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 22 四季之美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五上 22 四季之美说课稿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9 14:5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寻美 悟美 表达美
——《四季之美》说课稿
说课提纲
三个角度去寻美
三个角度来悟美
融入生活表达美
【说教材】
首先从平视角度看教材,以此寻找教材中的价值之美。这篇文章是日本清少纳言写的,他根据时间顺序描摹了一年四季的美好景色。文章中都用“什么最美是什么”的句式为开头,后面的句式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本文的语言优美凝练,笔致细腻,捕捉到了景物瞬间、微妙的动态变化与动静之中展示四季之美和之趣。
在教师的角度思考,能用教材做什么来确定教学的价值之美。我从两个维度来思考:
共性之美:理解内容,学习表达,体会情感
个性之美:语言优美,是初步感受课文中动静描写的好素材;学习语言之美,感受表达之美,体验生活之美,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这两个目标体现了选段要求,单元重点,以及文本特色,体现了核心素养,审美的鉴赏,也是这篇文章最核心的价值之。
从学生的角度看,他们的起点在哪里?重难点在哪?以此寻找提升学生的价值之美。从横向上来,这个单元的重点是初步学会静态和动态描写,学生在学习了第一篇课文之后,能够通
过想象画面初步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而本篇文章是进一步要在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去学习后面的内容;在纵向上,学生在三四年级中已经学了写景的文章,在五下第七单元从景物中感受到动态美和静态美,因此,本篇文章在教材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课教学要紧紧抓住动静描写体会韵味是我们本课的教学的价值所在。
基于对以上的理解,我预设了以下几个目标:
【说目标】
认识生字词,通过字理演变,比较阅读等方式来理解“窠”字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提取关键句信息为抓手,初步把握文章表达顺序,感知大意。
紧扣景物,通过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等方式,初步体会文中的动态描写,积累优美的语言,并尝试运用。
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之情。
将目标2为重点,目标3为难点。
【说教学流程】
板块一 从古诗到课文 感知四季之美
背诵古诗,感知四季
出示图片背诵相关的诗句:春风似剪刀;小荷才露尖尖角;霜叶红于二月花;独钓寒江雪
在充分调动已有的阅读经验之后,尽快融入本课的教学,感受四时景物皆情绪。
揭示课题,读好课题
板块二 从简短到经典 体会独特之处
谈话导入,回到1000多年的日本,介绍作者“清少纳言”。
出示作者材料:日本天才女作家,著有《枕草子》一书,书中所写四时风物,呈万物之美,开日本随笔文学之先河。
从作者的独特感受文本的独特。
寻找文本的独特之处。
文本的两大特点:春之黎明、夏之夜晚、秋之黄昏、冬之早晨,对应的是文章的四个自然段。
文字虽然简单却非常简单
板块三 从文字到画面 品味动态之美
借助导图,初感结构美
现在正是秋高气爽,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先感受秋天,出
示表格:
景致 视觉 听觉 感受
秋之黄昏
孩子们在这样的梳理中,发现作者是从听到、看到、感受到的来写感受结构之美。
自读想象,梳理画面美
边读边想象,并作批注,感受这四幅画。
这些画面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美?
(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的独特感悟,在这些画面中,让学生寻美、悟美)
品读文字,赏析语言美
出示: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1)“窠”字的教学。出示它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发现它指的就是动物的家。
(2)出示周作人对这句话的翻译的文字:夕阳辉煌地照着,到了很接近山边的时候,鸟呀斗要归巢去了,便三只一起,四只或者两只一起匆匆地飞去,这也是很有意思的。
理解“点点归鸦”、急匆匆,体会归家的急切和动人。学生在这样的情感体验之下才能入情入境地朗读,才能落实我们地“情感朗读”地目标。
自主实践,体悟动态美
出示:
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我放手让孩子们自读批注其他两句关于动态描写的句子,借助图片想象“比翼双飞”的动态画面,借助信息技术相融合体会“夕阳西斜、风动虫鸣”的动态景致。
情感朗读,展现情绪美
学生通过以上的学习方式,知道了景物的动态之美,带着情感反复朗读,达到“情绪之美”的目的。
板块四 融入生活表达美
教材只是个例子,语言的载体是学生自己积累语言的范例,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语言,在反复品味中体会作者表达的妙处,并进行有目的的片段仿写,从而优化学生的语言表达。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5题。
【说板书】
我的板书紧紧围绕选材视角独特,语言之所以这么优美的秘诀,在品读中感受语言,并体会景物的美好。板书简单但重点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