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壹
贰
叁
战国七雄
商鞅变法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目录
壹
时期 主要 战役 交战 国家 典故 影响
战 国 桂陵之战 魏、赵、齐 围魏救赵 赵国得救
马陵之战 魏、齐 减灶计 齐国强大起来
长平之战 秦、赵 纸上谈兵 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列表梳理:
思考: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有什么特点?
战争特点:
战争的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
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兼并战争
战国时期的兵器
战国时期铜戈
(河南省新郑县出土)
靴形铜钺[yuè]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乐县银山岭出土)
长杆三戈铜戟[jǐ](湖北省随县出土)
龙凤云纹皮盾
秦国青铜长剑(骑兵使用 最长达三米)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不断 随着
经济的发展青铜兵器得到改进
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春秋晚期到战国时代,铁兵器开始应用。
战国时期铁兜鍪[móu]
(湖北铜绿山出土)
用锻造法生产的战国环柄铁刀
步兵和骑兵逐渐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
战国战车(复原模型)
“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韩非子》
战争结果:
战国七雄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战国中后期,秦国日渐崛起,对其他六国构成严重威胁。
(1)特点:①春秋时代的争霸战争,军队数量较少,往往一天就能决定胜负,强者通过召集会盟确立霸主地位,政治意味强烈,齐桓公称霸就是典型代表。
②战国兼并战争,动辄几十万大军上阵,有时攻守持续几个月,死伤几万、几十万人,战争的残酷性尽显。
(2)影响:①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②战国时期是兼并战争,如秦国兼并东方六国的战争。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的特点和历史影响有什么不同?
贰
战则乱,乱则变法
乐毅改革
邹忌改革
李悝变法
申不害变法
吴起变法
商鞅变法
胡服骑射改革
牛耕
铁农具
农 业
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取胜
时间:公元前356年
支持者:秦孝公
改革者:商鞅
壹
贰
叁
经济: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军事: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政治: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背景
内容 作用
政治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破除世袭,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打击奴隶主贵族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强化基层管理,加强专制统治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不允许私人报仇,刑事公诉
经济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承认土地私有,提高农民垦荒积极性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有利于农民提高生产积极性
统一度量衡。 便于征收赋税,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增强国防军队战斗力和国力
(1)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2)商鞅变法得到了掌握国家统治实权的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3)商鞅采用徙木赏金的做法取信于民,得到了人民的大力支持。
(4)商鞅变法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得到了广大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
(5)商鞅具有改革家的魄力和勇气,敢于同阻碍变法的旧势力进行坚决斗争。
商鞅变法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材料一:《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材料二:(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通“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商鞅变法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并联系当前改革,你有什么启发?
改革必然要触及既得利益,必然会遭到方方面面的反对。
历史上,任何一次变法维新,都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的重新选择,而且是一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这也便是改革会遭到阻力的真正原因。
评 价
进步之处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化变法改革运动,顺应了封建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同时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
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局限之处
但是,在商鞅变法中,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在一定程度上给广大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内行刀锯,外用甲兵”、迷信暴力而轻视教化等思想,也有其明显的历史局限。
叁
都江堰:http://v.360kan.com/sv/cILscGTsThHySi.html
1.时间:公元前256年
2.人物: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3.地点:成都附近的岷江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壹
贰
叁
鱼嘴。鱼嘴是在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形似大渔于余江中,将泯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
宝瓶口。宝瓶口是在内江下游,人工早上开凿出的出水口,引水流入网状的渠道,灌溉农田。
飞沙堰。飞沙堰是分水堤坝与宝瓶口之间的长120米的滚水坝,在洪水期用于分洪,并减少泥沙淤积。
主体工程
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
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水历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着我国人民的智慧。
作 用
感谢