本家也租地主的土地种植果树或其他经济作物,资本主义性质更为典型” 得出英国近代农业资本主义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瓦解着自然经济。结合课本所学,英国近代资本主义传入中国,明清时期中国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早期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冲击了封建传统观念,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由于力量薄弱,助推中国近代化的作用有限。
【点睛】
(1)问材料一中“到19世纪中叶,英国农村的阶级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了地主、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三大阶级。”“英国农村的资本主义化,大租地农场的经营方式,鼓励了对农业的投资,为农业技术的革新和机器的应用扫除了障碍。大地主和农场主在土地上纷纷实行排水、施肥、改良土壤等措施。工业革命用先进的设备武装了农业,播种机、收割机、打谷机应运而生。”是解题的关键,概括可得答案;(2)问第一小问“但是规模不大,一般数十亩,百亩以上土地者较少;而且多是手工劳动,很少有机器生产。中国富农大多有一部分土地出租,又放高利贷,对于雇农剥削也很严重。”是解题的关键,由此可得中国近代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第二小问由材料“一些城市商人、资本家也租地主的土地种植果树或其他经济作物,资本主义性质更为典型”可得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的出现,据所学答出。
29.(1)分散和集中两种形式。
(2)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商人发展成资本家,雇佣工人发展成为工人。
【解析】
(1)根据材料“手工工场有分散和集中两种形式”概括可知手工工场的形式包括分散和集中两种。
(2)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人与雇佣工人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商人提供生产工具和原材料。雇佣工人分散在各自家庭中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并获得雇主提供的报酬,即工资。第二问:根据材料二,在集中手工工场阶段,商人发展为资本家,雇佣工人发展为工人。
30.(1)发展:经营的商品由以奢侈品为主发展为涵盖日常生活所需;虽然人数不多,但对西欧社会的影响加强;作为商业活动中心的城市产生并逐渐发展。主要原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受以农为本或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
(3)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活动已经渗透到西欧社会的各个方面;市民阶层兴起,城市自治;城市的复兴、商品经济的活跃;中世纪大学的兴起等。(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
(1)依据材料的“10世纪时,虽然欧洲各地已可见到商人,但他们经营的商品绝大多数是奢侈品。到14世纪时,商业已从日常生活的边缘性活动发展成为日常生活的核心内容”和“尽管从事商业的人只占总人口的一小部分,但中世纪后期商业的巨大发展,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以概括出从10到14世纪,西欧商业活动呈现出的发展趋势是:经营的商品由以奢侈品为主发展为涵盖日常生活所需;虽然人数不多,但对西欧社会的影响加强;作为商业活动中心的城市产生并逐渐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以农为本,受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中国商人社会地位低下。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欧商人的活动已经渗透到西欧社会的各个方面;随着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城市开始实行自治;城市的复兴、商品经济的活跃;中世纪大学的兴起等都是10—14世纪西欧商人社会地位提高的时代背景。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概括材料,总结出从10到14世纪,西欧商业活动呈现出的发展趋势,认识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认识重农抑商思想是中国商人社会地位低下的主要原因。解答第三问的关键是概括10—14世纪西欧商人社会地位提高的时代背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