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讨论,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描写事物。
2.根据语境理解相同词语的不同意思,并会写句子。
3.积累古诗词。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描写事物。
2.根据语境理解相同词语的不同意思,并会写句子。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板块 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本单元我们认识了好多有趣的动植物朋友,他们都凝聚了作者的浓厚情意,我们也分享了一些自己的心爱之物,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语文园地这个大花园,再来看看有什么新奇的事物等着我们吧。
第二板块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交流平台
1.回忆本单元四篇课文,说说课文是通过哪些事物来抒发情感或说明道理?(白鹭、花生、桂花、珍珠鸟)
2.画出作者借助物或借助事抒发情感、说明道理的内容,完成《作业本》第四题。
(1)《落花生》这篇课文借花生___________、 的特点,来说明做人的道理:
(2)《桂花雨》这篇课文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乡 时的情景,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
(3)《珍珠鸟》是一篇散文,它谱写了一曲人与 之间爱的赞歌。作者在和珍珠鸟的交往中领悟到
3.反馈交流,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出示“交流平台”第一段话)
4.作者又是如何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请回顾《白鹭》和《珍珠鸟》,同桌之间交流发现。
预设一:《白鹭》一课通过描写白鹭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预设二:《珍珠鸟》通过描写珍珠鸟由“怕”人到“亲”人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及抒发了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
小结:像这样把思想感情寄托于具体的事物当中的方式就是借物抒情
(板书:借物抒情)
5.《落花生》和《桂花雨》中的作者又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课本中的两同学读了文章之后,产生了自己的阅读感受,谁来读一读?(出示“交流平台”的第二、三段话)
6.师相机引导,说说是怎么体会到作者心中之情的。
(1)琦君写“摇花乐”这件事,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2)许地山在文章中回忆小时候全家过“花生节”,他真正的写作目的是什么?(琦君借“摇花乐”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许地山借“落花生”引发深深的思考)
7拓展小结。“一花一鸟总关情”,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寄托你的“情感”或“得到深深的启发”?(梅花一不畏寒冷,喜欢在冬天开放,常比喻那些品格高尚的人;蜡烛一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想要寓情于物,“借物说理”也是一个妙招。(板书;借物说理)
二、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学对比
(1)大声朗读“词句段运用”中第一部分的三个句子,思考在描写事物的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三个句子都用了对比的写法)
(2)体会对比的作用。(出示句子)
①它的果实埋在地里。
②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男女生分组读读句子,说说句子①和句子②的不同之处。(第一句只写了花生本身的特点;第二句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突出了花生不好看,但很有用的特点)
(3)再读“词句段运用”中第一部分其他两个例句。圈出句子中的对比之物,组内交流句子是用什么跟什么比较,要说明什么。
交流要点:第二句通过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对比,说明白鹭的颜色、
身段、大小最为适宜的特点;第三句通过城市和乡村对比,自然和人工对比,凸显乡下人家别有风趣。
(4)可以随意将两个事物进行对比吗?对比的事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交流发现: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可以进行对比;对比的事物可以是明显差异、矛
盾和对立的,也可以是同一类事物或者具有类似特征的事物的不同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目的是突出事物的特点。
2.小练笔、学运用
(1)运用对比的写法写一写。(出示例句)
(2)小结:运用对比的写法来表达的情感,更显情感的真挚与强烈。(板书:运用对比)
3.多义词辨析
(1)指名朗读句子,借助工具书查查“开辟”和“姿态”的解释。
“开辟”:①打开通路:开辟航线。②开垦:开辟边疆。③开创,创立:开辟历史新纪元。
“姿态”:①姿势,样子。②态度,气度。
(2)学生交流讨论。(结合语言环境和句子意思进行讨论)
预设:第一组句子中第一句写的是荒地,所以选择②。第二句写的是人工智能出现的局面,所以选择释义③。第二组句子中,第一句写的是梅树,所以指的是姿势,样子,第二句写的是人们的状态,所以选择态度,气度。
教师总结:关于一词多义的辨析,首先要明确其含义,在此基础上,再结合语言环境和句子的本意,进行比较,才能用得对,用得准确。
(4)拓展运用。
像“开辟、姿态”这样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不同意思的词语还有很多,你能写出几个?(狡猾、骄傲、动静、成熟、暖流、黑暗、光明、简单、精神……)
出示练习,根据要求用“温和”“成熟”写句子并交流。
4.小结
汉语中有很多词语因为运用语境不同,它的意思也随之不同,这些词语叫作多义词。我们要学会根据语境辨别词义,从而体会词语表达的感情。(板书:辨义悟情)
三、日积月累
文章能借物抒情,古诗也能托物言志。下面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读中体会:诗人要借助蝉来抒发自己怎样的情怀?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学生自读古诗。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读准字音,读懂诗意。
(2)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强调:(ruí)、藉(jiè)。
(3)粗知诗意。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大意,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
①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②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补充资料,释疑。
课件出示:
垂緌:在诗中指蝉的触须。因为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叫“緌”,蝉
头部伸出的触须与其有些相似。蝉头部伸出的触须与其有些相似。
流响:指的是蝉连续不断的鸣叫声。
藉:凭借的意思。
2.读出诗情。
(1)学生练读,男女生读。
(2)介绍诗人,体会诗情。
①资料补充。
课件出示:
虞世南,唐初书法家、文学家。唐太宗评价他:“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
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虞世南的人品、才学都是一流。
②交流:诗人借蝉表达什么感情?
③联系本单元课文的写法,体会诗人借蝉表达自己高洁的志向和情操的写
法。
3.背诵积累。
(1)回顾内容,指导背诵。诗的前两句写了蝉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形象—
—“垂 ”;习性——“饮清露”;声音——“流响”。后两句抒发的是诗人高洁的志向。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学生借助插图,练习背诵。
(4)同桌互背古诗。
(5)拓展延伸: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
成为诗人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也寄托着自己的情感。像这类托
物言志的诗歌叫咏物诗。这类诗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欣赏。
板书设计:
借物抒情 借物说理 运用对比 辨义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